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作文 推薦度:
-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員作文5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大自然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作文 篇1
秋天到了,葉子黃了,田野里的稻子成熟了,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農(nóng)民伯伯開始下田工作了。
秋天像一個穿著金黃色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澈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大衣衫擋著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奉獻給人間,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農(nóng)民的笑容格外燦爛。
秋天,路邊的梧桐樹上幾片樹葉開始發(fā)黃,風一吹,便無力地飄下來。在空中打幾個旋兒,又慢慢悠悠地飄落下來,顯得十分憔悴。過了一夜,已經(jīng)落得滿地都是了,遠遠看去,像是秋姑娘給大地媽媽織了一塊黃色的地毯。你看,田野里的稻谷也漸漸黃了。一陣風吹過,發(fā)出“沙沙”的響聲,好像是在演奏豐收的喜悅音樂一樣。一粒粒飽滿的`谷粒,使稻梗彎得垂下來,好像是在為這豐收笑彎了腰一樣。田邊的玉米也長出了紅胡子,剝開它的“外衣”一看,里面整整齊齊地鑲嵌著珍珠似的玉米粒。天上不時地有幾群大雁向溫暖的南方飛去,它們通過瑟瑟的秋風中知道了寒冷的冬天要來了,該搬家了。
!秋天的景色多美!我愛秋天。
大自然的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人想當醫(yī)生,治好所有病人的;有的人想當軍人,保衛(wèi)祖國;有的人相當發(fā)明家,發(fā)明出一件又一件的東西······
我也有我自己的夢想,我想當一位建筑設計師,設計出美麗的校園,讓全國各地的校園有小橋,有河流,有假山,有噴泉,有滑滑梯······讓校園充滿大自然的風光。為什么我想這樣做呢?同學們一定充滿疑問。告訴大家吧!我在樹上看到,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玩,他們認為學校是學習的最好地方。其實,不是的。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學習天堂,但只有把大自然的美景都濃縮到校園里,那樣的'校園才是真正的學習天堂。
自己的夢想不是說就可以了,是要經(jīng)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實現(xiàn)。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共創(chuàng)未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吧!
大自然的作文 篇3
大自然里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比如說: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制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jīng)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nèi)氣體的成分。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yè)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還有蒼蠅是生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有腥臭的地方,都能找到它的蹤影。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的地方的氣味也能聞到。但是蒼蠅沒有“鼻子”,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jīng)立即把氣味刺激轉(zhuǎn)變成神經(jīng)電脈沖,送往大腦。根據(jù)蒼蠅嗅覺器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發(fā)明了小型氣體分析儀。 螢火蟲在夏日夜晚發(fā)出的光,和太陽光以及各種電燈光都不一樣。因為螢火蟲是依靠太陽核聚變來發(fā)光,所以人們稱它們?yōu)闊峁庠。螢火蟲發(fā)出的光,是由體內(nèi)一系列特殊的化學反應引起的。因為它能100%地將能量轉(zhuǎn)換成光能,不產(chǎn)生熱量,所以人們就稱它為冷光源。
大自然的作文 篇4
大自然,大自然怎么會有眼淚?大自然為什么沒有眼淚?樹被人們砍伐后,落葉就是它的眼淚。
原本的參天大樹,那么高大,樹枝是那么有力,樹葉是那么蔥蘢,多少大樹在一起生活著,每天都有小鳥在它們枝頭上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是百鳥爭鳴。
有一天,陽光明媚,天氣好得不得了,從森林的`遠方,開來了一輛大貨車,5分鐘之后到達了森林,大貨車上下來了好多人,看起來好像都是伐木工,因為他們手上拿著電鋸。
過了一會兒,他們啟動了電鋸,樹木們好像在說:“我心里為什么很不安呢?”伐木工們。開始大量砍伐樹木;了,一棵、兩棵、三棵、四棵、五棵、六棵、七棵…………所以被砍掉的樹木都應聲倒地,樹葉全掉了,伐木工把樹都帶走了。
過了五六天后,這些樹木都被做成了各種各樣的東西,比如:筷子、紙(考卷)、桌子、椅子等等。
我們應該愛惜樹木,不該亂砍伐樹木,樹木可以幫助我們消滅二氧化碳,所以我們不該砍伐樹木。
大自然的作文 篇5
讀《大自然的啟示》有感 我從小就酷愛看書,是一個“小書迷”。我讀過《格林童話》、《愛的教育》、《親愛的漢修先生》、《芝麻開門》、《三國演義》、《時代廣場的蟋蟀》、《紅樓夢》……只要對我學習幫助的書,我都喜歡看。我不但自己買來看,而且問同學借,甚至到圖書館去看書。 這個周,我們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那就是讓我們讀《語文閱讀》的第四單元——《大自然的啟示》,老師布置的這個作業(yè)讓我欣喜萬分,因為我特別愛看書和讀書,所以,這項作業(yè)對我來說簡直是一種娛樂。 很多人都說要熱愛大自然,可是大自然到底什么?恐怕都不知道,其實,大自然是什么?開始我也不知道,可我讀了這一單元的文章之后,我明白了!大自然其實就是一些自然現(xiàn)象,大自然其實就是在潛移默化的陶治著人們的情操,大自然其實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簡單的說,大自然就是一位默默無聞的.為人類奉獻的人。 廣博的大自然是偉大的、無私的,它不僅給我們?nèi)祟愄峁┝速囈陨娴沫h(huán)境,還潛移默化的陶治著人們的情操。晝夜晨昏的遞變,春夏秋冬的更替;沉靜莊嚴的樹木,青翠碧瑩的小草,都讓我們感悟到了大自然的情感、意志和智慧。
大自然的作文 篇6
【作文題目】
人類都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大自然在提供給人以必要的生存空間的同時,也提供給人類必需的物質(zhì)資源。奔騰不息的大海,連綿起伏的高山,一望無際的草原,廣袤無邊的田野,都會引起人們的思考和遐想;四季更替,晝夜變化,潮起潮落,鳥語蟲鳴,都會讓人們浮想聯(lián)翩。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泵鎸Χ嘧硕嗖、變化萬端的大自然,你一定會有所感想,一定會引起你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請以“感悟大自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提示】
“感悟大自然”這個概念是相當寬泛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思考和寫作空間。看到這樣的話題,有的同學可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哪里寫起。我們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意象,從大自然的眾多事物中選擇你最能感悟到人生哲理的事情來寫,從小處著眼。例如,花有花開花落,含苞欲放時你能感悟到勃勃生機,感悟到要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準備著將來為國家為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絢麗燦爛時你會感悟到人生的美麗,要珍惜青春年華,勤奮學習,讓生命發(fā)出燦爛的光輝;隨風飄落時你會感悟到“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崇高精神境界。同樣是雨,毛毛細雨使你想到“潤物細無聲”的美好,傾盆大雨使你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有暴風驟雨,從而鼓起你在困境中抗爭的信心和勇氣。當然,對于同樣一種景色,一個事物,由于各人的人生經(jīng)歷,認識水平,美學修養(yǎng)不同也有所不同,因此,如何寫出立意新,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本話題的難點。我們不妨借鑒王之渙登鸛雀樓抒發(fā)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悟,也不妨借鑒蘇軾面對滾滾長江水發(fā)出的“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慨嘆,還不妨仔細品味陸游游西山村得到的“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同學們構(gòu)思立意可以采用“異想天開”、“反彈琵琶”等方法。
【寫法指導】
一、巧取自然之景,讓內(nèi)容新穎奪目。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便是典范,詞人先列舉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語道破天機,使前面的九個“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詞人濃濃的悲愁色彩,很是新穎。
二、細描自然之美,讓語言靚麗多姿。想寫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點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這時,修辭便是讓作文語言形象、生動起來的最佳辦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寫道:“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薄瓟M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將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這種方法是“自然類”文章取勝的一大法寶。
三、巧抒喜愛之情,讓情感與眾不同。一個具體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結(jié)果肯定不同。《岳陽樓記》中,面對“洞庭湖”的“自然”景色,“遷客騷人”們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充分體現(xiàn)了其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驟然一新,產(chǎn)生了極其神奇的效果。
語言是文章的華衣,文章要出彩,必須先有生動的語言,那么,如何使語言更有表現(xiàn)力呢?
請參照以下規(guī)則:
一、運用修辭添魅力。修辭是一項富于實效性的語言表述方式,用得好,可以達到化抽象為具體、化貧瘠為豐滿、化粗略為細膩的效果。運用比喻,語言更加形象生動;運用擬人,文字親切活潑;運用排比,語句韻律和諧;運用夸張,內(nèi)容則幽默而又風趣。這樣,文章就平添了幾分與眾不同的筆觸。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修辭的運用使描寫栩栩如生:“窗外有一棵梧桐,春天的日子里,它長滿了葉子。枝根的,綠的深,枝梢的,綠的淺:雖然對列相間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態(tài)也各有分別。沒有風的時候,顯得很豐滿,嬌嫩而端莊的樣子。一早一晚的斜風里,葉子就活動起來,天幕的襯托下,看的見那葉背面了了的綠的脈絡,像無數(shù)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婦,風姿綽約,作一個嫵媚的笑!(《落葉》)
二、善用名言增文采。名言警句,經(jīng)過了歷代時空的檢驗,具有鮮明的表達效果。我們在寫作時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之效。如:“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在這里,朱自清先生古為今用,生動地繪出了春風拂面時的柔和、飄逸和清新之感。
三、多種角度創(chuàng)意境。要具體形象寫好景物,要在認真觀察的基礎(chǔ)上,抓住景物形狀、顏色、聲音、動態(tài)的特點去多角度描繪寫,就能調(diào)動讀者的多種感官,達到身臨其境之感?聪旅娴拿鑼懀骸俺筷匚⒚,霧彌漫著整個村頭。秋的晨霧,是那樣的淡,淡得像新娘的面紗;秋的晨霧,又是那樣的甜,甜得像流進心底的甘露;秋的晨霧,是那樣的輕,輕得像一聲耳語。繞村的白楊,流溢出淡淡的`綠色的光;那靜靜的田畦,被輕輕地裝進煙霧的搖籃,牧童的短笛在淡淡的迷茫里深情地奏響,悠揚,婉轉(zhuǎn)。”
四、詞語妙用出效果。使用疊詞能很好地抒發(fā)情感,展開畫面,或減緩語氣,且具有音樂美感。同義詞復用和反義詞的配用可使文句生動活潑,富于變化,有時結(jié)合語境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的例子:“校園里的樹葉都隨風搖曳,掙脫了樹枝的束縛,飄然而下,隨風起舞。漸漸地,漸漸地,翻轉(zhuǎn),垂落,垂落……一片,一片,一片……仿佛一股巨大的引力,使它們凝聚于樹下,深情的依偎在樹下。葉落歸根,我恍然大悟:正是有了落葉的滋養(yǎng),才會有來年的枝葉繁茂!(《落葉》)
【例文1】
凋零的美麗
秋天多被人們認為是衰敗的季節(jié),因此秋瑾吟出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是啊,秋天的確是凋零的季節(jié),葉黃了花敗了,遷客騷人們的心中涌起了淡淡的哀愁。
一葉知秋,也許葉子是秋天的象征,告訴人們一年中無法逃避的衰敗已隨風而來了,但我認為葉子自有凋零的美麗。也許是秋風的呼喚使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家,也許是大地的邀請使它風塵仆仆墜落人間,也許是它想乘著秋風去探究世間的美麗,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用生命中微存的一點力量成就了一段新的成長。
葉子將原來本屬于它的位置留給了下一代。葉子的離去保存了整棵樹的能量,使它在來年更有力的生長,這就是凋零的美麗。殘酷,無可奈何。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永不停歇的世界,誰也無法停留在一個層次上不前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棵大樹上的葉子。我們必須不斷吸取養(yǎng)料以做到生命的延續(xù)。就象葉子那樣吸收陽光、雨露來充實隨時可能枯萎的自己。葉子離開樹無法生存,人離開社會無法發(fā)展,我們都不得依存著一棵大樹。
就像葉子總有離開樹的一天,人總有一天會離開社會,不是社會遺棄我們,而是我們跟不上社會的速度了。于是我們無可奈何地退出,無可奈何地凋零——我們老了。
我們應該試著去尋找美麗。離開并不代表什么都不留下,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還在人群中晃動,激勵人們永不言棄,我們明媚的笑顏還時隱時現(xiàn),在曾經(jīng)走過的地方種下歡樂。人雖然走了,但鮮活地存在于社會的印記卻烙在了歷史中。
我們的離開也提供了更多的位置給蓄勢待發(fā)的人,同樣的工作平臺會是他們絢爛的舞臺。
凋零是無可替代的必然,樹葉離開樹的悲哀,在巨大的失落中上演著美麗的情節(jié)。
【點評】
“感悟大自然”的話題很寬泛,本文能夠化大為小,從落葉中得到人生的感悟,主題精練而集中。文章的層次十分鮮明,先寫落葉飄零,再寫落葉飄零的美麗,最后上升到人生意義的高度,感悟到人生應該美麗地生活,像飄零的樹葉那樣,奉獻自己的生命,留給大地肥沃與豐厚。文章立意鮮明,感情真切,語言流暢,過渡自然,是一篇優(yōu)秀的習作。
【[例文2]
花開的聲音
可曾聽過花開的聲音?一人獨處時,諦聽蛙蟲唧唧,若有若無的清香縈繞耳旁,側(cè)耳細聽,用你真心,可聽到了嗎?聽!如月夜下自遙遠的地方飄來的悠揚笛聲,如晨曦初現(xiàn)中從葉尖滑落閃亮的露滴,如黃昏夕照透過紅蜻蜓薄薄的翼紗:縹緲、清新、美妙。
這是我想像中花開的聲音,也許,這般美妙的聲音,只可存在于想像中,今生無法真正領(lǐng)略。但是,正因為這份遺憾和距離,花開的聲音才永遠美麗。
晨曦、黃昏、月夜,最令人遐想,在這些時分聆聽花開的聲音,會有無盡的感受。當暮色滲入每個角落,一切都變得如幻似真,如黑色的剪影戲。若配上一兩點流繭,也許會更妙,更能令人想起花開的聲音。夜中的朦朧只把美麗的一面展示,更增一份神秘。
花開的聲音輕輕告訴我,所有美好的一切,也許都是可想而不可即的,以前認為美好的,當你得到了,便不再美麗。有位哲人說過:你認為美好的東西,千萬不要回頭看,這是保持她美好的惟一方法。
是的,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會產(chǎn)生一種距離美,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很久以前,我總以為朋友之間沒有距離,但那若有若無的花開的聲音使我明白,朋友之間的空白要由一小段一小段的距離來填補。距離太近了,你心中的朋友便幾近赤裸,他所有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已展示在你面前,那份神秘也就蕩然無存了。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讓彼此心中都在那小段距離中仔細保存心底的一份神秘。
但是,朋友,我只需一點點的距離,而不愿讓距離成為遺憾。只愿多年以后,你不要把所有經(jīng)歷的滄桑寫在臉上,而把似曾相識的感覺洋溢,使我在茫茫人海中一眼把你認出,可以輕易地找回那筆一直藏于心底的財富,讓極短的距離找到美好,燦爛,一起去聽少年夢中花開的聲音。
就讓我們并肩而坐,仔細傾聽,聽!花開了……
【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由花開花開的聲音的美妙聯(lián)想到美的特點――距離美,從而感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保持那點距離,這樣,友誼才會持久,人生也就會更美好。“朋友只在于理解,而不在于了解”,作者大感悟可謂深刻了!文章語言細膩而生動,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顯示了扎實的語言功底。
【例文3】
隨風
風從很遙遠,不知道有多遙遠的地方吹來。依然帶著泥士的氣息,季節(jié)的芬芳,或許還有遠方人的期待。
風一直向前,向前,沒有停下。仿佛在追逐一個企盼已久的夢,希望在一瞬間看到夢想絢爛的色彩;仿佛在尋找一句見證永恒的諾言,看它在某個紅霞滿天的黃昏實現(xiàn);又仿佛它是在逃避,拒絕一種拘束的生活,它所追求的是暢游在天地間的自由自在。
的確,風是大自然自由之神。它不會因為誰而姍姍來遲,不會因為誰而改變方向,更不會因為誰而停止它前進的腳步。風如此任性,如此堅持,如此勇敢地前進……
聽!風來了,它不緊不慢地徐徐緩緩地吹過來了,夾雜著并不能準確說出的味道,也就給人一種難以形容和修飾的感覺。我不知道這風拂過了多少人的臉,然而此刻,或許只是一霎那,當它輕柔地拂過我的臉的時候,我又是如此地幸運。
人應該像風,似乎從不留戀什么,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當一個人遇到挫折和傷害的時候,應該學會一笑而過,而不是一直藏在心里,耿耿于懷,使這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風可以跨越高山大河,戰(zhàn)勝一切阻礙它前進的力量。人也如此。我們決不應該在困難面前倒下,我們所堅信的就是風的精神——沖過去,又是一片自由的天地。
人應該像風,不為其他事物所左右,一直堅持自己的方向,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遭遇一些無奈的選擇,誘惑甚至陷阱,當你猶豫徘徊的時候,想想風吧!它的堅持和執(zhí)著難道不是你學習的榜樣嗎?我們應該像風一樣,堅持自我,成就一個不平凡的未來。
人應該像風,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這種精神,無論在哪方面我想都應該是受用的。風從不輕言放棄,它一直沒有停止尋找它最后的歸宿,人也應該如此。一旦選擇放棄,也就意味著墮落,意味著你離成功又遠了一步,然而如能堅持,能做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終會像風一樣,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向。
現(xiàn)在我所愿的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風一樣的灑脫,堅持,執(zhí)著,堅定。
隨風奔跑,追逐輝煌。
【點評】
風來無影,去無蹤,但細心的作者卻能從無形的風中感悟到“坦然、執(zhí)著、堅忍”等許多人生哲理,可見作者的思路十分開闊。文章立足于風,卻沒有局限在風中,從風中看人生,在風中悟人生,境界高遠。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上,文章由物到理,既放得開,又收得攏,顯示了很高的結(jié)構(gòu)技巧。同時,語言簡潔明快,爽利如風,也是該文的一大特點。
【大自然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大自然作文10-08
大自然的作文11-13
大自然作文06-22
大自然作文(精選)08-08
大自然的作文(精選)07-29
(精選)大自然的作文07-30
大自然的作文[經(jīng)典]08-16
大自然作文(經(jīng)典)08-10
【經(jīng)典】大自然作文08-09
[經(jīng)典]大自然的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