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觀后感1
《論語》是一本非常好的書,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著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jīng)典。
書中既有對社會、人生的美好描繪,又有做人的知識和道德,這些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發(fā)。書中還有釋文和故事,就像在讀現(xiàn)代的'故事書,內容豐富多彩,繪畫美麗動人。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適合它內容的主題,只要你看完了這篇內容你就一定能懂得這個主題的意思。故事中還有一些好用的好詞好句,還有許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莊子、周處等許多人物。
在這本書中,我仿佛看見了孔子拜師學習,最后成為一位古代遠近聞名的老師的情景。頓時,之前我懷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師的念頭在心里打消了。
讀完《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人要善于觀察周圍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奧秘,不要因為小時候的貪玩而耽誤了學習。就像書里面說的,“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其實并不難,只要你用心去讀,認真去看,仔細寫好,就能把書讀好。
這本書豐富了我的知識和提升了我的寫作能力,使我終生受益。
《論語》觀后感2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边@句話出自《論語》,是我最喜歡的名言之一。每當讀起這些古典名著時,都不禁會贊嘆起瑰麗的中國文化,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燦爛的瑰寶已經(jīng)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這句話教導我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老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努力與別人看齊。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么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生活也就不會有動力,而動力決定著你的成敗!
因此,我們應該有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論語》觀后感3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jīng)典的代表作,由孔子的弟子們編著,記載了孔子的一言一行,F(xiàn)在回味孔子的人生,我只能感嘆道:“君子!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是考慮大家而不是在危機關頭只考慮自己的私人恩怨,小人則反。我想,能在危機關頭而臨危不亂,那還確實是君子,是英雄呢!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本訒r刻想著眾人的安危,有情義,有良心;小人則只顧事情的利益,卻不去想事情的是非對錯,一味地想得到好處。如今的社會正是缺少這種大無畏的精神。
可君子還分兩種,一種真君子,一種偽君子,人們贊揚篤實誠信的人,而行動比言論更重要。只學到書本上的.知識,而不能與行動符合,讀再多的書也是茫然。真君子是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
但真君子要做到何種境界呢?有三條原則: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多次夸師傅孔子為君子,孔子總說不是,自己還差得遠。不過只是謙遜之詞罷了。這孔子倒還是真君子!
《論語》觀后感4
《論語》是一部偉大的思想總集,它記錄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資料。
《論語》一書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也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儒家學派的主導思想。書中從各個角度來論述仁義道德,內容豐富,舉凡思想修養(yǎng)、行為舉止、風俗禮儀、國家治理,可以說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過閱讀《論語》一書,讓我初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
《論語》流傳兩千多年而經(jīng)久不衰的事實向后人證實了它擁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相信大家通過閱讀這本書后,也一定會為它的魅力所折服。
《論語》觀后感5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于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于“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為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叭瞬恢粦C,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為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毀。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才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jīng)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jīng)典持續(xù)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zhèn)涞木?
《論語》觀后感6
前幾天,我們學校發(fā)了一本書,名叫做——《論語》。
第一篇叫做“學而”,學了“學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說的那句話:“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了以后經(jīng)常復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和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開心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別人,不也是一個君子嗎?這句話給我記憶深刻,是啊,學習過了的知識再復習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樣志向從遠方來的朋友是很令人開心的。從中我學到了學習過的知識再復習,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溫習學習過的知識,不憎恨,不怨恨別人,也算是一個君子。
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說的“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一個為人是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沒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了。我的感受是要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人。
《論語》觀后感7
在這個假期里,老師又上我們背誦了《論語》這本書,再次走進論語,給我的感受有很多……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后人稱他為“圣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圣人。
《論語》教會我如何學習,例: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論語》又教會我如何做人:例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如何行走呢?
《論語》還教會我如何孝順父母,例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子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其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后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后沒有更改父母的為人行動,那就算是孝道了。
如果下次還能再讀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更加認真,更加仔細的閱讀!
【《論語》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觀后感11-22
論語的隨筆05-22
論語的語錄11-13
《論語》教案02-17
論語心得觀后感05-23
論語觀后感范文04-12
論語心得觀后感通用12-16
于丹論語心得觀后感05-06
閱讀論語的心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