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夜來南風起征文
總是在農(nóng)閑時節(jié)才能回到老家;蚴侵傧,風吹過稻田,漾起一層層綠波;或是秋末,谷場上立起高聳的谷垛,金黃、干燥、帶著泥土的馨香。爺爺奶奶就在田埂上站著,迎接著我到家。他們身后是那片一輩子都繞著打轉(zhuǎn)的稻田。
爺爺奶奶一輩人,對糧食都有一種特別的情懷。猶記得一家人圍著木桌吃飯時,爺爺?shù)淖詈笠粋動作永遠都是提起茶壺,把茶水汩汩地倒進剛用過的飯碗里。水面上浮起油星,爺爺撮起嘴,像數(shù)著油星一樣,把茶水飲進肚中。我不解,問媽媽,媽媽解釋說爺爺是節(jié)約,因為碗里還有油鹽之味。小時候不懂,只覺得,茶水里摻進油鹽,味道大抵是有些怪的。但爺爺每次都神情自若地飲著油斑點點的茶水,微微肅穆,像是在完成某種儀式,仿佛沒有了這個動作,一餐飯便不完整了似的。
這種對糧食的珍視,自然是由于它們的來之不易。曾經(jīng)有一次好奇,扛了把鋤頭跟著奶奶去務農(nóng)。當時剛收割完谷子,田里還有殘余的禾根需要被鏟除。我?guī)缀跏遣恢氲罔圃谝慌,看著奶奶嫻熟地掄起鋤頭,一下二下,干凈利落地刨出泥土下虬曲的根須,接著重復,不知疲倦。我笨拙地照葫蘆畫瓢,成果卻不堪入目,簡直狼狽。不一會兒手心也磨得通紅,干澀發(fā)漲,有的地方還脫下皮來。奶奶笑著揚揚手,讓我去田埂上歇著。
坐在窄窄的田埂上,周圍是秋日艷陽下不斷膨脹著的熱氣,蒸得人沁出一層又一層的汗來。我突然意識到農(nóng)閑時節(jié)一派詩意的景象之下,是無盡的汗水和疲憊。我望見奶奶高高隆起的脊背,花白的頭發(fā),和那仿佛永不停歇的、單調(diào)重復的動作,想起那句詩來,“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那是白居易的《觀刈麥》。他在詩的后部分寫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這句詩放到我們這代人身上,也是合適的。的確,我們從小知道要節(jié)約糧食,也很早就會背“鋤禾日當午”,但對“糧食”這兩個字背后的豐富涵義,卻無從說起。大約是沒嘗過饑餓的滋味,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大抵也只存在長輩口中的遙遠的過去。我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糧食,卻不曾主動地感激過。
家住在城里。一年四季吃的米,都來自老家的那幾畝田。臨行前一天,爺爺會上谷倉把谷子脫殼,好讓我們帶回城里。還躺在被窩里,便聽到樓上,打谷機轟轟地響了起來。不一會兒起床,便見到爺爺用扁擔挑著兩筐新打的米下樓來;j筐擱在中堂門口,里面盛著的米在清晨微光照映下像鴿子的羽毛一樣潔白。
爺爺從堂屋里拿了麻布口袋出來,讓我?guī)兔伍_袋口,自己便往里舀米。雪白的米粒像水一樣瀉進口袋里,沙沙作響,還帶著余溫。爺爺間或用手接上一把,在掌心里慢慢摩搓著米粒,拿近至眼前,看看成色,又放一兩顆入口,細細地用門齒磨碎它,感受米的粉末在舌尖上微微回甘的余味,然后轉(zhuǎn)過頭對我說,今年的米曬的好,好吃。
好吃。那是對食物的最佳贊美。當這一捧捧晶瑩無瑕的稻米出現(xiàn)在我們飯碗里時,我們或許都應該停下一會兒,想上那么一會久,想想此刻這些泛著清香的谷物是如何流轉(zhuǎn)、演變成眼前綿密白軟的模樣——哪怕只是一秒鐘,我們心里都會涌起由衷的感激,與敬畏。一蔬一飯,不僅僅是上天的饋贈,更是人力的結晶。
也許我們已經(jīng)遠離了醇和的土壤,遠離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辛苦勞作,但我們可以做的,便是重拾對糧食、對自然的敬畏,懷著古樸而欣喜的心情,去享用糧食帶來的令人踏實的味道。那是浸潤了陽光雨露和人文情懷的味道,那是生命的味道。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其實,我們從未遠離。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那樣一片永恒的微風吹拂、夏蟲喧鬧的田野。
【夜來南風起征文】相關文章:
夜來香的花語08-24
河南風景作文11-25
海南風景作文08-15
云南風光散文10-26
河南風景作文07-05
河南風景的作文07-08
一起看世界杯的最新征文11-25
寫河南風景作文11-27
南風過境的語錄38條01-02
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的征文范文(精選6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