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該如何擬?
今年高考題目小編不知道,但如何擬好高考作文題目,小編可有一手材料,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擬好高考作文題目
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
”文章的題目猶如一個人的額和眼,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自擬題目”是近幾年高考作文題的普遍要求,它以發(fā)散性、靈活性、多元性、自主性給同學們搭建了張揚個性、展示才情的舞臺。
新穎別致、引人注目的標題是提供給閱卷老師窺視文章內容的一個絕佳視角,是使其眼睛為之一亮的“賣點”,很能體現(xiàn)作者的智慧與匠心。
高考閱卷中,一個鮮亮新穎的題目,常常能夠先入為主,為文章賺足“印象分”。
反之,不少內容和表達上相當不錯的文章,因題目平平,不免顯得有些美中不足。
下面就主要以2007年高考浙江卷的話題作文“行走在消逝中”為例,談談如何擬好文章標題。
一、擬題三原則
1.準確而貼切
題目要“寬窄”適度,與主題密切相關,既不可“題”大于“文”,也不能“文”大于“題”。
毋庸置疑,擬題的過程,就是同學們把握文章中心的過程。
題目準確、貼切與否,反映的其實是審題、立意的能力。
尤其是應試作文,一定要讓閱卷者一看標題,就能產生“非常切題”的感覺。
如“是消逝,也是永恒”“消逝讓生命鮮活”就非常契合“行走在消逝中”這一話題。
行文時,一個準確而貼切的標題,還能時時提醒同學們組織材料要緊扣中心,避免出現(xiàn)取材不當甚至“跑題”的“硬傷”。
2.簡潔而凝練
題目既要高度概括,又要意蘊豐富。
“簡潔”是字數(shù)上的要求,“凝練”則是內容上的要求。
很多同學擬題時也會追求簡潔,但簡則簡矣,卻簡而無味。
一個好的標題應符合“片言以居要”“言簡而意賅”等標準。
如“消逝中,擁有中”“握住流逝的魂”“一剎即永恒”這幾個標題,寥寥數(shù)字,卻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產生“必欲讀個究竟”的沖動。
3.新穎而醒目
不落俗套,獨具匠心,是擬定文章標題的高要求,也最能體現(xiàn)出寫作者才情的高下。
這樣的題目或生動形象,或機智幽默,或深刻犀利,或含蓄雋永……如“花落,人獨立”“逝中飄香”兩個標題,前者以詩意見長,后者則以理趣致勝,都別具一格,耐人尋味。
綜上所述,擬題時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意識:
(1)精品意識,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超”;
(2)多維意識,要多角度思考,盡可能給自己最大的選擇空間;
(3)深度意識,要從小角度切入,使立意高遠深邃。
應將這幾種意識貫徹到平時的訓練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擬題習慣。
唯其如此,才能用數(shù)千日的“厚積”贏得考場一小時的“薄發(fā)”。
二、擬題三形式
綜觀歷年來的高考高分作文,常見的標題形式不外乎以下三種:
1.全篇僅用一個標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2.正標題下加副標題,正副標題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3.正標題再加上文中三個左右的小標題,以此結構全篇。
第三種形式在高考作文中備受青睞,其好處在于,使文章取材自由,不受時空約束,收放自如,結構井然。
如《失落的文明》一文用“單車·汽車”“ 血緣·金錢”“ 燒餅·比薩”三個小標題結構全篇,選取生活中的三組場景,寫出了時代變化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困惑與思考。
第一組場景從“出行”落筆,既展示了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便利,也提出了由此而來的環(huán)境惡化等種種問題;第二組場景從“家庭”落筆,道出了對親情消逝的感嘆;第三組“鏡頭”是從“吃”落筆,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的式微和外來文化的影響。
三組場景組成了立體的畫面,緊扣“行走在消逝中”這一話題,將思考化入情緒之中,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久遠的回味。
三、擬題八方法
1.引用
很多詩詞、成語、歌詞、廣告詞等非常生動優(yōu)美,用來做文章的標題,或文雅,或活潑,或深沉,富有鮮明的個性風格,輕易就能把讀者帶入文章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1)引用古詩文。
如“憶江南”“流水落花春去也”“曾經滄海難為水”等標題。
(2)引用歌詞。
如“走啊走啊走啊走”“邊走邊唱”等標題。
(3)引用成語。
如“逝者如斯”“流年似水”“曲水流觴”等標題。
2.化用
根據(jù)文章的立意,巧妙地改動名言警句、成語、俗語、廣告詞、歌詞、詩詞等,賦予它們全新的寓意,并作為標題,常常能推陳出新,惹人注目。
如“往者已逝,來者可追”“剪不斷的消逝,停不下的行走”“知否?知否?應是逝中永恒”“歸來兮,‘雨巷’中的回憶”等標題,既展露了作者靈動的才情和深厚的人文積淀,同時又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3. 巧用修辭
巧用各種修辭手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使標題更為形象生動。
主要有:
(1)比喻。
如“生命如圓”“逝去的盛宴”“人生的過去時與進行時”等標題。
(2)擬人。
如“消逝,你慢慢走”“握住消逝的手”等標題。
(3)呼告。
如“行走的人啊,請聽我說”等標題。
(4)設問。
如“行走乎?消逝乎?”“消逝意味著什么?”等標題。
(5)對偶。
如“生命有限,行走無止”“逝者無情,行者有意”等標題。
(6)雙關。
如“人生需要‘驚嘆號’”等標題。
4.妙用算式
同學們都還記得愛迪生的如下名言吧:“1%的靈感+99%的汗水=100%的天才”。
它用數(shù)學符號表達成功的真諦,耐人尋味。
誠然,采用算式作標題,用以昭示主旨,直觀,醒目,富有哲理,能給人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具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如“消逝+行走=?”“消逝=美”“消逝≠一無所獲”“行走者的+- × ÷”等標題。
5.借“名”
在題目中巧妙借用名人、名勝、名物、名事,能勾起讀者的記憶再現(xiàn),產生熟悉感、親切感,增強文章的吸引力。
如巧借名人的“屹立的拉奧孔”“王國維行走在消逝中”;巧借名勝的“長城之痛”“遠去的圓明園”;巧借名事的“長征路上的信仰”“西安事變的歷史回聲”,等等。
6.“反彈”
打破思維定勢,對一些公認的生活常理作逆向思考,反向擬題,提出別具一格的見解,常常會有非同一般的效果。
如2000年高考高分作文《答案是唯一的》(當年的話題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作者在文中提出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答案不是豐富多彩的,而是唯一的,如我國的一夫一妻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獲得了一致好評。
再如2005年浙江卷高分作文《一葉不能知秋》(當年的話題是“一枝一葉一世界”),作者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從藝術、文學兩個角度著手,對“一枝一葉一世界”的話題進行反向思考,指出“藝術的天地不容‘一葉而知秋’,文學的花壇同樣不容管窺蠡測”,很具啟發(fā)性,贏得了閱卷老師的贊嘆。
擬題時應注意,“反彈”是對“正說”的突破和補充,不是徹底否定,不能走極端。
擬出的題目一定要符合情理,要有“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千萬不能“亂彈”。
7.改編
對中外文學名著(篇)、影視劇的故事情節(jié)或典型人物進行巧妙改編,舊瓶裝新酒,擬出的題目往往能給人出奇不意的感覺。
如“王熙鳳開公司記”“阿Q后傳”“莫使后人復哀后人”“《龜兔賽跑》姊妹篇”“魯迅新傳”“寶釵鳴冤”“從淚走到血--孫臏訪談手記”等標題,就很令人好奇。
當然,使文章的標題新穎、曲折、吸引人的方式遠不止上述幾種。
要想在高考作文擬題時得心應手,平時必須廣泛閱讀,汲取營養(yǎng),積淀感悟,尤其是用心體悟別人擬題之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況是“他山之玉”!自覺追求+閱讀感悟+借鑒模仿,唯其如此,才有可能擬出清新脫俗、新奇鮮亮的題目,讓閱卷老師“一見傾心”。
但是,千萬不要一味求新,為擬題而擬題,一定要注意題目和文章內容、寫作要求相吻合,要“不窘于題而又不失其題”,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今年高考作文題目該如何擬?】相關文章:
今年高考體檢項目05-25
該如何教會學生學習12-19
被人誤解該如何處理08-08
今年勵志高考祝福語寄語05-25
福建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優(yōu)秀05-08
畢業(yè)了檔案該如何處理11-15
經理的述職報告該如何寫05-26
文言文究竟該如何學習08-16
高考如何逆襲11-13
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寫作分析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