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
中國紅軍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那顆顆閃爍的紅星到底是怎樣把一個國家點亮的呢?那個所謂的“紅色區(qū)域”到底造就了一個怎樣的英雄時代?又譜寫了多少傳奇?走進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領略那真正的“紅星色彩”。
這本書中有許多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自信樂觀的毛澤東同志;溫文爾雅的周恩來同志;暴躁卻又謙遜的賀龍同志等等。在他們的身上有著許多屬于自己的閃光點,但是作為中國的革命家,他們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奮斗,讓自己成為一顆能夠照耀中國的紅星。
這么多的傳奇人物,每一個都是我們的榜樣,每一個都值得我們敬佩,而最讓我贊美與感嘆的還是毛澤東同志。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毛澤東同志是一個灑脫的人。南京懸賞二十五萬元要他的首級,可是他卻坦然地行走在大街上。他說話坦率,果斷,不會對任何一件事情添油加醋,一是一,二是二。他喜歡吃辣,所以他喜歡那支有關“辣”的小調。他是紅軍領袖,但是他不鋪張浪費,依然十分樸素。也許他的成功是離不開他的灑脫的。
他有深刻的自尊心。斯諾說:“他顯然沒有狂妄自大的毛病,但卻具有一種深刻的自尊心!弊鳛榧t軍領袖,他往往比常人更加果斷,更加有魄力。他的.果斷特別有力量,他的憤怒常常一針見血。他愛自己的國家,所以在內心深處,他不愿讓自己的國家忍受恥辱,所以便有了一顆顆紅星的傳奇。
他是一個篤實而忠于言行的人。他曾說過:“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敵人!彼运x擇與邪惡勢力斗爭到底。他不喜歡,不認可學校安排的課程,于是選擇了離開,選擇了自我。正因為他有這種精神,所以才會有所謂的紅軍精神。
毛澤東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學習、贊美、敬仰和銘記的偉大英雄。謙遜低調有風度,坦率豁達真英雄!自尊自信有謀略,機智天才真領袖!
中國之所以能被那一顆顆星星所點亮,不是因為星星多,而是因為星星有力量。紅軍之所以能抵擋千難萬險,不是因為紅軍多,而是因為紅軍有力量。正因為這樣,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2
我是第一次看這一本書,看的時候是挑選了一些看起來比較吸引我的章節(jié),我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非凡之處在于,它首次記錄了毛澤東和其他共產(chǎn)黨人的生平故事,以及這場鮮為人知的'革命。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極具預見性的。斯諾的這本著作之所以成為一部經(jīng)典,是因為它在兩個方面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一是作為歷史的真實記錄,二是作為對歷史趨勢的預見。這本書的地位,不僅僅是處于政治與回憶錄,更是一本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血淚史。
斯諾以一個美國人角度講述了中國的情況,這本書中或多或少的帶著一些美國社會的色彩,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后,更加了解了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民的難處與存在哪些巨大壓力,我之前一直認為中國在抗戰(zhàn)時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時候看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感覺小鬼子特別傻,踩個雷就上天了,實際上戰(zhàn)爭是十分殘酷的,所以,我們更不能忘記以前的屈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的強大是來之不易的,是來自那些有著高尚奉獻精神的革命烈士們,我們要去敬重他們,紀念他們。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3
在國慶放假期間,我接觸到了這一本書,在讀完之后,我非常地敬佩埃得加斯諾,他冒著生命危險,穿越重重封鎖才得到了那些第一手材料,震撼了全世界。
1936年,埃德加斯諾為了解開迷團,為了給縈繞在心頭的問題找到答案,不顧生命危險,穿成重重阻礙,深入保安,深入根據(jù)地,深入西方媒體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實了解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革命精神,并根據(jù)采集到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讓世界為之振動的書。當回去后,為了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出版方便,便易名為《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并不單單寫了關于紅軍的一些資料情況更是描繪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種種歪曲,丑化共產(chǎn)黨的謠言。并且書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實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的紅色革命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此外作者還采訪了眾多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和紅軍將領,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柏渠,鄧發(fā)、徐海東等,作者描述他們的言談舉止,追溯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和青少年時代試圖從其出身和成長經(jīng)歷中找尋他們成為共產(chǎn)黨人的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首先在于它是通過一個此前與共產(chǎn)黨和紅軍并無關系的外國人的所見所聞來寫的,并且客觀地寫出了作者對中國紅軍,中國共產(chǎn)黨,以及大多數(shù)領導人的評價,并且記錄了中國紅軍及共產(chǎn)黨的真實生活。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向全世界解答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窮竟是什么樣的人?”“共產(chǎn)黨怎樣穿衣?怎樣吃飯?怎樣娛樂?怎樣戀愛?怎樣工作?”“紅軍沒有任何大工業(yè)基地沒有大炮沒有毒氣沒有飛機沒有金錢也沒有現(xiàn)代技術他們是怎樣生存下來,并擴大了自己的隊伍”“有什么不可動搖的力量,推動他們豁出性命去擁護這種政見呢?”等這些問題,作者在書中都正面或側面地解答了這些問題。
《紅星照耀中國》豐富了我的思想讓我能夠更加地了解歷史,讓我更加地愛護自己的祖國了!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4
英雄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題記
沐浴在溫柔的陽光里,輕輕翻開《紅星照耀中國》,我隨著一位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走上了一條紅色的革命之路。
在這本書中,斯諾以獨特的角度和寫法向我們描繪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路上的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特別是看到斯諾在臨走前,說出“我愛中國”這句話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五章《長征》,紅軍部隊歷盡千辛萬苦,在后勤保障薄弱的情況下,日夜兼程,翻過一座座高山,果然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在飛奪瀘定橋時,戰(zhàn)士們身先士卒,以性命搭建出一條血路。時至今日,冰涼鐵鎖上的斑斑銹跡,在人們眼里是冰冷的,但在紅軍心中,卻是熱騰的。在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紅軍顯現(xiàn)出中華民族應有的氣魄,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經(jīng)過山區(qū)時,流行著一句話叫“一條人命買牛羊”,他們每日靠一些挖來的蘿卜、青稞度日,據(jù)毛澤東主席闡述:“蘿卜一個可以夠十五個人吃!彼麄兙褪强恐@種微不足道的給養(yǎng)走過大草地的。看看現(xiàn)在,我們吃的糧食有多精細?連饅頭都不想吃,再想想那時候,一個饅頭有多珍貴。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得歸功于革命先輩的付出,沒有他們,我們何德何能過上好日子?
當我了解到紅軍中平均年齡僅十九歲時,我著實嚇了一跳。這些比我大不了幾歲的哥哥姐姐,都是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的人了。我心里暗自下定決心:從現(xiàn)在起,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將來為國家、為人民做點有意義的事!
除此以外,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和平的可貴。在這個先進、幸福感滿滿的社會,誰會喜歡戰(zhàn)爭呢?可如果沒有像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以及為人民解放而捐軀的戰(zhàn)士們,哪來我們今日的和平?在戰(zhàn)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發(fā)子彈就能取人性命,但是,生命也是堅韌的`,它能組成一堵墻,一堵生命墻,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保護自己想保護的家鄉(xiāng)。
落日的殘陽牽引回我的思緒,戀戀不舍地合上書。心中還在想著:戰(zhàn)爭啊,是殘酷的,但紅軍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和平,是美好的,但也時時在提醒我們——勿忘國恥。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5
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到處是荒棄的田地、饑餓的人民和頻繁的戰(zhàn)爭,那也是一段激情燒的歲月里、無數(shù)英雄人物路身歷史的舞臺。
在當時錯綜復雜的內外形勢下,國民黨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西北根據(jù)地進行了猶如銅墻鐵壁般的嚴密封鎖,這里的信息被阻滯、被審查,真實的情況一再被掩蓋。國民黨污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狂熱分子“殺人放火者”等等。人們聽到的是各種混亂的傳言,以致蘇區(qū)以外的人們都對紅軍隊伍持有懷疑甚至否定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紅軍不能克服物質上的匱乏,不能突破層層嚴蜜的封鎖和“圍剿”,最后必然會陷入慘敗的境地。這些言論熟真孰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到底是怎樣一群人?他們用生命去維護的.信仰和理想是什么?這些問題像一個個解不開的謎團籠罩在人們心頭,1936年,30歲的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和戰(zhàn)爭的種種好奇和疑問,冒著生命危險,踏上了紅色蘇區(qū),為了尋求真相。從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旁觀者冷靜,客觀又帶著些幽默的筆觸,帶我們走進了那段紅色歲月。沒有空泛的理論和政治術語,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確的宣傳稿件,在他筆下,一個個生活、戰(zhàn)斗的場景撲面而來,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樂觀、自由、平等、和諧的“紅色之邦。
如書上所說,共產(chǎn)黨已如紅星一樣照耀著中國、讓中國走上富裕繁榮的道路上。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6
紅色,是喜慶,是革命,是戰(zhàn)士的滿腔熱血,是青春韶華中的砥礪前行……今年夏天,我捧起了《紅星照耀中國》,踏上了一段紅色征程……
每次合上《紅星照耀中國》,我的心卻仍經(jīng)歷著風起云涌的波瀾。中國共產(chǎn)黨所到之處,受到了民眾熱烈的歡迎,蘇區(qū)雖小,但也把一切維持得井井有條,完全實現(xiàn)了自給自足。面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紅軍戰(zhàn)士一次又一次反擊。雖然他們在各方面的配備都不如國民黨軍隊,但是全體紅軍戰(zhàn)士懷揣著戰(zhàn)無不勝的決心,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一次又一次向敵人發(fā)起沖鋒。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很努力:努力上課,努力訓練。他們很純樸:嚴格遵守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甚至,他們唯一的飲料就是白開水。信念就是他們戰(zhàn)勝白軍的唯一武器。
看到這兒,我不由地想到了不久前的'一件事兒。
那天晚上,我照例寫著數(shù)學作業(yè),可是最后一道幾何題卻難住了我。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了很久,也只寫出了一點,剩余的完全沒有思路。我哀嘆:我是不可能寫出來了,這題太難了!可當我第二天聽老師講解時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離最后的答案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我當時再激勵自己一把,再相信自己一些,那我一定可以成功解答?上,我那時是抱著失敗的心理去解這道題的。
看來,信念至關重要!一個人如果懷著堅定地信念,最終能走進輝煌的殿堂;如果信念不堅定,大概只能跌進痛苦的深淵。
司馬遷遭受宮刑后,幾次想血濺墻頭,但因心中惦著父親的遺愿,拋卻個人榮辱,一心只想著完成史書,才有了《史記》的誕生。
信念不分國籍,美國科學家愛迪生曾經(jīng)嘗試了一千多種燈芯材料,全以失敗告終。但他并不放棄,心中始終裝著造福人類的理念,正是這份信念,帶他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無數(shù)事實證明,信念不可或缺,紅軍戰(zhàn)士因為堅守信念,打跑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蔣介石的獨裁統(tǒng)治,統(tǒng)一了全中國。我們只有堅守信念,才能兌現(xiàn)現(xiàn)階段的人生目標。
讀《紅星照耀中國》這本紅色經(jīng)典,重溫一段不朽的革命旅程,教會我們堅守信念,追尋人生的新篇章。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7
“紅軍為什么能戰(zhàn)無不勝?”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給出的答案是:紅軍能得民心。
在斯諾的描述中,“白軍”到時,燒殺搶掠,經(jīng)常向百姓征收苛捐雜稅,并以“共 匪”的名義殺害無辜百姓,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而紅軍到來時安撫百姓,發(fā)放物資,創(chuàng)辦合作社,并開設學校掃除文盲,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深受百姓們的歡迎。因此,白軍一到,百姓們便在井里放毒,隨后聞風而逃;而紅軍來時,百姓們夾道歡迎,送上糧食,親切慰問。在百姓們的心目中,紅軍是自己人,是救大家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大英雄。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笨v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凡強盛王朝,開國君主大都體恤百姓,得到百姓擁護,才能統(tǒng)一天下、讓國家強盛;反之,那些末代君王,也大都橫征暴斂、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往大處說,百姓的擁護與信任與否,決定著國家的`興亡;往作文吧/小處說,一個集體的管理者,也必須得到大多數(shù)集體成員的信任與擁戴。不論是班級、學校還是公司,其管理者不得民心,其管理便是低效且得不到保障的。而管理者得到信服的前提是:一、帶頭遵守集體規(guī)則;二、多與大家溝通,了解大家的建議與意見。正如斯諾在書中所寫:紅軍軍官在指揮作戰(zhàn)時常常說的是:“弟兄們,跟我來!”而不是“弟兄們,向前沖!”
紅軍們就是這樣身體力行地踐行規(guī)則,正如古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蓖恚w的管理者也應當成為榜樣,成為“積極分子”,成為大家中的一份子。
斯諾采訪紅軍時問到:“紅軍在哪個方面比中國其他軍隊好?”十二個人的回答都可以說明:紅軍是革命的軍隊、紅軍幫助農(nóng)民、紅軍為解放農(nóng)民打仗、農(nóng)民愛紅軍。一個“愛”字,足以說明紅軍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與分量,也是紅軍得民心的最好佐證,這才成就了紅軍這支戰(zhàn)無不勝的光榮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8
在二十世紀有一支堪稱奇跡的,它做出了一件奇跡的事情——長征。
在一九二七年中國分裂成了兩派,一方是共產(chǎn)黨,另一方則是國民黨雙方勢不兩立,共產(chǎn)黨支持無產(chǎn)階級,而國民黨是資產(chǎn)主義,于是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戰(zhàn)斗。
在一九三四年,國民黨對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這次“圍剿”是所有“圍剿”中規(guī)模最大的,蔣介石——國民黨的'領袖,動用了將近九十萬的兵力來圍剿紅軍,這次他們改變了戰(zhàn)術,他們汲取之前失敗是教訓,他們不再像以前那么魯莽,他們沒走到一個地方,就會在那里修建城墻,碉堡,他們想把紅軍徹底封鎖。
紅軍在十月十六日夜晚下達了長征的命令,大部分都戰(zhàn)士都參加了長征,剩下的那一部分一直堅守陣地,但最終被敵人殺害他們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他們舍棄了自己,換來了的安全,他們每個人都值得我們敬佩!
這一走,便是兩萬五千里,用時一年之久他們從江西出發(fā),最終抵達西北部的陜西。在途中,他們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他們飛奪瀘定橋,大渡金沙江,而國民黨也對紅軍進行了重重阻撓。如果紅軍在關鍵時刻失敗,那么他們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這次長征,紅軍的主力毫發(fā)無損,他們穿過了亞洲最危險的河流,最終在陜西建立了蘇維埃根據(jù)地。
都說紅軍是窮人的,但是你有想過為什么農(nóng)民工和工人會加入紅軍嗎,因為國民黨的瘋狂殺戮,致使民不聊生,國民黨所經(jīng)過的地方所見到了都指認是紅軍,進行屠殺,就想日本的南京大屠殺一樣,在長征途中,紅軍經(jīng)過的地方都會有死尸,這也是紅軍最終勝利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紅軍注定會戰(zhàn)勝國民黨,無產(chǎn)階級注定會渲染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9
十月份,我讀了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美國記者,也就是埃德加·斯諾,他克服國民黨的阻礙,來到蘇區(qū),采訪了紅軍領袖,也記錄了紅軍的生活和他們的行軍過程。在讀過這本書后,我明白了“紅軍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的原因。
首先,紅軍紀律嚴明。斯諾——那個美國記者在記敘的采訪毛澤東的章節(jié)中,就曾提到過紅軍的紀律,比如“一、上門板;二、捆鋪草……”雖然關于紅軍日常生活的紀律只有短短八條,但紅軍們還是每天背誦。另外,毛澤東等紅軍軍官也定了三項準則,讓紅軍遵守:“第一,對敵人要斗爭到底;第二,要武裝群眾;第三,要籌款幫助斗爭。”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紀律、守則;正是因為有了紅軍的每天背誦,嚴格遵守;才成就了這樣一支軍隊,才成就了紅軍最后的勝利。
其次,紅軍戰(zhàn)士們團結一心。團結就是力量,擊敗紅軍中的一個人或許很容易,但擊敗一群團結的人卻是不容易。在讀《紅星照耀中國》的時候,我總能感覺到一種向心凝聚力,或許有的人參加紅軍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妻兒;或許有的人是為了救國;但,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解放中國。而且紅軍里不會發(fā)生內斗,要說幾個士兵打起來那也只是開開玩笑而已;而國民黨卻不同,或許那些國民黨士兵只是蔣介石和那些上位著用來爭奪權利,滿足自己私欲的工具。而紅軍卻是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哪怕是總司令也好,參謀長也好,吃的住的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紅軍,又怎么會不團結呢?
最后,紅軍很得民心。不管是從紅軍的日常生治、作戰(zhàn)以及真極事態(tài)展來說來都是十分令人敬佩。光是靠那八條紀律中的幾條來說,都足以讓老百姓們對紅軍有好感,比如“六、和農(nóng)民買賣要公平;七、買東西要付錢……”就連在紅軍長征途中那些少數(shù)民族們也是對紅軍心服口服。這可比那些一占領欺壓百姓的軍隊好多了。同時,紅軍的得民心,可不僅體現(xiàn)在對老百姓方面,還體現(xiàn)在對敵人的態(tài)度上。在紅軍與張學良軍隊打仗的時候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和“同我們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號也是影響到了東北軍的全體官員。這也促成了張學良軍隊與紅軍的合作。
以上就是我從這本書中所知的紅軍為什么能取得最后勝利的原因。紀實文學的真實性深深地打動了我,紅軍的精神更是打動了我。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0
作者以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紅色蘇區(qū)一幅幅立體而豐富的影像,描繪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戰(zhàn)士堅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爭,以及西安事變爆發(fā)前夕,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徐海東等中共領導人對時局的看法以及他們各自的傳奇經(jīng)歷。除此之外,作者還描寫了許許多多的黎民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著辮子的農(nóng)民,這些普通人是組成陜北蘇區(qū)最真實鮮活的畫面。
“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qū),我發(fā)現(xiàn)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青年運動的蓬勃精神!笨磻T了羸弱無助的中國孩子,“紅小鬼”表現(xiàn)出的蓬勃朝氣讓他著迷。隨后接觸的那群歷經(jīng)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紅軍戰(zhàn)士震撼,“有時我?guī)缀醪荒芟嘈,只是由于這樣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之后,竟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了群眾性斗爭達十年之久。”作者筆下的蘇區(qū)普通百姓活靈活現(xiàn),真實生動,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折射出當時蘊藏在民眾思想里的智慧之光,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的希望。
“讀史使人明智”,再讀《紅星照耀中國》,不僅讓我們重溫抗日戰(zhàn)爭那段非凡的歷史,領略真實鮮活的紅色中國,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國之所以能奪取中國革命勝利并成功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1
書,啟迪智慧,引發(fā)思考。
穿過封鎖線,來到中國腹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土地,見證一場驚天動地的變化。合上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俱往矣,數(shù)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蹦莻年代,國共關系緊張,硝煙不斷,而結果就是造就了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他們偉大的身影在我眼中閃過。跟隨著斯諾,我走進這些偉人們的生活中,了解到他們的偉大之處和平凡之處。他們不再高高在上,神秘而不可觸碰。而是以真實的姿態(tài)為我們所了解,例如毛澤東,有著深邃思想,獨到眼光,極好口才,能做到力挽狂瀾的前輩。生活中是多么不拘小節(jié),他親切隨和,談吐幽默。關于“吃辣的人才能鬧好革命”的話語更是令人忍俊不禁。但關鍵時刻,他又能展現(xiàn)出極好的領導才能和大局觀意識,出色地領導了中國革命,這大概就是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吧。
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正是他們,使得中國從內焦外困之中走出來,發(fā)展起來,改變舊社會的局面,變得煥然一新。而隨著斯諾探尋進程的加深,我們發(fā)現(xiàn)不能只看見“一個人”,而應該注意到的是“一群人”。
一支裝備差,兵員素質普遍不高的軍隊,何以能在內焦外患的夾縫中覓得一線生機?
答案是,因為它的根基是百姓,是人民。人們明白,這是一只屬于自己的軍隊,一只真真正正為人民謀利益的軍隊。像紅小鬼,他們喜歡被叫做“同志”,他們以戰(zhàn)士自居,他們有的甚至走過長征。正如作者所說,“沒有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會跟自己憎惡的軍隊走六千英里路的。”紅軍中人人平等,他們在這里受到了人的待遇,于是便不知不覺的融入了這個大家庭,成為了其中的一份子。瞧!紅色中國的影響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紅軍所到之處,建立蘇區(qū),發(fā)展教育、工業(yè),給當?shù)厝藗儙肀憬莺托腋。故百姓無不歡迎紅軍的.,期盼著紅軍來的村子,比比皆是。這才是紅軍最強大的地方。
黨的領導,群眾的支持,這是成功的關鍵。
所有的這些,斯諾都進行了詳實而公正的記錄!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這句話雖然簡單,卻真是至理,從《紅星照耀中國》中,認識社會背景,思考紅色文化,了解革命的艱難經(jīng)歷,曲折發(fā)展。以史為鑒,才能明智,才能更好地接過社會主義的火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便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沒有戰(zhàn)爭的殘酷,我們也要居安思危,著眼未來,認真學習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積累知識,為祖國的發(fā)展做貢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與書相伴,砥礪前行。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2
《紅星照耀中國》讓我了解到了從前未知的紅色革命,這段歷史已刻印在我的心中,已經(jīng)無法磨滅,紅軍們通過奮力拼博為我們得來的美好生活,我們不能辜負。
書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紅軍戰(zhàn)士們的長征。紅軍的冒著惡劣的天氣,穿著破爛不堪的布軍衣,頭戴一頂紅軍帽,帽的正中央,有顆光芒四射的紅星。走著幾萬里的路程,盡管饑餓難耐,口干舌燥,但是,為了新中國巧渡金沙江;為了新革命,飛奪滬定橋,沖鋒陷陣;為了新中國的未來,力跨雪山,他們一路上撒下的'淚與汗,他們一路上為我們的奉獻!我們敬佩不已。還有他們飛奪滬定橋的場面,令人震撼。一名又一名紅軍戰(zhàn)士站了出來,有30人被選中,他們不怕犧牲,他們的機槍在向敵軍碉堡怒吼!他們用自己的鋼鐵之軀筑成屏障,為身后的隊友鋪平道路與希望。紅軍中的每一個志士,都是英雄,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在尚未吹響勝利的號角前,他們絕不退縮。
斯諾描繪了許多普通的紅軍戰(zhàn)士,個性各異,淳樸可愛。他們或許不知道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但他的愿意跟著共產(chǎn)黨去解放全中國受壓迫的人們,他們犧牲了年輕的生命也無怨無悔。
我們要傳承寶貴的紅軍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堅韌勇敢,要知道自己要前進的方向,肩負的使命,為中華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3
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記
《紅星照耀中國》記錄了毛主席和蔣介石對抗之時,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他專門來到我們國家,來尋找那個能統(tǒng)治國家,愛護人民的人。
他先去采訪了國民黨,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爭權奪利。而蔣介石更是荒唐,他是先除掉自己的同胞,而不是合作一起打敗日本人。后來斯諾經(jīng)過重重阻攔來到紅色蘇區(qū),采訪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他采訪完毛澤東,看見毛澤東在路上碰到農(nóng)民,就跟他聊上了幾句,探討探討種地的問題,問農(nóng)民今年有沒有收成,埃德加斯諾就想,南京政府懸賞二十五萬來要毛澤東的`人頭,而毛澤東卻不以為然的聊著天。
在紅區(qū)里有一所紅軍大學,這個大學的校長是一個二十八歲的指揮員,據(jù)說他從未打過敗仗。在一班老練的戰(zhàn)士們組成的學生里,平均年齡二十九歲,沒人有平均八年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以及平均三及處的傷疤。這個大學大約就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高等學府”。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4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 這都是工農(nóng)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nóng)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zhàn)勝蔣介石。勇猛戰(zhàn)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把任何物質置于精神之外,他們堅信“一個國家沒有獨立,民族將前景暗淡”。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喚醒千萬中國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熱中的黑暗社會底層的農(nóng)民能夠拿起武器,與紅軍戰(zhàn)士一樣聽從紅旗的指揮,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奮不顧身地血戰(zhàn)到底,這也正映證了中國的`人民即便殺戮也不愿低頭。紅軍戰(zhàn)士們浴血奮戰(zhàn),舍生忘死,他們在中國的版圖留下一抹鮮艷的紅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撼動人心。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zhàn)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chǎn)黨員,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zhàn)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yè)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祖國的棟梁之才。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5
拿到書的那一刻,并沒有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它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也沒有繪本般絢麗的圖畫,只有那深刻的涵意,在美國記者筆下的中國,深深品味歷史是如此美麗。
小時候,天真無忌,擁有著一顆純潔的童心,長大后,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初中,良好的品質,優(yōu)異的`成績,但《紅星照耀中國》讓我看到了真正的初心,堅定不移的初心,而我們所追求的只是些許的虛榮心,但什么才能算上初心呢。
用眼閱讀,用心感受,漸漸的你會發(fā)現(xiàn),初心,最初的心,去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完美,這本書很好的體現(xiàn)出各位偉人的堅毅,尊重,把握初心,幾場戰(zhàn)爭,幾場風雨,幾次考驗,決不會違背初心,不論是誰,都有初心,看到一個強大的祖國。今天我們可以無比自豪的與先輩說:“您們看,您們的初心已經(jīng)化為最強大的中國!
當紅星照耀中國,當初心照耀內心,我們才能理解當年所經(jīng)歷的苦痛,當戰(zhàn)爭的硝煙升起,當赤紅的鮮血染紅中國,我們才能理解解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
改變,為了進步,堅定,為了永存。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星照耀中國心得體會范文04-23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0-08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1-21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02-04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初中04-17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最新06-27
(熱)《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12-13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02-20
《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精選27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