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分析:正誤對照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作文時有意將好與壞、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喜與悲、剛與柔等對照來寫,可以鮮明地揭示描寫對象的外在特征或內在本質,從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而在這樣的對比和映襯中,事物所具有的特點和所蘊涵的道理,就能黑白鮮明地顯示出來。有時,幾乎可以無須多辯,事理的是與非、真與偽,就能使人了然于胸。對比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一、縱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狀況進行對照,著重揭示事物在發(fā)展變化中的不同之處,從中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和它所蘊涵的道理。如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五歲能寫詩四句,十二三歲時,便不能像先前那樣作詩了,二十歲時,就像普通人一樣毫無特點了,這就是縱比。
二、橫比。就是將發(fā)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區(qū)域的兩種性質截然相反或互有差異的事物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對錯誤的或不好的事物予以否定,對正確的或美好的事物予以肯定。如茅盾的《白楊禮贊》,作者將象征北方軍民的白楊樹與象征反動派的楠木進行對比,抒發(fā)了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三、自比。就是通過對在同一事物內表現(xiàn)出來的不統(tǒng)一、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的分析論述,來闡明道理的對比論證方法。它與縱比的區(qū)別是:它不存在時間軸上的發(fā)展變化。它與橫比的不同是:自我表現(xiàn)在同一事物上,而橫比則是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比。
以上三種方法,在一般文章中,以采用其中之一者居多,但也可同時采用兩種或三種。運用對比,首先要抓住對比點,注意對應性。對比雙方應相互對立、互為映襯。其二要將對比引向深入。文中列舉正反兩方面的事例,不能只擺出為止,必須在此基礎上對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方法、效果等進行深入分析,揭示材料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后要盡可能利用文章標題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對比論證。如《平凡與偉大》,就可據此采用對照的方法來安排結構和論證。
例文1
黎明前的那段時間最黑暗。
樹叢中,兩個人正漫無目的地走著。一個人,是高唱“不在紅塵中,塵緣看得清”的隱士。另一個人,是走過一路坦途,從未遇到荊棘猛獸的商界精英。隱士對待生活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自認名、利、愛、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生活就是霧里看花。商人深諳塵世中紅男綠女的嬉笑怒罵,執(zhí)著地相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暗中,隱士又發(fā)牢騷:“天怎么還是這么黑?”商人淡淡地吐出幾個字:“天很快就要亮了,黎明前總是最黑暗。”
天際泛白。叢林盡頭有一只裝了一半水的瓶子。隱士觸目傷懷:“瓶子怎么只有一半是滿的?世界總如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處處有缺憾!鄙倘艘鈿怙L發(fā):“瓶子竟有一半是滿的!上帝總是仁慈,從不將一個掏空了的瓶子塞給人們。”商人抓起那個瓶子,打算用它來滋潤干渴的雙唇。隱士抓住了商人的胳膊,以一種哀求的語氣說:“朋友,喝掉了水,我們的前進就失去了動力!鄙倘藫u搖頭,看著幾乎要屈膝在地的隱士,說:“朋友,喝掉這些水,我們的身體里就有了新注入的血液,我們就又有精神上路了!币粋執(zhí)意要喝,一個決意不肯。于是,兩人“抬”著這個瓶子去找人說理。
經過一個荒原遍布的墳墓,商人呶呶嘴,笑著對隱士說:“他曾經和我們一樣!彪[士的臉上沒有半點生動的凸起,悶聲悶氣地擠出一句:“我們也必將和他一樣!彪S后,二人又是沉默,還是要找個人評理。
農夫歇了一會,對隱士說:“我看你也上了年紀了,老人總是懷疑許多真東西。”又對商人說:“年輕人,你還小,總是相信許多假東西!鞭r夫頓了頓,又說:“你們看問題,是站在不同的位置。你,隱士,一味消極避世,所以認為天是黑的,瓶是半滿的,人是要死的。而你,生意人,你一帆風順,看到天是亮的,瓶是半空的,人是活著的。正如讀書人說的那樣,叫什么‘境由心造’!
是啊,我們看問題不正如十個人看一棵樹這樹就有十種模樣嗎?境由心造,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情;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展現(xiàn)笑容。朋友,遇到不愉快不順心的事情時,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
簡評:此文脫去了一般中學生的作文程式,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其才思。文中的兩個人物,一個具有傳統(tǒng)意味,一個富有現(xiàn)代精神;遇事一個悲觀,一個樂觀。作者通過在特定情境下兩人對生命之源與死亡之屋的不同看法,展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及其沖突,構思精巧,對比鮮明。
例文2
適漢武帝年間,匈奴寇邊,入長城百余里直至河間,關中震動,長安一片嘩然。有客商來自西域,自曰大月氏使者,武帝欣然接見。其言匈奴欺壓西域各國,猶以大月氏為甚,國王被殺,其顱被制成樽,是以與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武帝聽之甚悅,希冀聯(lián)大月氏以抗匈奴。殿下有二人者,蘇武與連奇。二人皆以說辯聞于關中,武帝以二人為使前赴大月氏,二人欣然領命。次日,蘇連二人偕百余人伴大月氏客商西行,途經玉門,遇匈奴千余騎,不敵,乃被俘。
眾人被擒,北行千里,直至單于庭,匈奴單于雖居塞北,然也聞蘇連二人之名,聞擒住二人,大喜,致酒以待二人,又備刀斧手于幕帳之后,言以摔杯為號。
連奇見之,哆嗦不能前;蘇武則慨然就坐,談笑而飲,神態(tài)不卑不亢。單于見之心服,乃曰:“吾匈奴地域遼闊,帶甲之士百萬,與漢家相爭以來,無不大勝而回,先祖冒頓單于更俘漢主于白登,二位何不識時務而聽天命,助我匈奴奪得天下,此萬世之功也!闭f完令人奉上金帛,帶出美女。
連奇自以為必死,而今見單于有招,喜若狂,立即應允。蘇武鄙之,昂然直視單于曰:“男兒立于天地間,豈不聞忠、孝、節(jié)、義?失之四者,與豬狗何異?吾意已決,請就戮!闭f完大步走出帳外,棄金帛美女而不顧。
單于心愛其卜,終不能動,乃禁武于馬廄之中,終日以錢帛美女誘其歸附,不肯;又令其食粗糙之糠,干沉重之事,妄以此逼其降,終不為所動。單于見不能動其心,乃將其放逐于北海,終日以牧羊為生,連奇數(shù)往勸之,不應,反大罵連奇失節(jié)。蘇武終不改節(jié),并題詩于門上:“寧為漢家無頭尸,不為匈奴屈膝人!
其氣節(jié)可見于此。然觀蘇武、連奇二人,一持節(jié)甚堅,十九年而不改,一奴顏婢膝,茍且偷生于異邦;一流芳百世而名垂千古,一為世人不齒而遺臭萬年,何哉?善惡之擇,美丑之分在乎心也,心正,不令而行;心不正,雖令不從,是以蘇
武能棄金帛而選大義,面對美色權勢,而終不為所動,心擇之正也。
簡評: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一個大義凜然,不卑不亢;一個唯唯諾諾,茍且偷生;一個名垂千古,一個遺臭萬年;一忠一奸,天壤之別。文章雖用淺易文言文寫成,但敘事清楚,語言簡潔,較好地突出了蘇武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jié)。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分析:正誤對照法】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的寫作技巧11-27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11-02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的講解10-06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參考10-06
高考作文結尾寫作技巧10-06
高考作文應試寫作技巧11-13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范本10-06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推薦10-06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介紹10-06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6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