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常用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三年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文(春節(jié)、元旦、中秋節(jié)日)
春節(jié),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jié)前掃塵搞衛(wèi)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jié)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shù)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線后,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于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沖上云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lián)、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成語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均按農(nóng)歷)有:正月初一春節(jié)(農(nóng)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七月七七夕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tǒng)歷法在內(nèi)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qū)、各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以孝為天。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剪紙。媽媽是一名幼兒教師,她很會剪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窗花,今天在家無聊,我就纏著媽媽讓她教我剪紙。剛好美術老師布置了一個美術作業(yè)剪“!弊,我還不怎么會剪呢。
媽媽說你想剪紙首先要了解剪紙的來歷。于是媽媽上網(wǎng)查找了一些有關剪紙的資料: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藝術形式。所謂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jié)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墻壁、門和燈籠上,節(jié)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從技法上講,剪紙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xiàn)出所要表現(xiàn)的形象。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xiàn)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于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媽媽拿來了很多彩色紙、兩把剪刀和鉛筆,她先教我把紙對折再對折然后展開,紙上浮現(xiàn)三條折痕,然后讓我將兩邊的紙向中間對折,接下來在一邊畫上半個示,在另一邊畫上半個畐字,最后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來。剛開始我感覺我剪的“福”字不是很好看,筆畫有粗有細。媽媽告訴我,畫的時候很重要,畫的好,剪的仔細才會好看。我自己又試了兩次,終于剪出了一個漂亮的“福”字。媽媽還告訴我,剪紙不但可以剪福字和窗花,還可以通過剪紙進行拼貼畫呢!媽媽拿來了黑白灰三種顏色的紙,說要教我剪貼一個花瓶,這下我可來興趣了。媽媽讓我把一張白紙對折畫出花瓶的半個形狀圖,然后拿剪刀剪出來。我打開一看,一個好看的花瓶出來了。接下來我們要裝飾花瓶。我們剪出來許多三角形、半圓形和菱形的碎片,然后把它們貼在花瓶上,頓時花瓶變得漂亮多了。最后,我們剪了一條條的枝條和花瓣裝飾在花瓶上。就這樣,一個插著梅花的精美花瓶就做出來了。后來,我們還一起剪了雪花和孔雀貼畫,每一張都栩栩如生,讓我愛不釋手。
剪紙不僅豐富了我的課余生活,還大大地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了解了傳統(tǒng)文化的剪紙,你現(xiàn)在是不是跟我一樣喜歡上剪紙了呢?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我今年10歲了,常聽老人講,過去吃餃子是過年過節(jié)的事,F(xiàn)在吃餃子已經(jīng)成了家常便飯?墒,以前我只會吃餃子,卻不會包餃子。
一天放學回家,正趕上母親包餃子。我就湊上去學著包。只見母親包出的餃子一個個圓鼓鼓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搟面杖搟餃子皮。我從桌子上取個面團,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面團變扁了,再用搟面杖把它搟成圓片,雖然不那么圓,也能把面團搟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餡,用手把面片對角一折,從頭到尾揑到一起,哈哈,像新月一樣的小餃子包成了。
但是,它的形像與母親包出來的餃子比可丑多了,像挨了幾天餓的'“小老鼠”。不行,再來一個!這回我多加了餡,餃子也變得豐滿一些!我一個個不停地包了起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亭亭玉立……我心中那高興勁就不用提了,母親也表揚我學的快,包得好。
餃子下鍋了,蓋蓮上的餃子像一群大白鵝撲騰騰地飛入水中。我站在鍋邊,看母親煮餃子。母親一會兒蓋上鍋蓋,一會又打開。鍋里的水開了幾個開后,餃子漂起來了,一個個都鼓滿了氣,活像一個個小舢板在沸水中游。當一陣陣香氣鉆到我的鼻孔時,我急不可耐地先嘗了一個,嗬,這餃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像我吃的是大白鵝肉餡的餃子呢!
后來,我悟出來一個道理:自己親手包出的餃子比吃現(xiàn)成的更有滋味,自己親手做的事比別人代替干更有意義。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五千年禮貌歷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與思想行為。而它表現(xiàn)出來的是民族內(nèi)涵和輝煌燦爛的中華禮貌。
立刻就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這讓我不禁想到戰(zhàn)國末期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我想大家必須都吃過粽子,賽過龍舟吧,可你們明白這些習俗的來歷嗎據(jù)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嵙⒖虅澊瑩凭,一向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齊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之后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所以,每年過端午節(jié)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除了端午節(jié)以外,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的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
我至今還記得小的時候,媽媽經(jīng)常給我買來許多色彩鮮艷的彩紙,讓我自我學著剪紙,每次剪完了,不論好不好看,我都會把它們貼在窗戶上,長大以后,我才開始慢慢了解到剪紙真正蘊含的含義,原先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就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之后逐步發(fā)展,在節(jié)日中,用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故事人物,貼在窗戶上、門楣上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繡花樣之用的。唐朝的李商隱以往為剪紙寫過一首詩是“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
其實,剪紙是一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的手工藝術,我想,能把剪刀運用的如此靈活的手也必須不是一雙平凡的手。
我們此刻都住在舒適而又安逸的高樓里,可是在我們的國家還有一些民族住的是和我們截然不一樣的建筑,土家族的吊腳樓,我想大家必須不陌生吧,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jié)儉土地,造價較低廉;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guī)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jié)構(gòu)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吊腳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單吊式,雙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等等,相傳很早的時候,湘西一帶的土家人搭起一些茅草屋居住,砍草犁地,在燒荒之后的土地上種莊稼。這一帶古木參天,荒山老林里有很多虎豹豺狼,蛇和蜈蚣到處爬。由于人們懼怕野獸,就燒起大火,還在火堆里埋竹節(jié)燃燒,野牲口看到明晃晃的大火,嚇得不敢靠近,然而蛇蟲螞蟻卻不是很在乎這些,常往屋里鉆。有個老年人想出一個主意,他喊一些后生砍樹條子,像扎木排一樣,在草棚子旁邊的樹上綁起架子,鋪上野竹子和細樹條,再墊一層樹葉和茅草,頂上支起茅草頂篷躲雨水。人睡在樹半腰上,蛇蟲螞蟻就不大容易爬上去?墒,放在地上的食物被蟲子爬過后,人吃了又嘔又瀉。這個老年人又想了個辦法,叫后生把一塊塊大巖板拉上樹,放平,再墊上一層黃泥,然后在上頭支鍋弄飯,這樣糧食就不會讓蟲子爬了。老年人的辦法很快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人們都照這個辦法去做,在大樹半腰間搭起大大小小的茅草棚,住在上頭,腳是吊在半空的,民間就叫它為“吊腳樓”。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徘徊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當然遠遠不止這些,而身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當做的就是把這種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弘揚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精選】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13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8-26
傳統(tǒng)文化作文06-23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華】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