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關于植物學實習報告
一段時間的實習生活又將謝下帷幕,我們肯定學習到了不少學問,請好好寫一份實習報告將它總結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實習報告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關于植物學實習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植物學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工作與與人協(xié)作的能力。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來觀察和研究植物,達到提高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3、掌握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植物學教學和科研打下初步的基礎。
4、走出課堂,體驗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復習課堂所學的植物學理論知識,實踐檢驗理論,以達到知識的升華。
2、培養(yǎng)實踐和動手的能力,提高我們各方面的技能,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
3、通過實習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和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體會合作達到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4、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地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的興趣。
三、實習地點:
北京植物園、中科院植物園、香山公園等。
四、實習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五、植物辨認
這次的實習給我的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辨認那些非常相似的植物,尤其是羊蹄甲、紅花羊蹄甲、紫荊洋蹄甲,還有石蒜科的蜘蛛蘭和文殊蘭的辨認等,真的很難區(qū)分,但經過查書,將其的辨別的特征列如下面:
(1)蕓香科植物
葉多為復葉或單身復葉。有發(fā)達的油腺,含芳香油,在葉上表
現為透明的小點,子房上位,花盤發(fā)達;外輪雄蕊常和花瓣對生。
本科約150屬,1500種,分布于熱帶和溫帶。我國產29屬,
約150種,南北均有分布。
代表植物
1、花椒屬喬木或灌木,常有皮刺。奇數羽狀復葉;ㄐ,單性,稀兩性。蓇葖果,含1黑色光亮的種子,例如:花椒、
2、柑桔屬常綠喬木或灌木,常有刺。葉互生,單身復葉;ǔ尚;花瓣常5;雄蕊15或更多;子房多室。果為柑果,例如:桔、甜橙、柚、檸檬、佛手柑、酸橙、代代花。
3、黃檗屬落葉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小葉具透明小點;ㄐ。瑔涡。核果。例如:黃檗
(2)、羊蹄甲、紅花羊蹄甲、紫荊洋蹄甲的區(qū)別:
羊蹄甲(紫羊蹄甲):雄蕊3-4枚,花瓣倒披針形,葉裂片稍或鈍。
紅花羊蹄甲:雄蕊5枚,花為總狀花序,花瓣紫紅色,披針形。
紫荊洋蹄甲(洋紫荊、紅花紫荊):雄蕊5枚,花為傘房花序,花
瓣淡紅色,卵狀短圓形,有莢果。
其檢索表如下:
1、雄蕊5枚
2、花為總狀花序,果不實。---紅花羊蹄甲
2、花為傘房花序,有莢果。---紫荊洋蹄甲(洋紫荊、紅花紫荊)
1、雄蕊3-4枚,花瓣倒披針形。---羊蹄甲(紫羊蹄甲)
(3)、石蒜科蜘蛛蘭和文殊蘭的區(qū)別:
蜘蛛蘭的主要特征:具鱗莖,葉稍肉質,劍形,無葉柄,形似對生;具膜質的佛焰苞狀總苞;傘形花序有花數朵,花白色無梗;花被裂片線形;雄蕊的花絲基部合生成的杯狀體(雄蕊杯)漏斗狀或鐘狀,頂端具齒。文殊蘭的主要特征:鱗莖近于長柱形;葉具肉質,披針形,邊緣波狀,暗綠色,螺旋狀生于基部;花莖直立,傘形花序有花數朵至約20朵;佛焰苞總苞片2片,反折;花高腳碟狀,稍有芳香味,花被管頂部白色、其余稍紅褐色。
(4)、馬尾松與濕地松的區(qū)別:
馬尾松特征;樹干較直,樹皮深褐色,端褐色葉2針1束,罕3針1束,長12-20CM,質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脂道4-8,邊生。球果長卵形,長4-7CM,徑2、5-4CM,有短柄,成熟時栗褐色脫落而不,脫落而不突存樹上,種鱗的鱗背扁平,橫不很顯著,鱗臍不突起,無剌。
濕地松特征;樹干通直,樹皮灰褐色,針葉二針或三針一束,長18~30厘米,深綠色,腹背兩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無樹脂,球果長圓錐形,2~3個聚生。種子卵圓,具三棱。
(5)水杉
形態(tài)特征:水杉高達35-41、5米,胸徑達1、6-2、4米;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條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下垂。葉交互對生,在綠色脫落的側生小枝上排成羽狀2列,線形,柔軟,幾無柄,通常長1、3-2厘米,寬1、5-2毫米,上面中脈凹下,下面沿中脈兩側有4-8條氣孔線。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或苞腋,卵圓形,交互對生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狀,雄蕊交互對生,約20枚,花藥3,花絲短,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由22-28枚交互對生的苞鱗和球鱗所組成,各有5-9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近球形或長圓狀球形,微具四棱,長1、8-2、5厘米;種鱗極薄,透明;苞鱗木質,盾形,背面橫菱形,有一橫槽,熟時深褐色;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六、標本采集標本的采集是我們植物實習的一個很重要內容,既考我們的專業(yè)知識,又考我們的動手能力,更考我們的觀察能力,下面是植物標本的幾種采集方法:
(1)木本植物的采集——木本植物一般是指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木植物而言,采集時要選擇生長正常無病無害的植株為采集對象,并在這植株上選擇有代表性的小枝作為標本。所才標本一般要帶有葉、花或果實。采集時用枝剪不能用手折,以保持標本的美觀與完整。所采標本大小要適中。
(2)草本植物的采集——高大的草本植物的采集方法一般與木本植物相同。但較小的植株除了采集它的葉、花、果各部分之外,必要時采集它的地下部分,如根莖、匍匐莖和根系等,盡量挖取。因為有時候地下部分是我們辨別分類的重要依據。
七、標本的壓制
我們一般是制作蠟葉標本,主要有下面的操作步驟:
(1)整理標本——把標本上多余無用的密迭枝葉疏剪去一部分,免得遮蓋花果。
(2)編號——把采集的同種植物編同一號數,所編的號數要與野外采集記錄號數一致。
(3)壓制——我們用木質的夾板來壓,在底板鋪上一層厚的草紙。
將整理的標本平放于草紙上并展平,正反葉弄好,然后蓋上草紙。大的花果要用厚一點的草紙。壓制時要將標本的首尾互相調換,使木夾內的標本和草紙整齊平坦,重疊到一定高度時,即用繩子將木夾捆住。
(4)換紙——新壓的標本每天換紙一次,以后隔三四天換一次。
初換紙時必須將覆壓的紙條、折疊的葉子和花小心張開。這是壓制的關鍵。在換紙的過程中,如發(fā)現花果脫落須將其放入紙袋中與標本壓在一起,并在紙袋外面寫上與標本相同的號數,以免混亂
八、實習體會:
在這短短的五天植物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和制作標本的全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的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與理性認識的升華。這五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自思考、團結合作、不停探索。也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我們的專業(yè)知識上了一個新臺階!五天中,我們是以小組為單位,由帶隊老師給我們講解為主,動手為輔。有時候時間自個掌握來實踐。我們一邊認真聽老師介紹一路上看到的各種植物所屬的科與種名,一邊在本子上記錄著,生怕記漏、聽漏任何一個種名。幾乎整天我們都在路上走,這對人可真是一種考驗,既考驗我們的記憶力又考驗體力還要靠耐性。有時候頭暈得要命,因為科名與種名是在太多啦!但奮程度從來沒減,因為我們去了很多地方,比如:香山公園、中科院植物園等。每次一見到一株陌生的植物,我們就好像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都不停地問“這是什么啊,這是什么啊?”對一株植物來說,我們一般要觀察它的莖、葉花、果實,有時候拿葉子對比一下,搓爛聞一下味道,同時也觀察它所處在的生活環(huán)境等,以此來對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并猜測它屬于哪個科哪個屬的。不懂的用枝剪剪下合適大小和合適部位的植株,用標簽做好標記,放入采集袋中,回去再向老師請教。每見一棵植物,看了它的主要特征,都在腦袋里不停地收索有關它的信息,每到此時都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理論和實踐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但野外實習就可以讓我們把課本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通過形象的記憶,加深我們的印象!這五天,我們走的路非常多。我們看得多,聽得多,問的更多。
我們不停的重復舊的知識,又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有時三兩個人圍著一堆標本,一邊看著標本,一邊翻參考資料,不斷討論,以期給這種植物定科種名。有時候兩種非常相似以至你無法區(qū)分,這個時候我們就學會了從各方面細節(jié)來對各種不同的植株所屬的科屬進行檢索。當我們真能區(qū)分他們是,心里是多么有成就感。這次的實習使我學會了很多,課本上的,課本外的,我們都達到了最佳的結合。同時增大了我的見聞,擴大我的視野,更給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老師辛苦了!
植物學實習報告 篇2
1、實習目的與任務
1.1了解黑石頂植被分布情況和華南地區(qū)森林的基本結構,認識部分北回歸線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與環(huán)境的相關性。
1.2通過野外實習鞏固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1.3激發(fā)學習生物科學、探究大自然的熱情,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老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對植物學的興趣。
2、實習步驟與內容
2.1黑石頂簡介
2.2實習內容
7月5日上午從珠海出發(fā),下午到達黑石頂,晚上老師對本次實習的目的、內容和注意事項作了簡要的介紹。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師和唐恬老師的帶領下沿公路認種并采集標本108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7日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沿某一進山路線認種并采集標本114種,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師的帶領下沿另一進山路線認種并采集標本39種,同時采集壓制標本,下午和晚上進行復習。
7月9日上午對這幾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復習,下午學習壓制標本的方法以及進行認種考試。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頂,沿線觀察熱帶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開總結大會。
7月11日與第二批到達的同學完成交接,乘車返回珠海。
3、實習心得與體會
這次在黑石頂的實習使我獲益良多。最直接的學習成果就是對兩百多種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屬科、種的認識。像認識朋友一樣認識每一種植物,即使一個人走在山野里也滿目都是老相識,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現在,我還記得有著蘋果香味的阿丁楓,有著漂亮的藍紫色果實的山菅蘭,有圓圓腺窩的黃樟,有風油精味道的光皮樺,長了瘤的福建蓮座蕨,葉子被揉了之后會有蠟痕的甜茶椆以前還沒有認真地去觀察學習的時候,一棵樹就是一棵樹,所有的葉子長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樹皮都是一個樣。而在這次的觀察中,我發(fā)現每一株植物的葉子都長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氣味特殊,有些葉脈奇特,有些形狀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連貌不驚人的樹皮也分長條形剝落還是片狀剝落等等。黑石頂之行教會我用一個全新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發(fā)現生命的奇妙。我每每驚訝于植物的獨特形態(tài)和精巧構造而忘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師跟我說過,這次實習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大家對學習生物科學的熱情。我想,兩年過后我會忘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是對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種著迷。
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自己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
1、觀察植物的順序與要點:在認種初期,我對于觀察和記憶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總是不得要領。在請教過老師和同學之后我才知道,在觀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這株植物的整體形態(tài):木本還是草本?直立還是攀緣?然后我們再從葉形、葉緣、葉脈、氣味、花和果實等細節(jié)特征去觀察鑒別。
2、理論聯系實際:在復習的時候有時候因為標本殘缺等原因,我試圖根據參考書上的一些描述來記住這種植物,覺得這些特征描述更準確更權威,最后卻發(fā)現那些描述不僅枯燥,在野外認種中還一點都不管用。而老師教給我們的識別方法又簡單又實用,只要掌握了,認種就會變得輕松很多。后來老師告訴我,書上介紹的特征適用于在實驗室里更為準確的分類鑒定工作,而野外認種的很多識別方法是分類工作者長期實踐總結而來的,在野外是最實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葉子揉過之后會有蠟痕,沒有一本工具書上會教這種方法,但這卻是野外識別甜茶椆的重要途徑。所以,光記住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按圖索驥是要不得的,要到實踐中去發(fā)現總結更為靈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種:在認種學習的過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態(tài)特征想到種名,然后再根據筆記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過與身邊同學的對比,我發(fā)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qū):我這樣只是記住了植物,而不是學習了植物。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根據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確定了所屬的科,然后再確定對應的種,因為一般來說我們所掌握的識別方法其實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確定到種,但是通過對一些比較明顯的形態(tài)特征的觀察我們可以確定它們屬于哪個科。后來老師的講解也證明了這一點。但由于我的理論課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就連科的特征都沒有完全記住,所以雖然明知錯誤但還是不得不用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住植物于是在后來的認種考試中我吃了很大的虧!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種的方法學習,我的收獲一定會更多。
4、比較學習、集體學習、反復學習:雖然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是對于我這種初學者來說還是會很容易就把兩種植物弄混。在這個時候,比較學習往往讓我事半功倍。仔細觀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和反復記憶就可以準確地區(qū)別它們了。而讓我收獲最多的莫過于集體學習了一群人圍在一桌標本邊上,比賽著、互相幫助著、互相提醒著、笑著鬧著,硬是把一袋袋的標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試前的一晚,我們組的男生自發(fā)去采集新鮮標本回來供我們全組成員共同復習反復記憶,那晚一起圍在飯?zhí)瞄T前的方桌前流水線式的復習不僅給我們整個小組帶來不錯的平均成績,還讓我們感到了集體的溫暖。我覺得,集體學習氣氛比較輕松活躍,學習效率比較高,個人獨立思考的時間相對少了但是從他人身上獲得的東西多了。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集體學習在同學之間普遍缺少多人面對面交流的大學有著重要意義。當然了,對于認種來說無論什么學習方式都離不開反復學習,只有反復地去看、去摸、去聞,不斷地消化記憶,才有可能讓數量如此龐大的種類爛熟于心。
植物學實習報告 篇3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tài)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qū)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科學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xié)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fā)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收獲
通過三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農博園,南山公園,岱王山),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在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中,對植物的分類及辨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植物的不同形態(tài)吸引著,讓我記憶尤深,F在我將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現出來。
四、實習心得
在這短短的幾次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采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yè)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yǎng)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嘆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系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yǎng)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欣賞到了大自然的美麗,煙臺的風光。從這幾次的實習中,我們收獲頗多。
植物學實習報告 篇4
實習目的:
理論聯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齊,將我們所學的理論落實到真正的事物上,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識別一些上課是沒有涉及到,并且課本上也沒有詳細說明的植物,將理論系統(tǒng)化。使我們透過親身體驗更深刻更形象更具體地記住所學知識,并能更熟練地加以運用。
實習地點:
尖峰嶺的熱帶樹木園
實習資料: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huán)境下采集野外標本若干種,對其進行識別、分析,了解其生活習性、名字、科目等,并對其進行壓制等具體操作。
具體行程:
6月27日是我們植物野外實習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們乘上了開往尖峰嶺的汽車,一路上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情緒,同時也計劃著接下來為期一周的具體實習過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們抵達尖峰嶺熱帶樹木園,來到了熱帶樹木園,也就是我們住的地點。由于時間比較晚,加上同學們一路坐汽車比較累,第一天就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寢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的準備。
6月28日是我們正式野外實習的第一天,這天的地點是熱帶樹木園,早晨7點半集合,步行大約四十分鐘到達那里,這是一個天然植物園,同時也是一個旅游景點,沿著山路登上了半山腰,那里有許多種植物,大家開始以小組為單位采集標本,其中有藜蘆、玉竹、土三七、黃芪、黃花菜、野火球、棉團鐵線蓮、歪頭菜等二十幾種植物,有些是平時不太常見的。大概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開始集合準備回到。下午3:00開始壓制標本,并查檢索表標記每種植物的名稱、科、屬等,這天的任務就按計劃完成了。
6月29日,這天要去的是筆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較遠,大概要經過兩個小時的步行才能到達,所以這天的任務量是比較大的,由于天氣比較炎熱,大家走的也比較吃力,到達山腳已經將近十一點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開始午飯,歇息片刻才開始正式爬山,和昨日不同,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而且樹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對我們的挑戰(zhàn)性也就會越大,由于山陡,我們一個牽著一個,很快就到了山頂,之后大家分散開始采集,雖說那里環(huán)境惡劣了一點,但植物的種類卻十分豐富,我們采到了龍膽、五味子、手掌參、川地龍、渥丹、狼尾草、并頭黃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腳集合,此時所有的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還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個難題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最后按時回到了住處,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好處的一天,它讓我們變的更加堅強,同時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點開始壓制標本,這天的任務就結束了。
6月30日,由于昨日大家都比較累,所以這天選取了一個相對較近的地點,這是一個小樹林,雖然小,但事實上它的植物種類并不少,在那里我們采集到了白蘚、觀倉術、廣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回到了住處。照例,下午三點開始壓制標本,另外要求畫兩張標本圖,這天的任務就這些。
7月1日,這天老師帶領我們去了五大連池的一個旅游景點,早8:00出發(fā),半小時左右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條長長的石階山路,于是,我們開始爬山,看了路標,大概爬到三百米時就感覺到累了,這時上面的游人已經有回到的了,還鼓勵我們說:姑娘們加油啊!還沒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歲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頂端……聽著鼓勵的話,我們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們還拍了許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興奮至極,之后又去了仙女宮和水簾洞,目睹了石海的壯觀,沒一個地點都留下我們大家的'喜悅和激動的情緒,就這樣一向玩到了下午兩點多,大概三點半,我們回到了原地。這一天就這樣在快樂中度過了。
7月2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這天先后去了南飲泉和北飲泉,那里有許多風格別具特色的小建筑,其中“世界名泉”是最吸引人的地點,之后又去了藥泉湖,記得那里的泉水是最具特點的,味道有點閑,而且對于這水還有其美麗的傳說,隨后我們又買了些小飾品,有五大連池留念項鏈,雨花石和磁石等,都很具有地方色彩。中午,我們以組為單位回到。這天下午6:00,老師對我們這幾天的實習資料進行了測試,主要資料是對植物的識別,測試完成,這天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7月3日,這是本次植物野外實習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們就準備好自己的物品,4:00就離開了住處,踏上回到的列車,或許是出來時間長了,對學校便產生了牽掛,期盼著能夠快些到達,期盼著把我們的經歷講給那些沒來的同學聽,就這樣離五大連池漸漸的遠了,我們?yōu)槠谝恢艿膶嵙暽钜才R近了尾聲。
本次實習中所積累的部分植物簡介:
百合科(liliaceae):單子葉植物,隸屬百合目(liliales),多年生草本,少亞灌木或喬木狀。直立或攀援,具根狀莖、塊莖或鱗莖。葉互生或基生,少對生或輪生。(玉竹黃花菜北重樓等)
菊科(keyinwiki):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一個科,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喬木,有乳汁管和樹脂道,草本,頭狀花序,聚藥雄蕊,瘦果頂端帶冠毛或鱗片。(關倉術蒲公英等)
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單葉或復葉,通;ド,...根據果實類型,通常分為具蓇葖果的金蓮花亞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亞科。金蓮亞科主要有烏頭屬、翠雀屬、金蓮花屬、升麻屬...(棉團鐵線蓮褐色鐵線蓮)
唇形科(labiatae):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通常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無柄的腺體,或各種單毛、具節(jié)...多為二唇形,著色;雄蕊通常4,二強,稀2枚,通常前對長,后對較短,著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個心皮構成;花柱...(并頭黃芩丹參)
豆科(leguminos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喬木或攀援大藤本,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黃芪)
薔薇科(ros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常有刺及明顯的皮孔;ㄝ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它形狀花托的邊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他形狀花托的邊沿。(薔薇)
【植物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植物學實習報告08-28
植物學實習報告最新02-23
植物學實習報告優(yōu)秀06-08
植物學實習報告范文12-09
植物學實習報告集錦04-07
植物學實習報告[優(yōu)秀]12-27
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01-12
植物學實習報告模板05-20
植物學實習報告15篇01-09
植物學實習報告(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