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高二文科地理學習方法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二地理學習方法
第一步,讀、劃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通讀教材,包括小字部分,然后分段略讀、精讀,對教材重點內(nèi)容如概念、定義等,要求做到讀、劃(在下面用色筆畫線)并行,以加深印象,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基礎。
對其中優(yōu)美的文字,如地理景觀描述,亦可領讀、朗讀。
課本中精美的插圖照片,可當作美術作品欣賞,要充分利用美學的感染力,來引起學生自學地理教材的興趣。
最后分析和總結出段落大意,動手列出章節(jié)知識結構。
與讀、劃教材同步進行的,則是配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和具體的地理輪廓形象,為培養(yǎng)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增強地理記憶能力,學好地理課打下基礎。
(動手)結合起來的方法。
這樣,手腦結合,地理知識和繪圖技能結合,而達到地理概念清楚,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空間結構、空間分布和相互關系明確,并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
具體做法是:每學一課(章、節(jié))就讓學生把課本有關地圖描繪下來(應描地圖教師事先選好),描圖紙要用單頁薄紙,并作為課堂作業(yè),檢查評分。
描圖要求輪廓清楚,位置正確,書寫規(guī)范。
所描項目須經(jīng)教師選定,描圖過程(包括描圖前和描圖后)要引導學生對所描地圖進行反復思考,
要思維其地理位置特征、輪廓形象、方位距離、面積大小、地形分布、生產(chǎn)布局等等;也可以聯(lián)系不同的大洲、大洋、
國家地區(qū)進行對比思維,還可以把課本中有關文字論述和聽描繪的地圖本身結合思維,把部分專題地圖如山河分布圖、氣候類型圖、
交通城市圖等歸納成綜合性地圖來思維,也就是把所描地圖,同整個教材串連起來,形象具體,順理成章,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思維描圖”的關鍵是思維(包括想象),而不是“依樣畫葫蘆”的描圖。
如果學生不思維,而單純描圖,則單調(diào)乏味。
只有邊想(思維)邊描,使想像中的地理事象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與聯(lián)系同地圖結合,則興趣盎然。
“思維描圖”需教師培養(yǎng)引導,為增強說服力,可在同一學生身上搞些數(shù)據(jù),對比“思維描圖”與“單一描圖”的不同效果。
“思維描圖”具有緊扣教材,簡單易行的優(yōu)點,不論教學設備的好壞,師資水平的高低,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皆可推廣應用。
“思維描圖”不僅使地理概念清楚,地圖知識牢固,還能避免“地名搬家”的現(xiàn)象發(fā)生。
第二步是填、寫結合——“地理事物鑲嵌法”。
學生在讀、劃教材,思維描圖的基礎上,已初步掌握了教材內(nèi)容和地圖知識,這樣,可以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間以及有規(guī)律分布這一特點,填、寫結合,采用“地理事物鑲嵌教學”。
所謂地理事物鑲嵌法,就是配合教材內(nèi)容,取空白地圖一張(學生自繪),就像幼兒的“積木盤”一樣,把有關地理事物,
如山脈、河流、氣候類型、自然帶、交通城市等,讓學生像擺積木似的,按位置、比例分別“鑲嵌”到空白地圖上,填(圖例)寫(注記)結合,把眾多的地理事物,綜合歸納為一圖,形象具體,印象深刻。
用此法還可以把不同的教材(自然地理、區(qū)域地理、人文地理)、不同的章節(jié)內(nèi)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這樣,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密切結合,啟發(fā)學生按步思維,找出不同地理事物的各自規(guī)律、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
掌握其相互關系,進一步把中學三個層次(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六冊地理教材綜合在一起,達到學生對地理課本越學越薄,越讀越少,概念清楚,內(nèi)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練、測并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課文)、描(思維描圖)、劃(概念、定義)、寫(知識結構、地名)、填(地圖)等一系列的自學活動,動手動腦,自學能力大大提高,已初步掌握了地理的“雙基”內(nèi)容。
下一步就應通過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規(guī)律,以及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如雖處同一緯度,由于海陸、洋流、地形的不同,氣候類型產(chǎn)生差異,氣候、土壤、生物之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復雜關系,
地理環(huán)境(主要指資源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人類與環(huán)境之對立統(tǒng)一關系,等等,使學生具備審答地理問題,評價地理事物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師根據(jù)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布置練習作業(yè),進行單元測驗。
這里講的測驗,也是以學生自我測驗為主,由教師公布答案,學生相互批改,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和組織討論,檢查自學效果。
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等,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線,典型的經(jīng)濟項目,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
還可以對相近、相似、相同而易混淆的地名,通過此法,在地圖上對比強化記憶。
相近的如瑞典和瑞士、摩洛哥和摩納哥、巴拿馬和巴哈馬;相似的如黃浦江和黃浦港、北侖河和北侖港。
相同的如伯明翰(英美都有)、圣保羅(美國、巴西都有)、圣地亞哥(智利、古巴)、科隆(德國、巴拿馬)等等。
這個應該算很多考生頭疼的一門科目。
又有圖,又有各種頭疼的計算,又有老是漏點的大題,各種頭疼……
地理,其實,確實要學會去找規(guī)律。
無論是什么題都是,然后在記概念的時候,也都是有規(guī)律的。
怎么去分析一個問題,分析一個區(qū)位,都是有規(guī)律的。
比如洋流,氣候圖,這些就是規(guī)律,編些好記的順口溜,多畫示意圖,方便自己記憶是很必要的。
比如在洋流有個地方記不清楚的時候,我用這個方法,因為我知道北海道漁場,這個肯定是寒暖流交匯吧,所以就能將這個圖大概畫出來,如下:
接著洋流說,形成漁場的幾個原因又有什么呢?這個一共有幾點,很多同學都會漏掉其中的某一點以至于答不對。
其實這種題老師當時講課的時候會提到一兩句,要有心記下來。
以下幾點:1,位于大陸架,海水較淺,光照充足,餌料豐富。
2,江河的入海口,豐富養(yǎng)料。
3,寒暖流交匯處,水溫適宜,海水攪動,養(yǎng)分上升。
4,就是那個地區(qū)的生物種類豐富。
基本的要知道,到時候就套到題目里結合材料就行了。
至于怎么答題,到底怎樣能不漏點,這就靠你上課全心全意聽老師講課,下課自己好好練題,好好總結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了。
這些資料網(wǎng)上有很多,也有實用的,可以看看,我下載的也有,可以拿去看。
關于地圖,我也不想多說。
真的很重要!
地理在復習的時候,最好配一本專門的地圖冊,推薦《中學地理圖文詳解指導地圖冊》。
這種書上一般都有知識點,和圖結合在一起看,效率會更高。
一定要多翻看地圖。
一塊塊地圖記好了。
不光看,自己一定要多上手畫畫圖,有空白的圖可以填也要珍惜這種機會,來檢驗自己,不要每次都翻書去看,一定要鍛煉這個記憶的過程。
而且,每次在做題中,碰到判斷不出來的,模糊的,都要記下來,之后好好把這個地區(qū)的情況都看清楚了。
積少成多,最后其實大部分地圖都見過了。
地理選擇題。
這些題往往都是很有含金量的,沒有什么廢話,就是考察你對地理事物的知識掌握的如何。
這種東西就得看基礎了。
各位的基礎一定要記牢,在做地理選擇的時候才不會感覺困難。
對地圖的熟悉感也要在平時多加訓練。
1.仔細審題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
第二,搞清基本信息。
A.明確試題要求和提示信息。
理解題干的關鍵指導語言,如"最多(少)的是"、"最合適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等等。
B.明確試題意圖和提取對解題有用的信息。
明示條件:題干中附有明確的解題條件;暗示條件:多潛隱在題干提供的材料中;限制性(或特定)條件:在題干中出現(xiàn)的數(shù)量詞、方位詞或特定名詞等;轉(zhuǎn)化條件:用同一事實的不同說法給出解題條件。
C.分析選項本身敘述的正確性。
誤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長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絕對化,如"迎風坡的降水一定多于背風坡";
前后矛盾。
如"赤道地區(qū)盛行下沉氣流"
以偏概全。
如"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出現(xiàn)在夏秋季節(jié)"。
等等~
2.認真篩選
"排錯項"。
排除有知識性錯誤、觀點錯誤的選項。
"排異項"。
常針對有多項條件限制的題型,雖然選項觀點或內(nèi)容本身正確,但與題干的規(guī)定性無關,這種試題選項的干擾性比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標準是"是否符合題意"。
3.相信直覺,第一選擇!不要空題,怎么著也蒙一個!
地理大題
基礎知識很重要!
答題模板,對于地理來說尤其管用!很多問題,比如鹽場,比如漁場,比如修建水庫等等的區(qū)位因素都可以整理出來一套答題方法。
答題模板里就有這些。
也在我打包的那個文件里。
總結,分析,反思,一定要做!當然我這么說,到底怎么做還是看你們的了。
訓練方法和歷史大題的訓練方法一致,見上面的,我就不再復制過來了。
有的同學說思路來源。
這個思路,必須自己多做題去總結。
老師上課的時候肯定會提到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的。
這個就得自己用心了,要是上課喜歡走神,不管不顧的,下課想自己悶學,一定會錯過些東西的。
每次考試完了之后,自己錯誤的思路就趕快對照標準答案修改好吧。
其實這些思路,最主要的來源還是教材上的東西,在給出一個概念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分析的語言,引例,這些東西可以多重視一下。
答題示例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釀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
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糖分積累呈正相關。
圖5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yōu)質(zhì)葡萄產(chǎn)地。
圖5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
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優(yōu)質(zhì)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產(chǎn)的葡萄釀制而成的。
(2)簡述乙地氣候類型和特點,并說明氣候條件以及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對葡萄生長的影響。
(16分)
首先把題目中關鍵詞畫出。
這里想提醒各位考生,簡述和說明是兩個概念。
簡述意為將要求答的答出即可,不用帶解釋。
而說明則是要求詳細的說明。
具體區(qū)別看下面的答案。
另外看清楚題目一共問了幾問,有層次的去答。
首先簡述類型和特點。
第一考察識圖能力。
從圖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地中海附近,根據(jù)地理所學應該是地中海氣候。
然后是考察課內(nèi)知識掌握,應準確說出類型和特點,不能用錯詞。
然后對葡萄的影響。
這個可以看看前面的一段材料。
由材料可知光照和晝夜溫差是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也要考慮到農(nóng)業(yè)的區(qū)位條件:氣地水生土。
從這些角度去答。
抓住光照熱量和晝夜溫差的因素。
答案:乙地(臨地中海)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火熱干燥。
葡萄生長季節(jié)光照、熱量充足,鵝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滲,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鵝卵石(白天受到太陽照射)增溫快,夜間降溫也快,增大氣溫的日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積累。
這題提醒各位同學,我所說的答題模板,在地理中尤為常見。
像問葡萄生長的題目,也可以和瓜果生長聯(lián)系在一起,有時出題問新疆的水果生長的區(qū)位因素,即可對照這題回答。
所以說,大家在做完一道題目后,一定要及時反思,并且舉一反三,仔細研究答案并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答題模板。
世界地理部分需要記的重點
主要緯線:
赤道:剛果盆地、東非高原、印度洋、馬來群島(印度尼西亞)、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安第斯山、亞馬孫平原、亞馬孫河口、大西洋等。
北回歸線:穿過北非撒哈拉沙漠、紅海、阿拉伯半島、阿拉伯海、印度半島、孟加拉灣、中南半島、中國滇桂粵、臺灣海峽、臺灣島南部、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墨西哥高原、墨西哥灣、西印度群島、大西洋等。
南回歸線:南非高原、馬達加斯加島、印度洋、澳大利亞中部穿過、太平洋、安第斯山中部、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西高原南側。
30°N經(jīng)過的主要河口:尼羅河河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河口)、錢塘江河口、密西西比河口。
45°N:比斯開灣、阿爾卑斯山5°E、黑海30°-40°E里海50°E、咸海60°E、五大淡水湖90-70°W
主要經(jīng)線:
0°經(jīng)線: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西側、阿特拉斯山、撒哈拉沙漠、幾內(nèi)亞灣。
30°E:摩爾曼斯克、圣彼得堡、東歐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處、黑海、小亞細亞半島的西側、地中海東側、開羅、尼羅河、東非高原的西側、南非高原的東側。
60°E:烏拉爾山脈、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阿曼灣)、阿拉伯半島最東。
90°E:葉尼塞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界河)、蒙古高原西側、阿爾泰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侖山、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恒河三角洲、孟加拉灣。
120°E: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的西側、大興安嶺的東側、秦皇島、山海關、渤海、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杭州、臺灣海峽、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蘇拉威西島)、澳大利亞西部。
120°W: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舊金山、洛杉磯
90°W:穿過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
60°W:穿過北美洲東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紐芬蘭島(西部)、加勒比海(東部)、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極半島
特殊經(jīng)緯度:
1.七大洲四大洋中心經(jīng)緯度:亞洲(45°N、90°E)、北美洲(45°N、90°W)、南美洲(15°S、60°W)(亞洲和北美洲對稱,南美洲經(jīng)度比北美洲少30°)、
歐洲(50°N、30°E)、非洲(0°、20°E)、澳大利亞(南回歸線、135°E)、南極洲(南極圈范圍)、大西洋(30°w、0°)、太平洋(0°、180°)印度洋(南回歸線、80°E)
2.三大洋分界線:厄加勒斯角、開普敦、好望角(20°E、34°S);合恩角、火地島、麥哲倫海峽(54°S、70°W);塔斯馬尼亞島(40°S、150°E)(此內(nèi)容重要,必記)
3.主要海峽:直布羅陀海峽(36°N、5°W)(一年365天)馬六甲海峽(0°、100°E)(1000)白令海峽(北極圈、170°W)曼德海峽(14°N、44°E)(因為有索馬里海盜,到曼德海峽死死要死)英吉利海峽(0°、50°N)(500)
4.其它經(jīng)緯度:斯里蘭卡(10°N、80°E)巴拿馬運河(10°N、80°W)(兩者對稱)維多利亞湖(0°、31°E)亞馬遜河口(0、50°W)(500)西印度群島(20°N、80°W)尼羅河河口(30°N、30°E)(兩個30經(jīng)過)
您記住一個1000兩個500了嗎?你還敢去曼德海峽?45°N經(jīng)過哪幾個湖泊,有什么規(guī)律?
中國地理部分需要記的重點
1. 主要緯線:
北回歸線:主要經(jīng)過滇、桂、粵、臺
30°N緯線:杭州灣南部、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中部、青藏高原南部、拉薩附近。
40°N緯線:遼、渤海、津、京、晉、內(nèi)蒙古高原南部、甘、塔里木盆地。
50°N緯線:雞尾、雞頭狹窄處。
120°E經(jīng)線:大興安嶺、內(nèi)蒙、秦皇島、渤海、長三角、杭州、臺灣海峽。
110°E經(jīng)線:?、雷州半島、巫山、沿黃河邊線、陰山。
100°E經(jīng)線:橫斷山脈、青海湖、祁連山。
90°E經(jīng)線:阿爾泰山、天山東段、吐魯番盆地、不丹、恒河三角洲。
2. 主要山脈:
天山(43°N、85°E)陰山(42°N、110°E)、秦嶺(34°N、108°E)、南嶺(25°N、113°E)、大興安嶺(45°N、120°E)、巫山(31°N、110°E)、
武夷山(27°N、117°E)(不離7)、太行山(38°N、113°E)(不離3)(東經(jīng)113度經(jīng)過兩個山脈)、賀蘭山(38°N、105°E)、祁連山(38°N、100°E)(北緯38度主要經(jīng)過3個山脈)、臺灣山脈(北回歸線、121°E)、(喊口號121)
3.主要地形區(qū):
塔里木盆地(40°N、85°E)、四川盆地(30°N、105°E)、黃土高原(38°N、110°E)、云貴高原(25°N、105°E)、華北平原(37°N、116°E)。
4. 特殊經(jīng)緯度:
拉薩(29°N、92°E)(經(jīng)緯度互倒)、廣州(北回歸線、114°E)
(114查詢臺)、杭州(31°N、120°E)、北京(40°N、116°E)。
【高二地理學習方法】相關文章:
解讀高二文科地理學習方法10-06
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03-07
高二學習方法10-05
地理學習方法10-05
地理學習方法06-27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03-28
高二政治的學習方法10-08
高二學習方法介紹10-09
高二語文的學習方法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