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精品【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1
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有它能把你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
簡潔而經(jīng)典的語句是中國古詩文的特點,正因如此,中國古詩文以其獨特的魅力倍受矚目。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中,《論語》便是其中精品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貧窮的人羨慕富豪,因為他有讓他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而富豪卻羨慕那些平凡的人,因為他們很快活,不會整天杞人憂天地擔心錢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墒牵腿缈鬃诱f的,快樂的事有很多: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現(xiàn)在的大人們,更注重物質(zhì)化的世界,卻忽略了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忠、信。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道德永遠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沒有德與孝不行。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 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nèi)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安换既酥患褐疾恢艘。”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nóng),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為他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yīng)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墩撜Z》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茶者喜歡龍井,有愛好烏龍茶一樣,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不奪其真香”,“不損其真味”,那么,還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說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這些就是印象最深的語句。今后,我要細讀論語,細讀這中華悠悠千年智慧,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嘗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lǐng)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修身養(yǎng)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弊屛覀儚淖陨碜銎,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2
《論語》這本書是關(guān)于孔子還有許多名人在有生之日說的各種對我們一生有益的哲理。【應(yīng)改為:“《論語》這本書主要是記錄孔子的一些言論,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啟示的作用!薄坑谑恰景选坝谑恰眲h去也很通順!课液芸炀桶堰@本書給瀏覽了一遍,【“其中”的前面應(yīng)有一個全面的概括,不然,前后聯(lián)系不緊密?梢约由希骸罢娴,這本書盡管是古文,但很是通俗易懂,況且書中還有注釋及補充故事,我一下就明白了很多,”】其中,有一篇令我深有感觸。他是這樣說到的:【應(yīng)刪去,免得與下文重復!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釋文: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行不通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么行走呢?”
這句哲理,具體【話的意思】就是講人的一生要講信用,如果不講信用,那么他就等于沒有了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我聽了【讀到】這句哲理,隱隱約約想到了一件和這一句話相照應(yīng)的一件事。
那一次,我的兄弟黃子航在和我玩彈橡皮。他拿著一塊很大的橡皮拍著桌子,說道:“黃漢陽,你有本事就用橡皮把我的`橡皮震飛。要是你能把我的橡皮真的震飛的話,我就給你十塊錢!”我聽了,靈光一閃,便站起來冷靜地【心頭一震,“蹭”地站了起來,】對他說:“真的嗎?”“真的!”他點了點頭,態(tài)度還十分堅決。頓時,我心中對黃子航和我開玩笑的戒心降低了。我伸出雙手,用眼睛瞄了瞄敵人,便神速般地用手震了過去!芭!”一聲巨響帶動著黃子航的橡皮一起飛了出去,這一場面使黃子航變得一臉的不可思議。過后,我將左手伸到黃子航肩膀邊,“錢!不許賴賬!秉S子航回過神來,便說:“兄弟,但是我們沒拉鉤?”【這里寫得非常細致,好,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聽了,簡直【有一種被戲弄被污辱的感覺,這個人還是我兄弟嗎?……要揉進想法,將當時內(nèi)心的感受寫出來!烤褪瞧垓_我,搞得我滿腦子都是。
“兄弟,再練練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遺憾地說!昂媚銈黃子航,竟然敢坑我!蔽易プ∷鷼獾卣f道。他掙脫【這個詞用得好,寫出他想耍賴的態(tài)度。】出我的手,并說:“為什么你當初要這么急,我本來是要和你拉鉤的,可你……哎!”說完,他便走了,我聽了這一番話,這時出現(xiàn)了兩個我。一個說:“喂!你應(yīng)該跑過去繼續(xù)去跟黃子航說清楚,直到他給你錢為止。”另一個說:“哎,你還是算了吧,同學之間沒事賭什么錢呢?真是吃飽了沒事干啊!蔽蚁胫胫,覺得應(yīng)該把這事當作什么都沒發(fā)生好了。但是,黃子航欺騙我的這件事,是讓我終生難忘的!具^于夸張,可改為:“我怎么也難以忘記!薄
通過了這一件事,我感悟到人不講信用是不會受到別人的關(guān)心的,欺騙人家有什么好處呢,就像黃子航一樣,讓人看著就很不舒服!具@一段進行總結(jié),是不錯的。但是你這篇文章是讀后感,要與你讀的內(nèi)容相掛鉤起來?筛臑椋骸笆前。@和孔子說得多么地相像,一個人不講誠信,會導致多么可怕的后果。我原來還和黃子航是好兄弟呢,現(xiàn)在,這樣的‘兄弟’我還會繼續(xù)交往嗎?”】
但說到不誠信,我也干過一個近期發(fā)生的一件事,不過我也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也覺得不應(yīng)該這樣做。
那天,我在忙著輸入作文,媽媽過來說道:“兒子,你輸入完之后到二樓來找我,我連忙點點頭,便繼續(xù)輸入作文了。過了一個小時,我輸入得不耐煩了,況且我的草稿寫了四面多,而且還修改得密密麻麻,完全讓人眼花繚亂。我想著想,我的腦海里便出現(xiàn)了抄襲作文的念頭,這時,我的兩個“小心魔”又出現(xiàn)了,有一個說:“哎,想抄就抄唄!這是你的抉擇,總而言之,你想輕松點就試一次吧!绷硪粋爭論說:“你這明明是在自投羅網(wǎng)、自尋死路啊,萬一老師查了出來,你的面子就被毀了,而且那么少的同學抄襲都被發(fā)現(xiàn)了,所以三十二計,走為上計!蔽衣犃耍罱K選擇了“邪惡”的一方,因為我很快就要回家了,沒多少時間了,況且才打到第二面,只好嘗試一下了……..
到了快上學的時候,我抄襲的事情被發(fā)現(xiàn)了,結(jié)果被媽媽大罵了一場,我也覺得這樣做不對,便按照媽媽的指令把真正的作文輸入了上去。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把這個作文完整地打了出來,媽媽也說:“你有那么多時間玩,為什么沒時間做作業(yè)呢?”我明白了,這樣對我沒有好處,這么做,那么那個作文也不是自己寫的,老師夸贊我也沒有意義,這樣欺騙了老師、同學、家人,也欺騙了自己,根本就沒有意思,通過努力得到的東西才是最有意義的!具@里寫了想法,寫了對這件事的認識,從思想的角度來說,很好;從文章的角度來說,是又打開了另一個通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論語》這本書果然是有許多人生哲理,不僅這些,還教了我們遇到困難時怎么做、客人來訪時怎么做、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怎么做………但對比一下,我從小到大的行為都幾乎沒有《論語》里面的哲理相同過,所以,我要繼續(xù)看《論語》,把里面的知識都引用到生活中去,并用《論語》的哲理改正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己本身。我多么希望,要是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像《論語》里的哲理一樣該多好啊,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了個“文明社會”!【這一段的總結(jié)很好,進行深入地對比與抒發(fā)感想,使文章提升了一個層次!
總評:你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從讀《論語》中領(lǐng)悟到道理,再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寫事情中,寫得非常詳細,將人物的動作及語言、神態(tài)都寫了出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文章的結(jié)尾又進行總結(jié),使文章的層次上升了一個臺階。要是在事例與《論語》的內(nèi)容在語言上多加聯(lián)系,就會更好了。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3
《論語·學而》另一種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李澤厚說:"學"者,學為人也,論語讀書心得。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可以本體乃群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zhuǎn)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其意義才能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墩撜Z》,這本子夏留給后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最好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么情況下,對誰,就什么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一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jīng)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為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說:"吾其為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為支柱來建構(gòu)一個理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己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于魯,十四年周游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里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托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yǎng),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可以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可以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xiàn)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艷,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待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于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啟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毀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為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計較?也罷,也只好如此了!否則,還有什么能讓我寬慰自己呢?
可是當一個君子,真的好難啊!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聲無奈的嘆息,裊裊了千古!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4
對于《論語》,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即敬而又畏之。敬的是他流傳二千五百年而不衰的神話,畏的是自己學識太淺,讀而不懂,怕玷污了圣人的心智。深夜再讀《論語》,我覺得《論語》在今天最重要的的是給了我們現(xiàn)代人一雙眼睛,一雙看心靈的眼睛,讓我們在這個物化的時代,了解到在我們的內(nèi)心其實還有一片廣闊的天空。其中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短短十六字敘曾子為學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一省為人辦事是否盡忠。忠者盡其全力也。二省與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三省傳習,受師之傳,行之也否?傳授生徒,先自溫習否?忠信傳習三事不闕,方能安心就寢。這“三省”說了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xiàn),不欺人也不欺己。
一省為忠。反映到工作中就是是否能立足本職,勝任本職。生命的意義在于思考,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如果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每個人都能這樣行動起來,只要人人都做出一份努力,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都會變的繁榮昌盛,和諧美滿。十年的那個夏天,懷著夢想,懷著期待,懷著激情,我走上了從事水利工作的工作戰(zhàn)線,對歷史來講十年很短暫,對人生來說,十年也能留下一段軌跡,十年的工作,十年的經(jīng)歷,體會也算深刻。
(一)勤于學習,挖掘進步之源。 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知識更替越來越迅速;畹嚼希瑢W到老已成為不少人的奮斗口號。要干好本職工作,提高工作效能,首先就應(yīng)該重視學習。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政策理論。另一方面,要注重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和專業(yè)素質(zhì)的加強。
。ǘ├斡浡氊,掌握服務(wù)之本 。作為一名黨員,應(yīng)始終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珍惜眼前的工作機會,牢記自身的職責,立足本職。不管你從事的什么崗位,不管你的權(quán)限有多大,那都是國家賦予的你的權(quán)利,同時也是國家給予的義務(wù),權(quán)限越大,服務(wù)的職能越多。
(三)勇于創(chuàng)新,探索成功之道 。 “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面對工作中面臨的種種難題,我們應(yīng)該有這種舍我其誰的豪氣,敢闖敢試的銳氣,開拓進取的勇氣。 不敢想的人,心存著槍打出頭鳥的恐懼;不愿想的人,死守著習慣成自然的惰性;不會想的人,封殺了對世界關(guān)注的敏銳。
我們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已有的成績帶來的驕傲,沖開曾經(jīng)的傷痛造成的膽怯,勇往直前;我們需要擴大開放,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放眼世界,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互助共享,海納百川。
二省為信。人言為“信”,說話算數(shù)就是信,和朋友交往要說到做到,不說大話,不說空話。翻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關(guān)于誠信的故事,關(guān)于誠信的名言名句很多很多。
孔子曰:民無信不立。大致意思就是,人如果沒有信用,即使只差一步就要到達成功的'頂峰了,也會跌落到失敗的深谷。如果老百姓對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個體,如果沒有信用,人就不可能取得成果,國家就不可能存在。再講兩則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吧。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guān)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jié)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lǐng)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jié)果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保ㄟ@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jié)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
三省為習。學習到的東西應(yīng)該經(jīng)常應(yīng)用,“學以致用”是孔子一貫倡導的觀念,人不能只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yīng)該把師長、上司、朋友交予自己的東西慢慢領(lǐng)會貫通,應(yīng)用于自己的人生當中。我們具有淵博的學識,如果不能應(yīng)用于實踐中也只能稱之為理論,如果他不經(jīng)過實踐的證明,不能應(yīng)用于實踐,那也是空洞的,是“沒用”的。我們提倡終身學習,因為人生的問題太多,因此要活到老,學到老,而學的關(guān)鍵,必須不斷練習。
其實,讀一本圣賢之書,可以凈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情操,體會他們處事、為人的哲理。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09-25
論語優(yōu)秀讀后感04-03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07-25
論語心得體會優(yōu)秀06-03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11-05
論語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05-15
論語讀后感覺 《論語》思想的精髓02-06
(優(yōu)秀)論語讀后感14篇08-26
論語讀后感筆記優(yōu)秀范本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