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
這部小說太讓人震撼,一部讓人心靈受到洗滌的驚世之作。“愛、恐懼、愧疚、贖罪這是伊莎貝拉阿蓮德對此書的評價。也讓我可以深刻的思考人性,思考更多的東西。
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之后,哈桑為了阿米爾而犧牲自己,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卻跑開了并沒有去救哈桑,為此他自責極了,然而他還設計謊言,逼走了哈桑和他的父親。然而由于戰(zhàn)亂,阿米爾和父親逃往美國。在美國的二十多年里,阿米爾飽受著心靈的煎熬,對哈桑的愧疚使他無法釋懷。二十多年后當他再次回到故鄉(xiāng),才得知當年哈桑就知道阿米爾在場,但他并沒有任何責怪,亦如童年時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薄H欢@時候哈桑已不在,阿米爾再也不能挽回什么。但是,哈桑的孩子還處于危難之中,這時候,阿米爾戰(zhàn)勝了自己的懦弱,勇敢了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也拯救了自己。
故事里有戰(zhàn)爭、親情、友情、愛情、也有正直、善良、誠實,那都是風箏的象征。哈桑便是那個追風箏的人了,他以他最單純的信念奔跑著,為了他所執(zhí)著的.而去追那只最珍貴的風箏。他對阿米爾是無私奉獻的,即使別人再如何嘲笑他身份低微,血流卑賤,他一直堅信他和阿米爾的友情,我被他堅強的信念所深深折服。
書到最后,阿米爾的內(nèi)疚被哈桑的真誠洗凈,他終于也做了一個追風箏的人,他向著風箏飛翔的方向不停奔跑,他微笑著。
即使合上本書,我依舊能聽到耳畔傳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萬萬遍。宛如一句天真的玩笑,卻深深地烙在我們的心中。是忠誠,是善良,更是愛。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同時,我也為那時候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身份的不同,從人出生的那一刻就被人為的刻上烙印。因為不同宗教信仰使得國家內(nèi)憂外患,人們飽受戰(zhàn)亂之苦。曾經(jīng)的阿富汗也是美麗的童話世界,現(xiàn)在已然變?yōu)楸粦?zhàn)爭踐踏的紛爭之地。不禁要問,紛爭的人到底為了什么?為了得到可以什么都不顧?雖然阿米爾最后得到了救贖,但是更多的阿富汗人是否得到了呢?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
哈桑和阿米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哈桑是阿米爾家仆人的兒子,老爺是阿米爾的爸爸,阿里是哈桑的父親,兩個小朋友本是很好的玩伴,以為他們的友情能夠天長地久,就在一個追風箏的冬天,阿米爾犯了這一生最大的一個錯誤,當哈桑為了阿米爾奮不顧身的追風箏而受到欺辱的時候,阿米爾沒有勇氣挺身而出,他選擇懦弱的躲在黑暗里,更錯的.是,回到家不久后,他還冤枉哈桑偷東西,把他給趕走了,可是這個錯誤一直深深地壓在阿米爾的心里,他不敢向任何人提起,因為那是他這一生犯下最嚴重的錯誤。
很多年之后,阿米爾又和他的忘年交朋友拉辛汗聯(lián)系上了,從他那里阿米爾得到了哈桑的消息,并且得知哈桑還有一個兒子,而且阿米爾還知道了一個驚天秘密,他和哈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哈桑是自己爸爸的兒子,是爸爸和阿里妻子生的孩子,為此爸爸一生都在感到懊悔,不斷的彌補過去自己一時犯下的錯誤,阿米爾的爸爸出資建造恤孤院,幫助朋友,施舍窮人,在很多關鍵的時候阿米爾的爸爸都挺身而出,其實就是想為自己當年犯下的錯誤贖罪。當?shù)弥_有一個兒子的時候,阿米爾就決定找到他,其實他也想為當年自己犯下的錯誤贖罪,阿米爾歷盡千辛,排除萬難終于把哈桑的兒子帶回了他的家中,在小說的最后,又是一個追風箏比賽,這一次是阿米爾為哈桑千千萬萬遍,在這本小說里,風箏是象征性的,它既代表著親情,友情,愛情,也代表著正直,善良,勇敢。
看完這部小說覺得,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段不愿言說的傷,不愿提及的痛。對于曾經(jīng)犯過錯誤的人來說,他們不知道上帝會不會原諒他,去彌補曾經(jīng)的錯誤是為了讓自己好過點兒,誰能保證這一生不犯錯誤呢,曾經(jīng)哈桑為了阿米爾千千萬萬遍,今天阿米爾為了哈桑的兒子千千萬萬遍,這是一種愛的傳承,我們同情哈桑為了朋友的那種付出,但是我們也不能指責阿米爾的懦弱,因為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他也是一個需要保護的孩子,我們同情阿里的忠誠,我們也在指責阿米爾爸爸強盜似的行為,但是他也在為自己曾經(jīng)的行為贖罪,追風箏其實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人性的一種拷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
小說總是能表達出各種情感:悲傷快樂又或是殘忍,本周若說起最大的收獲除了課堂上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就是看了《追風箏的人》這樣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人性的本質(zhì)與救贖,讀來令人蕩氣回腸,給寒冬的季節(jié)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心間頓生暖暖的感動。
人生也是這樣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不幸,不要總在抱怨生活,而要學著面對人生。本書的主人公阿米爾的朋友哈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母親很小就拋棄了他和他的`殘疾父親。他們遭受著眾人的恥笑和不屑的眼光,他們難過悲傷但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依舊在這阿富汗這片土地上找尋著他們自己的天地。
悲劇是什么?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阿米爾和仆人的兒子哈桑參加了阿富汗傳統(tǒng)的斗風箏比賽。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被他最后割斷的風箏。哈桑是當?shù)刈畛錾淖凤L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承諾阿米爾一定追到。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被幾個少年抓住恥笑與傷害哈桑。阿米爾目睹一了,格軟弱的他卻選擇了袖手旁觀,并再次錯誤地選擇了逼哈桑離開家門。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和他父親亡命出逃,,阿米爾遠遷美國,但他對哈桑的負罪感未減,后來他知曉了有關家庭的巨大秘密,原來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為了找回“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而哈桑已死,阿米爾在被拳擊的捶打中我看到了久違的感動,那是一種勇敢,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一瞥驚鴻的亮光。阿米爾最終救出哈桑的孩子找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在《追風箏的人》中,風箏是一個象征。它是珍貴的友情、溫暖的親情、美好的愛情,也是忠誠、友善、勇敢……而對阿米爾而言,童年時的那次追風箏,他的自私、怯懦傷害了哈桑,他在對友情的背叛中也喪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其實是獲得救贖的途徑,追風箏成為阿米爾成長史中的儀式!也是一種對希望的寄予,我相信這個時候阿米爾的心已經(jīng)得到了救贖因為他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追風箏的人經(jīng)典語錄12-30
高一學生的追風箏的人讀后感范文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高中生12-13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1-16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1-21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范文04-21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范文04-17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啟示04-29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作文05-07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心得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