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西走廊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河西走廊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特的審美內(nèi)涵。跟隨《河西走廊》的鏡頭下,大片像綠毯一樣的草原上,奔跑著膘肥體壯的馬匹;潺潺流水,綠草茫茫,靠著祁連山的雪水滋潤,漫山不知名的野草開得肆意妄為;飛翔著水鳥的張掖濕地,勝似江南,像一顆綠寶石一樣鑲嵌在西北。千百年來,綠洲、草場、丹霞地貌就在這里,不遠不近。只是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它們第一次呈現(xiàn)出這樣極致的美感。
這樣極致的美感體現(xiàn)著雙重的美學意蘊。作品中的景物突破了傳統(tǒng)影像的造型功能,具有了雙重作用,除了起環(huán)境造型的基本作用外,更成為了具有獨立存在價值和深厚美學意蘊的自然熒屏形象。既有粗獷的大漠戈壁、遼闊的草原牧場、偉岸的天下雄關、繁榮的集市商隊等自然景觀,也有神秘的佛教卷宗、明長城、天下雄關嘉峪關等深沉厚重的人文景觀,這些都極力向觀眾展示著如詩如畫的河西走廊風景。這些場景不僅給受眾帶來了視覺奇觀,而且具有深厚的紀實美學意蘊。
這樣極致的美感呈現(xiàn)了影像風格的多元化。節(jié)奏舒緩的鏡頭,扮演的情景再現(xiàn),快速攝影的特技運用,奇特的畫面構(gòu)圖造型,在追求紀錄片空間真實、整體真實和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傳達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意蘊,較好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民族團結(jié)、仁義誠信、不屈不撓、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兒女特有的個性張揚、粗獷豪放、風風火火的性格以及“大情大義,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干脆灑脫與“開荒拓野,一腔熱血濺荒原”的奮斗精神,不但顯示出一種豪氣沖天的陽剛之美,更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象征,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合之美”的共同價值觀。
紀錄片《河西走廊》留給觀眾的震撼在繼續(xù)……陸上絲綢之路的續(xù)寫,還在繼續(xù)……
致敬河西走廊,不僅是對輝煌的歷史,更是對美好的未來。
【河西走廊讀后感】相關文章:
《河西走廊》讀書心得系列05-15
河西走廊觀后感03-03
《河西走廊》觀后感01-31
河西走廊觀后感2篇03-04
河西走廊觀后感初一03-22
河西走廊紀錄片觀后感11-23
童年讀后感 讀后感童年的讀后感01-03
《青銅葵花》經(jīng)典讀后感 青銅葵花讀后感讀后感02-15
經(jīng)讀后感 讀后感悟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