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1】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xù)了60多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蔣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
蔣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
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
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
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
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边@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
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
“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他寫一副對聯(lián)“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
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
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2】
毛澤東曾說“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而蔣更將曾國藩風味終生學習的楷模,在其任黃埔軍校校長時,把《增胡兵書》列為必修科目。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信件。
所涉及廣,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政治,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當代著名學者南懷瑾曾說曾國藩一生有13套學問,而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國藩家書》。
這本書是曾氏幾十年宦海浮沉,修身教人的真實記錄。
其中卷九,卷十是曾事業(yè)的巔峰時期所作,其攻陷天京,其弟攻陷金陵;這個時期也是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天津教案使其備受譏諷,唾罵。
其中多為與四弟國潢,九弟國荃的書信來往;訓書卷則多是與兩個兒子紀鴻,紀澤的書信。
書中多涉及復雜的人物關系,在查閱這些人物關系的同時,看到了許多這些任務給予他的評價。
為了不被這些評價左右,我告誡自己能完全從曾氏的字里行間去感受其人格,對人生的感悟,對他人的評判,對修身讀書的深刻理解,而對官場上的明哲保身不做評論。
我讀完第一遍時,對曾國藩的印象是他是一個精忍,懇切,有大志,愛護家人,提攜下屬,關注后被教育的一個人。
他對自身修身的刻苦已近嚴苛,自律、慎獨的精神是我最敬佩的。
慎微慎獨,有大志,是成為一個精神獨立的“完人”必須具備的前提。
內(nèi)省自身這種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能夠自我監(jiān)督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
他提醒兒子“萬事有恒,需從‘有恒’二字下手”,一生身體力行.信奉儒學,每日習字,作文,幾十年不輟,但就這樣還常常感嘆自己“平坐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yè)無成,已可深恥矣”,如果他不是世上最可怕的偽君子,其謙遜謹慎,對“恒”之一字的重視有可見一般了。
重讀一遍,則體悟更深,尤其是養(yǎng)身、修身、守福、內(nèi)斂更覺得很有滋味。
我將這次讀書的感悟,分了三層:一層是從曾國藩的自省中去體悟他的心境和品質(zhì),從中學習;二層是從他對其弟其子的叮囑、訓誡中去理解他對人生、人情、人格的分析感悟;三層是從其對人事、軍事的安排上去領會他打仗做人的方法學問。
剔去官場上的虛與委蛇與明哲保身,這洋洋萬言對于像我這樣的大學生或更廣一些,像我這樣的當代青年,他的所言所悟是值得我學習的。
每一讀懂他的人,都該佩服他——在軍事上,他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平衡各方,思慮極深的優(yōu)秀將領;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位積極,首創(chuàng)外派留學生,提倡工業(yè)化,經(jīng)濟西化的睿智人物,,是咸同中興名臣;在文學上,自成流派,為一代儒學大師。
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即使位極人臣,仍強調(diào)勤儉持家,誡奢從簡,這種身居高位,仍能謙遜,不迷失自己的功夫不是一天兩天煉成的。
沒一個大人物,不僅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更有自己獨特之處,或者說是他們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促使他們擁有不同的特質(zhì)。
曾國藩最危險、關鍵的時刻睡午覺的習慣雷打不動,即使攻打太平軍也必小憩一會兒,誰若弄醒他,必大發(fā)雷霆。
他不迷信藥石,主張生病不要著急吃藥,要睡眠靜坐,堅持早起,睡前洗腳。
他告知弟妹家人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這是他的高瞻遠矚,現(xiàn)代人尤其青年人不注意,戶外鍛煉,體質(zhì)羸弱,我本身也是,該以此為戒。
體育老師就跟我們感嘆他們畢業(yè)那會,大約十年前,跑1000米,最差的也要3分半,而現(xiàn)在3分半基本就是最好的了。
曾國藩的家訓猶在耳畔啊!
我一直以為人的智慧是不受時代局限的,大凡大智慧,深刻哲理都是普適的。
曾國藩骨子里是個倔強,絕不倒下,絕不服輸?shù)娜,但卻時常說自己“打掉牙活血吞”,默默地努力,一點點進步,讓所有嘲諷自己的人閉嘴,讓鼓勵自己的人欣慰。
他一生崇尚節(jié)儉,謹遵祖訓。
令家人種蔬菜,視自己為一介農(nóng)夫,不把官職++當成自己的職業(yè)。
盛時作衰時想。
我本身是一個沖動的人,而曾國藩快思而慢語,低調(diào),不焦躁,以他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給我上的生動一課。
他對待自己的后輩子侄頗為愛護。
教育上,他強調(diào)堅持學習的重要性,卻并不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任其興趣發(fā)展,開明的很。
曾國藩死后謚號“文正”,這是士大夫最高的殊榮,被封為一等忠毅侯,是以文官身份成武將爵位的第一人,是中國歷史上和郭子儀僅有的兩個在官場上全身而退并蔭及子孫的人。
透過這些輝煌,我看到的其實一位雙眼欲睡,偶有精芒的嚴肅老頭。
他嚴格要求自己,語言遲緩,卻思慮極快極深,這是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人所不及的,也是我該學習的。
這個老頭南征北戰(zhàn),在文學上也獨占鰲頭,風光得意;這個老頭,貌不驚人,矮小身材,但聰明勤奮,拙誠堅韌;這個老頭遭人嘲諷,但從不氣餒,風雨過后,依舊堅強;這個老頭愛護親人,提攜后輩,這個老頭或許有這樣那樣的不是,但其人格的魅力有目共睹,對于修身的不懈追求,對于學習的嚴謹,讓我覺得他還是一個智慧可愛的老頭。
歷史已經(jīng)塵埃落定,那個時代已經(jīng)被劃上了句號。
我們固然要以史為鑒,但沒必要再追究某個人的功過得失,因為那已經(jīng)不可改變。
從曾國藩身上學到了很多,這個被毛澤東評價為“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絕對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存在。
他的功過任人評說,相比之下,他的拙誠,堅韌,守福,修身之道更值得人銘記!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3】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xù)了60多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
蔣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
蔣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
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
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
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
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边@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
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
“窮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他寫一副對聯(lián)“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
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
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
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己矣
現(xiàn)代人有多少為孩子的教育問題頭疼心煩,有多少人為家庭事務所累,心力交瘁,不妨讀讀酈波教授評說的曾國藩家訓,沒有古代漢語的生澀難懂,并且尊重歷史,把曾國藩家訓的精髓剖析的深入淺出,最適合我們這些古代文學功底薄弱的大眾閱讀,現(xiàn)代教育專家的各種教育理論,各種家教方法,原來我們的先人早已做了精要全面的總結(jié)。
一書在手,所有的家庭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修養(yǎng)問題都已迎刃而解。
時間關系,只是閱讀了上部,已是感覺受益匪淺。
感觸較深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讀書改變命運
曾國藩出身于農(nóng)民世家,天資并不聰穎,如何能夠成為晚清一代鴻儒呢?讀書是一個重要因素。
少年時的曾國藩科舉落榜,用借來的100兩銀子買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見對書的癡迷程度。
他在家書里是這樣說的“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yè)之事,以圖自衛(wèi)其身。”我們知道,曾國藩是個個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強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這些信仰信念,完全來自于讀書。
曾國藩總結(jié)出的讀書方法主要有三條,要讀經(jīng)典;一書不盡,不讀新書;要培養(yǎng)個人的讀書興趣與方向。
這三條非常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借鑒。
二、 自省的力量
曾國藩一生不僅“無一日不讀書”,他修身養(yǎng)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稱道。
32歲的曾國藩,寫下了有名的《日課十二條》:主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謹言;養(yǎng)氣;保身;作字;夜不出門;最難能可貴的是,自寫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歷程,他幾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也是曾國藩最驚人的地方。
他自己總結(jié)為一個字-----恒。
曾國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無不成,”這種恒心和毅力,試問有誰能望其項背?這種自省的精神和毅力,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三、 高超的家教水平
曾國藩的治家也很有名,八字格言“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即是他治家的寶典。
曾國藩要求曾家每個子弟,都要身體力行,堅持不輟,他自己就一絲不茍的帶頭去做,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他更是不惜在繁忙的公務中抽出時間,了解孩子的學習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們感興趣的學問,哪怕這種學問他自己并不在行,也能盡自己所能去努力學一點,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國藩的子孫、曾孫、甚至玄孫里,有很多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不論從事什么工作,總能以高尚的人格與品行彰顯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傳承的輝煌。
我們現(xiàn)代人學習曾國藩,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他身上的那種努力與實踐的精神。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04-28
讀曾國藩的家書心得體會02-01
曾國藩家書讀書筆記10-05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2-27
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01-14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10-01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2-06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02-26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想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