- 相關推薦
漸漸地開始明白,老家是回不去的遠方雜文隨筆
01
“你長大了想干嘛?”“放羊!
“放羊干嘛?”“掙錢。”
“掙錢干嘛?”“修房子娶媳婦。”
“修房子娶媳婦干嘛?”“生孩子!
“孩子長大干嘛?”“放羊!
這是很多年前讀過的一個段子,在貧瘠的山村,人們?nèi)諒鸵蝗罩貜椭嗤纳,祖祖輩輩一直如此。沒有理想,沒有希望,從生到死,唯一偉大的事業(yè)就是傳宗接代,而后讓孩子重復著自己同樣的生活。
當年看這個段子的時候,我是把它當做笑話看的,因為在這里面,我看到了卑微以及愚昧,F(xiàn)在再看這個段子的時候,卻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從放羊出發(fā),再回到放羊,就像一個圈,起點也是終點。
其實這跟我們的人生沒什么兩樣,本從無中來,再往無中去,從開始到結束,多的只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結束以后,這世上就再也沒有我們的痕跡。
02
只是,很多時候,出發(fā)之后,我們就再也回不去了,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回去的能力。
年少時,天真的孩子跟他的媽媽說:媽媽,等我長大了,我要給你修大大的房子,讓你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很多年過去了,孩子早已長大,年少許下的承諾卻從未兌現(xiàn),大大的房子沒有修起來。年邁的父母不僅依舊住在破敗的石板房里,不,是更破敗的石板房里,還要每天為他牽腸掛肚。
那個成年的孩子,在陌生的地方,咬牙堅持,人生的不如意紛至沓來,為了微薄的工資,忍受著人前人后的苛責。
每年春節(jié)時,他也會回家,卻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因為那些年少的豪言壯語,更因為不如意的現(xiàn)實,他早已成了眾人眼中的笑柄,只要在老家多待一天,父母就要多忍受一天別人的冷眼。
于是,他拼命逃離,只會有一天可以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如若富貴還鄉(xiāng),定不錦衣夜行。
他所有的努力,只為了年少那個輕率的承諾,更為了可以回到原點。
03
時代在變,我們夢中的那個原點早已不是當初。
記憶里的老家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雞犬相聞間,可以聞到鄰居的飯菜香。
而現(xiàn)在,老家大半的石板房早已鳥槍換炮,誠然,干凈了,美觀了,也衛(wèi)生了,這是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的明顯標志。
但對我來說,卻有著太多的不自在。
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大家都很忙。有時候回老家,想到附近去串門聊天,卻看到鐵將軍把門,只好遺憾地回頭。
曾經(jīng)一起侃大山吹牛皮的青蔥少年,都在不同的地方打拼;曾經(jīng)笑靨如花溫婉可人的鄰家阿妹,早已嫁作他人婦;至于那些曾撫摸面頰的老嫗,早已化作山上的一抔黃土,并逐漸被歲月遺忘。
土地退耕還林了,曾經(jīng)連成片的莊稼地化作了滿月夜里的星子,仿佛大山身上的點綴!贻p人不屑于跟土地打交道,種地的都是一些出不了門的老年人。如果哪一年,這些老年人都不在了,又將是怎樣的景象,我不敢想象。
04
在老家,我們是一個大家族,奶奶還在世的,每年大家都在一起過年,從初一到十五,東家吃過到西家。
而且,等到出嫁的姑姑們回娘家時候,無論姑姑們走到哪一家,整個家族的人都會被請來作陪。
后來,小字輩的慢慢長大了,接二連三離開了老家,父輩們也漸漸老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再也沒有一起過年了。
有人告訴我說,這是正常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原先的家族觀念逐漸淡薄,就連曾經(jīng)的大家庭都在逐漸變小。血緣關系的逐漸疏遠,也就注定了我們只會越走越遠。
老家有個說法,叫做“一輩姑,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對于我們的后輩來說,那些曾經(jīng)的親人,都會慢慢變成遠親,再后來變成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
不可否認,隨著距離土地越來越遠,距離自己的親人也會越來越遠。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遠離,漸漸地在后輩的血脈中被銷蝕掉。
05
因為工作的原因,一直生活在老家的小鎮(zhèn)上。
雖然離老家只有十幾里山路,可每年回老家的次數(shù)都屈指可數(shù)。
一是因為忙,忙于工作,也忙于自己的私事。
二是因為怕,尤其是怕別人問起我的收入,因為傳聞中我們的工資跟現(xiàn)實中我們的收入相差太多,如果別人問起,我更不知道從何說起。
三是因為懶,步行十幾里山路回家,睡一覺吃兩頓飯,再步行十幾里走到單位,需要的時間不在少數(shù),我都拿來補覺了。
一位朋友說,他每次回老家都要開車,不為別的,因為這樣會讓他的父母覺得有面子?晌颐看沃荒艹俗遗c生俱來的“11號”,不能給父母爭面子,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于是,就算偶爾回家,也會跟前文提到的那個少年一樣,匆匆回家,匆匆離開。
事實上,不是回不去,而是不敢回,不能回,因為我們開始失去回去的能力。
06
王灣在詩中寫: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夭蝗サ睦霞沂且驗榭臻g的距離。
孟浩然在詩中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夭蝗サ睦霞沂且驗闀r間的流逝。
而我們,回不去故鄉(xiāng),回不了起點,又是因為什么呢?
我想,應該是心理。
簡書上有篇文章,叫做《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xiāng)》,雜乎寫的。遠離老家的人,之所以不愿意回去,大多是因為自身不如意,或者自身的現(xiàn)狀配不上父老鄉(xiāng)親的期許。
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但人早已不再是當初那群人,許多記憶里的美好,只可回憶卻無法重現(xiàn)。
就像我們忘了,當初那個放羊娶媳婦的孩子才是最幸運的,因為簡單,他可以回到自己的起點。
而我們,從出發(fā)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回不去了。
就算回去,也必須以另外的樣子,配得上起點的樣子,因為她和我們一樣,早已變了模樣。
我和我們,一直行走在回去的路上。這條路,很長。
【漸漸地開始明白,老家是回不去的遠方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是朝陽,是新的一天,新的開始雜文隨筆10-12
隨筆游記的雜文10-11
隨筆吧雜文10-12
堅持雜文隨筆10-12
Brovo雜文隨筆10-12
浮沉雜文隨筆10-12
決定雜文隨筆10-12
蒲公英雜文隨筆10-12
背書雜文隨筆10-12
不夜城的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