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越劇曲譜大全
越劇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戲曲藝術,歷來十分重視“吐字”、“咬字”這一基本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越劇曲譜大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越劇曲譜大全【1】
越劇曲譜大全【2】
越劇曲譜大全【3】
如何學越劇唱腔
越劇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戲曲藝術,歷來十分重視“吐字”、“咬字”這一基本功。
明朝魏良輔在其所著的《曲律》中講道:“曲有三絕,字清為一絕,腔純?yōu)槎^,板正為三絕。
”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字正腔圓”、“字重腔輕”、“先字后聲”,甚至以“千斤念白四兩唱”來形容念白的重要性。
當然念與唱不能用這樣的比例來強調(diào)。
那么,念白究竟有哪些重要作用?我們在表演和演唱中是否充分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下面分幾個方面來談些個人想法:
一、“念白”在戲曲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全國共有三百六十多個地方劇種,它們之間主要區(qū)別是二個方面,一是語言,二是音樂。
音樂的主要成分就是唱腔,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受語言的字調(diào)所制約。
所以語言準確與否,語言風格的表達程度如何,就直接影響到演員的演唱風格和韻味是否濃厚。
比如我們天籟王子若翰,他是嵊州人,雖為男生,但相比而言,他在唱腔、念白上的風格就比較濃郁,為什么?道理就在于此。
要唱好越劇,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
有些朋友越劇唱了若干年,可是越劇的許多基本字、韻還念不準,盡管有很好的嗓音和演唱技巧,可是,因為字不準,它的風味就大打折扣,甚至還會講他(她)唱得不象越劇。
那么什么是“越劇舞臺”語言呢?從定義上來講:“越劇舞臺語言是以嵊縣、新昌的城關書面話為基礎的;以四十年代越劇尺調(diào)時期舞臺演出的‘越白’為代表的;有完整的聲、韻、調(diào),自成一種語音系統(tǒng)的語言。”
二、怎樣學習和掌握越劇語言 大家知道,每一個字,即每一個音節(jié),在由字頭(聲母)、字頸(介音)、字腹(韻母)、字尾(歸尾)、字神(字調(diào))某些因素組成的。
如“唱腔”的“腔”字: 腔(qiang) 戲曲傳統(tǒng)提法: q-字頭 i-字頸 a-字腹 ng-字尾 --字神漢語拼音名稱: 聲母 介音 主韻母 歸尾 聲調(diào) 我們在唱念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毛病,如:字音無力、口齒松,往往就是字頭沒有“咬”緊,沒有暴發(fā)力;字音太偏、太“虛”,往往是字腹不飽滿,共嗚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揮;腔調(diào)太直、太硬,往往是某些字的字頸沒有掌握好,沒有在字頭和字腹之間進行過渡;有的人唱腔收尾不準,尾音難聽,這往往就是字尾收音時出了毛病。
如果說字咬不準,那肯定是在字的組成成份上出了毛病。
了解和懂得越劇的拼音法,明確字的頭、腹、尾,就為我們較快地改正毛病提供有利條件。
下面說說浙江各主要地區(qū)的方言和越劇語言的差距,大致表現(xiàn)在:
嘉興地區(qū):容易把“波羅韻”的“O”和“烏呼韻”的“u”相混,把“O”韻的靠里靠后的位置,放到雙唇位置上來了,所以往往把“婆婆”讀成“步步”。
杭州地區(qū):往往會把“團圓韻”、“番蘭韻”和“波羅韻”相混,所以把“轉(zhuǎn)彎”念成“作碗”。
“團圓韻”和“番蘭韻”是越劇的代表性常用韻腳,所以杭州地區(qū)的戲友一定要解決好這一問題。
寧波和舟山地區(qū):“天仙韻”和“衣希韻”相混,往往把“田”讀成“地”,把“天”讀成“梯”。
“番蘭韻”也讀不準,會把它讀成“勿來韻”。
溫州、麗水、臺州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方言和越劇語言距離比較大,—是:其中的不少方言無“入聲”,即沒有“喉塞音”,他們往往把“鴨”念成“啊”,把“塔”念成“他”。
二是:“來彩”往往念成“拉差”,“堂皇”念成’“道航”,“陽長”念成“搖撞”等。
金華地區(qū):“陽長”韻和“堂皇”韻相混,會把“堂皇”念成“大華”(ddano、hhuano)。
(字音的注音符號使用越劇拼音的專用符號)
紹興地區(qū):(包括嵊縣、新昌)“臨清韻”往往也念不準,會把“青菜”念成“春菜”,“新衣服”讀“深衣服”;長樂—帶把“長樂”念成“強樂”。
當然以上例舉的這些差別是不全面的,因各地、縣,區(qū)的方言還有差異,同時,漢語的不少字是以字調(diào)來區(qū)別字義的。
如“衣”和“移”、“姨”和“椅”、“乙”和“譯”,都是以字調(diào)來區(qū)別的。
如紹興和嵊縣,是同—地區(qū),但紹興的字較直較硬,而嵊縣的字調(diào)較軟,曲度較大,所以語言差別除聲母,韻母因素以外,字調(diào)也是個重要因素,所謂“南腔北調(diào)”,就是這個意思。
那么,嵊縣的語言有什么特征呢?
(一)有曲度的字多,而且彎曲度大。
據(jù)統(tǒng)計,6000個常用字中,“陰平”和“陽平”的字調(diào)協(xié)占43%,這些字的調(diào)性是:陰平523,陽平312。
如:陜北民歌《東方紅》: 東方紅, 太陽升。
普通話: ---(高平調(diào)) \/- 其中:平聲67% 降調(diào)67% 升調(diào)16% 越劇語音:∨∨∨(降升調(diào)) /∨∨ 其中:彎曲調(diào)83% 升調(diào)17% 正因為如此,難怪有的越劇老藝人,把這首陜北風味很濃的民歌也象“越歌”。
(二)語言婉轉(zhuǎn),音樂性強。
由于字調(diào)曲度大,所以嵊縣人講話一般都比較柔軟,這樣也就為越劇念白和唱腔那種纏綿、婉轉(zhuǎn),抒情的風格提供了語音基礎。
(三)圓口形“鼻化尾”的字音比較多。
越劇的“團圓韻”收尾時不僅口腔和鼻腔同時共鳴,而且口型圓,張開度比較小。
如,昔通話的“安”字,主韻母是“a”,口形張開,然后加—上鼻尾“n”。
而越劇的“安”(on),主韻是“o”,口形圓,又較小,然后加上鼻尾“n”,這樣一來,越劇“安”(on)韻的鼻音就顯得較濃了。
這些發(fā)音特點也是浙江其他的方言少用甚至不用的。
如“干”--普通話:讀(gan), 越劇語言:讀(gon) “看”--普通話:讀(kan), 越劇語言:讀(kon) “轉(zhuǎn)”--普通話:讀(zhuan),越劇語言:讀(zOn) “官”--普通話,讀(guan), 越劇語言:讀(guon) “男”--普通話:讀(nan), 越劇語言;讀(non) 不少人說越劇唱腔中“鼻音”比較多,這除·了某些演員唱法的原因之外,其中字音也是個重要因素。
因此多接觸嵊縣人,多聽聽越劇前輩的演出錄音,在反復的感受中進行語言熏陶,對越劇演員和越劇音樂工作者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字”和“腔”的關系 什么叫“字正腔圓”?怎樣做到“字正腔圓”?
字正。
我在前篇《天籟明星--楓葉》一文中曾提到,我們天籟的呂派精英楓葉,她不僅呂派唱腔演唱得惟妙惟肖,且她在唱腔的氣息運用,尤其在吐字上頗見功夫。
她演唱的時候,我們大家都可以清楚地聽出她吐出的每一個字。
“字正”,不僅字要讀正確,同時還要讀清楚,要讓觀眾能夠清楚地聽到你在講的什么,唱的什么。
清朝戲曲家俞維琮說:“凡唱曲、說白,必要口齒用力,一字重千斤,方能達到聽者之耳。
”“擒字如擒兔,每字圓似珠,一字不清,猶如純刀殺人。
” 有些青年戲友,憑著自己年輕,嗓音條件好,他們在舞臺上激情滿懷,十分賣力,但是因為口齒無力,字音不清,觀眾總是聽不懂他在講什么,唱什么。
這樣就不能達到傳情、感人的藝術效果。
王驥德說:“凡敷演一字,各有字頭、字腹、字尾之音……由腹轉(zhuǎn)尾,方有歸宿。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腔圓” “腔圓”包括三個方面:
1.順暢、悅耳。
曲調(diào)、字音、字調(diào)相順,不唱“倒字”。
2.潤腔、輕重、收放,裝飾音、滑音等藝術處理,要合乎情理。
3.使自己最完美的聲音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不能把“腔圓”單純地理解為音色圓潤,所謂“圓”是妥善、完美的意思。
在這方面,小玩子、青衣的圓潤;明珠、秋葉的委婉,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
四、好越劇舞臺語言 構成舞臺語言--韻白的基礎是字、詞句、語句、語調(diào)。
其中語調(diào)是“韻白”的基本依據(jù),“言不足者才使詠,詠不足者唱出聲”,“韻白”,實質(zhì)就是音樂化了的語言,沒有曲調(diào)的唱腔。
“語調(diào)”是講話的各種情緒,即語氣,它體現(xiàn)于:
(1)語調(diào)的轉(zhuǎn)逗和音量輕重、高低的配合和對比。
(2)邏輯重音的安排和突出。
(3)合理的詞句組織段落及標點符號的使用。
(4)語氣字的搭配和運用。
(5)語言的人物特征和性格化。
同樣一句話可以用高興、悲痛的語氣來念,同時還可以體現(xiàn)出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場合的各種形態(tài)。
重音的不同安排,回答也會不同。
如:你去不去看戲!(回答:“我不去,他去。
”) 你去不去看戲?(回答:“不去,沒空。
”) 你去不去看戲?(回答:“我看電影,不看戲。
”) 舞臺韻白,如“叫頭”、“定場詩”,“引子”、“坐臺白”,就是根據(jù)不同的詞意、句式,人物、行檔、場合,經(jīng)過抑、揚、頓、挫等藝術夸張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腔調(diào)。
它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表現(xiàn)力,使人聽得更清楚,更充分地表達人物感情和規(guī)定情景。
越劇發(fā)展的歷史比較短,特別是在它的“黃金時代” --40年代越劇尺調(diào)時期,一方面向京、昆、紹劇學習念白的韻律,同時又受話劇電影表演的影響,講究生活真實感。
慢慢地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籍用的一種舞臺腔。
它的特點是,文學上不象昆劇那么高雅,深奧,而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韻白的夸張程度不象京劇那么夸張而是比較靈活,接近生活,講究真實,又不象話劇那樣口語化。
我們只要聽一聽袁雪芬老師在《祥林嫂》中“我真笨我真傻”一段,就能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
韻白,因為是—種沒有曲譜的“唱”,很難找出明確的定律,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順:上下句對頭,詞句搭配得當,不成破句。
講究字和詞句之間的“啟、承、轉(zhuǎn)、合”。
如 “啟” 人窮志短語言低 (上句稍短,音偏高) \/\/ \/ 啟 承 轉(zhuǎn)合位置 “承” 馬瘦毛長廄中羈 (下句稍長,稍低) \/\/ \/ 啟 承 轉(zhuǎn)合位置 “轉(zhuǎn)” 得食貓兒強似虎 (上句短、高) \/\/ \/ 啟 承 轉(zhuǎn)合位置 “合” 敗翎鸚鵡不如雞 (下句稍長,偏低) \/\/ \/ 啟 承 轉(zhuǎn)合位置 再看這二句: 待到八月十五夜, 愿君再到這里來。
\/\/ \/ 啟 承 轉(zhuǎn)合 把“這”字作為“轉(zhuǎn)”,“里來”作為“合”,在“這”字上作了不適當?shù)膹娬{(diào),所以成了破句,導致詞意不明了。
2、“上韻”:韻律要對稱,把腔調(diào)、字調(diào)、語調(diào)和感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韻要發(fā)揮在字義的要點上。
3、“夸張”:通過頓逗和抑、揚、頓、挫,加強節(jié)奏感,使重點更明確,更突出。
為了便于記憶,下面的“唱念口訣”供大家參考。
唱 念 口 訣 戲曲唱念最要緊, 通過語音傳聲情。
言不足者才使詠, 詠不足者唱出聲。
念 白 念白出字重千斤, 清楚有力在口勁, 字分頭、頸、腹、尾、神, 聲、韻、調(diào),莫相混。
字頭要重有“噴”勁, “五音”位置需分清。
掌握字頸過渡音, “四呼”口型嚴格分。
字“腹”飽滿用共鳴, 直到末尾不變形。
開尾、鼻尾、鼻化尾, 字尾分清巧收音。
平、上、去、入分陰陽, 趨勢錯了倒字音。
抑、揚、頓、挫剛?cè)釢?邏輯重音要找準, 啟、承、轉(zhuǎn)、合段落清, 感情為主韻作襯。
唱 腔 唱腔出字為本音, 有聲無字怎聽清? 字音分清頭,腹、尾, 字正腔圓分重輕。
口,鼻、喉、腦、胸腔音, 共鳴部位要找準。
音準關鍵在聽覺, 走調(diào)趕板氣太沖, 氣息控制小腹中, 快吸少用最見功。
字、聲,腔,氣“味”和情, 貼切柔和感動人。
自然松馳頸放松, 聲情并茂風味濃。
喜、怒,哀,樂,悲、恐,驚, 輕、重,緩、急有分寸
【越劇曲譜】相關文章:
涼涼曲譜11-15
吉他入門曲譜10-05
幼兒曲譜歌譜11-15
薩克斯曲譜大全10-06
曲譜怎么看11-15
簡單吉他入門曲譜11-15
吉他入門曲譜教學10-26
電吉他入門曲譜10-05
笛子曲譜大全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