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1000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關(guān)于中國的歷史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歡迎閱讀!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1】
中國,一個泱泱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與歷史,的確,悠久而深遠(yuǎn)的歷史正是中國古城的魅力所在。
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了解中國歷史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在認(rèn)識中國歷史的過程中,《中華上下五千年》便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今年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面主要講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大大小小的事情,從盤古開天辟地到中日黃海大戰(zhàn),里面記載了無數(shù)名人,其中有:三顧茅廬的劉備、雄才大略的諸葛亮、英勇報國的岳飛、神醫(yī)華佗、舉賢任能的屈原……
中國是一頭咆哮的東方巨龍,為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帶來無比的榮耀,她有著令世界都震撼的歷史和奇跡:世界最長的城墻——中國萬里長城、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mào)易通道——絲綢之路、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世界上最早最全的醫(yī)藥書《本草綱目》……這些不都是我們的驕傲嗎?曾幾何時,古埃及、古羅馬等國家都有著和中國同樣燦爛的歷史,但今天它們已失去了昔日的光澤,唯獨(dú)這東方的巨龍還閃耀著雄姿。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和勾踐,因為他們都有一個故事:《臥薪嘗膽》和《三顧茅廬》。
《臥薪嘗膽》里主要講: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后,成了南方的霸主。
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
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fā)兵攻打越國。
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jì),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后,兒子夫差即位。
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jīng)常提醒他。
他經(jīng)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奸臣伯嚭操練兵馬,準(zhǔn)備攻打越國。
結(jié)果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
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
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
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dāng)作褥子。
這就是后來人傳誦的“臥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qiáng)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chǎn)。
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zāi)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
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xùn)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jì)貧苦的百姓。
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qiáng)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nèi)政,努力生產(chǎn),使國力漸漸強(qiáng)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jīng)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
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
不除掉他,總是個后患。
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里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jié)果打了勝仗回來。
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diǎn)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盡說伍子胥壞話。
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
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jìn)來的!
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zhǔn)備,大規(guī)模地進(jìn)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
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后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終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yè)!
讀完我覺得勾踐的精神非常使我感動,是啊,如果誰都有這樣的精神,那也能成就一番偉業(yè)!
《三顧茅廬》主要講了: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jù)朝廷,孫權(quán)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微說諸葛亮很有學(xué)識,又有才能,就和關(guān)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上(今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guān)羽、張飛冒著大風(fēng)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
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dá)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后,準(zhǔn)備再去請諸葛亮。
關(guān)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shí)學(xué),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zé)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
當(dāng)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jīng)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我為諸葛亮的才能感到高興,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上學(xué),長大后當(dāng)一個好官。
我們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現(xiàn)在卻在世界上抬不起頭,但是,總有一天我們中國人會在世界上宣布:我們不是最弱小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2】
這本書從盤古開天辟地一直寫到隋朝的滅亡。
記載了中華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一篇篇生動傳神的神話,一件件發(fā)人深省、給人啟示的歷史故事,歷歷在目,讓人久久難以忘記。
神話故事總能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神話故事也不例外,這些故事不僅寫的精彩,而且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例如黃帝大戰(zhàn)蚩尤的故事:遠(yuǎn)古時候為了爭奪天下,九黎族首領(lǐng)蚩尤與黃帝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斗爭,蚩尤設(shè)計了許多陷阱,但都瞞不過黃帝的眼睛,最后,黃帝用自己的聰明才干奪到天下。
這些故事聽起來有些荒誕,但也使我們明白了:在遠(yuǎn)古的時候,各部落之間是有利害沖突的,并且發(fā)生過戰(zhàn)爭,說明了中華民族的源遠(yuǎn)流長,是在人和自然的斗爭中、部族和部族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書中的歷史故事也很耐人尋味,總能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如《唇亡齒寒》告訴我們手足情深的朋友,無論經(jīng)歷各種變故都是不會忘記的。
《蘇武牧羊》對待自己的國家一定要熱愛和忠誠……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管鮑之交》,主要寫了管仲和鮑叔牙是如何成為生死之交的朋友。
鮑叔牙是個知書識禮的謙謙君子,管仲是一個有著這樣那樣缺點(diǎn)的人,但鮑叔牙非常珍惜兩人的友誼,處處幫助、謙讓、維護(hù)管仲,讓他們的友誼一直傳頌至今。
像這樣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在我們班里有一些學(xué)習(xí)不好的同學(xué),但那些學(xué)習(xí)優(yōu)秀的同學(xué)非但不歧視他們,還幫助他們進(jìn)步,后來還變成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總而言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代代頌揚(yáng),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3】
如果我們?yōu)g覽一下我們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忠臣與奸臣,也正是這些臣子,左右了一個王朝的興衰,那么究竟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我覺得其定義只能是相對的定論,只能是對應(yīng)某個朝代來說,一般說不為私利,一心為國的我們稱他是忠臣,而一心為己,不顧江山社稷的我們稱他為奸臣。
比如說鄭成功的后代,在清朝滅明初期,鄭氏后人占據(jù)臺灣依然是稱自己是明朝的子民,與清朝對立,這對于明朝來說鄭氏后人是忠臣,而對于清朝來說那?不能說是奸臣,至少也是叛匪。
所以說,忠臣也是相對的。
按正常的理解,忠臣是為國的,應(yīng)該名利雙收,奸臣是敗國的,應(yīng)該身敗名裂,可歷史證明,現(xiàn)實(shí)并不一定是這樣,這又是為什么那?我個人認(rèn)為,這要從忠臣與奸臣各自的特點(diǎn)說起:
忠臣易得罪人。
忠臣往往都是一心為國,說話梗直,而在人際關(guān)系上則不擅長,這樣就容易使他得罪人。
唐朝的魏征給皇上提意見,不分任何場合,從不給皇帝留面子,常常讓皇帝下不來臺,當(dāng)然唐太宗算是很寬厚的了,換成別人恐怕就不好說了。
宋朝的岳飛精忠報國,可他在對宋高宗說話時,也不太講君臣之理,另外,他也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只是知道收復(fù)山河,迎二帝還朝,其實(shí)皇帝根本就不想讓二帝回來,否則他的皇帝怎么做?只是皇帝不能把這話說明了而已。
漢朝的御史大夫曹錯也是一心為國,建議皇帝削藩,其實(shí)這是對國家很有意義的事。
可被削的那些人能放過他嗎?弄的家個藩王紛紛造反,皇帝明明知道曹錯是對的,可是沒辦法,為使國家穩(wěn)定,還是殺了曹錯。
清朝的恭親王奕對于慈喜來說可謂是忠心耿耿,并有救命之恩,可就是有點(diǎn)不顧及君臣之理(叔嫂),有時還頂撞慈喜,最后還是被慈喜免職。
說忠臣容易得罪人還有一點(diǎn),就是忠臣有功勞時,容易遭人嫉妒,這樣也造成了忠臣樹敵太多的后果。
反過來我們再說說奸臣,奸臣一般都很會察言觀色,不輕易得罪人,而且很會來事,只要是對自己沒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你說雞蛋是方的都行。
忠臣為國,奸臣為己。
二者的出發(fā)點(diǎn)就不一樣,忠臣為國家的事情考慮的多,對自己考慮的就少了。
而奸臣為自己考慮的多,為國家考慮的就少了。
這也符合一心不可二用的道理,這樣一來,忠臣就很容易遭別人的暗算,而奸臣就知道時刻保護(hù)自己。
秦朝的趙高在秦始皇剛死時,馬上就感到如果扶蘇將來當(dāng)皇帝,自己就不再受重視了,于是,他強(qiáng)迫當(dāng)時的丞相李斯假傳圣旨,逼死扶蘇,讓秦二世胡亥登基,他還怕當(dāng)時的大將蒙恬、蒙毅不服,也把他們迫害至死,可以說,趙高想的都是自己,他明明知道殺了蒙甜、蒙義對國家不利,可他還要這樣做,接著又把知道內(nèi)情的丞相李斯處死,結(jié)果秦朝軍界、政界都沒有了領(lǐng)頭人,秦朝也就很快滅亡了。
類似的例子歷史上很多,象春秋時期的吳國宰相伯丕收受越國的賄賂,就替越國說話,不殺勾踐,最后也是亡國。
宋朝的秦燴怕岳飛收復(fù)失地功勞蓋過自己,就鼓動皇帝招回岳飛并害死。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忠臣很少為自己去想,所以很容易遭人暗算,而奸臣則只要是自己得到好處,不惜國家、他人的一切代價,為此,奸臣的自保能力遠(yuǎn)比忠臣強(qiáng)。
忠臣、奸臣都有本事。
忠臣的本事主要表現(xiàn)在辦“事”上,奸臣的本事主要表現(xiàn)在辦“人”上,二者之間正好處在兩個極端,但不管是擺弄事還是擺弄人,這都是一種本事。
忠臣不好控制,奸臣好控制。
忠臣只知道報效國家,堅持己見,你給他任何個人方面的好處他都不愿意接納,而奸臣正好相反,你給他點(diǎn)好處他就聽你的,就象狗一樣,一個肉包子就能讓它掉過頭來。
對于皇帝來說,忠臣不某私利、不好控制是最可怕的,所以歷史上一個開國皇帝立國后都要?dú)⒁慌矣谧约捍蛱煜碌墓Τ迹碌木褪亲约簩砜刂撇涣怂麄儯瑫r這也是忠臣惹火燒身的主要原因,所以有些聰明的忠臣就在這方面做點(diǎn)文章,以保全自己。
漢初的丞相蕭何,功勞最大,可他怕劉邦懷疑自己,在晚年,就故意做了一些貪腐、收人賄賂方面的錯事,讓皇帝感覺到蕭何這個人也沒有什么大的理想了,所以,蕭何算是少有的善始善終的忠臣。
秦國的大將王剪,在出兵滅楚時,故意一會向秦王(當(dāng)時贏政還沒稱帝)要塊地,一會向秦王要個封號,一會再讓秦王給孩子安排個職位等,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讓秦王放心,他不會謀反,只是想多享受點(diǎn)。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皇帝怕什么?他怕的就是手下的臣子功高蓋主、怕的就是手下人謀反,而王剪和蕭何恰恰明白這些,特意作出一些小人做法,讓皇帝感覺他們也是貪圖享樂之人,沒有野心,從而保全自己,這在古代的忠臣當(dāng)中是很少見的。
那么皇帝是如何對待忠臣和奸臣的那?要我說就是兩個字:“牽制”,既讓忠臣和奸臣相互制約,同時,自己也可以從中牽制忠臣和奸臣,使忠臣和奸臣都要依靠自己,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其實(shí),歷史上有的皇帝是被奸臣蒙騙了,有的皇帝則是裝糊涂,是在利用忠臣和奸臣,設(shè)想一下,如果手下的臣子都一條心的話,皇帝還能控制的了手下人嗎?所以,一個聰明的皇帝往往讓手下人相互制約,自己從中漁利。
如漢景帝殺曹錯、宋高宗殺岳飛等這都是皇帝知道是怎么回事,是故意殺的。
崇禎殺袁崇煥、吳王夫差逼死伍子胥確實(shí)是屬于皇帝自身的糊涂。
歷史是什么?要我說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通過這面鏡子來看看我們今天的一切,我感覺,我們周圍的人當(dāng)中,就有君子,有小人,而君子就象前面提到的忠臣,小人就象奸臣,在我們?nèi)粘9ぷ髦校訉?shí)在,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你和他個人有點(diǎn)什么沖突他不會在意,而小人把心思都放在整人上,你得罪他他能放過你嗎?小人盡管如此,可他卻很能拉攏一些人,很會和領(lǐng)導(dǎo)處關(guān)系,所以他也很吃的開。
小人也象奸臣一樣,對什么事都沒有自己的原則,只要是對自己沒有影響的,你說什么是什么,從不和你犟嘴,如果你讓小人來評論一件事的對錯,他不會根據(jù)自己的看法來評論,而是要看怎么評論對自己有利,要看看自己站在誰的一面有利,就說誰的對,所以我們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越是會來事兒的人,越?jīng)]有自己的觀點(diǎn),越不和人頂嘴,特別是對自己的上司,或許這也是他們從歷史上得到的啟迪吧。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1000】相關(guān)文章: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作文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作文五01-14
《中華上下5000年》讀后感02-28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10-26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09-29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12-08
《中華上下五千年》學(xué)生讀后感02-16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100篇)03-24
中華上下五千年優(yōu)秀讀后感最新02-21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范文04-20
《中華上下五千年》個人感悟讀后感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