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觀后感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

時間:2024-05-16 08:30:22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

  當觀看作品時,我們會沉浸在情節(jié)之中,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暗戀桃花源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

  勞動節(jié),我驅車前往南京,觀看期待已久并錯過數次的話劇《暗戀桃花源》,這部話劇是世界華語劇壇的當代經典,自1986年首演以來,倍受觀眾、戲劇界及媒體的好評。根據舞臺劇《暗戀桃花源》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林青霞、李立群、金士杰等領銜主演,在第43界柏林電影節(jié)和第5界東京電影節(jié)獲獎。

  劇情內容大致:一座空曠的劇場里,一個劇團在排練一臺叫《暗戀》的舞臺劇——抗戰(zhàn)勝利后,江濱柳在上海與云之凡結識,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這對情侶因內失散。江濱柳到了臺灣,十年后結婚,日子也過得平安,但幾十年來心中一直無法忘懷年輕時那段最美麗的日子。一直等到兩岸交流開放,江濱柳正式托友人到大陸打聽云之凡的下落,才發(fā)現當年云之凡也離開大陸到了臺灣,而他卻一直不知道,F年已老、住在醫(yī)院的他使出了年輕時的大膽精神,在報紙上刊出一則尋人啟事、尋找云之凡、尋找他早已失去的夢想....這段故事是《暗戀》劇團導演自己的愛情故事。他好象在潛意識里讓自己失去的夢想再現舞臺,他隨時陷入自己的回憶,隨時對男女主演表示不滿,而他們雖然努力也不能完全體會導演的意境。

  當戲正排得起勁時,另外一個劇團也來到劇場,打斷了《暗戀》的彩排。他們說場地是他們訂的用來排練古裝戲劇《桃花源》。這個戲很大膽的改變了晉代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無能漁夫老陶之妻春花與房東袁老板私通,老陶一氣之下往上游打魚去,不小心進了“芳草凄美、落英繽紛”的“桃化源”。這地方的百姓是古代避戰(zhàn)住進去的,對當時發(fā)生的事一無所知。在這仙境中老陶遇見了一對與春花、袁老板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他起先痛苦萬分,后來慢慢學會如何與他們相處,過著快樂的日子?墒撬匀徊荒芡洿夯ǎ詈笏麤Q定回去帶春花一起去美麗而遙遠的“桃花源”...兩個劇團在同一個舞臺上相撞,混亂一片,又找不到劇場管理員,只有你爭我奪,一會兒是《暗戀》演出,一會兒是《桃花源》的演員在對白。漸漸地,沖突與矛盾開始融合,兩出戲同在一個舞臺上演出

  其中一名不知哪里來的'白衣神秘女子在劇場中游蕩,四處尋找一名叫“劉子驥”的人....這臺劇目,嚴肅中不段鬧出笑話,打鬧中又引出許多嚴肅的主題,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起哀樂,生活中誰沒有幾件傷心的事,誰不是常以笑面示人。

  在看到這出戲的最后一幕,我流淚了,江濱柳和云之凡苦戀了40年之后才相見,數十年的思念,一世的情愫,滿腹的話語,只在兩行熱淚中對視彼此,一切盡在不言中......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2

  其實去看這個話劇,純屬沖著二點:

  第一,追星,黃磊,何炅都是我喜歡的個人;

  第二,這個話劇的名氣,老是聽到有新聞報道和身邊的同事有傳道!

  一狠心就為了去體驗一把現場話劇的魅力,與死黨劉蛋蛋同學購買了480的三等票

  扳著手指頭,期盼著公演的時間到來!

  開演前,整個人都很興奮,很期待,并且對于話劇這個高雅的藝術表現是生平的第一次,所以特意借了望遠鏡,因為我想象中的話劇最重要的就在于臺上的表演,尤其是肢體語言!后來的觀看過程,證明這個決定是英明的!

  接下來,說說觀后感:

  暗戀桃花源,原來是由二部分組成:

  “暗戀”“桃花源”是兩個不相干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彩排的和約,雙方爭執(zhí)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于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暗戀”是一出現代悲劇。青年男女江濱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戰(zhàn)亂相遇,也因戰(zhàn)亂離散;其后兩人不約而同逃到臺灣,卻彼此不知情,苦戀40年后才得以相見,時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濱柳以瀕臨病終。

  “桃花源”則是一出古裝喜劇。武陵人魚夫老陶之妻春花與房東袁老板私通,老陶離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與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時劇場突然停電,一個尋找男友的瘋女人呼喊著男友的名字在劇場中跑過......

  說實話,看完后,與我心目中所想象的話劇相差甚遠,尤其是沒看懂是什么主題和意思!就連有電臺記者采訪觀后的機會來到我和蛋蛋的面前,我們也沒辦法很好地表達,真的很后悔沒有去看過賴聲川,真的后悔沒有去看過劇情介紹,如果這個機會再擺在我面前,我一定會去充分準備一下,時刻準備著被采訪!哈哈

  次日,仔細上網做了了解:

  尤其是整場戲的核心在于一個貫穿始終的.“紅衣女”,主題要表達的是人生其實是個尋覓的過程。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何嘗不是在走一個尋覓的過程,也許像劇中人一樣,直到生命的盡頭也未必尋覓的到。

  快樂而充實地過好每一天,最重要。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3

  在《暗戀桃花源》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到兩種話語權的斗爭,《暗戀》所代表的傳統正劇話語受到了《桃花源》所代表的解構性話語的挑戰(zhàn),將這兩種針鋒相對的話語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斗爭,正如巴赫金所說:“自我“永遠無法獲得完全的自主性”,每一種話語都試圖在與別種話語的交談中“成為標準的、特權的話語”。而在《暗戀桃花源》中,這種話語的斗爭直接體現為誰占據“舞臺”,誰成為權威話語。甚至到了最后,導演干脆讓兩劇發(fā)生正面沖突:

  “桃”導演:我好好一出喜劇,被你們弄得烏煙瘴氣的……

  “暗”導演:好,老弟,你不說我還不好意思說,我看你的喜劇,我好痛心啊,我最崇拜陶淵明了。

  “桃”導演:好好好,沒有關系,你不講我也不講。我看你的悲劇我很想笑。

  “暗”導演:什么話

  “桃”導演:什么話?你自己看看,一個快要死的病人,從床上爬下來,嘴里哼著歌去蕩秋千啊!這叫什么玩藝兒!啊?還有山茶花,山茶花怎么演?你現在演給我看,你演,你演!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清楚的獲得了導演發(fā)送的信息,那就是,他所要講述的,與其說是關于幸福的問題,不如說是更深遠的關于文化的問題,由此我們說,《暗戀桃花源》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寓言。

  讓我們從電影的鏡頭和布景入手去進一步解釋這個問題:

  在《暗戀》中,色彩暗淡沉重,頂光使用逐漸減少,側光增加,給人凝重又真實的感覺。而當影片進入到《桃花源》時,色彩頓時轉為明快夸張,多用綠,粉紅,藍色系,使用全光,少有補光,這種非寫實性的光色設計和大量的正面長鏡頭突出了劇場感。而《桃花源》的布景則采用傳統的山水畫,這樣的設計充分運用了中國文化傳統符號,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意識,也是臺灣外省移民心中的家園形象,是一個美好的“中國“形象”。但當觀眾發(fā)現這樣和諧的布景上有一塊完全的空白的時候,文化上的斷裂感就以直觀的形式出現了。在這里,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中國人共有的傳統文化意向被割裂后造成的景觀。凝滯而沉重的歷史和虛幻的未來同時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也就是接受美學所津津樂道的召喚結構。而在賴聲川那里,這個裂痕也就是個體與整體之間的對比和呼應,而這種呼應不但是臺灣和大陸關系的隱喻,也是歷史和未來的隱喻,正是基于這一點,才使《暗戀桃花源》獲得了更深遠的意義。

  如果要解讀《暗戀桃花源》,那語言也是一把不可獲缺的鑰匙。

  我們看到,《桃花源》剛開始是老陶在開酒瓶。這酒瓶有瓶蓋但就是打不開。老陶說了一系列的“什么”——“這叫什么家?這叫什么刀?這叫什么餅?”而到了桃花源之后,老陶又發(fā)現,他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xiāng)竟連自己也說不清楚。這正是雅克布森所謂人類換喻能力的失靈,而其背后所體現的恰恰是索緒爾對于語言共時性的理論。我們注意到,當武陵和桃花源都只成為所指的容器的時候,其中任何的詞語都可以被取代,而這種取代則意味著對于《桃花源記》這樣的經典的符號偷換。即使一個人對于周圍的事物的都說不出來,形容不上來,這些事物也依然存在,變化的僅僅是事物的名稱。這樣,就可能形成一種失去語言的歷時性后重新凝結的共時性。賴聲川的嘗試在于,用歷史切割歷史,進而形成新的共識。這就使得《暗戀桃花源》在講述貝爾托魯奇“個人都是歷史的`人質”這一命題的同時獲得了一種向外突破的張力。我們注意到,桃花源人恰恰是武陵人的后代,這樣的設計也就有了非常明顯的意味,那就是:向前看。而影片中兩個話劇占據一個舞臺時因為搭錯詞而造成的互相詮釋、對峙又互相攻擊的情節(jié)則是對布萊希特理論最徹底的貫徹:“間言之,不能讓觀眾陷于神志昏迷的狀態(tài),給觀眾一種幻覺,好像他們所看到的是一個自然的、沒經排練過的一個事件!闭麄影片將觀眾放置在認同與間離之間,即反對完全理性審視,又反對完全投入感情,實在是一種極大的藝術克制。

  在電影的最后,“時鐘”出現在《桃花源》的背景中,“落英繽紛”又影響了《暗戀》。過去是無法挽回,記憶是無法重建,就如桃花源也無法回去一樣,到了最后,連尋找桃花源的劉子驥都丟失了,生活/舞臺,理想/現實,過去/現在,記憶/忘卻,這樣的沖突充滿了張力,而這種文化尋根的虛幻和對未來毫無把握的焦灼才是賴聲川等臺灣藝術家心中永遠的傷痛。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4

  去年被臺風“海葵”括走的《暗戀桃花源》在這個炎炎夏日又回到了港城,在保利劇院連演兩場,平靜的小城一時婦孺相告、一票難求。朋友送來兩張珍貴的戲票,不由分說偕夫人正裝出席,劇場內已是錦衣笑語,滿堂熠熠。

  這本戲在華語圈已巡演了三十年經久不衰,真是難以想像。之前我問看了首場的一個學生,他興奮地告訴“看到何炅了、他真的很袖珍、謝娜沒來”。觀演中途收到朋友信息詢問演出效果,答曰:搞笑的,無厘頭。劇終謝幕后,很多人是神情默默走出劇場,不像是看了一場喜劇之后的簡便表情。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出戲

  年輕朋友是去看明星。本戲主打明星牌,營銷很成功。每個大牌后面都有大批的粉絲。黃磊在暨陽湖邊游覽,我遠在香港的女兒即實時微信詢問他是怎會在港城的。何炅在“武陵三角”中一亮相,場內就無來由地一片掌聲,網絡時代明星的感召可見一斑。這個世界變化快,好劇本也要會推銷會吆喝。正如近期在影院熱影的幾部片子(《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小時代》簡稱富二代),質量不高卻也簡便票房過億,還不是靠了幾個當紅小哥靚女的號召力。

  成人們是看賴聲川。賴大導演真是不賴,這位出生臺灣的加州大學戲劇博士掌控駕嘆舞臺和劇本有著神奇的功力,他滿臉大胡子滿腦子創(chuàng)意,在國際獲獎無數,被譽為劇場導演之翹楚。本劇故事確是挺難敘述的。說的是有《暗戀》和《桃花源》二個劇組為爭搶一個舞臺進行彩排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沖突!栋祽佟贩从车氖窃诳箲(zhàn)勝利后的'上海灘,一個東北青年和一個昆明姑娘相遇相戀,因戰(zhàn)亂而離散,直到四十年后的臺北,男主角臨終病危時仍放不下他的初戀。時空跨度很大,是一出現代感情杯具!短一ㄔ础纷叩氖枪终Q、穿越的路數,以陶淵明的同名游記作為背景進行戲說,說是武陵打魚人老陶與美貌妻子春花婚后不育,春花和袁老板偷情私通,老陶憤恨出走誤入桃花源,在其中過了十天夢幻般的時光,再回到武陵時卻發(fā)現一切全都變了……。要把這二個混身不搭的劇情和劇組生生組合在一臺戲中,沖突錯亂,比較反襯,古代現代,嚴肅搞怪,使這部戲成為經典話劇,真的全賴“老賴”,確實是功力不凡,嘆為觀止。

  觀眾最終看到的其實是自我,是自我的內心。開場時正襟安坐看故事、等明星,中段時無厘頭、全場哄笑,最終伴著思索默默離場,對這出130分鐘時空交錯的大戲竟一時思緒紛呈、無從評價。當明星遠去,從戲中戲里走出來,思維的焦點不由得引向自身,審思起感情和婚姻、家國和命運、現實和夢幻這樣宏大而恒久的命題,體察個人的生活境地和身處這個時代的情懷,從而超越了舞臺劇情,通向生活真諦和生命意義的終極。

  所謂真諦和終極意義,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我體會就是三句話:多欲得苦,簡單是福;運命無常,隨遇而安;善待親情,珍惜緣分。

  多欲得苦,簡單是福。桃花源,人稱世外桃園,或許正是我們能夠想象的夢想境界。那里鮮花紛呈,笛聲悠揚,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情欲泛濫;人們撲蝶嬉樂,生活簡單,在那里人與人、與自然以及與自我的靈性和諧相融。所謂的凈土可是如此。環(huán)顧周邊現實,人們總是被貪欲、物欲和情欲所包圍,總在利益和欲望面前義無反顧、飛蛾撲火,結果是迷失自性,得到的還是虛幻、是苦果。我們身邊就有不少春花、袁老板這樣的人物。

  運命無常,隨遇而安。坐在秋千上的云之凡沉浸在感情的甜蜜中,對未來充滿著期望,她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已捧在手中的感情會無緣無故地丟失,也無法預期和掌控自我跟隨命運的舢舨最終會漂向何處,更不可能明白國家的分化和時代的變遷了。如滄海一粟般存在的人們,在歷史和國家的尺度面前,個人命運更多的是無奈和無助。作為天之驕子,人們常常會誤認為自我無所不能十分偉大,能夠隨心所欲主宰自然,其實人類是自然之子其生存與周遭一切息息相關、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大自然、大時代這個巨輪上,人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在時間的河流邊,我們總會不由得唏噓和感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們能做的只能是順時應勢、趨利避害,與其怨天尤人、隨波逐流,不如虛懷若谷、隨遇而安。

  善待親情,感恩當下。人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十分地偶然,我們能有此生感知當代社會、體驗生命歷程,就已經是十分地幸運和富有了。不要對自我所擁有的不以為然,也不能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甚至對自我的不如愿不知足而埋怨不公,其實我們眼前的一切都是上蒼的恩惠和造化,當下的身心、財物、親情都是寶貴財富,一絲一縷、一花一草都應珍惜并感恩,活著、工作著、經歷著,這就是美麗,就是幸福。佛說人生有生、老、病、死、愛離別、求不得、怨長久、放不下等“八苦”,產生煩惱的是貪、嗔、癡、慢、疑等人性弱點和欲望稱為“五毒”。其實我們和劇中人一樣,都在其間糾結、折磨、掙扎和沉淪。惟有看破、放下,才能得自在,惟有感恩、惜福,才會有歡樂。真諦擺在面前,不離不棄,伸手可得。領悟不易,踐行更難。真要感激賴聲川和劇組在這個完美晚上帶給了我們歡笑、思索和啟迪,并鼓勵我們不斷在人生旅途中求索、前行。

  另外,舞臺上還有個神秘的紅衣女子游離于劇情內外,她來自何方,她隱藏著何事,她要尋找何人,她和我們有何干系……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5

  看完這個電影版話劇,我們跟隨著鏡頭,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暗戀桃花源》。矛盾的沖突和協調,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從矛盾的沖突和協調方面來說。不論是作品本身的音樂與布景還是人物的性格。首先,從作品本身來看,暗戀與桃花源兩個不一樣的劇組,一個“杯具”,一個“喜劇”,兩種截然不一樣的舞臺效果,但是作品本身將其音樂處理的很好,在兩個劇組換場的銜接處,音樂的輕重緩急處理的十分好,既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也不會太平淡而顯得乏味。而且在開始的時候暗戀劇組的音樂節(jié)奏緩慢,桃花源劇組節(jié)奏則明顯歡快,轉而到后半場則恰恰相反,變成暗戀劇組節(jié)奏激進,而桃花源節(jié)奏趨緩。這也在劇情上給人一種帶動。之后,在人物性格上,也有體現出矛盾的沖突與協調。作品的前半段,老陶是一個處于焦躁中的人物形象,而春花和袁老板則是愛意濃濃,人物表現力比較平緩。然而,老陶在經歷了桃花源之后,像是受到了某種熏陶,或是被桃花源的氣氛所感染,人物性格便變得舒緩,給人心平氣和的感覺。而相比較下,春花和袁老板生活在一齊,經歷了相處的磨合,不僅僅沒有過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是變得落魄潦倒,從而人物的性格爆發(fā),十分具有表現力。這也是體現了矛盾的沖突與協調。

  從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方面來看《暗戀桃花源》。暗戀劇組,江濱柳和云之凡的感情。桃花源劇組,春花和袁老板的最初夢想,甚至是那個一向在尋找劉子驥的瘋女人。

  首先,從暗戀劇組來說,開頭,江濱柳將一切都計劃好了,那些信,那些愛意。在他的.理想中,他和云之凡在一齊只是時光的問題。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云之凡沒有回來,而他也沒有聯系上云之凡,過往的一切都成了過眼云煙。在他重病之時,最后,他見到了云之凡,但是,不僅僅是他,我們也都同樣意識到了,一切都不一樣了。他有了妻子,而云之凡也嫁人了,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甚至子孫。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明白江濱柳的心理,但是,設想一下自我在當時的情境中,那些感情或許我們也能體會一二。云之凡在江濱柳的心目中,可能不單純只是年少時的愛戀那般簡單,那是他的青春,是他的沖動,是他年少時的夢想與憧憬,那是一些比簡單的感情更重要的東西。另外,我覺得江濱柳對于他此刻的妻子也不見得是沒有感情的,或許那是比感情更讓那個人割舍不斷的,比如親情,比如職責。之后,再看桃花源劇組,春花和袁老板之前對未來有著多么完美的向往,有孩子,有歡笑,只是現實讓他們變得窮困,墮落,所有的所有都不是當初設想的那個樣貌。而老陶去了桃花源,他才是最后真正的勝者,他經歷了比現實完美的桃花源,被現實逼迫的看清了現實,這才是我們的社會想要讓我們學會的。而瘋女人,她一向在尋找劉子驥

  ,但是劉子驥卻從沒有出現過,劉子驥好像就是那理想一般,讓人不斷的尋找,而往往就是以找不到這個結局收場。導演在此處想要告訴我們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心境吧。

  最后,我想要說,作品和現實還是不一樣的,現實往往比作品表達的更復雜,更殘酷,但是我們不得不應對。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更高于生活。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以上就是我對于《暗戀桃花源》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謹代表個人觀點。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6

  一直想要去看《暗戀桃花源》這個話劇,昨天終于如愿以償,看完之后除了感嘆之外,還有興奮,借此寫個觀后感,表達下我心中的所想。

  《暗戀桃花源》這本身是兩部話劇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是喜劇桃花源,一個是悲劇暗戀;桃花源是在一個是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暗戀是在一個是在病房里回憶過往情事, 本身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劇組結合在一起,但是卻能碰撞出火花,造就經典,給觀眾帶去歡樂。兩個故事之間有共通性,有對比性,給觀眾帶來笑聲的同時,會產生思考,悲喜交錯的舞臺令人叫絕。

  《暗戀桃花源》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相關的,當時人們的生活很亂,作者通過用舞臺的方式表現出來,道出了人們的心聲,社會情緒得到了釋放,《暗戀桃花源》與當時的社會現象相呼應著。但是一個好的劇本,當然也需要好的演員進行演繹。通過演員的表達可以更生動的傳達作者的思想,讓觀眾更直觀的感受其中的魅力。

  《暗戀》中雖沒有什么高深的臺詞,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對話,就是這種真實的源于生活的表達,才能讓觀眾感受其中。

  《桃花源》是喜劇,顯然是要給人們帶去歡樂的,簡它以其夸張的`語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講述現代生活,穿越古今,雜糅并取,其中有很多的笑料。

  劇中的亂,不僅是兩部劇之間的交錯之亂,還有舞臺上搗亂的女子、關門的看管員、突然沖上臺指導的導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正是因為這些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戲劇的效果。

  雖然是喜劇和悲劇的結合,但其中所表達的愛情,都會引起觀眾的思考,不管是熱烈數十載,還是為愛所累,這些在生活中也都是常有的事情,愛情本身就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整部劇看下來沒有轟轟烈烈的對白,沒有華華麗麗的結尾,結尾情人之間雖然愛意濃厚,卻只是簡單的問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7

  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描述世界,并不完整,或者說,這只能描述生活的世界,因為,思念世界里的時空與生活世界中的時空并不一樣。在思念的世界里,時空可以是停止的,正如《暗戀桃花源》(電影版)中江濱柳對云之凡的思念幾乎都停留在了那個離別前的夜晚,彼此寄托思念的方位定格在了昆明和上海,殊不知,兩人共同生活在臺北已經將近40年了,只是,并沒有相遇。

  《暗戀桃花源》是一本錯亂的電影,《暗戀》和《桃花源》兩個劇組同時在同一個劇場排練,電影的時間軸也忽地從江濱柳和云之凡的現代版離愁與老陶、春花、袁老板的三角戀之間來回跳躍,甚至,出現了兩個劇組同時使用劇場,雙方臺詞串在一起的.畫面,期間,還不時插入一個尋找劉子驥的失落女子在劇場里上串下跳。

  關于這種錯亂,導演賴川聲在接受楊瀾采訪時表示,生活本來就不停地受到各種干擾。個人生活如此,體制建設又何嘗不是,總是在各種變化的制約因素中尋找暫時的平衡。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其實是不存在的,正如老陶在桃花源看見形似“春花”與“袁老板”的夫妻倆一般,那種美好是不真實的。

  思念與生活的不同,在《桃花源》這場戲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思念春花的袁老板,當他們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候,許多美好的理想都成了空談,就只剩下賭博與爭吵。思念是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生活卻是具體的。思念時,記憶常常幫助人們自動去除悲傷的部分,而生活中的悲傷常常蒙蔽了人們的雙眼,掩蓋了許多幸福美好的時刻。

  《暗戀》劇組導演對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思念,使他總是對演員詮釋江濱柳和云之凡的表演不滿意,盡管大家已經非常努力。江濱柳因為40多年來的思念,終于在報紙上刊登了尋找云之凡的尋人啟事,終于見面時,不知所措的舊情人只能淡淡地拉家常,最多用“我寫了很多信去昆明”與“我寫了很多信去上!北磉_40多年來的思念。

  思念的世界與生活的世界終究是不同的,是不可重疊的。思念的人不一定生活在一起。如果兩者重疊,也許,只能成為那個終日尋找劉子驥的失落女子一般,瘋瘋癲癲的了。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8

  賴聲川不朽之作《暗戀桃花源》,《暗戀桃花源》講述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暗戀"和"桃花源"是兩個不相干的劇組,他們都與劇場簽定了當晚彩排的和約,雙方爭執(zhí)不下,誰也不肯相讓。由于演出在即,他們不得不同時在劇場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錯的舞臺奇觀。

  "暗戀"是一出現代悲劇。青年男女江濱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戰(zhàn)亂相遇,也因戰(zhàn)亂離散;其后兩人不約而同逃到臺灣,卻彼此不知情,苦戀40年后才得以相見,時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濱柳以瀕臨病終。

  "桃花源"則是一出古裝喜劇。武陵人魚夫老陶之妻春花與房東袁老板私通,老陶離家出走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與袁老板成家生子。此時劇場突然停電,一個尋找男友的瘋女人呼喊著男友的`名字在劇場中跑過…

  《暗戀桃花源》一劇以奇特的戲劇結構和悲喜交錯的觀看效果聞名于世,被稱為【表演工作坊】的"鎮(zhèn)團之寶"。

  目前話劇《暗戀桃花源》正在巡演中,你可以去現場體驗的,更能真實的感受到他的魅力。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9

  上周末有幸觀看了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的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劇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只想說說自我看后的感覺。

  我一向是對杯具不感冒的,也許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但我確確實實不喜歡看杯具,所以《暗戀》看得我是挺無趣的,畢竟這樣類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瓊瑤式的的臺詞,尤其是剛開場那會兒,瓊瑤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劇,所以我對它的興趣高一些,更何況有何炅謝娜這兩個活寶,想不笑都難啊!但是意外的驚喜來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傳》里面的“關中大俠”——呂秀才,初入桃花源時的一句:“哇塞,芳草鮮美;我靠,落英繽紛!”實在是太經典了!看《武林外傳》的'時候就覺得他和佟掌柜倆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這次看了他在話劇中的表現,發(fā)現依然是最出彩的一個,不愧是上戲碩士啊,功力的確深厚!其實我覺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熱熱鬧鬧的喜劇,本質上實際是一出套在喜劇套子里的杯具,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杯具,笑聲中會有苦澀的感覺。尤其是最后,老陶本來已經在桃花源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仍然無法忘記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帶到那個人間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老陶原本就應是丈夫的主角,此刻卻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還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個完美世界。熱鬧的開場,寂寥的結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鬧的喜劇形式表現出來,反而更讓人平添了幾分隱隱的心痛。

  另外還想提一句,那個不時出現的白衣女子,口口聲聲要找的劉子驥,和《桃花源記》中的“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提到的那個人名字一模一樣啊!這也是我?guī)滋熘蟛畔肫饋淼,但是還是不懂她的串場有什么特殊含義嗎?哪位能給解釋一下?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0

  上周末有幸觀看了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的經典話劇暗戀桃花源。劇情我就不在此贅述了,只想說說自己看后的感覺。

  我一向是對悲劇不感冒的,也許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但我確確實實不喜歡看悲劇,所以暗戀看得我是挺無趣的,畢竟這樣類似的故事也看得太多了,而且大段大段瓊瑤式的的臺詞,尤其是剛開場那會兒,瓊瑤的一塌糊涂,受不了。

  桃花源是喜劇,所以我對它的興趣高一些,更何況有何炅謝娜這兩個活寶,想不笑都難!但是意外的驚喜來自老陶的扮演者俞恩泰,就是武林外傳里面的“關中大俠”——呂秀才,初入桃花源時的一句:“哇塞,芳草鮮美;我靠,落英繽紛!”實在是太經典了4武林外傳的時候就覺得他和佟掌柜倆人身上最有料,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這次看了他在話劇中的表現,發(fā)現依然是最出彩的一個,不愧是上戲碩士啊,功力的確深厚!其實我覺得桃花源表面上是一出熱熱鬧鬧的喜劇,本質上實際是一出套在喜劇套子里的悲劇,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笑聲中會有苦澀的感覺。尤其是最后,老陶本來已經在桃花源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仍然無法忘記春花,回到武陵,想把春花甚至袁老板都帶到那個人間仙境去。但是武陵的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老陶原本應該是丈夫的角色,現在卻成了局外人,即便如此,他一心想的還是要和故人去分享那個完美世界。熱鬧的開場,寂寥的結局,老陶的悲哀用嬉笑吵鬧的喜劇形式表現出來,反而更讓人平添了幾分隱隱的心痛。

  另外還想提一句,那個不時出現的白衣女子,口口聲聲要找的劉子驥,和桃花源記中的“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提到的那個人名字一模一樣!這也是我?guī)滋熘蟛畔肫饋淼,但是還是不懂她的串場有什么特殊含義嗎?哪位能給解釋一下?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1

  昨晚杭城下雨,極冷。終于看了仰慕已久的賴聲川話劇《暗戀桃花源》。

  這場話劇一個月前就讓杭城的小資大資們騷動,四處討票、買票。不幸地我也趕了次時髦,找朋友要了票子。昨晚的劇院熱鬧得跟過節(jié)似的,果真看到了杭城許多文化界人士。

  袁泉很美,但沒想到她的聲音那么好聽。黃磊有點發(fā)福,但是演技絕對一流。喻恩泰還是武林外傳里那個呂秀才的德性,謝娜演戲如同她的主持毫無區(qū)別。傳說中的何炅沒有來,那個角色換了其他演員。

  看完后,我問朋友,一句話總結一下你的觀后感。朋友說:“一場笑聲不斷的悲劇!焙呛牵业共贿@么看。我覺得是:“混亂中的'和諧,錯位后的回歸!

  因為劇院場租的混亂,兩個劇團,一個演現代悲劇,一個演古代喜劇,同時在一個舞臺上排練。于是產生了混亂,鬧糟糟的舞臺,一會兒是悲,一會兒是喜。觀眾的神經一會跟著黯然神傷,一會跟著狂笑不已。如同坐過山車,時上時下,但卻沒有絲毫不適。因為兩個故事,表現的都是同樣的悲劇主題。一對現代戀人黃磊和袁泉失散四十年的再相聚,一個古代女人謝娜兩次婚姻同樣的結局。愛情總是比婚姻美好,得不到的永遠會在心里,得到的倒成了怨偶。

  人生也跟這舞臺一樣,經常會發(fā)生錯位。本以為這場子是你的,卻成了別人的。本以為這段感情是你的,卻成了他人的。對的時間,錯的人。錯的時間,對的人,F代的這個,四十年前上海一別,誰會料到從此生死兩茫茫,再見已經百發(fā)人。古代的這個,嫁了他,卻戀上那個他,誰會料到如愿嫁給那個他時,還是一樣被婚姻折磨得千瘡百孔。可是錯也錯了,怎么辦,只能將錯就錯吧。這場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幕是四十后的黃磊和袁泉在病房中終于相見了,病房外,黑暗中默默坐著,背對觀眾的黃磊太太。袁泉走后,黃磊在太太懷里撕心的哭泣。愛情雖然沒了,最后溫暖他的還是婚姻。另外一幕是兩個劇團互不相讓,只得將舞臺一分為二,各演各的。結果誰都沒法演下去,只有再協商成你方唱罷我登場。人生的戲只能一出出的唱,同時唱是唱不好嘀。

  剛剛一個朋友短信我說:“垂死的掙扎,掙扎的希望。——-暗戀桃花源觀后感”。我說:“有看到希望嗎?我只看到無望!彼f:“希望是無所謂有無的,只是一種念想而已?稍S稱為希翼更妥些!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就象戲中的那個尋找劉子驥的女人,無望的尋找,卻不停歇。我們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2

  賴聲川的話劇《暗戀桃花源》真是一出奇特的話劇。它奇妙的結構,悲中卻喜、喜終為悲的超悲喜劇的形態(tài),博大而深遠的內涵,無一不讓人驚嘆。

  我喜歡舞臺劇就是因為它精致的結構、演員演出的臨場性和觀眾對演員對全劇最真實最及時的集體反饋。而電影、電視劇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所以我一直醉心于舞臺劇的觀看。

  對《暗戀桃花源》最初產生觀看欲是想欣賞袁泉黃磊的表演,當然也想看看何炅謝娜是怎樣演話劇的。再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出戲是二十年前的戲劇,而我對二十年前有種永遠也難以割舍的奇怪情結。我感覺這應該是部好戲。

  從表象上看,本劇是以一個二流悲劇團和一個三流喜劇團為了即將的演出你爭我奪排練場地進行最后一次排練為基本線索,以穿插排練和同臺排練的兩出戲為重要雙線索,陌生女子苦苦尋找據說是約好了的劉子驥應該算作一條副線,幾條線索交織在一起,構成劇組與劇組的搶奪場地、劇組內部的種種矛盾(悲劇團導演和演員、導演和助理;喜劇團演員和美工、布景)、兩個劇組與陌生女子的不解與誤會、兩個劇組與場地管理員的爭辯、陌生女子和場地管理員之間莫名糾纏的大大小小的戲劇沖突。正是這些莫名其妙的大小沖突使整部戲生機盎然。

  悲劇團排練的是《暗戀》,喜劇團排練的是《桃花源》。

  《暗戀》似乎應該是出悲劇。由于躲避戰(zhàn)爭,東北的江濱柳(黃磊飾)和西南的云之凡(袁泉飾)在上海邂逅而相戀,戰(zhàn)爭結束后,云之凡回昆明和家人團聚,黃浦江邊,秋千索下,他的歌聲,她的身影永遠留在那里。他們憧憬新生活,以為相愛就一定能夠重逢。臨別云之凡送給江濱柳一條圍巾算是定了終身。從此兩人失去聯絡。四十多年后,一直生活在初戀回憶里的江濱柳在臺北生命垂危,他瞞著妻子托人在大陸四處打聽云之凡而未果,毅然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終日等待云之凡的到來,他系著那條圍巾,時時刻刻想著他們離別的場面。老天有情,啟事登出的第五天,滿頭白發(fā)、駝了背的云之凡出現在他的面前。原來這么多年他們竟然同在臺北而不知情。他們都以為對方仍在大陸的'昆明和上海。在苦苦的尋找和等待中無奈才各自組建了家庭;昕M舊夢牽掛一生終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暗戀!嘆時代人生飄忽不定!戰(zhàn)亂讓人意外相逢相戀,戰(zhàn)后的時局又讓戀人終生相隔。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諾大的大陸尚能使二人有緣相聚,小小的臺北卻把戀人淹沒在茫茫人海!所幸的是四十年后、人生暮年還能見上一面!所幸的是那份情意永遠留在彼此心間!這出悲劇該悲該喜?我啞口無言。

  《暗戀》僅僅三個場面,但的的確確能夠攝人魂魄。那個靜夜、那索秋千、那個穿著白旗袍的留著兩條長辮子的美麗少女云之凡、那唱著情歌憂郁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江濱柳;那一生的暗戀和相聚時的無言;臨別那一句“這些年,有沒有想過我”以及再度牽手的辛酸。這些場面,哪位觀眾能夠忘記呢?那清清純純的山茶花般的云之凡、那孤獨憂郁的世紀孤兒江濱柳的愛情和命運被袁泉黃磊演繹地十分動人。盡管有了家庭有了子孫,可那美好的初戀、刻骨的相思,他們誰能揮得去、忘得掉?也許正是這種溫馨支撐著他們的精神世界吧?

  《桃花源》似乎應該是出喜劇。喻恩泰、謝娜、何炅演得太好了!我從沒看過這么熱鬧的“喜劇”,三個人自始至終的“呵呵”聲、那捶胸頓足的夸張動作、“那個那個”的觀眾明白劇中人永遠說不明白的語言、春花的兇悍和嫵媚、袁老板的理想及其破滅、陶的懦弱和永遠的表達不清......這一切仍在我的眼前活靈活現。

  武陵人漁夫陶總是捕不到大魚,明明覺得妻子春花和有著遠大理想又有點錢的房東袁老板有了私情,但也只能私下里自己發(fā)泄發(fā)泄。他的房租由袁老板“照顧著”、他打的小魚還得由袁老板收購,他本來就表達不清楚,又打不到大魚,深受春花袁老板的羞辱,又生不了孩子,整天受春花的氣。后中了春花袁老板的激將法計策,他真的冒著生命危險、劃著他的小船駛向有湍急水流和旋渦的上游去打大魚了。大魚沒打到,但是卻意外的闖進陶淵明描寫的陶花源。桃花絢爛,落英繽紛。人們穿著白袍素衣,那里的一切純凈友好幸福和諧。陶還遇到酷似春花袁老板的一對夫妻,他們使他忘了煩惱、心靈平靜。但他始終惦念著家里的春花。滿懷希望的回到家里準備把春花接到桃花源過嶄新的日子。他甚至想把袁老板也帶過去。當他興沖沖回到家中才發(fā)現在他離家的這些年,春花和袁老板早已做了夫妻。而且有了孩子。但是兩人打打吵吵,日子過得還不如他們以前好。他們還把他當成鬼魂和精神病人。陶只能一聲長嘆潸然離開。熱熱鬧鬧的喜劇頃刻間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悲劇。情也好,愛也罷,只不過是行云流水,終究成灰。醉也好,夢也好,終歸是一聲長嘆——無奈!

  《暗戀》悲也喜,《桃花源》喜更悲!愛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是遙遠的夢境?是美麗的桃花源?是不斷的重復?

  《暗戀桃花源》難道寓示著人生就是永遠在暗戀著落英繽紛的桃花源?人生就是暗戀一個永遠走不進的夢的世界?就像那個陌生女子癡癡傻傻的一直在追尋那個誰也不知道下落的劉子驥?現實如此絮亂,戀人的離別,婚姻的失落,挪來擺去的道具,張冠李戴的錯位的布景,互相干擾的排練,走亂場的演員,說串了的臺詞,無奈的退讓,憤怒的爭吵.......這一切的一切就是現實,就是人生?

  但最后還是在容忍中完成了排練,并且學會了理解、學會了相互欣賞。

  是啊,和諧才能共存。

  縱然生活有太多的無奈,也該珍惜今生的緣分。生活應該學會“放輕松、放輕松”!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3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暗戀桃花源》中有一名女子,苦苦尋找劉子驥,逢人便問,如同生活在與眾不同的世界般,與整個社會脫節(jié),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既不屬于《暗戀》劇團,也不屬于《桃花源》劇團,她,單個的她,或許就是一出尋找劉子驥的戲。瘋瘋癲癲,癡癡狂狂,口出囈語,讓人不解,讓人憐惜。誰是劉子驥?那個陶淵明筆下的南陽劉子驥?難道那神秘女子真的攜帶著遠古的記憶碎片,來到這個全新的世界,尋找一個遠古的人?還是,一切只是巧合。這樣的疑惑,希望能在《暗戀》與《桃花源》里找到解答。

  何謂戲?戲,是虛假,是不真實,是演給別人看的一出劇目,表現一種燈光下、萬眾的目光里,夸大的言行舉止、選擇性的場景、緊湊的情節(jié)。史鐵生在《病隙碎筆》里這樣談論戲劇,道具、布景、演員都可以全套地更換,不變的是什么?是那臺上的神魂飄蕩,是那臺下的心流交匯,是那幕前幕后的夢寐以求?墒悄欠N神魂飄蕩,那種心靈交匯,那種夢寐以求,是臺上的演員可以完全表達的嗎?是臺下的觀眾可以真正接受的嗎?似乎不然。

  《暗戀》的導演甫一出場,對云之凡和江濱柳的表演者提出了質疑。上海公園里的一別,江濱柳應該是如何的深情款款,應該是如何的戀戀不舍,應該是如何的躊躇不定。愛戀的迷離里摻雜著對前程的惴惴不安,甜蜜的戀情中又有著怎樣的苦澀。而那個云之凡應該是像一朵白色的山茶花,美麗而芬芳,純潔而高貴。即使在血色的年代,也給人以溫暖與關懷。即使在無法相見的'歲月里,也永遠保持著那份純粹的美好與馨香。但是,演員并不是真正的江濱柳,也不是真的云之凡,他們只是在演這個角色,而不是那個角色。整個劇團也就導演一人看到過抗戰(zhàn)之后的上海,也就導演一人經歷過抗戰(zhàn)的歲月,也就導演一人明白那種大局勢下人的渺小,命運的無常,與沉痛的無奈。其他人無法深味那般苦楚與凄婉。所以,正如女主角說的,她是她,云之凡是云之凡,兩個人是不同的。可戲外的我,像導演一樣看著臺上的云之凡,梳著兩只長辮子,穿著白色連衣裙,撲閃的大眼睛,烏黑的秀發(fā),年輕的云之凡有著小女子的嬌羞,也有經歷戰(zhàn)火的滄桑。她試圖勸說江濱柳忘記戰(zhàn)爭、死亡、疾病等不好的東西,她希望戀人對未來的東北充滿希望。而我也在戲外看著導演,對于演員的表演不甚滿意,看著他不斷強調白色的山茶花。不由自主地,我認定這個故事一定曾經發(fā)生在導演身上。只有親身經歷,才會刻骨銘心,才會百般挑剔,才會說出白色山茶花這樣的意象。白色山茶花,是一個象征,是一種感覺,是四十多年縈繞在江濱柳心頭久久不散的形象,是導演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過去是記憶,而舞臺上的戲,曾經是導演的生活。但是,導演與話劇演員的戲又構成了銀幕前的我所看的戲。那么,誰在看我主演的這出戲呢?世界大舞臺,誰不是唱戲的人呢?那誰又是觀眾呢?還是,究竟有沒有觀眾呢?

  時間在流走,場景在更迭,同一個舞臺上兩個話劇團的連番上演,就好像現實生活中的戲,一出接著一出,有時甚至一起上演,來一個聯袂出演。而兩個劇團搶戲臺的事充滿戲劇性,但被整部戲的導演安排得合理到位,每一個情節(jié)的發(fā)生都合情合理,首先是后來者的攪局,前者去找劇院管理員拿租約,接著是前者拿著租約來說事,而后者意外少了道具需要去取,最后兩者一起出演,鬧出層層笑話,不得已有人讓步,才使得兩出戲最后都能夠完成排演。場景的轉換在妥帖的安排之下,順利進行,不留一絲矯揉造作的痕跡。說到另外一部戲,《桃花源》,就不得不看到這兩出戲的差別與聯系。就好像戲中的導演們自己說的,一個是悲劇卻看著好笑,一個是喜劇卻看得詭異。其實,一悲,一喜,一邊是煽情的對白,凄美的音樂,一邊是搞笑的情節(jié),夸張的動作,可本質上卻有著不容置疑的共通之處。戲中的人都在尋找,都在追求,包括那個神秘的女子,也包括戲外的人。只是追求的東西,卻各異。

  《暗戀》里的江濱柳一直在尋找那個四十多年前在上海的戀人,那朵白色山茶花,拼卻半生性命,就算成家立業(yè),也忘不了的那個人!坝行┦虏皇钦f忘就能忘的”,“有些人不是說忘就能忘的”。這些話,江濱柳對云之凡說過,對護士小姐也說過,相信他在心里對自己也說過無數次。在彌留之際,他終于下定決心在報紙的封面上刊登大大的尋人啟事。結果或許他已然預料到,命運對他開的玩笑他想必也了解了七八分。錯過就是錯過,無緣就是無緣。但真要是無緣又為何在那么大的上海遇到了彼此,若要是有緣,那么小的臺北又為何無法重逢?或許,病入膏肓的老年江濱柳內心深處已然明白這無可奈何的錯過,可他依舊毅然決然地要尋找云之凡,即使那時面對自己的可能是一個年老色衰的不再美麗的云之凡,即使那時面對自己的可能是一個改頭換面了的云之凡,即使那個人早已魂歸他鄉(xiāng)永遠不會出現。他還是要找,他的執(zhí)念,他的迷執(zhí),他的固執(zhí),生命的盡頭,他想給自己一個交代,一個四十年的心心念念會是怎樣的結果,就算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

  “荒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彼,就算世界荒謬,他——江濱柳依然活得認真努力,依然向往著記憶里的幸!莻秋千,那個微雨過后的夜晚,那個山茶花般的純白的女子。追尋成了他一生的目的。那么《桃花源》呢,一出古代喜劇,它對于荒謬的生活,荒誕的世界,將給出什么樣的答卷呢?生活在武陵的漁夫老陶,因為老婆跟人偷腥,一氣之下就去上游打漁,誤入桃花林,見到了一個落英繽紛、芳草鮮美的地方,猶如人間天堂。那里的人平和而不知外界,雞犬相聞,阡陌交通。置身其中的老陶生活幸福美滿,平安快樂,但他放心不下自己的老婆,所以出桃花林想帶春花一起過來安居樂業(yè)?上,當他徹底對現實世界絕望的時候,卻再也回不到桃花林里去了。既然所做的標記已經消失,那么前往桃花林的道路已然被絕。識破了現實的殘酷可悲,老陶心甘情愿地離開武陵,前往桃花源,可惜,此時已是有心栽花花不開。那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誤入,成了永遠的誤入。不難發(fā)現,和春花勾搭的袁老板其實有一個追求,或者按照他的話說是偉大的抱負。恰好那就是桃花源里人他們祖先們的抱負。但可惜的是在現實世界里,袁老板與春花為眼前的利益而蠅營狗茍,自甘墮落在俗世里,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即使有抱負,也只是茶余飯后的談資,或者是清醒時的幻想。世界的荒謬不就在此嗎?袁老板有這樣的抱負——讓子孫綿延不絕,生活無憂,但他沒有找到,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一個桃花源,相反,賭氣出門的老陶竟誤入了這樣的地方。可當老陶向袁老板描述那么一個理想之地時,袁老板根本就不相信這個世界會真實存在這樣一處美好之地。最后當老陶對現實世界徹底失望,想要回到桃花林時,他卻再也回不去了。命運的捉弄,讓這出所謂的喜劇變成了悲劇,就是以樂寫哀吧。而此時此刻,那名神秘女子的出場,則顯得順理成章。她也是在尋找,執(zhí)著地尋找南陽劉子驥。而劉子驥呢,他是在尋找桃花源。因此,她似乎成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延續(xù),她似乎還是整出戲的延續(xù)。

  結尾處,她向舞臺上空拋灑紙錢,紛紛揚揚,落下來,仿佛是悼念,又好像是祭奠。祭奠這份長達千年的追尋,還是悼念這出戲的悲劇,又或者是提醒人們什么。這是戲,而她活在戲里。戲外的人,卻為此而深思。究竟是何深意?或許沒有意義,而意義只是人對生活的賦義。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4

  江濱柳與云之凡,抗戰(zhàn)勝利后相識在上海的一對戀人,隨著內戰(zhàn)的爆發(fā)天各一方卻彼此不曾忘記。直到江濱柳在臺北病臥床榻時登報尋找云之凡,二人再得以重見,而此時江濱柳已是行將就木。這個故事叫《暗戀》。

  老陶因老婆春花跟袁老板關系曖昧,憤而出走卻誤入仙境桃花源。在桃花源里與兩個與春花和袁老板長得一模一樣的人過著純真美好的生活。老陶難忘舊情,想重返武陵帶春

  花去桃花源。卻發(fā)現袁老板與春花已經成了一對怨偶,恰如自己當年與春花的關系。老陶想再返桃花源,卻不已找不到仙境入口。這個故事叫《桃花源》。

  《暗戀》聽起來像一個俗套小說的主線。《桃花源》明顯就是由陶淵明的作品改編而來。這兩個故事實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看點,而二者之間,更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然而賴聲川就有本事化腐朽為神奇,不但把兩個故事講得有滋有味,而且愣是用神裁妙剪把兩個故事拼到一起而不覺穿鑿。

  《暗戀桃花源》講的是兩個劇組預定了同一時間的同一個舞臺分別排演《暗戀》與《桃花源》,在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下共用舞臺,各自排演。除了這兩個話劇外,里面還隱含著不少其它故事:一個女人在不停尋找一個叫劉子冀的男人;《暗戀》的導演其實是在導自己的故事;《桃花源》劇組的老板與員工順子之間啼笑皆非的交流。不到兩個小時里包含著如此豐富的內容:混亂與秩序,現實與荒誕,歡樂與悲傷,嚴肅與頹廢,而所有的一切,又指向同一個主題:希望、等待與尋找。

  記得《基督山伯爵》是以這樣一句話結尾的:人生最大的智慧都集中在兩個詞里:希望與等待。這樣的主題當然比較符合當今的主流文化與宣傳,也激勵了不少個人在艱辛時給自己打氣鼓勁,以期有朝一日鯉魚能修成正果,躍過龍門。而裴多非卻說:希望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而賴聲川想告訴的桃花源更象是后者。

  江濱柳與云之凡的.桃花源是兩人的相依相戀,時局使他們分離后,他們尋找過對方卻功敗垂成,直到余生殘影之際看到垂垂老矣的對方。

  老陶走進了桃花源,卻還是忘記不了春花,所以出來后又迷失了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袁老板和春花幸福美滿,現實中的袁老板與春花卻彼此埋怨傷害。他們曾經也象江濱柳與云之凡那樣期待著相偎相依,而真正在一起時,才發(fā)現所謂的美好只是海市蜃樓。那么如果江濱柳與云之凡真的就一直在一起,難道就會真的幸福嗎? 《暗戀》的導演試圖用戲劇來演譯心中的她,似一朵美麗白色山茶花的她,但對表演屢屢失望。

  一個莫明其妙的女子不停地尋找著情人劉子冀,然而直到終場也沒有找到。而《桃花源記》里的主人公正是名叫劉子冀。

  所有的人,都被自己內心的結困擾著,都在尋找著什么,都在等待著什么。

  古人以結繩記事,解決了一件事就解開一個繩結。今天已經不需要用繩結了,但多了許多心結。當然,有時候人們給心結起了許多別名,比如理想、夢、目標、希望、迷惑、期待……

  張聞天有句名言: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推理下去,在理想的生活里,就沒有了生活的理想了,因為已經理想已經實現了。沒有理想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聽起來象個文字游戲的悖論,卻道出了理想的尷尬。

  走不出的桃花源,因為它永遠是人們的心結; 走不進的桃花源,因為它永遠只在人們的心結。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15

  看完臺灣導演賴聲川《暗戀桃花源》后,我無比的興奮,雖然上了一夜的班,可絲毫感覺不到疲倦,盡興之余,寫點觀后感,留個紀念。

  兩部話。阂粋古裝的喜劇,一個現代的杯具;一個胡編亂造猥褻經典,一個追憶歷史述說往事;一個追求搞笑虛情假意,一個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員臺上表現拙劣,臺下語出驚人,兩臺毫不相關的話劇擺在同一舞臺上竟然能串上臺詞到達令人叫絕的喜劇效果,透過比較其分別對“愛”的表述,竟讓人產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讓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創(chuàng)作。這種別開生面的表現方式給我眼前一亮,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腐朽為神奇?

  單從兩個話劇來說,毫無新意!栋祽佟费莸乃滋祝褪且驗閷а莸摹敖^大多數的真實”而被搬上了舞臺,可他的演員卻怎樣也演不出那種“像一朵美麗山茶花”的效果、“牽著小手”的那種感覺,對歷史滄桑的感覺和對感情的真摯,是這代像小護士一樣的年輕人是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出來、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殘存在導演的心中。導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臺下引來我們這些觀眾的同情!短一ㄔ础泛喼笔穷嵏矀鹘y的表現,顯然是受了西方某種思想的影響,它以其夸張的'語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講述現代生活,穿越古今,雜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劇中語言竟不如臺下的對白,更何談其思想?删褪沁@樣的兩部很粗糙的話劇,作者巧奪天工,把它們放在了一齊,再加上些許臺下搗亂的人,用一個爭戲臺的沖突,完美地結合在一齊,起到了意外的喜劇效果。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而且他也顛覆了一種人的思維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為什么這么說,在此略微說明一下。

  這部劇很明顯是一個劇中劇,在此稍加以說明以便表述。兩個話劇我們把它們認為是“一劇”,整部話劇就能夠把它看作是“二劇”。在“一劇”里,演員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從“二劇”的立場來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為他們在“一劇”中的水平差才展現出了“二劇”中的喜劇效果。就這樣“一劇”里的兩部部水準不高的話劇演員透過爭舞臺這個矛盾,再加上舞臺上搗亂的女子、關門的看管員、突然沖上臺指導的導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這些人在舞臺上亂七八糟的表現,共同構成“二劇”。這兩個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構成了新鮮活潑的藝術效果。

  還有一筆值得一提,就是這種劇中劇所產生的特殊效果。那種一會兒在《暗戀》中、一會兒又在《桃花源》中,一會兒又把人拉在劇中,讓觀眾做劇中的觀眾。產生這種效果,的確是個意外的收獲。

  再看看“一劇”和“二劇”中的感情。雖說兩個話劇不相干,但是它們分別表現了“感情”,簡單地透過比較竟到達了哲學的高度。一個是熱戀的愛人分手數十載,其愛越久迷香;一個是為愛媾和卻又為生活所累,引發(fā)了人對感情與生活這個永久話題的再次思考。

  整個劇以其平平淡淡的對話結束,這種手法確實是真愛的流露,展現“一劇”中導演的真情流露、同樣也體現了“二劇”導演的高超指導水平。積淀了幾十年的感情,積攢了幾十年的話,情怎能續(xù)?話如何說?最后只能是用幾句簡單的問候草草結束。這種“留白”真的是給人留以無盡的遐想,“大愛無言”的感情、大巧若拙的手法著實高明,值得我們學習。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暗戀桃花源觀后感03-16

《暗戀桃花源》優(yōu)秀觀后感10-10

暗戀桃花源觀后感(精選15篇)03-06

暗戀的句子09-30

暗戀的散文10-26

貓與桃花源觀后感10-04

關于暗戀感言04-18

代表暗戀的花語04-12

暗戀表白的短信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