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皮書》觀后感 推薦度:
- 《綠皮書》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優(yōu)】《綠皮書》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綠皮書》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綠皮書》觀后感1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一部充滿術(shù)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于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jié)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托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著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文明到落后。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xiàn)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注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zhèn),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為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云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里,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注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托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后,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了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里,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于社會底層的托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群體。影片中溫暖的內(nèi)核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向往。當唐的車經(jīng)停南部一個農(nóng)場時,被雇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nèi)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后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為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jié)尾時,唐因為被邀請他舉行圣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fā)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內(nèi)核,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著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quán)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觀后感2
托尼是一位白人,由于工作的夜總會關(guān)門裝修,為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后,他發(fā)現(xiàn)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qū),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但托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yè)司機。兩個人上路了,一路上托尼把唐保護得很好,每一場演出準時到達,鋼琴保證是斯坦威的。托尼欣賞著臺上的唐出彩地演奏,在給妻子寫信的流水賬里驕傲地介紹著唐,夸他有多精彩有多棒。
每一場唐的演奏結(jié)束后,底下的白人權(quán)貴們都會為他鼓掌,侍者彎腰說著恭敬的.話,卻禁止他走進正規(guī)廁所,并客氣地指向花園里用木頭搭的專供黑人使用的臨時簡易廁所。唐有骨氣,他堅決不用,寧愿開著車回一趟酒店解完手再回去表演。
圣誕前的最后一場表演開始前,唐被禁止在高檔餐廳用餐。他離開了,丟下了所有期待他表演的白人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不住請求他的白人主管,離開了這個充滿歧視的華麗的酒店。
為了打破種族歧視,為了自由,唐冒著風險走這一趟南方之旅,和一位本來也看不起黑人的白人托尼,一起完成了兩個月的演出。托尼也在一場場演出中,感受到了唐的魅力。他們走出充滿種族歧視的豪華酒店,走進了全是黑人的小酒館。在酒館里,唐彈起了黑人音樂,大家都為他歡呼雀躍,黑人樂隊也和他一起愉快地演奏。唐笑了,第一次,在舞臺上笑得如此開心。
圣誕前夜下雪了,他們開始了艱難的返程。路上托尼實在太累了,以至于唐開著車把睡著的托尼送回了家。托尼邀請?zhí)埔黄疬^圣誕,唐卻識趣地離開了。托尼的家人們團聚著,其樂融融,而唐一人安安靜靜地坐在偌大的公寓里,聽著窗外的圣誕歌……托尼并不開心,好像少了點什么。
門鈴響了,托尼拉開門。是孤獨的唐,他從超級住宅又來到了托尼家,懷里抱著一瓶酒。黑白兩人,無需多言,他們擁抱一起:“圣誕快樂!”
《綠皮書》觀后感3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種族隔離政策還在大行其道的時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國古典爵士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到南方各州進行巡演,考慮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鏢兼司機。而與此同時,一位意大利裔白人托尼瓦萊隆加恰好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為房租捉襟見肘。于是托尼順理成章地因自己善于解決沖突的能力爭取到了這份工作,就這樣,兩個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車,踏上了為期八周的冒險之旅。
《綠皮書》是一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既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于種族歧視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攜帶一本這樣的綠皮書,住錯了酒店,甚至進錯酒吧都會被白人圍攻。
一直以來,種族歧視都是美國和世界繞不過去的`坎。黑人鋼琴家唐出身高貴,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內(nèi)心卻非常孤獨,倔強,荒涼,甚至試圖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說我拒絕去不歡迎我的地方。但他還是去到了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車子拋錨時,唐謝利博士看著那些在種植園辛勤耕種的黑人,與他們進行無聲的對視。盡管無言卻極盡心靈震撼,那雙帶淚的眼眶里有憐憫,有悲憤,有唏噓,也有對時代洪流沖擊的無能為力?梢姺N族歧視是多么悲哀,殘酷,而又深刻!而托尼,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說話有些粗俗甚至會一言不合與人動手,但他身上也有溫情脈脈的流露,他內(nèi)心深處的正直與善良也正是通過與唐的接觸,才被慢慢地釋放出來,并建立了原則和責任感。
如果說唐身上有著一種孤獨的浪漫,那么托尼身上就是一種溫情的勇氣。除去種族歧視的主題,我們也同時發(fā)現(xiàn),人性就像是托尼撿到的那塊石頭,剝開外殼,里面的種族,國籍,文化,性別都是沒有差別的,越往深挖掘,也會發(fā)現(xiàn)一樣的自私,貪婪,偏執(zhí)。除了單純的是非黑白,電影還在講述一種更深刻的東西如何平衡堅守與改變。比如電影的開頭,唐是一個身著華袍卻迷惘地活在虛幻世界的人,而到電影最后,他成為了一個在圣誕節(jié)敲開自己朋友家門的普通人,懷著分享的心情,一同打開一瓶閃閃發(fā)亮的香檳。
人性就像那塊石頭,被風霜雨雪磨礪,有著許多瑕疵,卻始終晶瑩剔透,閃爍著溫柔的光芒。
一場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歡樂中給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獨和溫情的勇氣終會相遇。
《綠皮書》觀后感4
故事梗概:1962年,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黑人鋼琴家,Doc(Dr、 Donald Shirley)想改變大眾對黑人的偏見,為反抗種族歧視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選擇在美國由北向南的去開演奏會,為安全起見,他雇傭了長期在夜店當保安但臨時失業(yè)的Tony(Tony Vallelonga)作為司機。途中奔波期間,Doc教會Tony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Tony也將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心得分享給Doc,兩人從互相嫌棄到最終成為朋友。
Doc教Tony不能貪小便宜
Tony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曾被忽略的美景。
Doc講自己做好了一個鋼琴家,卻沒有成為一個好丈夫。
Doc教Tony寫信。
Tony說服Doc在車上用手拿著吃炸雞。
Tony講他的生活觀。
Doc強調(diào)環(huán)保。(隨便丟掉的雞腿骨頭會被動物吃掉,但包裝不會)
Doc正在專心致志地演奏。
Doc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被黑人同胞接受。(因為鋼琴家和農(nóng)民的身份差異)
Doc多數(shù)時間為白人們演出。
Doc教Tony要有尊嚴而非暴力行事。
Doc說出自己心里的苦:白人和黑人都不接受自己。
Tony教Doc要主動聯(lián)系自己的兄弟。
Doc和Tony一致決定放棄在頂級豪華酒店里的演出(因為不讓黑人就餐),而在一家小酒吧開開心心的免費彈奏。
整個電影的劇情非常流暢而又自然,包攬了各種獎項。
本人喜愛的除了經(jīng)典臺詞,還有優(yōu)美的取景,以及人物的飽滿這是國外人物的特色,不僅有優(yōu)點,還有缺點,比如Tony在開頭故意藏人帽子,再拿出來從而獲得好感、以及崇尚暴力的混混兒形象。
Doc的缺點則體現(xiàn)在性格的孤獨上,還有在被警察以同性戀罪逮捕后,對Tony的解決方式表示不滿;當然優(yōu)點很明顯:知錯能改,第二天就道歉了。
給人的'哲理不再贅述。總之,電影從原型入手,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體現(xiàn)出兩個平凡人士的閃光點,給人無限啟發(fā)。
演員的演技更是沒話說,隨意,真情自然流露。Doc的舉止活脫像英國王室貴族一樣,氣質(zhì)兩字拿捏的妥妥的。Tony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的性格是為極好。
電影想要傳達的價值觀、立意更是令人贊不絕口。
《綠皮書》觀后感5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后,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fā)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啟發(fā)。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xiàn)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并不會隨著物質(zhì)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zhì)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zhì)生活已經(jīng)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jīng)是一個十分發(fā)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盡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于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并不會由于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互聯(lián)網(wǎng)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為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為回看到現(xiàn)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進步。盡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nèi)〉昧司薮筮M步。黑人在美國已經(jīng)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jīng)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nèi)说挠^念和想法,創(chuàng)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啟發(fā)。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zhì)。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回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為什么要來這里,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蛟S他心中懷著更大的理想;蛟S這就是他的氣質(zhì)。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并不能。如果發(fā)生了,我們會怎么面對呢?主要看氣質(zhì)。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么。
《綠皮書》觀后感6
影片中除了大環(huán)境之下跨越種族的非常友誼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托尼彰顯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職場規(guī)則:
一、要想在職場或者人生事業(yè)當中取得賞識,那就先提升自己的價值;如同影片當中正是因為托尼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唐才會用各種心理以及行為戰(zhàn)術(shù)來拉攏他;二、身為職場員工,要有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或手段;因為老板雇傭員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就像富士康老板郭臺銘貼在公室門外的警言“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一樣。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相應你的價值也就越大。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獨自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一個人最值得珍貴和自傲的東西是正直、善良、正義、感恩和忠誠;就像托尼,雖然言語粗俗,行為魯莽,放浪形骸,而且還很油膩。但他始終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無論險境如何殘酷,他都能與唐共進退。突然又讓我想到早些年網(wǎng)絡流行的一句話“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四、解決問題往往有很多種方法,這句話用到托尼身上,我感覺再恰當不過了。其實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感覺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維,換一種思考方式,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要有觀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觀意識;這一點從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時,他用槍來威脅對方,沒有交戰(zhàn)的腥風血雨,卻展現(xiàn)了他對形勢的理性戒備和對自身力量的合理預估,所以他真的`是帶了把槍。從這點細節(jié)來看,唐是不及托尼的謹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個男的干壞事的時候,托尼則好聲好氣地賄賂兩位警察,因為他一方面是想盡快讓唐擺脫麻煩,另一方面他又盡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鬧大之后可能對唐的事業(yè)帶來災難性的負面影響。
六、無論做什么都當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就像***總經(jīng)理的口頭禪“要么成,要么死”一樣。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鞭策和信念的堅定。
而這些都恰好與***的企業(yè)文化相映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產(chǎn)業(yè)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幫助公司的發(fā)展,推動健康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但公司又有著自己的原則,人才觀德為才先,積極主動,專注極致,敢于擔當便能很好的體現(xiàn)。另外,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與企業(yè)文化才是一個公司能不能長遠生存的決定,所以,與其說《綠皮書》是日冠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說是一部詮釋人生規(guī)則、為人處事、職場規(guī)則的立體式教科書。
《綠皮書》觀后感7
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為了自由行動著;而托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在這部電影里,早已固化了的種族人設(shè)被巧妙的對調(diào)了:精英黑人,底層白人。
這一黑一白,一路走來,一路艱辛。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準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wèi)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擊垮唐的內(nèi)心,也在慢慢改變托尼的立場。
開頭托尼是一位白人,由于工作的夜總會關(guān)門裝修,為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后,他發(fā)現(xiàn)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剛開始的托尼煙不離手,臟不離口,生活窘迫,卻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里干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丟到垃圾桶。然而,迫于養(yǎng)家糊口的無奈和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一路做事,一路磨合,他們之間日益理解,友情日漸加深,托尼也開始無法忍受那些歧視者。托尼揪著酒店經(jīng)理的衣服質(zhì)問為什么,唐只是想在這家餐廳吃飯而已;流氓警察辱罵著唐,托尼生氣地大打出手;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著,托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著說:“我只是想喝點酒。唐盡管知道他在南方會受到不好的待遇,他還是毅然決然去演繹,希望他的音樂能改變?nèi)藗兊南敕。他在參加一系列演出的過程中顯示出了自己勇氣和堅毅的力量,他的經(jīng)歷也因同性戀而變得異常復雜。生活本不易,重要的是就是作真正的自己。
無論是在哪里,無論是在做什么。托尼和唐這兩個男人之間顯示出來滿滿的友誼,他們之間蕩漾著快樂,團結(jié)共同克服時代不公的遭遇,這是令人心酸和振奮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影片想要給觀眾表達的一種感覺,也是本片最值得去享受的一個地方。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邁出第一步。而往往,邁出了第一步,就讓后面的路有了轉(zhuǎn)機。一部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值得一看。
《綠皮書》觀后感8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機一次南方巡演,兩人從排斥到最好成長一生摯友的故事。
剛開始清晰的記得白人托尼對黑人的態(tài)度,影片設(shè)置了一個小段子,一家人在熱鬧的團聚,兩位黑人維修工幫忙修理家中的家電管道,修理之后托尼妻子給黑人修理工打了兩杯水,之后黑人使用過的杯子托尼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反忖到后來托尼對黑人重新認識并且邀請黑人唐。雪莉去家里過圣誕節(jié)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終唐。雪梨突然孤獨主動帶著紅酒去托尼家,并且他們相擁一起整個托尼家人那吃驚的表情有個特顯。
前后的差別讓人感動,又值得深思,種族歧視在1962年,美國這個國度是多么痛的領(lǐng)悟。這部電影卻玲離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還記得一個畫面,托尼和雪莉的車開到半路車熄火了,托尼下車修理,雪莉也下車感受下旅途美麗的陽光,這時鏡頭切換到對面的農(nóng)場,一片黑人在農(nóng)田不辭辛苦的勞作,一位農(nóng)夫看到雪莉,然后大家相繼放下手頭農(nóng)活,齊刷刷的眺望著雪莉。大家可以隨意猜測當時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什么…總之導演的設(shè)置讓我無不稱贊,奧斯卡獎實至名歸。
電影除了在場景設(shè)置上用心,在整個故事間的交流和臺詞的設(shè)置上也非常有啟發(fā)和思考。雪莉作為當時為總統(tǒng)演奏的音樂家其實已經(jīng)非常不錯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謀生,但是為了改變?nèi)藗兊挠^念,他選擇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去巡演。綠皮書也是為黑人定制的特別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他們選擇孤獨,選擇放棄勇氣,放棄邁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結(jié)尾,也是圣誕節(jié),托尼和家人一起歡聚一堂,雪莉卻一個人空守一座大房間,原以為這樣就結(jié)束了,雪莉最后卻拿著紅酒去了托尼家,這時他們的'友誼才開始繼續(xù)升華。
很多人有夢想過改變很多,對于婚姻,其實父母和子女的觀念就不一樣,所以就會有沖突和爭吵甚至是暴力,流血,電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通過這個鋼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nèi)藗冃哪康挠^念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的。鋼琴不是白人專享,音樂也是白人專享的,他是世界的,這個過程他背負著很大的責任,因為膚色他的巡演變得特別崎嶇,這也是電影選材的用心。
最后推薦大家一看,相信也會給你不一樣啟發(fā)和體會。
《綠皮書》觀后感9
一開始只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口碑不錯,被吸引了過來。實際上,內(nèi)容確實精彩,謝利博士與托尼一路上相互磨合,也在對方的影響下,做出從未嘗試過的改變。這讓我想到了《父母愛情》中的安杰與江德福,一個是有文化有品位的資本家小姐,一個是農(nóng)村出身半文盲的海軍軍官,卻幸福了一輩子。每個人可能都有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但因為內(nèi)心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彼此靠近的機會。
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托尼雖然是白人,但每天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在周圍人的影響下素質(zhì)也很低。謝利博士在舞臺上拿著高昂的演出費為白人演奏鋼琴曲,但離開了那個舞臺,依然不被白人尊重。經(jīng)過一路上的相互了解,他們逐漸知道了彼此心中最薄弱和最在意的部分,也為他們進一步深交做了鋪墊。托尼很重視與家人間的相處,而謝利博士與自己的弟弟斷了聯(lián)系。謝利博士的住處為自己設(shè)了一個窄窄的王座,看起來傲視群雄,但其實他是渴望愛的,從他幫托尼寫的信來看。謝利博士每天喝很多的酒,默默忍受著挨打與歧視,而托尼給他的生活帶去了幾分陽光,大概也只有托尼真正地關(guān)心他懂他。
越是孤獨越難邁出第一步,越不肯走出去越是孤獨。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同學找我踢毽子我說不會,屢屢拒絕,于是便不再有人找我玩,我也越發(fā)孤獨。謝利博士第一次面試托尼時,苛刻的條件被托尼拒絕了,但博士坦誠相待,留住了托尼,如果博士不肯放下面子,那么將會錯過這樣一段友誼。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guān)系也就無從建立。有的人覺得自己是超人,獨立性很強,但越是這樣越是沒朋友。胡適和陳寅恪是很好的朋友。陳寅恪生病的時候,沒錢治病,胡適當時已經(jīng)卸任駐美大使,薪資微薄,依然寄去了一千美元作為醫(yī)療費。后來胡適競選文化院院長,陳寅恪特地跑到重慶去投胡適一票。片中,托尼幫助謝利博士解決一個又一個麻煩,謝利博士幫托尼寫信,這也促進了他們友情升溫。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要害怕張口,交流才有機會,沉默未必是金。
懂得反抗,與命運做斗爭。謝利博士雖是黑人,但仍堅持學習,成為博士,與上層人士接軌。堅持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演出也是為了改變大眾的意識,就晚餐問題與餐廳負責人斗爭,雖然沒有成功。命運有一半在上帝手里,有一半在自己手里,我們要與上帝爭奪命運。有人高考沒考好就怪制度怪家庭,但仍有寒門學子考上北大后感謝貧窮。不要責怪原生家庭怎么怎么樣,自己也應該嘗試著去努力改變。
《綠皮書》觀后感10
看完這次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綠皮書》,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主人公托尼和唐納德·雪利之間那跨越種族的、無比深厚的友誼,電影還想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且拋開兩位主人公,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部電影里只出現(xiàn)了三種人:白人、黑人,還有一種“中間者”。其中前面兩種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互不干擾,兩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還有一種“中間者”,就似黑與白之間那顯得有些多余的灰色,這種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體。他們就像一群流浪者,尋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而托尼和唐納德就是這樣一類“中間者”。在電影中有一段場景,在托尼和唐納德從拘留所放出后,托尼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這句話看似調(diào)侃,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托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實不代表皮膚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說他的生活,因為他身為白人,卻在過著黑人的拮據(jù)生活,到熱狗店里比賽誰吃的多,依靠這種方式去賺錢,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托尼的生活方式與黑人無異。在白人堆里,他覺得自己窮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里,他又從來沒有被這個種群所接受,因為他們評判的標準是膚色。
著名鋼琴家唐納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炭嗟貙W鋼琴,用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窮,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當他好不容易擠進白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未真正融入進去。上層社會的白人花錢請他來為他們彈鋼琴,借藝術(shù)的造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教養(yǎng)的。演出完畢,臺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但這掌聲僅僅是致敬藝術(shù),而不是對唐納德的贊美。當他走下臺的那一瞬間,只不過是個黑鬼,不配受他們白人尊重,甚至連酒店的廁所都不讓進,不能在酒店用餐。
這讓我們也明白了一點,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沒有資產(chǎn),他就只是白人社會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資產(chǎn),也只不過是黑人,他們永遠都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歧視,永遠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會,這是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要關(guān)注的不僅僅是當時這個大環(huán)境下的種族歧視是有多么嚴重。如果僅僅是呼吁停止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對電影的理解還遠不夠深刻。
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我們需要更多地關(guān)注像托尼和唐納德這樣的人。
他們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間者”罷。
《綠皮書》觀后感11
總有一些感動,在不經(jīng)意間進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個簡單地微笑,一次緊緊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電影。
電影《綠皮書》一直保存在電腦的硬盤里,夜深人靜的周末,家人孩子已入睡,這時是我自由的時間,打算通過電影放松身心的疲勞,忘記工作上的煩惱。
這部電影,是近兩年來,最讓我感到心情愉悅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的是:美國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電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是著名的黑人鋼琴音樂家,一個是歌舞廳里游手好閑的白人混混,在這次旅行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間產(chǎn)生了信任、快樂還有成長。
音樂家教小混混寫情信給愛人,教會混混人生選擇,混混幫助音樂家走出孤獨,并且?guī)椭鉀Q生活上的麻煩,相互影響互相成長。
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話是這么寫的:
對于朋友來說,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種膚淺含混的“夠意思”、“講義氣”,而是幫助對方成長——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朋友在一起應該是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這樣的友誼才有意義,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皮膚襯托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在彈奏完畢后獲得大家的認可,這“潔白”的笑容顯得更具魅力。重要的還不是這個笑容,而是黑人音樂家在黑人小酒吧里彈奏時感受到的放松與快樂,遠比在富麗堂皇的別墅為高貴的`白人彈奏開心得多。
因為他知道在這里沒有歧視,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他都能獲得尊敬,所以他后來在臺上與其他人合奏的時候,他開心的站起來半蹲著彈奏,臉上堆積著的笑容,讓作為觀眾的我也為他開心歡樂,并且跟著電影里的音樂舞動著我的雙肩。
快樂其實就這么簡單,一部電影,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樂家在去別墅彈奏之前,問過小混混:“你要進去嗎?”,小混混沒有選擇進去,而是站在外面聆聽和其它司機賭博玩色子。
音樂家給予小混混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音樂,與更有學識、更有涵養(yǎng)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但他沒有意識到這點。
人生當中,時時刻刻都是在選擇,你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為伍,選擇整天打牌打游戲還是閱讀運動,最終的結(jié)果是不同的,時間會懲罰那些自己選擇錯誤的人。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選擇決定命運,是在書籍《財富自由之路》里,印象很深刻。
一部電影,能夠讓觀眾感到快樂與成長,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所以強烈推薦。
《綠皮書》觀后感12
電影中優(yōu)雅的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種感覺很高,一個太腳踏實地,一個收入豐厚,一個忙于謀生,一個經(jīng)常拿著書,一個經(jīng)常拿著雞塊,一個做得體,一個簡單和直接。..
兩個人走在一起的差異太多了,他們都非常敬業(yè),穿著得體。一路上,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除了友誼的溫暖,他們還很容易微笑。他們討論了很多關(guān)于人性、孤獨和偏見的話題,但他們沒有說教,而是用樂趣傳達溫暖,溫暖了人們的心。
這部電影讓人們欣賞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但也讓人們感到深刻和內(nèi)涵。與大多數(shù)國內(nèi)肥皂劇相比,質(zhì)量確實很高,有中心、主線和清晰的傳輸路線。
家庭紐帶:家庭非常重要,因為家庭英雄愿意通過各種方式賺錢,支持家庭,家庭是第一個,為了賺錢愿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達離開家這么久,家庭聚會非常重要,無論如何在平安夜回家,否則沒有他的床。
人們不得不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傳情紙信:為了省長途電話費,托尼一路給老婆寫了很多信,從最初的流水賬到后面的情畫意,從最初的照片到后面的自成一套,讓音樂大師感到滿意,老婆感動,加深了夫妻關(guān)系,說明溝通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誰會寫信呢?我們可能已經(jīng)失去了這條路。
什么是幸福:點燃一支煙,喝一杯酒,讀一會兒書,寫一封信,吃三明治或雞塊,在公共酒吧演奏音樂,家庭晚餐,朋友
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nèi)缃竦目鞓芬呀?jīng)變得越來越難,忙著追求物質(zhì)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jīng)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電影還告訴我們什么:
要有改變的勇氣,要學著嘗試。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后一頓" 。
孤獨是什么?不要總是一個人呆著,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么,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式。
《綠皮書》觀后感13
電影中的優(yōu)雅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個感覺高高在上,一個太接地氣,一個收入豐厚,一個為生計忙碌,一個經(jīng)常是手捧一本書,一個經(jīng)常是手抓一雞塊,一個處事得體,一個簡單直接......
太多差異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都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敬業(yè),都穿著非常得體,一路走來,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除了友情的暖,還是輕松的笑,討論了很多關(guān)于人性,孤獨,偏見的話題,但沒有說教,而是用趣味傳達溫情,暖化了人的內(nèi)心。
電影讓人領(lǐng)略了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也讓人感觸深刻,有內(nèi)涵,相對國內(nèi)大部分肥皂劇來說,質(zhì)量確實較高,有中心、有主線,有清晰的傳遞路線。
家庭的紐帶:家庭很重要,為了家庭男主人公愿意通過各樣的方式賺錢,養(yǎng)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為了賺錢愿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遞了離開家這么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會很重要,再怎么樣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里,否則就“沒有他的床了”。
讓人不得不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么?”“生活的中心是什么?”
傳情的紙信:為了省長途電話費,托尼一路給家里的妻子寫了好多信,從一開始的流水帳到后面的講情畫意,從開始的照寫到后面的自成一套,寫得已經(jīng)讓音樂大師都覺得滿意,妻子看得感動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說明交流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現(xiàn)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誰還會寫信呢?我們或許已經(jīng)失去了這個途經(jīng)。
快樂是什么:是點燃一個煙,是喝一杯酒,是看一會書,是寫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雞塊,是在大眾的酒吧里彈一曲音樂,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間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nèi)缃竦目鞓芬呀?jīng)變得越來越難,忙著追求物質(zhì)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jīng)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么: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電影還告訴我們什么:
要有改變的勇氣,要學著嘗試。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后一頓" 。
孤獨是什么?不要總是一個人呆著,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么?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么,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方式。
《綠皮書》觀后感14
種族話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電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讓電影里的這個故事既在三界之外游離,又要觀眾有代入感和思考,這個平衡和角度很難取舍。一般這種類型的故事,常見的視角是強勢視角,看見弱勢的不順利之后反思自己然后做出改變實現(xiàn)大和諧,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弱勢群體中的強話語權(quán)人與強勢群體中的弱話語權(quán)人之間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沖突有碰撞,tony和tang兩個人物的們每一個點都在沖突,從靈魂到外殼,從外界到內(nèi)在。發(fā)生沖突是理所當然,和解是漫長且考驗人的。
電影展現(xiàn)的和解過程漫長又殘酷,從紐約出發(fā)一路向南像是把兩個人從象牙塔抓出來丟進現(xiàn)實世界的霧霾里,從酒吧到西裝店到警察局,對博士種族身份折磨的高點發(fā)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從伯明翰開始拴上了最后一環(huán)。博士和tony兩個人的和解是從澡堂和警察局這一段開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對自己的辯白和拉扯,給電影前段里的那個私下端的過分臺上笑容親和的黑人鋼琴家的所有行為做了解釋,同樣,tony的市井氣和義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俗的時候真的太俗,能干的時候又很能干。電影里有幾個場景很讓我動心,一路貫穿下來博士教tony寫情書,以及圣誕夜妻子悄聲對博士說謝謝他的信的時候。寫信的部分有個博士穿著黃格子西裝指導的場景,配著飄落的黃葉,那個場景太好看了。妻子那個擁抱和耳語之后兩個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請tony作自己的`經(jīng)紀人委婉的表達自己低頭的意愿,那里真是有股倔強的可愛。當然,肯德基的出場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別人家的全家桶有那么大一個雞排!!雖然那天的晚飯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這個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實很開心最后看到了全家福一樣的和解畫面。電影表現(xiàn)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種族歧視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消滅,再將目光落回現(xiàn)實又會覺得很無力。但既然這是一個基于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那還是抱著最后一點柔軟先和自己和解吧。畢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絕這份團圓美好。
《綠皮書》觀后感15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zhàn)爭后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么一個環(huán)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并不是那么富有的白人“小混混”托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并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于是,音樂家懷著這樣的夢,帶上了托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里“不接待黑人”的“規(guī)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著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托尼聯(lián)系了州長事態(tài)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為什么差別這么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為什么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托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jīng)這么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quán)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里嗎?為什么你還要鬧出這么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著回答:“是啊,托尼。我住在這座城堡里,但是孤身一人!”
于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nóng)田旁。農(nóng)田里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里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著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里透露著無奈。
同樣是黑人,為什么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托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托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托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綠皮書》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綠皮書》觀后感綠皮書觀后感03-17
《綠皮書》觀后感 綠皮書觀后感簡短11-15
綠皮書觀后感11-16
《綠皮書》觀后感06-12
《綠皮書》觀后感06-11
綠皮書觀后感10-23
【精】綠皮書觀后感06-13
(優(yōu))綠皮書觀后感07-05
綠皮書觀后感范文06-25
電影綠皮書的觀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