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5篇(推薦)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
嘿,小伙伴們知道嗎?x,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國家,一個值得我們中華兒女為之而驕傲自豪的國家。倘若說起我們國家的節(jié)日,即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不曉得你們又會有著什么樣的感慨感言的呢?眾所周知,x是一個具有悠久文化的國家,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節(jié)日,它都有著一段傳奇的歷史故事,耐人尋味。
說起春節(jié),是x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x人過春節(jié)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jié)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jié)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jié)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jié)期間,x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因而一提到春節(jié)過年,孩童們就最是歡喜了,不僅吃得比往日豐盛,且最關鍵的是能收獲大人們的紅包祝福,臉上別提有多歡快的面容呈現出來了。晚飯后還可以和親人好友們玩上幾把煙花,看著夜空中閃閃火光的景象,內心不乏快樂之感,甚是幸福滿足。這也是春節(jié)存在的意義,合家團圓,歡樂美滿,每個人都可以收獲喜悅和幸福。
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除了春節(jié)有團圓之意外,中秋佳節(jié)也是一個闔家幸福的節(jié)日。說起中秋節(jié),它其實與春節(jié)、端午、清明并稱為x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節(jié)期為農歷即陰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jié)”;又因這個節(jié)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jié)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jié)”、“女兒節(jié)”。所以每年一到中秋節(jié),也是我們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使是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會抽時間趕回家與親人團聚,共度中秋佳節(jié),別提有多歡喜了。
作為華夏兒女,我們都應該倍感自豪與欣喜。如此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濃縮著中華文明的歷史,且更多的是寄托了炎黃子孫淳樸的感情。所以有意義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需要好好對待,并且努力傳承下去,延續(xù)中華民族傳統(tǒng),永存華夏文明,更好地展現x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2
今天,又是一個月圓之夜,抬頭仰望那輪美麗的月亮,讓我不禁想起了充滿詩意的中秋佳節(jié),還有詩仙李白的那首《靜夜思》。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非常多——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其中中秋節(jié)是最有代表性的。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當然,還有多少思鄉(xiāng)的.游子遠在他鄉(xiāng),想念著故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因此,李白的那首《靜夜思》才能傳誦千年、催人淚下……
春節(jié)是大家期盼的團圓之日;元宵節(jié)要吃湯圓,表示團團圓圓,好一個團圓之節(jié)啊!清明節(jié)大家都要奔向家鄉(xiāng),祭掃祖墓,這難道不也是一個團圓之節(jié)嗎?還有重陽節(jié)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節(jié)、……我忽然想到——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就是以思念和團圓為主題嗎?
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多么充滿人情味兒啊!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3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qū)別在創(chuàng)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tǒng)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
它們出自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藝術大師及民間藝人之手,風格特點各異,題材內容廣泛,種類有戲曲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祁納還是來源于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在現,還是用于四時節(jié)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設計、細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艷的獨特點染,每一件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剪紙的觀賞性,收藏性和實用性,是剪紙這門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更加燦爛、輝煌。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禮貌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校規(guī)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边@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說“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崩蠋熞步洺Uf“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钡谴丝痰.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么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個性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后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xù)傳承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禮貌!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5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在漫長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這些文化遺產如同一座巨大的寶庫,內含著許多珍貴的“寶藏”。其中包括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以及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jié)鬧花燈等……然而,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鐘。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著名的水墨畫作品,由北宋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這幅畫長528厘米,寬24。8厘米,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繁華的景象!肚迕魃虾訄D》已有800多年歷史,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博大精深。
張擇端在這幅畫上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人物眾多,超過五百個。畫中有來自鄉(xiāng)下的農民,有流動的醫(yī)生,有搖櫓的船工,有從事各種生意的商人,有擺攤的小販,有留著長須的道士,還有官員和文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物都被細致地描繪了出來。
那里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里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tài)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干什么。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fā)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fā)揚光大!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6
《論語》感悟—“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征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0xx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的讀書聲從電視中傳出,它吸引著我我的好奇心,讓媽媽給我買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思想。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边@句話就是出自論語,它告訴我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師長,辦事要謹慎和講信用,廣施愛心,親近有仁德的人。它告訴我們的這個生活中做人的道理,現在又有誰能做到這幾點呢?我們在家都是被父母慣大的“寶貝”、“乖乖”,有誰能想到去孝敬父母呢?我們出門遇到老師也不過隨口叫一聲“老師好!”罷了,連腳步也不會停,有時還為了一點小利益,隨口編了一套謊話,事后卻不承認,這能算守信嗎?上課時,老師在講臺上大聲講課,有的同學在下面小聲講,這樣做能對得起老師的辛勤勞動嗎?記得有一次去農村,有一家子吵架,一個年輕人竟然動手打了自己的父母,還罵了他們一頓,我看了心里很難受,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就是這樣的嗎?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是“寶貝”還是“乖乖”,都應從小接受傳統(tǒng)教育,學習《論語》、《三字經》等傳統(tǒng)文化,學習孔子仁德、忠信、做事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7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澳辍遍L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時分,“年”獸又闖進村。它發(fā)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婆婆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澳辍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婆婆撲了過去?斓介T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澳辍贝篌@失色,狼狽逃竄了。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8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tǒng)文化有許許多多,如:武術、書法、剪紙、戲劇等等?傊惒始姵,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我最愛武術。
我六歲時,媽媽為了讓我鍛煉身體和意志,給我報了一個武術班。武術教練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他精神矍鑠,身姿輕盈,聲音洪亮。我們一群練武術的小朋友每天晚上都會按時到達場地,先壓腿,再翻跟頭、練基本功,最后練拳術和刀術。老教練既嚴厲又和藹,在練功上,老教練總是一絲不茍,我們犯錯時,他拿一根棍子敲我們一下以示警戒。同時他又很關心我們,認真教我們武術基本功和套路。一年四季,不管嚴寒酷暑,小朋友大多都能堅持下來,慢慢地我學會了一路拳、三路拳、一套、二套、少林拳等,還學會了幾套刀法。那一年的春節(jié),我們還被邀請參加了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辦的一次文藝演出。當我們表演結束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仿佛都得到了回報。至今,我的抽屜里還珍藏著那本精美的榮譽證書。
幾年過去了,我還時;貞浧鹄辖叹毢鸵黄鹁毼湫g的小伙伴們,耳畔還仿佛回響著練功時的“哈、哈、嘿哈”的聲音……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9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皟和艑W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笔谴蠹叶级炷茉數脑娋。而我與風箏,也有著這樣的一段故事……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吵著要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金秋十月,碧空如洗,被一只只風箏點綴的五顏六色,好像一匹五彩繽紛的花布。我迫不及待取出我的風箏,理好線,在草地上快速地奔跑著!帮w起來了!飛起來了!”我的臉上樂開了花,“啊,怎么落下來了”我嘟囔著嘴對爸爸說。爸爸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放風箏不能只放線不收線啊,這樣風箏反而飛的不高,就像人生一樣,一開始認為失去了一些東西或者遇到一些困難,但都是為你更好的未來做鋪墊。”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默默地記在了心里,想不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有如此深奧的道理呢!“好啦,我們一起放風箏吧”媽媽在一旁拿著風箏向我們招手,草地上充滿著我們的歡聲笑語。真是個開心的下午!
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正等著我們繼承!正等著我們弘揚!感謝風箏給我?guī)淼臉啡,給我?guī)淼膯⒌希?/p>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0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的如書法之娟秀,有的如雕刻之精巧,有的如茶道之深邃。而我最喜歡的,是水墨畫的意境,那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心靈上的陶冶。
望·初遇
從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那時我還記得,是在一個美術展覽會上,雖然已經忘記了那幅畫的內容,但那幅國畫所散發(fā)出的美麗氛圍卻深深地吸引了我。自此之后,我便開始向父母請求學習國畫。也許,那種意境之美就是讓我如此著迷吧。
尋·相知
父母為我找了一位國畫老師。剛開始學習時,每當老師畫一筆,我就跟著畫一筆,但總覺得自己的畫雖然和老師的相似,但整體上卻不如老師的好。心里充滿疑惑,便向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國畫源于生活,需要多觀察周圍的事物,領悟萬物之間的聯系,你的困惑就會迎刃而解!庇谑,我在假期里跟隨父母游歷名山大川、古跡名勝,隨著旅途的腳步,慢慢體會到了物體的透視規(guī)律,以及如何運用搭配來表達畫家的意圖。
高山配流水,近處是潺潺的流水,水邊楊柳依依,垂在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遠處是雄偉的山峰,霧氣裊裊,山尖在云霧之上,顯得更加挺拔。一幅幅作品的完成,意境也越來越深。畫筆或勾勒或渲染都是一次次美的享受。這,就是畫之美,更是意境之美、文化之美。
悟·相識
隨著我的繪畫技巧不斷提高,我的.老師告訴我,一幅畫作如果只給人留下美的印象,那就是失敗的。一幅優(yōu)秀的畫作應該有靈氣,就像山水和花鳥是密不可分的一樣。在畫枝頭的楊柳上添加一只小鳥,或者在天空中畫上幾群歸雁,都能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我開始嘗試用畫筆,逐漸發(fā)現,添加的元素也不能隨意,必須與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就像“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果想描繪春天的景象,就需要畫上幾只鴨子;而如果是描繪秋天的景象,畫鴨子就顯得格格不入。古人鐘愛四君子“梅蘭竹菊”,寄托著高尚的志向;幾匹奔騰的馬,則能體現追求進取的決心。這與詩文中的意象頗為相似,惜別畫折柳,相思即明月。國畫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是畫者心情的寄托?粗环,仿佛能與畫作溝通。透過畫作,不僅能理解畫者的心境,也能升華自己的情感。
每次畫畫,國畫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更是一種心靈寄托。每當我拿起畫筆,心中的種種情緒都會隨之涌現。有時候是喜悅,有時候是憂傷,有時候是平靜。然而,隨著我一筆一畫地繪制,那些情緒漸漸被平靜化。國畫就像是我心中的一位知心好友,傾訴快樂,分享痛苦。通過國畫,我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感受到傳承文化的責任,更享受著與文化交流的過程。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眹嬛,依舊在不斷延續(xù)著……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1
書法,乃中華之傳統(tǒng)文化也。而我,就是從四歲起邁進了書法的殿堂。墨香,也成為了我聞得最多的,浸入我骨髓的一種香味。
磨墨、執(zhí)筆、起筆、頓筆、收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記得有一次,圖書館開展書法比賽,各路高手紛紛參加,我也不甘示弱,寫了我的看家作品《獨坐敬亭山》。在書法教室,我專注地寫作品,而崔老師正在一旁給我指點。崔老師,何許人也?蚌埠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我的啟蒙老師,已帶領我在書法的海洋中遨游了六個年頭。充滿墨香的書法教室里,一個端坐執(zhí)筆,一個鞠身指導。陽光下,兩個身影在窗前凝固。一張又一張作品,一次又一次提點,我也愈加得心應手。從艷陽高照到日落西山的雙腳早已坐麻,崔老師也早口干舌燥,汗水浸濕了衣裳……終于,崔老師露出了微笑,“就這幅了!蔽乙布尤f分,舉起作品細細品賞,飄逸瀟灑、氣勢奔放、布局合理、煞是好看。于是,這幅作品被送去評選,我則焦急地等待結果。
數月后,喜訊傳來,我的作品了一等獎!我不禁高興得淚流滿面。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且我將在6月12日去領獎,我等待著這榮耀的時光。
6月12日上午,陽光是那么燦爛,透過密密層層的枝葉灑在地面上,斑斑駁駁,像一層碎金,枝葉上晶瑩的晨露也放射出耀眼的光亮,使我的心情也更加喜悅起來。來到了領獎典禮處,終于莊嚴的.聲音響起:“現在有請得獎的同學上臺!”我走上了舞臺。當證書遞到我手里時,我心潮澎湃,這一刻到來了,終于到來了!這一天一天在書法教室中的努力,一筆一筆寫出的作品,在這一刻,終于得到了回報!
對吾而言,一方黑硯,一張宣紙,一只毛筆,有著一片醉人心扉的廣闊天地,讓我浸潤其中,感受著書法之樂。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2
厚底靴,扎硬靠,長柄槍,髯口功,穩(wěn)重如泰山;紅項衫,公子靴,月眉腿,八字眉,俊俏又風流。一亮相,一開喉,滿場掌聲排山倒海。此乃中國十大、廣東三大劇種之一的潮劇,亦稱潮音戲,以大雅大美、雅俗共賞而風靡海內外,尤其是深受廣大潮汕人喜愛的民間藝術瑰寶。
潮劇之美,美在扮相。看!帷幕拉開,小生、嬌娘、俏婢,一一登場。這廂,五娘穿碧裾,衣袂飄飄,輕倚繡樓,投荔枝,示心意。那廂,陳三著白袍,風度翩翩,俊俏風流,扮匠人,磨銅鏡。更有那,婢女益春,身穿窄袖彩羅衣,纖腰系結帶,足著繡花鞋,柳葉細眉,嬌顰淺笑,紅妝濃淡適相宜。邁碎步,紡指手,她輕身似飛燕,翩翩若驚鴻。她邊行邊唱,歌喉清亮,或纏綿溫柔,或俏皮輕快,咿呀婉轉,曲韻悠揚。
潮劇之美,美在腔調。聽!唱詞文雅,戲腔別具風格,與眾不同。腔圓字正,活三五調之腔最具特色,唱腔圓活順暢,悲愁憂怨盡現其中。音律特殊,用調多變,一音數韻,靈活多姿。老生開聲,念白遒勁;青衣亮喉,化骨柔情;武凈亮嗓,橫喉炸聲。
潮劇之美,美在功夫。潮音戲功夫獨特,蜚聲南北。特別是著名劇目《鬧釵》中“小公子”扮角、名丑蔡錦坤先生的扇子功更是了得。他手握折扇,指尖轉著扇柄,指腕忽而張扇,拋轉夾抖,一把折扇在靈活的手中耍出了諸多花樣。
至此,君對潮劇是否已有所了解,可也贊美這精彩絕倫的潮音戲?
潮劇之美,美在它無與倫比的精妙演繹,但潮劇的歷久彌新與為人所喜,則更多的是因為濃濃鄉(xiāng)情——
潮劇之美,美在鄉(xiāng)情。有潮水處,皆有潮人;有潮人處,皆有潮劇。潮劇風靡海內外,劇團遍布五大洲,臺灣、香港、東南亞、法國、美國、澳大利亞……五湖四海,皆有潮劇團存在;何時何地,皆可聞潮音戲腔調。二弦嗩吶音嘈嘈,二胡琵琶聲悠悠。旅居海外的潮汕人,每逢深宵思故鄉(xiāng),便會聽一曲潮劇慰鄉(xiāng)情。一曲響起,歌喉亮開,剎那間仿佛已歸故鄉(xiāng)如見故人。潮劇,溫暖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潮鄉(xiāng)游子。
唱念做打潮音雅,生旦凈末故鄉(xiāng)情。潮劇,歷經幾百年的世事枯榮,淘洗萃取,從宋元南戲分支為明清潮調,又至如今民俗色彩濃郁的潮音戲,它融合了弋陽腔、昆曲、梆子、皮黃等劇種的.特點,又結合了潮語、潮州大鑼鼓、潮繡等潮汕民間藝術,詩化了生活,填充了歷史,溫暖了人心。
“姚黃瑰紫費評章,潮劇春花色色香。聽得家鄉(xiāng)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背眲,代表了濃濃鄉(xiāng)情,極質樸,極美妙;它代表了潮人的性格,或嚴謹,或精致,有時柔若春水,有時剛如盤龍。正值青春光景的我們,理應萃取潮劇之靈魂,傳承潮人之精神,速妝點,著戲服,整裝待發(f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潮劇帶向更加輝煌的未來,將家鄉(xiāng)和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多彩。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3
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jié)登高等。
我們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對,是新年。
過新年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倒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新年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里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wèi)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過新年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獸每到過年就來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獸又來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侖山。這時一位年邁的老人卻拿來紅紙做春聯,拿來稻草做鞭炮,還拿來蠟燭做燈籠,年獸一看見這些東西嚇得魂飛魄散。從此,年獸再也不敢到人間來了,但人們怕它再來人間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4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而智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里有許多“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曲、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jié)鬧花燈,中秋節(jié)吃月餅……今天
我要介紹的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jié),這一天是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了,心如刀割,悲憤交加,于是,抱起一塊大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
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就會劃著船把米飯到入江里,可是,大家發(fā)現倒入江里的米飯,全都被魚吃了,于是,想出了一個辦法,用一種長長的葉子把米包成四個角的形狀,再投入江中,魚以為是菱角,就不再吃了。
直到現在,每到端午節(jié)時,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差艾草、掛香包,媽媽也會用長長地竹葉把米包起來,我也會呢!
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多得數也數不清,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后人的“財富”。我們要把這些傳統(tǒng)文化好好的傳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5
漢字,漢字作為中國獨有的文字,源遠流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沉淀和不斷的演變。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漢字經過多次演變和改革,成為了一種高度精煉的表達工具,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擁有豐富詩詞歌賦的文化傳承者。但是,你了解漢字是如何誕生的嗎?
人類早期的時候,是沒有文字的,這樣過去了很久很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要表達情感、事物、交換等感情與行動。于是,古人曾經發(fā)明并使用過“結繩記事”、“物語”,可都不方便表達與使用。像“結繩記事”,內容非常廣泛,令人很難捉摸,而且當系錯了結的時候,就很難再打開了;而“物語”呢,卻又非;祀s,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用起“物語”來經常不能使另一方很快地明白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因此,這兩種方法都不怎么常用。
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倉頡的智者,他擔任著管理牲口、糧食儲備、祭祀次數以及部落人口等事務的`重要職務。倉頡為了讓記事和表達變得更加簡便,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更有效的文字系統(tǒng)。一天,他和幾位老人一起參加集體狩獵活動,老人們?yōu)榱诉x擇狩獵的方向而產生分歧。其中一位老人認為東邊有羚羊,另一位堅持北邊有鹿群,還有一位說西邊有兩只老虎。他們之間爭執(zhí)不下,直到倉頡發(fā)現了地上的野獸腳印。倉頡頓悟,決定利用符號來表示不同的事物,于是他開始創(chuàng)造各種符號來記錄和表達。經過一番努力,倉頡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套簡便而有效的文字系統(tǒng),為后世的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帝知道后,倉頡是一位聰明勤奮的年輕人,他在研究中發(fā)現了一種新的文字符號,可以用來表達各種事物和概念。他深知這種文字的重要性,于是前往各個部落傳授這種方法。在一位年長智慧的老人的指點下,倉頡成功地推廣了這些符號的用法。經過反復推敲和眾人的意見征求,最終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漢字。這些漢字不僅記錄了古代的歷史和文化,也成為了后代傳承的寶貴財富。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的作文11-05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的作文07-22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承作文03-15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的作文[集合]08-17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的作文[通用]09-2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文10-05
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