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上古詩詞的九堂課》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70首》讀后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廣義的古詩,泛指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所有的詩歌,與近代從西方傳來的現(xiàn)代新詩相對應。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70首》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70首》讀后感1
在寒假中,我讀了許多的書。閱讀使我感悟到很多道理。特別是《古詩70首》,書中的很多古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念念不忘。
如白居易的《草》,詩詞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意思是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舊蓬勃生長。
看著這詩詞,我仿佛腦海中閃出那樣的.情形:古原上的野草,多么繁盛,多么翠綠。野火來了,把他們燒盡,頑強的野草等到春姑娘來時又長了出來。
讀完了這首詩,我不禁想到了我們。我們在學習中,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一些同學,他們在學習中跌倒了,就不爬起來,呆在原地不動。學習成績就急速下降。他們就是懶惰。一些同學在學習中跌倒了,卻爬了起來,向遠方走去。他們就是排在班級前茅的學生。那些懶惰的同學應該讓自己反醒一下。
合上書本,我體會到了我們的學習知識就像水庫,不斷學習使我們的水庫能有知識,而且水分充足。如果我們停止學習,水庫的水很快就會枯竭。只有不停的學習,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漸漸豐富。
《古詩70首》讀后感2
一杯清茶,一本好書,一句絕妙好詞,戀上這詩意生活。
——題記
一個春日的清晨,鳥啼聲驚醒夢中人。一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是孟浩然心中的詩情;一方仲夏的荷塘,蓮花香迷住了將要遠行的林子方。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楊萬里心中的畫意;深秋的一日傍晚,滿山的紅葉扣住了一人的心弦。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是王維心中的恬淡;冬日的一天夜晚,酒香清冽激起了詩魔的興致。一句“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是香山居士心中的風流。盡數(shù)風里人物佳作,無一不體現(xiàn)他們各自心中的真性情。故而,我愛上了讀詩。
機緣巧合之下,我得了一套《詩詞鑒賞辭典》,玩興大發(fā),便讀了下來?傄詾樵娫~之美,在于流傳千古卻保存至今的歷久彌新。可殊不知,一撇一捺間竟營造出了或清新或濃郁的意境。
詩詞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詩人們從最平淡的生活中捕捉到激起他們靈感的瞬間,留下千古傳誦的美言佳句。故而,在他們的作品中充滿了人?情?味。詩人們有很好的想象力,老李的浪漫主義結晶《美玉集》只僅能夠在海內外暢銷,是因為他的浪漫主義能夠滿足人們的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故而,詩人詩篇又高于生活。
現(xiàn)代生活中,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執(zhí)政理念均為“以人為本”,而那些古詩詞中不乏有寫人的佳作。李白身為詩仙,他為后人留下《清平調》,以供他們臆想楊貴妃的美貌: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詩仙的詩才是極高的,而這一首《清平調》又是在酩酊大醉之后所作,其才華更是在這首詩里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
楊貴妃已逝去,而這首《清平調》卻能化虛幻的容顏為實際,又在實際中增添了巫山云雨這一虛構景象。有虛有實,虛實結合,更加渲染了楊氏的天生麗質。前人的才華就是這么妙,他們能用只言片語描繪出那么絕雙人兒,這便是后人所不及的了。
人多了,便有了情。宋詞中,就有了情。所以蔣捷寫了《一剪梅》: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
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
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易把人來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宋朝的婉約詞就是這樣,無論所作之人是誰,都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在其中。蔣捷的味道很清淡,像一杯清清的茶,還氤氳著水汽,在這水汽中,我看到了他對時光的挽留。如他所言:“流光易把人來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一直都在我們身邊悄然流逝,仿佛那顆櫻桃樹昨日還是一棵苗,而今日就已結果。不經意間,時光在我們的身上留下痕跡,回首看去,仿佛昨日還是翩翩少年,今日已鬢發(fā)斑斑了。
時光加重了生活的味道,有酸澀,亦有甘甜,這便是味。
摘下昨日蔣捷的櫻桃,嘗一嘗,那是生活的味道;剡^頭去翻一翻詩詞,那里全都是生活的味道。經常有同學向我感嘆:生活失去了味道。今日看來,是他不懂生活的味道:詩詞早已被他看做是考場得分的工具,而非生活的結晶。
有時候,靜下心來,沖一杯香茗,看它的水汽模糊了眼鏡,小咂一口,暖暖身體。拾起那套《詩詞鑒賞辭典》,一個個冰冷的文字好似融化了時間的冷漠,變得溫存起來。含著微笑品完一杯茶,念完一首詩,兩種國粹融到一起,重溫他們曾經輝煌的時期……
《古詩70首》讀后感3
仰望天穹,由白到灰如千萬條流線交織,遙望山村,一串串腳印再延伸。頓時心中不免漾起一絲困惑,這腳印延至何方,通至何處呢?
漫步在茫茫白雪之上,踩者著印在雪地上的腳印,小心翼翼的去探詢究竟……
遠遠望去,白雪下身穿一身蓑衣的他是如此醒眼,一動不動的屹立在皚皚的白雪之上?葜裰瞥傻聂~竿彎彎的'垂在河面,花白的胡須被肆虐的北風刮起,他究竟是誰?
一次又一次提起魚竿,一次又一拋下誘餌,可從始至終,直至他離開的那一刻,在我眼中,他沒有釣到一條魚,而當我滿懷疑惑的問起時,這位慈眉目善的老人卻信誓旦旦的說,他釣到了。
今天我終于明白過來,明白了他的言中言,他的情中情,在了無人煙的山村,這位老人獨自垂釣,難道他真的不知道嗎,此次他也許會空手而歸,一無所獲。然而不同的是,他這次垂釣并不僅僅是釣魚,而是釣‘情’。釣陋室主人劉禹錫的安貧樂道,釣愛蓮君子周敦頤的高風亮節(jié),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的淡泊名利,釣深山隱士諸葛亮的悠然自得,在這個悄無聲息的世界里,他用心去探索 、去追求,去釣所值他所釣的一切……
在茫茫的人海中,又有幾個人能看破紅塵、遠離世俗。我說人生就好比一個蛹,當你無法看透金錢和名利時,那么你只能被圍在不見天日的蛹中,在一片黑暗中與他人做著生死較量,而當你看開后,這蛹將會自動褪脫,你則化蛹成蝶,你將在一片你無法想像的天地中享受這美好的人生
《古詩70首》讀后感4
今天,我學習了《游子吟》這首古詩,我深深地被這首詩所感動。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古詩敘述了母親為即將出門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事,歌頌了偉大的母親。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她就像蠟燭一樣,總是燃燒自己,為我照亮前面的路,使我能安全地向前走;她就像那紅彤彤的太陽,賜予我溫暖。
小時候,我還正在學走路,站都站不穩(wěn),去哪里都要媽媽跟著,再說我又不聽話,到處亂跑,害得媽媽心“砰砰”跳,生怕我會跌倒,在我哇哇大哭時,媽媽就會千方百計地逗我笑。
以前,我總認為媽媽的`愛就是無用的嘮叨。每次都是這樣,一大早,我還在被窩里睡大覺,“起床,六點鐘到了!”我從睡夢中醒來,揉了揉睡眼蒙朧的眼睛耳傳到了媽媽的嘮叨聲,“知道了。”我穿好衣服,“呀,衣服穿反了,快點脫下來換一面。”于是我就順從了媽媽的旨意。在上學時,媽媽給了我兩塊錢,我接過,拎起書包拔腿就跑,后面?zhèn)鱽砹藡寢尩膰Z叨聲,“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做小動作,路上小心……”還沒等媽媽說完,我就直接大聲應一句:“哎呀!別吵了!煩死了!”然后“砰”地把門關起來。讀了這首詩后我知道了,我錯了,媽媽以前對我的嘮叨不是煩,而是出自對我的一片關愛。
我在一天天長大,媽媽卻一天天衰老。媽媽,如果沒有您,我會像現(xiàn)在一樣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嗎?如果沒有您,將來我會長成參天大樹嗎?
正如詩中所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您是多么偉大。∧亩髑槲以跄軋蟠鸢?
《古詩70首》讀后感5
“燕子來時春分,梨花落后清明!毖嘧觼砹耍婊淞,如此的詩情畫意,這樣的詩意清明。
清明又是詩的節(jié)氣。詩意的萌發(fā)與生長,是因為春雨的滋潤嗎?它是沿著詩的韻腳,一路沐雨而來。
唐宋詩詞,憑窗望海,感覺在古代,清明原本是滿有詩意的。“風輕不動葉,雨細未沾衣;入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這是詩人蕭繹冒雨踏青脫口出章的《詠細雨》,寥寥四句,就將清明細雨若有若無、乍隱乍現(xiàn)的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情調。青青麥苗搖動著春雨,讓人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池池水稻,更情不自禁的引發(fā)人哼唱起當年的臺灣校園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聽得腳步噼啪噼啪響”,至今想起,仍然不絕于耳;匚队耙晞±镆徽戆迪懵牂┞、尋夢無痕到江南的周莊那天籟般的.水聲、夢幻般的烏蓬,版畫般的民居、桃園般的民俗。浸潤在這種氛圍中,總會讓人神采飛揚、遐思萬里。
窗外的景色正好,清明充滿詩意……
清明,親近自然、走近先人的日子,既懷哀思,也有詩情。
清明,果然充滿了詩意。
《古詩70首》讀后感6
自從我校開展經典誦讀以來,我讀了很多古詩文,如《石灰吟》、《山行》等,而我最喜歡《游子吟》。我被這首詩深深地感動了。
這首詩講的是:慈祥的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用針線吃力地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母親擔心兒子在外耽擱久了,衣服容易破,所以母親把針腳縫得非常緊密。作者發(fā)出了感嘆:誰說小草的心能報答得了春天的溫暖呢?(也就是 :誰說兒女的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對子女的`養(yǎng)育恩情呢?)
每當我讀完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我的媽媽。她每天天沒亮就去上班,晚上回家,還要做家務,輔導我學習,非常辛苦。她為了我愿意付出一切。
記得有一天放學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雨,我望著窗外心想:媽媽平時都比較忙,肯定不會來接我,正在我想著怎么回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是媽媽來接我了,路上,媽媽只顧給撐傘,自己被淋濕了。后來感冒了。每次想到這些,我就想對媽媽說:
媽媽,雖然我現(xiàn)在還不能掙錢養(yǎng)活您,但我會努力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您,將來我要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報答您。
《古詩70首》讀后感7
閑來無事,捧起一本民國時期某書局出版的豎排書——《千家詩釋注》,讀到卷下時,一首宋人高菊磵的七律詩映入眼簾,詩名曰《清明》,在古樸的書頁映襯下,那娟秀的行楷字令人賞心悅目,那繁體的詩句仿佛也有了靈性,讀來也令我蕩氣回腸了。
這首七律是作者高菊磵,在距今1000年左右,以清明為題寫就的。清明節(jié)氣在我國是個重要節(jié)氣,這時的氣候在我國的大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已進入到春和景明之時:萬物生發(fā),草長鶯飛,人們穿著的衣物也逐漸單薄起來。清明節(jié)又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名寒食節(jié),是為了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介之推設定的。清明節(jié)的前三天,人們在吃飯中不動火,就吃些寒涼的食物,顧名思義“寒食”是也。清明節(jié)又是民間緬懷先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的前三天或后四天,都可以到先人的墳上擺些祭品,燒些紙錢,以示祭拜。民間有前三后四的.說法,只有在這幾天里,陰間才向我們陽間敞開了大門;假若你想給先人送些東西,或者交流一下,這幾天里這可能是可以的。也許是高先生在清明這一天也帶了些祭品和紙錢,到他家的先人墳上憑吊了一下,晚上歸來,回到了家中,妻子置辦了幾個下酒小菜,他端上了二兩小酒,開始了反思。這時,堂中燭明,兒女歡笑,其樂融融。
二兩小酒下肚,想起了先人的撫育之恩,不免悲從中來,感懷下涕,哭出了聲來。在悲泣中,詩意也在他的心頭開始萌發(fā),草長鶯飛了!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墓園之情景。首聯(lián)吟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頷聯(lián)吟道: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把酒感懷,悵惘凄然,F(xiàn)已入夜,村中燈火闌珊,先人們卻夜宿荒冢,只有狐貍為伴。頸聯(lián)吟道: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不因世事的兒女們是不知道大人們的心思的,他們只管享樂,他們什么時候能真正地理解大人的心事呢?
酒過三巡,夜過五更,碟中殘豆幾粒,壺中幾許省酒,高先生寬帶薄衣,其間昏昏,伏案睡去,醒來后,不覺身感寒涼。他把僅有的省酒倒入杯中,吟出了尾聯(lián):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菊磵先生醉了,在1000年后我看到了他的醉,他暫且把讀書人的理想和追求拋到了九霄云外,他竟然吟出了“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钡脑娋洌軐Φ闷鹆凶媪凶趩?他在墳上擺的那些祭品,他給先人們燒的那些紙錢,不都成了騙人的玩具了嗎?
掩卷沉思,前段時間我也看到一個醉的,那畢氏竟然在某國大使館設立的酒宴上買醉,不知道是真醉還是假醉,在清明期間,公然辱沒我們共和國的先人和共和國的締造者和當今的保護者——人民解放軍,公然對地主階級喊冤叫屈,我想,他不是真醉,他是假醉。
5月9日,我們高調紀念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規(guī)模空前的閱兵式,歐洲部分國家在5月8日也舉行了相應的儀式。舉辦這些儀式的目的,是紀念我們的勝利,紀念那些為奪取勝利死去的將士。死者長已矣,再隆重的儀式他們都不會知道了,那些祭祀的美酒,正如高菊磵先生所說,一滴也不會到九泉了。
我想,紀念的真正的目的:一是對今人的安慰;二是對未來的恐懼。
《古詩70首》讀后感8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扒貢r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叭宋催”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碧热魜碜札埑翘焖娘w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褒埑恰敝柑焖,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褒埑秋w將”并不單指李廣一人,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岸汝幧健保邕^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著重表現(xiàn)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zhàn)嵉拿髟潞托蹅サ某顷P,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shù)次侵略戰(zhàn)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見證。后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征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zhàn)斗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
《古詩70首》讀后感9
古詩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非凡的意義,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但卻情景交融,表達出深刻的意境。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背過這一首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之前給兒子所寫的《示兒》,陸游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收復祖國的`失地。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更是他愛國衷心的真實寫照。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包括我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古人的這腔愛國情懷,令我深受感動。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起來的一代新人,我們更要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與未來,貢獻自己的熱血!
《古詩70首》讀后感10
今天上了文學院開設的第一節(jié)《中國古典文獻學》課程,原本認為艱澀的課程,在吳浩軍教授的精心備課和個人實例講述下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心底也激情澎湃,對中國古典文獻及其保存、保護有了更為崇高的理解和體會。
課后,為完成考察作業(yè)而拜讀了葛兆光先生為《古詩文要籍敘錄》寫的再版序言。還未讀過的舍友問起來:“你讀完有沒有千思萬想洶涌出來的感覺?”我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我的感受就是沉淀后的娓娓道來,而不再那般頂禮膜拜。
葛先生的這篇序言可一分為三。第一部分,提起中華書局重印舊著的事,十七八年后再版寫序,自然回想起了當年的種種艱辛。為了給導師金開誠先生編寫教材而接下撰寫《古代文學要籍介紹》(后定書名為《古詩文要籍敘錄》)的任務,當年還心高氣傲的葛兆光先生決心拋開講義,徹底推陳出新,這必然要面臨巨大的考驗。嚴寒酷暑、精力與時間的投入,除了這些都還烙印在葛先生的記憶中外,還有的,就是從故紙堆里發(fā)現(xiàn)資料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葛先生開始介紹《古詩文要籍敘錄》,其體例有三:一是梳理文獻的成書、刊刻和流傳;二是考察內容的缺佚和真?zhèn);三是討論選本和注本的優(yōu)劣。葛先生在考察古籍成書、對比?、注釋討論的過程中,收獲頗豐——不可人云亦云,要“在不疑處有疑”。
第三部分,也是要細讀的一部分——文獻學的意義。葛先生認為,他與導師金開誠先生的這次合作,是他后來做學問的基礎,有了這些打底夯實,才有了后來的巨大造詣。目錄學讓人迅速查找資料,?睂W使人發(fā)現(xiàn)新知,“小學”用以判斷學術,于是,葛先生重提了古典文獻的意義。
讀過葛先生的再版序言之后,似乎原本崇高而不可捉摸的`文獻與文獻學,變得親切了許多。對我們個人來說,背負著巨大的民族責任去學習文獻學,雖是動力,卻也是束縛。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的,對這一學問的學習,不像百米賽跑般激動人心,而更像馬拉松——后半程見功力,學習文獻學時所下的苦功夫、笨功夫,是積累,也將是本錢。
意義,在于個人的追尋,而不在于他人的灌輸。用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來說服自己,“為什么”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我們一定要做下去!
《古詩70首》讀后感11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手機已經占據(jù)了我們的生活,享受網絡世界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有事沒事兒掏出手機解鎖、看一眼、鎖屏,放進口袋,這一過程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因為這已經變成習慣,潛意識里的動作。喧囂的生活,繁忙的工作,讓人日趨浮躁;白天工作的充實,讓你沒有時間去思考其他,但是夜晚,我總在想,我要什么?我想改變,但卻不知道從哪里改變。
朗讀者開始火遍朋友圈的時候,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機緣下看到了于丹教授的《重溫最美古詩詞》,詩詞,那些高山流水、桃紅柳綠的景象,那些策馬揚鞭、激揚文字的情懷,讓我心生平靜。
于丹教授在書中說到:“詩歌教會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觀念,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人們用泛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把詩歌稱做為中國人的宗教!
我想,我們讀詩,在看到月亮時,不僅只會說“好大的月亮呀”,而是比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到一群鴨子不止會驚嘆“哎呀,好大一群鴨子”,而能“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更希望在心浮氣躁之時,能體會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心境,在缺少動力時,能感受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場。
我想,詩意其實一直都在我們的心里,只是生活的忙碌與心靈的疲憊使我們靈魂深處的那片柔軟沉睡。我們可以放慢腳步,去品味大自然的萬千意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翻一翻充滿古人智慧與情懷的書,在詩詞中留住那個真實的自己,喚醒心中的詩意。
【《古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祝福的古詩10-30
中秋的古詩10-30
古詩大全07-23
小學古詩10-09
古詩全集11-01
古詩的作文12-09
《蝶戀花》古詩教案10-08
描寫朝霞的古詩10-26
中秋古詩賞析09-17
關于愛國的古詩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