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端午的作文合集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的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佳節(jié),中國一大傳統(tǒng)節(jié)日,自然也少不了傳統(tǒng)的美食。但一千雙手,便有一千種味道,傳統(tǒng)美食的傳承,少不了口耳相傳、心領(lǐng)神會的傳統(tǒng)方式。祖先的智慧,今人的領(lǐng)悟,只有用心去接受、創(chuàng)造,才能讓舌尖感受到純正的端午味道。
竹葉的靈感
竹葉,我們身邊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我們的先祖卻能運用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將其與平常的食材搭配,形成一種新的融合的和諧,竹葉便在這種奇妙的傳承中升華,成為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中最樸素的,當數(shù)包裹。
端午的粽子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傳承的粽葉選用竹筍外衣,它便發(fā)揮它“花中四君子”的氣度,成為糯米的絕佳搭檔,它心甘情愿地做配角,無私地奉獻出身體與香氣。裹好的粽子放入蒸鍋中,隨火候的成熟,竹葉默默忍受著滾燙的蒸氣的熏陶,慢慢完成葉與米的完美結(jié)合,于是擁有了新的'名字——“粽葉”。一上桌,糯米特有的醇香與粽葉植物的清香,形成味蕾上獨特感覺,妙不可言。
還記得曾經(jīng)的端午節(jié)爺爺手把手教我包粽子,指尖一開一合,細線一伸一縮,來來回回沒一會兒,便是一件翠綠的藝術(shù)品,而我這笨手包出來的,與“粽子”的標準還是望塵莫及。我也曾好奇:現(xiàn)在城里哪里買不到粽子,為什么老一輩卻執(zhí)著地教我們自己包呢?想想也是,我在買來的包裝粽子中,確實品不出長輩們一脈相承的手藝味與“靈感”。
腌制的秘密 鹽,最淳樸的調(diào)味料,卻以其特殊博大的胸懷,接受著日新月異的餐飲文化的洗禮,經(jīng)久不衰。絕大多數(shù)食材,制作中少了鹽,便如魚兒失去了水,馬上沒有了活力與靈性。東方飲食中,鹽更以其無可替代的位置,占據(jù)了無數(shù)人的舌尖。其中最神秘的,當數(shù)腌制。
咸鴨蛋,端午的又一種傳承食物,它與這種特許的方法可謂有著不懈之緣。農(nóng)村中平常的鴨蛋,普通的食鹽,冬天的雪水,卻在老輩們手中迸出別樣的火花。鹽水浸泡鴨蛋時,鹽與水的比例,水的深度,無不決定著咸鴨蛋的成敗。其中兩大主角之一,便是食鹽,鹽多蛋咸難入口,鹽少蛋易壞,味道平淡。這種古老的腌制技藝,其鹽水比例的分寸與秘密,全憑老輩人的手感和經(jīng)驗精準控制。腌得好的咸鴨蛋,蛋白細而嫩,入口微咸而略帶清爽,蛋黃金黃而油多,入口細膩而潤滑。
記憶中,只有奶奶親手腌制的咸鴨蛋,才能滿足一大家子挑剔的舌尖,其它的什么買的咸鴨蛋,就算形再似,色再像,仍是少了那種親切的味道。當中腌制的秘密,只可惜奶奶未能教會爸爸他們兄弟幾人,我便更無從知曉了。
油炸的熱情
油,以其熱情的個性,滋潤著食材。中式烹飪,油是鍋具和食物之間的媒介。熱力作用,產(chǎn)生出奇妙而豐富的烹飪方式,進而出現(xiàn)了烤、炒、煎、炸,無形中改變了食材的面貌與本質(zhì)。其中最熱烈的,當數(shù)油炸。
我的家鄉(xiāng),端午還習慣吃“炸圓子”,它要用本地的菜籽油炸味道才純正。五月,徽州的油菜籽成熟,即為這種美食的伴侶——菜籽油的原料。植物油脂比動物油脂更易獲得,而且健康,這個發(fā)現(xiàn),使人類烹飪史前進了一大步。炸圓子,只有用家鄉(xiāng)的菜籽油,才能盡顯其美味,脫粒的菜籽經(jīng)過一段奇幻的旅行,成為家家廚房中的香油,因其色澤鮮明、香味撲鼻而得名。油炸,油溫是關(guān)鍵,待這半鍋油溫度適當,興奮地跳躍升騰之時,放入預先做好的糯米粉芝麻心圓子,在滾油的熱情擁抱下,圓子脫去白色外衣,變得焦黃動人,身體吸收著熱量在膨脹,這時溫度過高圓子會炸開,濺起的熱油會傷人,所以要及時控制火的大小。炸好的圓子外酥里嫩,筷子一扎,“吱”——便溢出黑亮的芝麻糖心,令人饞涎欲滴。趁熱吃,脆度口感最佳。
圓子,每年端午,爸爸都會炸給我吃,耳濡目染,我也學會了其中一些門道。這,才是我在端午中最親切的味道。
又是一年端午,一家人團聚的桌上,少不了飄香的粽子,誘人的咸鴨蛋,金黃的炸圓子。從手到口,從口道心,美味的延續(xù),少不了香火的傳承。美食是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文明的偉大書寫者,它們是先祖的智慧。要使端午節(jié)味道不斷、中華血脈不斷,就要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傳承先輩的手藝,讓博大的中華文化,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讓這悠久的大國飲食文明,參與創(chuàng)造世界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端午的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報名參加了菏澤市小作家協(xié)會聯(lián)合兒研大語文學習館組織舉辦的“粽情端午,粽愛無限”端午主題活動。這次活動真讓我難以忘懷!
來到兒研大語文學習館之后,老師首先安排我們在多媒體教室聽了有關(guān)端午由來、習俗及食俗的知識講座。在講座中,老師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我們娓娓道來。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多的稱謂呢,比如端陽節(jié)、艾節(jié)、午日、午日節(jié)等等。除了這些稱謂外,最有趣的還要說是有關(guān)端午由來的故事,老師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我們,我們在場的每個小朋友都看得入了神,聽得著了迷!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關(guān)“包粽子”由來的片段。當時,屈原跳進“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知道后有感于屈原的肝膽忠心都痛哭流涕,而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尸體,也為了祭祀屈原,人們就往江里投了許多好吃的。可是投了好多好吃的,卻沒能到屈原的嘴里,老爺爺夢中的屈原仍舊是骨瘦如柴。這時候一個小孩子靈光一現(xiàn),突然想到把美食包起來的方法。就這樣,流傳開了包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磥恚『⒆佑袝r候也能辦大事呢!
聽完講座后,我們就開始了今天最令人高興的環(huán)節(jié)——親手包粽子。老師首先為我們做了示范,具體方法是:先把兩片粽葉的兩頭剪去,把粽葉疊合在一起卷成“漏斗”狀,然后往“漏斗”里面加糯米、花生和棗,放完食材后用剩下的粽葉把口補上,最后用繩子把粽子纏起來打個結(jié)就大功告成了!我看著老師的操作一步一步地模仿起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動手的樂趣,也掌握了自己面對困難時的處理方法。這次端午節(jié)真的過得很充實,我提著自己包的粽子沈甸甸的,甭提有多高興、多驕傲啦!
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端午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以及掌握了處理解決難題的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也要發(fā)揚“包粽子”的精神,做到仔細認真、全力以赴、不輕言放棄。相信,這也是老師在活動中想要教給我們的。
端午的作文 篇3
離端午還有幾天,賣粽子的老頭就開始吆喝,唯恐誰耽誤了端午節(jié)。
年幼時,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常會被耽誤的。每年農(nóng)歷初五,正是收麥子或者種夏苗的時令,村里人都是全家上下齊上陣,在莊稼地里忙活,哪還有心情過端午呀。就連剛上小學的我,也要在放學后挎?zhèn)籃子,到地里撿麥穗,更不用說大人了。有時候,在麥地里遇見一個癩蛤蟆,就會有人說:嗬,在這兒躲端午呢!
在我們家鄉(xiāng),傳說中癩蛤蟆是要躲端午的。當然,也包括蛇,這一點和《白蛇傳》里是一致的。
偶爾也有空閑的一年,村里人便會顯得特別興奮。一大早,父親便會起來,有時也叫上我,去村外的野溝里割一種艾草。我和父親一個人抱一大捆回來,掛在屋檐下曬干,以便等到夏夜里熏蚊子。晴朗的夏夜里,村里人都會睡在村頭的打谷場里,夜風習習,月朗星稀。人們都會感覺到說不出的愜意和舒暢,根本用不著艾草。到了陰雨天氣里,沒有辦法睡外面了,一到傍晚家家戶戶就會飄起霧白色的輕煙,氤氳著濃郁的艾草味。艾草的味道有點苦,有點澀,可是人們卻都喜歡聞,仿佛產(chǎn)生了煙癮的人一樣,還覺得特別好聞。
蚊子傍晚被熏出去,往往后來還會回來。夜里,我總會被蚊子叮醒,這時候,爺爺就會拿著蒲扇,拍打著蚊子。那個場景,成為我記憶里特別溫馨的細節(jié)。
如今,家里封閉得很嚴,很少有蚊子。即使有,也有蚊香、滅蚊劑、電蚊拍……哪還有蚊子的立足之地?墒牵廊挥性S多人在夏夜里失眠,不知什么原因。
中午,父親會割很少的豬肉,剁上韮菜,包一頓肉餡的餃子。為了慶祝這一年的端午節(jié)沒有被耽誤。記憶中,一年是吃不上幾頓餃子的,除了春節(jié),端午,清明。清明是因為割肉祭祀祖先,所以中午會吃上一頓餃子。甚至,我的'生日也沒有吃過餃子,我好像也沒有過過生日。
那頓餃子,既是因為端午節(jié),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慶祝豐收,在我們家鄉(xiāng)又叫“垛垛食兒”。意思是麥子顆粒歸倉了,麥草也垛上垛了,秋莊稼也都種上了,應(yīng)該好好慶祝一番。有那么好的心情,餃子自然很好吃。真的,比現(xiàn)在的餃子好吃多了。
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不是因為農(nóng)忙而耽誤,而是因為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被遺忘。人們坐在空調(diào)室的電腦前,只是想著情人節(jié)賣剩下的玫瑰,有幾人還記得端午的艾草、雄黃、癩蛤蟆?v然有誰想起了白蛇,那還是惦念著她的性感和美麗。
聽說,杭州的西湖小了許多。就連端午賣的粽子,很多也都是超市里批發(fā)的速制食品,失去了竹筍葉的味道。不用再往汩羅江里扔粽子了吧,江里的魚蝦已經(jīng)瀕臨滅絕了。白娘子也不用擔心,雄黃酒偽劣產(chǎn)品多,喝不醉人的。
今年,國家規(guī)定端午節(jié)為法定節(jié)日;蛟S,許多人在放假的時候,會想起故鄉(xiāng)的艾草,想起水田里的癩蛤蟆,想起江南的雄黃酒,想起善良的白娘子吧。
端午的作文 篇4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因為屈原的緣故,也叫詩人節(jié)。從古到今,吟誦端午的名篇佳作,層出不窮,令人沉醉。宋代楊無咎有《齊天樂》云:疏疏數(shù)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xiāng)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端午的風情由此可見一斑。
吃粽子,掛荷包,懸艾草。望著浩浩江水,無緣無故竟流下淚來。歌九章,飄飄沖風兮浩蕩,蕩蕩橫波兮斷我衷腸;曩鈿w來,龍舟爭渡。菖蒲桃柳,一樽煮酒。思量霧靄迷茫的五月,一個躑躅徘徊形容枯槁的靈魂。風清月白的汩羅江,依棹而歌,也學著漁父的樣子,清兮濁兮,上下求索。
我愿是一條魚,在《秭歸龍船調(diào)》的呼喚下,溯流而返。而《天問》則是一句憂郁的讖語,注定了詩的燦爛,也注定了孤獨的靈魂。啜飲雄黃酒,清風兩袖義沖冠。忍受漫漫黑夜,看淡功名利祿,我的三閭大夫啊!兩千年了,你縱身一跳,高潔的品質(zhì)讓高山仰止大地動容。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辭章里的五月初五寫忙傷感。我坐上汽車,穿過吳越之地的`木瀆,前來尋找端午的遺跡。天空蔚藍,四周喧嘩。徜徉在粉墻黛瓦下,看戶戶門前的艾蒿在風中搖動。酒后憶屈原,剝開一粒粽子,幾度醉,幾度醒。
端午的作文 篇5
每一次遇見的瞬間穿起了緣分預留的線,穿梭于手指尖幻化成紀念,編成只有你在才有的畫面。
——題記
那圈五色線,依然如故;你我,卻已不是當初。
那年端午——
刺眼的陽光像來不及逃離盛夏的回轉(zhuǎn),散滿地打在微躍的眼皮上。
13歲的我對端午節(jié)有著別樣濃厚的興趣。我喜歡在端午節(jié)回老家?guī)烷L輩們掛艾草、包粽子。讓散發(fā)著悠悠藥草香的綠色成為夏天的主角。
這天,你隨親戚來看望我們老家隔壁的.鄰居。我們年齡相仿,你一頭清秀的短發(fā),一身草綠色連衣裙。我們很快互相結(jié)識,樓上樓下追逐打鬧著。
“你們兩孩子,快回來,一起吃粽子啦!”媽媽從鍋里短處香噴噴的粽子,你一個、我一個。外婆取出許多她自己編制的絲織品,房前屋后地裝點布置著,忙完后,她取出兩圈五色線,送給我們:“兩妞兒喲,來!一人一圈,端午安康!”我們都笑了,互相戴上了那圈別致的五色線。外婆的手藝真是好,用紅、黃、白、青、黑五種顏色的細線,錯落有致地編在一塊,又精巧,又美觀,我們都喜歡得不得了。戴上它以后,我們互相牽著對方的手,走在小路上打打鬧鬧,兩圈五色線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光彩奪目。
兩年時光過去了,我們早已天各一方,彼此感情似乎淡了許多,再也沒有聯(lián)系。
今年端午,我又回到故鄉(xiāng)。當我走到一個拐彎路口時,我竟然望見了你。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你似乎看見了我,可是,卻轉(zhuǎn)過身去,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地跑走了,我一個人落寞地站在那兒,感到十分失望。
也許,我們真的只是很普通的朋友,那份情誼,談不上深厚。
然而,驀然間,我卻望見你了邊跑邊擺動著的手腕子上,系著一圈五色線,視線雖遠,卻仍然隱約看得見。和我手上系著的,一模一樣。
我笑著,望著手上的五色線。那是端午的五色線,更是記念我們曾經(jīng)美好時光的五色線啊!那一刻,眼淚的咸味一下子席卷了我整個味蕾。
我不能丟了你,希望你也不要忘了我。
【端午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的味道作文03-07
端午的習俗作文01-11
端午習俗作文02-05
憶端午作文02-21
端午情作文02-21
話說端午作文02-22
話端午作文02-19
我家的端午作文02-19
端午趣事作文01-03
家鄉(xiāng)的端午作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