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總結范文
期中考后學校往往會做出一些關于期中考的總結,目的是為了更清楚的了解關于期中考情況。下面是關于學校的期中考總結范文,歡迎閱讀!
學校期中考試總結一
就在前天,讓人提心吊膽的期中考試結束了,頓時讓人松快了許多。雖然現(xiàn)在我還不知道我分數(shù)如何,但是如果分數(shù)不理想,肯定源于以下幾點:
1.考試前沒有認真復習,到了考試前一天,也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了一下書,完全是“臨時抱佛腳”的心態(tài)。應該要去理解一下毛澤東主席的名言“不打沒準備的仗”。
2.寫完試卷后,不認真仔細檢查,而是坐立不安.東張西望,等著監(jiān)考老師來收試卷。寫的過程中,也是草草了事,題目都不看,就直接寫答案。
以上兩點,我一定會加以改正。還要在各個科目上加把油。
語文試卷的作文占分最多,要想把作文寫好,必須做到"多寫多看多積累",這樣才能在作文方面站住腳。
要想把數(shù)學好,必須要有耐心和攻破一切難題的決心,這樣數(shù)學考100分都不在話下。
希望考得好。
學校期中考試總結二
期中考試又結束了,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總復習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復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后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整節(jié)內容不能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3.歷史故事雖能調動學生興趣,但有時占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學生方面:從試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學生理解有誤,沒有抓住中心內容,第一問應是文藝復興就錯,其它問題就全錯了;材料2(但這道題不是會考內容)和材料3兩個作用和意義。問答題主要失在美國是怎樣發(fā)展起來的?
二、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虿恢匾暎蛘J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xiàn)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幸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jié)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fā)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采取及時反饋抽查。期中考試后,我改變了教學方法,采取邊復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復后,然后,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后的鞏固記憶程度,采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
四、我的看法:
歷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為過的,它對你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學歷史要扎實、牢固、脈絡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時間的紅線串起,切勿東一個人物西一個事件地無規(guī)律記憶。因為那樣,雖然把所學的事件都記住了,但這些事件如一盤散沙,缺少戰(zhàn)斗力。今天的歷史考試已不是單純考察你對孤立事件的記憶,它要求你在記憶單個事件的基礎上,經常重復一項工作——串線。這樣的線索可大可小,可橫可縱,十分靈活。越是靈活串線,證明你的知識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簡單提及一些:最常見的是以時間為線索。這是一條自始至終的大線。也可以人物、民族等為線索。 “線不在多,有之則靈!绷硗猓谒伎,千萬不要以為歷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務只是記憶,實際上記憶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記憶基礎上的分析、歸納、比較能力。這也是能暴露弱點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大膽嘗試,與課改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教育事業(yè)奮斗終身。
【期中考總結】相關文章:
2023學校期中考總結11-11
期中考試總結11-16
期中考的工作總結08-11
期中考試后的總結06-09
最新期中考試總結10-26
中學生期中考總結11-11
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11-13
期中考試總結優(yōu)秀11-29
期中考試后的總結12-07
期中考試的個人總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