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要敬畏自然作文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我們就一直認為我們比自然界其他部分更加高貴,因為我們會創(chuàng)造跟使用工具,我們自稱為高等動物,似乎我們的一切都要高于自然,自然的一切都要臣服于我們。下面是敬畏自然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篇一:敬畏自然】
多少年來,大自然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這些無知的人們也只有無知的亂伐,殊不知大自然的威力,臺風,海嘯,地震,甚至于龍卷風,這都是大自然對這些破壞自然的始作俑者——人類的“饋贈”。直到這一切真正地過去,人們才開始尋找原因,甚至還有指天大罵,怨天尤人,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應得的。
人類對大自然的恐懼,是只有發(fā)生過之后才意識到的,其實真到這時也已經太遲,后悔莫及,是人類唯一對大自然的嘆息,為防范于未然,也只有少數開始真正意識到恐懼,開始尋求方法。但這個世界也只有為利而去破壞自然生態(tài)的人,“世間萬物皆平等”這句真理,到這時,也已是過眼云煙,獵殺,砍伐,焚燒,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也只能這樣,地球上的生命,也因人類的屠殺,變得稀少,或者,只剩下人類自己了……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是這個無知的孩童,殊不知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祖先,哺育了人類的始祖,才會有人類今時今日的“成就”。在自然母親的面前所擺弄的伎倆,也只是人類處于“孩童時期”的`叛逆,但孩童始終會長大,到這時才開始了解自然,才意識到自己在“孩童時期”所犯下的“無知”的過錯,相信人類,是會長大的,到心志真正成熟起來的這個時候。
人類,永遠是地球的一部分,無法取代什么,也只有一次次的進步,才懂得敬畏自然,人與自然,是跟諧的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只有真正地相輔相成,才能真真正正地跟諧下去,才能有人類更美好的未來。
【篇二:敬畏自然】
嚴春友的《敬畏自然》喚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緒跟人應具有的本性。文章前端的一句“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看此之后并沒任何遐想跟感觸,但帶著題目的'好奇性一直讀下去后,回想剛才的句子,忽地有一種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這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水滴”。
人類永遠這么幼稚。每個國家的人都在奮斗,都在拼搏,為了顯國威而研制出一艘艘航天飛機,扔幾個太空垃圾又算得了什么。而在人類沾沾自喜的后面,隱藏著不可名狀的災難。
人類是聰明的,但聰明的不是人類。一時的利己私欲便可以掩掩實實地遮住了人類所造成的后果的明亮眼睛,即使造成立無法挽救的后果,懊惱抽泣之后,還是有人故態(tài)復還!扒败囶崳筌囪b”,聰明的人們連這顯而易見的道理也想不透么?人是聰明的,只是心被利益遮住了光明,失去了明辯能力。
人只是要考慮一切后果,就可以大大減少今后將要面臨的災難,跟地球上的所有“弟兄”跟睦的長久地共處下去。
【篇三:敬畏自然作文】
人類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而在人類誕生之前,自然便悄然出現。人類企圖征服自然,就像當初恐龍想要主宰世界一樣。人類是多這么地不自量力,在自然面前,人類所當今所掌握的技術,只不過是鳳毛麟角。人類的下場,只會重演恐龍的悲劇——自生自滅。
人類企圖征服自然的種種行為,最終只會被自然弄得不堪一擊。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本去與自然相對抗。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用一種謙虛的態(tài)度,去向大自然學習,才能使人類繼續(xù)繁衍、發(fā)展下去。
人類今天所利用的自然資源來獲得的經濟增長,是在為我們的子子孫孫挖下了一個又一個難以填滿的陷阱!我們要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代價!我們獲得的利益只是暫時的,而失去的資源卻是永久的。如果人類再不停止無節(jié)制地使用自然資源,終有一天,人類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這么大自然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或者說在自然面前人類有多渺小呢?人類所引以為豪的種種發(fā)明,如雜交水稻,航天飛船什么的,在自然面前只不過是一件極其簡單的玩具。大自然能創(chuàng)造像“一線天”等險象環(huán)生的美景,亦能讓花朵綻放自己的芬芳;大自然能幫助人類灌溉莊稼,大自然也能讓人類瞬間消失。請問人類能如此瀟灑地控制、改變這一切嗎?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只能用“相形見絀”來形容。人類必須要學會敬畏自然!
事實勝于雄辯,一系列的事件都證明了一點:誰都不是宇宙的主宰者,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其他生命的存在,當年在美國進行的“生物圈Ⅱ號”實驗證明了:人類離不開自然。同樣,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可誰又能在自然面前拍著胸口說要征服它呢?面對地震、泥石流、火山噴發(fā)等自然災害,人類只能望而興嘆,無可奈何,束手無策。人類發(fā)明了汽車,使生活便利了,但同時汽車尾氣所排放的各種有毒氣體,間接導致了溫室效應。同時,也使人類遇到未曾有過的災難,誰能說這不是人類自己一手造成的'呢?極地的冰雪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得像馬爾代夫這樣美麗的島嶼隨時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這難道不是大自然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學會敬畏自然,否則人類會為自己的妄大付出滅絕的代價!
人類并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跟其他生物一樣,只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其他生物看作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平等跟諧地共同生存在這美麗的星球上。它們與我們一樣,都需要敬畏,因為正是大自然這無與倫比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宇宙,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篇四:敬畏自然】
自然,透露著深邃與奧秘,生機蓬勃的他賦予了我們如此之多。而如今,我們是否應當向他獻上莊嚴的肅穆禮呢?
土地:
人是泥土的起源,從人類的繁衍開始,就與泥土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勤勤懇懇地在土地上耕耘,攝取豐足的食物,在地土上搭建房屋才得棲息,且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如今,土地對人類的貢獻就更多了,人們到地下挖取煤,礦產等資源。土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為人類立下了偉大,不朽的.功勛。同時,泥土還可以熏"叫花雞",做"泥人兒",造"花碗"……他對人類的恩惠可謂是訴之不盡。
小草: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詩是送給你的。平凡,善良,堅強構成了你——小草。你因平凡而偉大,默默無聞地長在土地上,任憑風吹雨打也不怕。你不因一身的樸素而怨天尤人,一心只想為人類做貢獻。堅韌不拔又是你的另一精神象征。
自然中還有許多樸實無華的"自然",我們怎能不向他獻上敬畏之情呢?
【篇五:敬畏自然】
如果達爾文生活在今天的話,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種的訃告,而不是物種的起源。
人類作為藍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動物,逐漸地成為了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島上的主宰,掌握著任何其他物種的生殺大權。
人有時候比饕餮更加貪婪。動物美麗的皮毛,人類用它裹著自己孱弱的身軀;動物強壯的身體,人類用它填滿自己臃腫的肥腸。人類更可以厚顏無恥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蟲稱為益蟲,而沒有辦法讓人類榨取的昆蟲便被劃分到害蟲的行列。每年人類都會大刀闊斧地消滅這些所謂的害蟲。可是它們也是生活在這個星球的一份子,它們也是這里的主人?墒聦崊s像舊社會的大地主強行強占了農民們的土地,還要受害者為他們干苦力。稍稍造成點損失,農民便會遭到滅頂之災。
人是霸道的強盜!明火執(zhí)仗的行兇者!假如動物們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還會有人把生命視如草芥嗎?
你有多久沒有聽過蟬叫鳥鳴了呢?也許它們沒日沒夜的歌唱惹惱了沒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嗎?蟬要在又黑又冷又濕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換來一個月在陽光下的歡唱。這難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嗎?它雖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義,它不會浪費每一個瞬間去爭取歡唱的機會。而自詡清高的人類呢?有的卻像行尸走肉一樣的活著,成為這個世界的寄生蟲,這才是真正的卑微!
別小看地上的一只螞蟻,如果它跟你一樣高大,它可以把卡車輕松舉起;別輕視天上的一只小鳥,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與龐大的飛機同歸于盡!
敬畏生命,別讓蟬聲鳥鳴魚越以后只存在于我們的詩句中,而是存在于我們的身邊!
【篇六:敬畏自然】
宇宙是一個碩大的生命體,世間萬物都只是它的載體,只是它機體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的一顆細胞一樣它看這些萬物也永遠只能像我們人類看一只螞蟻一般,永遠帶著這不以為然的蔑視之情。
我們人類也不過如此。
對于宇宙而言,大自然是它的組成部分,而對于大自然而言,我們人類也只不過是它的產物,只是相對于其它結構簡單而低等的生物,我們人類有著會思維、理解、想象的大腦,它使我們有了喜怒哀樂,因此我們看起來才會與眾不同,但這并不代表我們就有多么偉大,畢竟我們只是自然智慧的'一種表現形態(tài),哪怕在高級也不過爾爾。
如果說自然是一片天空,這么人類就是這天空中游離飄蕩的一朵白云;如果說自然是一畝農田,這么人類就是這農田間無聲無息的一撮泥土;如果說自然是一座大山,這么人類就是這大山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石……而現在,這粒沙石卻宣稱要戰(zhàn)勝這大山——人類想要征服自然!多么荒謬的想法!于此,我也不得不感到可笑、可悲跟些許的可憐——人類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認清自己跟大自然的本質區(qū)別!我們永遠也只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的智慧是大自然賦予的,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我們智慧的體現最終也只是大自然炫耀它智慧的資本!
面對這狂妄的人類,大自然一定會竊笑,就像一位慈母對無知、天真的孩子的笑一樣。而人類總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美妙幻想中,以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來安慰自己,以“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來激勵自己。喜歡有了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殊不知這僅僅是人類跨出的一小步而已,對于大自然來講,一切都是“小兒科”。
誠然,人類現在的科技已經很發(fā)達了,與我們的祖先相比,人類的確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如果把我們放到大自然面前:當火山爆發(fā),當地震發(fā)生,當龍卷風刮來,當洪水襲來……我們依然會像我們的祖先這樣無助,這就足以說明我們依然無以與大自然抗衡,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依然渺小!
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世間萬物,我們人類便是其中的一種。“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把世間萬物看做是我們的同胞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們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自然一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篇七:敬畏自然】
在今天的社會,人類不斷發(fā)展自己,而地球也在不斷被破壞。
我打開相冊,兩張新舊不同的照片跳入眼簾。舊的一張,背景是古樸的小院,隱約可見的葡萄架跟盆盆花草,畫面恬靜、安祥。新的一張,背景是雄偉的廠房跟高聳的煙囪,畫面整齊、氣派。
舊的一張是我幼時拍的,照片上的小院子是我以前的家。
這時,我家住在長白山下的一個小鎮(zhèn)里,小鎮(zhèn)規(guī)模不大,是一所具有典型山村風光的小鎮(zhèn)。一條小溪從長白山上方緩緩地流入小鎮(zhèn)的中心,洗去小鎮(zhèn)的塵土,留下清潔又默默地離去。溪流的兩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個個小院,前前后后到處可見一叢叢花草及一株株高大的樹,這些地方是鳥雀們歌唱的舞臺,孩子們玩耍的天堂。鳥語花香、潺潺流水,給沉靜的小鎮(zhèn)增添無限樂趣。
我家坐落在小鎮(zhèn)的一個角落里,顯得格外寧靜,可在這不大的庭院里,有我寶貴的童年,有時,在傍晚我依偎在祖父的懷里聽他給我講故事。
新的照片是我在少年時拍的,這時因為父親工作的關系搬去了西安,照片上的建筑是我家路口的一個廠房。
去年,我同父親一同回了次老家,可是我萬萬沒想到,我心愛的小庭院跟小溪、小鎮(zhèn)都已經不存在了,我得知幾年前,小鎮(zhèn)被規(guī)劃為長白山的“三大林區(qū)”之一。居民們都搬走了,祖父母都說住樓挺好的,以后離縣里更近了,還說以前的小院也都已經老舊,不行了,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因為從祖父的眼里,我看到了無盡的悲哀。
小鎮(zhèn)已經變成了稻田,我不敢想像機器轟鳴著毀滅小鎮(zhèn)的情景,也不敢回憶以前兒時的種種快樂,我的.小鎮(zhèn)消失了,但這世界上還有無數的小鎮(zhèn)、無數的小庭院;厝r,一路望見的都是長白山的“林場”,四處豎立著煙囪,微風過處濃煙滾滾,看見天空上的濃煙,我想起了兒時祖父給我講的漁夫的故事,產生一個奇妙的想法,這些煙囪多像故事中的“魔瓶”呀?冒出的煙又多像“魔瓶中的魔鬼”。我真想化作這位勇敢的漁夫把“魔鬼”降服。而且還讓它交出它隱藏的財富,為人類造福。到這時我要拍張新的照片,還是原來的地方,畫面上高聳的煙囪飄出了裊裊的清煙。
【篇八:敬畏自然】
大自然是人類之母,人類一直享受著大自然的思澤,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之母變得越來越虛弱了。
我所擁有的一切都來自于大自然的給予,我要感謝大自然賦予我的一切,大自然在我的心目中占著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尊重它。大自然為我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不但不知道回報,還變本加厲。一句話說的好: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確,我們人類實在做的有點掛了。我們不但不感謝大自然,還亂踐踏它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我們真應該為我們所做的發(fā)自內心的檢討一下。
大自然的無私奉獻,讓我們銘記在心,然而,有的人去不把它放在眼里。它是不求回報的,只希望我們人類能夠好好地保護它。我們也應該像珍惜自己一樣珍惜大自然。
大自然之所以創(chuàng)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并不是人類的智慧所能勝任的,總想犯錯誤,違背大自然的規(guī)律,總想“征服自然”然而我們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傻,在大自然看來,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小頑童,我們只是開一個天真的.玩笑罷了,大自然是會“大人不計小過”。
其實,我們真正的不了解大自然這樣做是為了什么?難道連我們自己也糊涂了嗎?大自然的無私奉獻,并不是哪一個人就能回報的,我們要想回報它為我們做的一切,這就讓它每天不再為了人類而受傷,氣餒下去,我們應該攜起手來,共創(chuàng)我們美好的家園,我們不應該再盲目的走下去,到最后傷害的還是我們人類,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我們不應該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將來的一切,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留下活口吧!現在改正,為時不晚,如果我們不積極地發(fā)現我們人類目前所做的有多么的愚蠢,把自己壓在自己的腳下。
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生存規(guī)則,如自然災害:沙塵暴、臺風、洪澇、地震等,都是人們防不勝肪的,是人們不能控制的。
歌德說過:“大自然是不會犯錯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這也許我們從中受到啟發(f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要敬畏自然作文】相關文章:
敬畏自然作文11-17
敬畏自然作文10-01
敬畏自然作文12-29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精彩12-08
精選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38篇06-23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四篇11-16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4篇06-27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三篇07-08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五篇06-30
精選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三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