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 推薦度:
-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清廉征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征文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guān)文章。你知道征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廉征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從小就應(yīng)該做一個廉潔的人。廉潔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
比如說有兩個官,一個是貪官,他貪國家的錢,從不為老百姓著想;一個是好官,為人民做貢獻(xiàn)。我們一看當(dāng)然會選擇后者。
有一個人,我們都認(rèn)識他,他就是包拯。我曾聽過關(guān)于他的這樣一個故事:事情發(fā)生在北宋皇祐二年閏十一月。宋仁宗下詔以三司使、戶部侍郎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淮康軍節(jié)度使、景靈宮使。張堯佐是張貴妃之父張堯封的堂兄。張貴妃受到宋仁宗寵愛,張堯佐也就青云直上。
包拯時任監(jiān)察御史,負(fù)責(zé)對皇帝百官的糾彈。他認(rèn)為宋仁宗一再超擢張堯佐,任人唯親,不合大宋法度。他上疏指出宋仁宗提拔張堯佐是錯誤的,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宮干政、個別大臣曲意奉迎。包拯此舉如天驚石破,激起了一片稱贊,大臣們紛紛上書反對任命張堯佐。面對強大的輿論,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經(jīng)不住張貴妃的一再請求,再次下旨擢升張堯佐。包拯不顧再次觸犯宋仁宗和張貴妃,又一次挺身直諫。
張堯佐見包拯等人言辭激烈,感到眾怒難犯,當(dāng)即表示不接受委任。于是,宋仁宗也就順勢下臺了。
可是張貴妃卻老大不高興,一再在仁宗耳邊吹風(fēng)。這年八月,宋仁宗金殿早朝,張貴妃特意送到宮門口,撫著仁宗的后背,柔聲說:“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
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馬上上奏。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堅持己見,說:“張堯佐并無大過,可以擢升。”
包拯諫駁道:“各地官吏違法征收賦稅,鬧得民怨紛紛。張堯佐身為主管,怎說是無大過呢?”
宋仁宗嘆了口氣,婉轉(zhuǎn)說道:“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貴為天子,難道擢任一個人就這么不容易?”
包拯聞言直趨御座,高聲說道:“難道陛下愿意不顧民心向背么?臣既為諫官,豈能自顧安危而不據(jù)理力爭!”張堯佐站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
宋仁宗見包拯這么執(zhí)著,眾大臣又紛紛襄贊,而自己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反駁,心里非常生氣,一甩手回到宮里。
張貴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顏直諫,惹得仁宗下不了臺,所以等仁宗一回來,她馬上迎上前去謝罪。
張貴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顏直諫,惹得仁宗下不了臺,所以等仁宗一回來,她馬上迎上前去謝罪。
宋仁宗余怒未消,舉袖擦臉,說:“包拯說話,唾沫直濺到朕的臉上!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還在當(dāng)御史!”
包拯寫過一首名為《書端州郡齋壁》的詩: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
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這首詩,可以說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
看了包拯的廉潔故事,大家也跟包拯一樣做一個廉潔的人吧!
【清廉征文】相關(guān)文章: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8-13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6-08
清廉家風(fēng)故事的征文11-27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6-23
我的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5-23
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合集】05-17
(精)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5-24
【必備】清廉家風(fēng)故事征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