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您的家風是什么征文
家風是什么? 家風,又指門風,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您的家風是什么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關注“家風是什么”,我回頭問父親:“我家的家風是什么?”父親說:“家風是做的不是說的。
”父親文化不高,沒有優(yōu)美華麗的詞來說“家風是什么”。
父親說他小時候兄弟多,奶奶過世早,他13歲就出來混。
我的爺爺對年少的父親說:“坑蒙拐騙不要干,不要隨便和人結仇。
”我想,這兩句再普通不過的話就是爺爺給父親留下的家風。
父親性格開朗,單位男女老少都愛和他聊天交朋友。
他生病時來探望的人絡繹不絕,今年春節(jié)時他又住院了,他讓我和母親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送飯時將飯盒進行包裹不讓人看出來。
父親說:“我住院人家就要來探望,探望時又不能空著手,給人家造成負擔。
要是不來他們又過意不去。
”中國的人情世故免不了,父親總是能替別人著想。
年輕時的父親在我眼里是棵大樹,為我遮風避雨。
如今他老了,家里的事不能再沖鋒在前,而我也已經就業(yè)成年,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年邁的父親走在路上,總能遇到熟人給他微笑和打招呼,父親臉上總掛著笑容,他就是這么陽光樂觀的一個老人。
有一天母親對我說,父親不是沒心事,他煩惱我一直未婚,煩惱自己的病體,但他平時不說,是不想把壞心情傳染給我,看到我快樂他才高興,他體諒我理解我,從未對我逼過婚,也從來不打擊我的其他愛好。
因為我有一對善解人意、樂觀快樂的父母,我才依戀在家的生活,備感溫馨幸福。
假如電視臺的記者問我“家風是什么”,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組織語言,“家風”這是個很大的話題,我只想像父親一樣地生活,獲得兒女和旁人的尊重愛戴。
您的家風是什么征文【2】
家風,又指門風,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它影響著我們怎樣做事和成為什么樣的人。
它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
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個人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孩子,家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空間,在孩子身上處處會烙有家風的印記。
可以說,家風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傳身教,是智慧和處世方略的潛移默化。
記得小時候,每到節(jié)日,特別是春節(jié),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節(jié)晚會,吃年夜飯,我父親就開始給我們講他小時候的事,吃飯的時候我爺爺先給我老爺盛飯,老爺動筷了他們才敢吃飯,我老爺就把好吃的給我爸吃一口。
這就體現了我們“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家風。
母親每天都講: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
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
從小養(yǎng)成懂禮貌的好習慣,不說謊話,不愛占小便宜。
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總愛叮囑我?guī)拙?ldquo;孩子,到學校千萬別惹事和同學打架”。
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fā)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fā)生沖突,在她的淳淳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fā)生過矛盾。
父母言傳身教地教導我們,“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知足常樂,待人為善”……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訓”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家風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好的家風都來自言傳身教,自己孝敬父母,孩子們將來也會孝敬你。
我的兒子剛兩歲的時候,一個人在客廳里面玩玩具,突然,他放下玩具往外跑。
我以為發(fā)生什么事,就跟著他跑出去。
當我走出門外,看到讓我感動的一幕:兒子稚嫩的小手拉著拄著拐杖的老奶慢慢向這邊走來!走進客廳,兒子小手拍拍沙發(fā)示意老奶坐下,老奶笑容滿面,直夸著孩子懂事!
我們經常說環(huán)境育人,什么樣的環(huán)境出什么樣的人,孩子在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那么將來孩子必定能有所成就。
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說“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
”這些偉人家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員做到低調,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誠實,正直……讀古代名人的家風,無不令人心生感慨,在這些千差萬別,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風”里,或許我們能得到一個啟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風”特征,那就是:“家風”的精髓必須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
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
家風正,則“社風”正。
從剛剛學會走路開始,長輩們就會把家風一一貫穿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
有些話語,有些做法看似很平常,但它們都毫不例外地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家風充滿正能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不論大小,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不能埋怨路途不平坦,只能責怪自己走路不小心。
人只有自信、自尊、自強,才能在生活的舞臺上永遠做生活的主人。
我們當時沒能上幼兒園,所以有些兒歌也不會唱。
到了我們的兒女上幼兒園回來,他們唱的兒歌與我們的家風不謀而合,比如:自己的東西管管好,別人的東西我不要。
再比如:爸爸媽媽別說我小,我會洗臉和洗澡;爺爺奶奶別說我小,我會洗菜把地掃……我們的家教正如兒歌所描述的,早早就做到了。
要勤勞致富,要勤儉節(jié)約。
只有勤快的人,才會富有起來,懶惰的人永遠沒有機會成功。
我們的家風始終提倡靠自己的聰明才智,靠自己的勤勞雙手來獲得幸福生活。
長輩們還從小一再吩咐:要知道節(jié)約,包括節(jié)約糧食。
比如:掉在飯桌上的米飯一定要撿起來吃,吃完飯的碗里不允許有剩菜剩飯。
不該花的錢是絕對不能亂花的。
要懂禮貌,做文明人。
對內,家風要求做到尊老愛幼,按長幼排序,輩份低的不能隨便直呼輩份高的人姓名。
對外,家風要求做到以禮待人,禮多人不怪,盡量尊稱左鄰右舍,做到不卑不亢,把和諧關系看作是與人友好交往的秘訣。
我們的家風還崇尚讀書,長輩們一致認為“知識能改變命運”,所以一直鼓勵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把書讀好。
總而言之,家風是充滿正能量的,我為有這樣的家風而自豪!
您的家風是什么征文【3】
中午要多吃點,不要減什么肥,你這樣子蠻好的!”這個邊嘮嘮叨叨邊往我的午餐盒里不停添菜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可愛可敬的婆婆!
經常會想,我前世是積了多少德呀?今生修來這么個關心體貼、無私付出的好婆婆!
記得老公帶我第一次見他父母時,面對心直口快、能干潑辣的長沙“里手”婆婆時,心里在敲鼓:“我們能和睦相處嗎?!”老公肯定地告訴我:會的。
老媽也說:你把婆婆當親媽一樣尊重孝敬相處,肯定會融洽的。
十幾年的婆媳相處證明,我的顧慮實在是多余的。
婆婆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是她的遺憾。
聽公公說,當年生下我老公一看又是個兒子婆婆都哭了。
所以自打我嫁入他們家,婆婆就把我當女兒一樣疼愛。
結婚17年來,婆婆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的生活。
怕外面的早餐不衛(wèi)生,我家冰箱里永遠都有婆婆親手做的花樣不斷的早餐:餃子、餛飩、蒿子粑粑、藕盒子、湯圓、粽子……一日三餐的精心搭配將我養(yǎng)得珠圓玉潤的。
婆婆心靈手巧織得一手好毛衣,穿著婆婆為我織的各式毛衣常被單位的姐妹追問在哪里買的,得知是我婆婆織的,從她們那艷羨的眼神里我讀懂了婆婆那一針一線里編織的濃濃愛意。
婆婆每天白天奔波在菜場、超市,晚上徜徉在廣場舞的歡樂海洋里樂此不疲。
她說這樣既照顧了家人享受天倫,又可強身健體心情愉快。
至今還記得13年前生女兒的那天,婆婆與我老媽、老公一起目送我進產房,看著第二個孫女的到來同樣歡喜得不行又抱又親。
忙不迭地回家燉湯做飯送到醫(yī)院,還帶著洗漱用品自告奮勇地要在醫(yī)院守夜。
月子里,雖然有我媽來照顧,婆婆還是會每天買菜送來,幫著給女兒洗澡洗衣搞衛(wèi)生,還一再叮囑老公要多體貼照顧我,不要讓我辛苦操心。
我上班后,婆婆一人在家?guī)畠,幾次累得腰椎間盤突出發(fā)作,硬是強忍著疼痛堅持到我們回家才躺下稍作休息。
每每回想這些,我都會心疼愧疚不已!
為家人默默奉獻一生的婆婆,卻不愿給子女添一點兒麻煩。
兩年前,公公疝氣要做手術,老兩口怕影響我們的工作,瞞著我們說有事出去幾天,要我們自己照顧好自己。
婆婆自己去醫(yī)院為公公辦理了住院手續(xù),陪公公做完手術,一個人忙前忙后照顧著。
兩天后發(fā)現有點不對勁的我們一再追問下,才向我們道出實情。
時時刻刻為我們著想的爸媽,你們這樣讓我們做兒女的無以回報情何以堪呀!
婆婆勤勞善良,孝順老人,與我公公一道為自己90多歲的老母親端茶送飯,噓寒問暖,養(yǎng)老送終,我們看在眼里。
婆婆勤儉節(jié)約,持家有方,對子女卻從來都是傾其所有,哪怕是親朋送的二十個土雞蛋都會分給兩個孫女,這些點滴我銘記于心。
婆婆任勞任怨,從不與人攀比,通情達理,與公公相扶相持恩愛有加,為我們樹榜樣,這份言傳身教我會將它延續(xù)。
婆婆,您一句句嘮叨,滿滿都是愛;您一聲聲叮嚀,統(tǒng)統(tǒng)都是情。
咱婆媳一家親,您的恩我深藏于心,您的情我一定回饋,哪怕不及您的萬分之一。
對婆婆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說,有太多太多的情感要表達,有太多太多的優(yōu)點需學習。
最終匯成一句話:“婆婆,有您真好!媽,下輩子還做您兒媳!”
【您的家風是什么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征文:好家風08-22
家風的征文11-08
我的家風征文03-22
弘揚家風征文12-13
家風家訓征文12-13
家風故事征文04-21
廉潔家風征文04-28
廉潔家風的征文06-05
家風的征文通用05-24
好家風征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