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平行四邊形教案

時間:2024-07-10 02:50: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范文錦集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平行四邊形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范文錦集10篇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平行四邊形性質(對角線互相平分)

  2、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定義及性質

  【新課探究】

  活動一:

  如圖,□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

  (1)圖中有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有哪些線段是相等的?

  (2)想辦法驗證你的猜想?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

  幾何語言:∵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已知)

  ∴AO==AC,BO==BD()

  活動二:如圖,直線∥,過直線上任意兩點A,B分別向直線做垂線,交直線與點C,點D.

  (1)線段AC,BD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2)比較線段AC,BD的長短.

  (3)若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則其中一條直線上任意一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這個距離稱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平行線之間的垂線段處處.

  【知識應用】

  1.已知□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OA=5,OB=6,則AC=,BD=

  2.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DB⊥AD,求BC,CD及OB,OA的長.

  3.已知□ABCD中,AB=12,BC=6,對邊AD和BC的距離是4,則對邊AB和CD間的距離是

  【當堂反饋(小測)】:

  1、平行四邊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O,OA,OB,AB的長度分別為3cm、4cm、5cm,求其它各邊以及兩條對角線的長度。

  2、如圖,在□ABCD中,,已知∠ODA=90°,OA=6cm,OB=3cm,求AD、AC的長

  3、如圖,在□ABCD中,已知AB、BC、CD三條邊的長度分別為(x+3)cm,(x-4)cm,16cm,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周長是多少?

  【鞏固提升】

  1.平行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

  2、已知□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OA=5,OB=6,則AC=,BD=

  3、已知□ABCD中,AB=8,BC=6,對邊AD和BC的距離是2,則對邊AB和CD間的距離是

  4、下列性質中,平行四邊形不一定具備的是()

  A、對角互補B、鄰角互補C、對角相等D、內角和是360°

  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相等B、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C、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D、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6、如圖,在□ABCD中,,已知∠BAC=90°,OB=8cm,OA=4cm,求AB、BC的長

  7、如圖,已知□ABCD中,對角線AC與BD相交于點O,△AOD的周長是80cm,已知AD的長是35cm,求AC+BD的.長。

  8、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別為E、F。

  (1)寫出圖中每一對你認為全等的三角形;

  (2)選擇(1)中的任意一對進行證明。

  9.對角線可以將平行四邊形分成全等的兩部分,這樣的直線還有很多。

  (1)多做幾條這樣的直線,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試著用旋轉的有關知識解釋你的發(fā)現(xiàn)。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三、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紙

  五、教學過程:

 。ㄒ唬、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比較它們的大小得知道它們的面積,我們只學過長方形的面積,哪位同學能說一下?(教師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還不會計算,(出示)小精靈提示我們先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試一試。(切換)

  一個方格代表12,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誰來數(shù)一數(shù)兩個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出示)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出示)

  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出示)

 。ǔ鍪荆┠惆l(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保ǔ鍪荆

  要想完成學習目標,還要靠同學們認真自學,請看自學指導。

 。ǘ┏鍪咀詫W指導

  1、想一想,如何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以小組為單位剪一剪,拼一拼。

  2、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高有什么關系?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

 。6分鐘后,比一比誰能正確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信你一定行。

  現(xiàn)在開始自學,注意看書的姿勢,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ㄈW生自學

  1、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督促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自學。

  2、檢測學生自學效果

  師:自學時間到,誰來演示一下你是怎樣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的?(抽生到前面演示)

  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高有什么關系?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想一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師板書面積公式)

  教師小結(展示動畫):

  同時教師口述:通過割補的方法,我們可清楚地看到,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為長方形,而且長方形的長和寬恰好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ㄟ吙谑觯叞鍟。)教師講述: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簡寫成:S=ah。(板書)

  下面就用你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下實際問題。

  出示檢測題

  出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 6,高是 4,它的面積是多少?

  抽2名學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寫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搜集學生檢測中出現(xiàn)的錯誤。

 。ㄋ模、后教

  1、學生自由更正

  在學生完成檢測后,看黑板上學生的板演,注意做題的步驟,如發(fā)現(xiàn)錯誤和有不同見解的同學,上臺更正。

  2、討論歸納

  問:做題的步驟是什么?第一步寫什么?其中的a表示什么?h表示什么?s呢?

  板書:寫公式——代入數(shù)——計算(單位)——寫答話。

  (五)、當堂訓練

  1、

  2、

 。、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寫公式——代入數(shù)——計算(單位)——寫答話

  5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關系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應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或是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用轉化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的能力。

 。场⑴囵B(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二、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及計算。

  三、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用具: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剪刀、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出主題:

  師:大家知不知道我們學校正在將操場隔壁的地方改造為校園一角,專門留出兩個空地作為我們同學們的學農小基地(在黑板上貼出兩個圖案,一塊是長方形——甲地,一塊是平行四邊形——乙地)。下面我們就看一下這兩塊空地是什么形狀的?學校啊,又決定將甲地分給四年級,乙地分給五年級負責除草,那么大家知道哪一個年級負責地方要大一點呢?

  師:現(xiàn)在我們先看一下甲地。我們要求這塊長方形地的面積,只要量出什么?

  生:長方形的長和寬(點出長、寬)。

  師:現(xiàn)在老師已經(jīng)量出來長15米、寬10米,那么它的面積是什么?

  生:(計算)150平方米。(要求學生回憶起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并運用公式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公式)

  師:同學們現(xiàn)在都能很熟練地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啦!那么,這塊平行四邊形地的面積是多少?我們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的問題啦。ò鍟浩叫兴倪呅蔚拿娣e)

  二、動手操作(得出公式):

  師:以前我們是用面積器量數(shù)出長方形有多少個小格子或是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寬來用面積公式來算出了長方形的面積。那我們可不可以運用以前的知識或是我們的經(jīng)驗,想出計算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方法呢?有哪位同學已經(jīng)想到辦法來?

  生:用剪刀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再拼成長方形,再用尺子量出底(長)18厘米,高(寬)10厘米。面積是180平方厘米。(讓學生把操作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師:這位同學很聰明,他是沿著高來剪,再拼成一個長方形。那老師現(xiàn)在再問你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剪拼成長方形?

  生:因為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而長方形面積我們會求。

  三、得出結論:

  師:沿著這條垂線把平行四邊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把三角形移到梯形的一邊,就變成了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板書),所以我們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板書)。我們稱這種方法為“割補法”(板書)。如果我們用s來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來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h來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你能自己寫出平行四邊形的字母公式嗎?

  生:s=a×h

  師:我們還可以將這條公式縮寫為:s=a·h或者是s=ah。

  四、鞏固提高:

  練習:一塊平行四邊形鋼板,底為4.8厘米,高為3.5厘米。

  它的面積是多少?(結果保留整數(shù)。)

  解答:4.8×3.5=16.8(平方厘米)≈17(平方厘米)

  五、小結:

  面對著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我們利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后我們還要用這種思想方法繼續(xù)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4

  【實驗目的】

  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原理】

  等效法:使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某點,所以這一個力F就是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圖示,再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實驗步驟】

 、庞脠D釘把白紙釘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A點,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朴脙芍粡椈蓽y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使橡皮條伸長到某一位置O,如圖所示,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及此時兩細繩套的方向。

 、侵挥靡恢粡椈蓽y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套的方向。

 、扔勉U筆和刻度尺從結點O沿兩條細繩套方向畫直線,按選定的標度作出這兩只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畫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此對角線即為合力F的圖示。

 、捎每潭瘸邚腛點按同樣的標度沿記錄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的圖示。

  ⑹比較一下,力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錦囊妙訣:白紙釘在木板處,兩秤同拉有角度,讀數(shù)畫線選標度,再用一秤拉同處,作出力的矢量圖。

  交流與思考:每次實驗都必須保證結點的位置保持不變,這體現(xiàn)了怎樣的物理思想方法?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能否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提示:每次實驗保證結點位置保持不變,是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這是物理學中等效替換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若兩次橡皮條的伸長長度相同但結點位置不同,說明兩次效果不同,不滿足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不能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誤差分析】

 、庞脙蓚測力計拉橡皮條時,橡皮條、細繩和測力計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兩個測力計的水平分力的.實際合力比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小。

 、平Y點O的位置和兩個測力計的方向畫得不準,造成作圖的誤差。

 、莾蓚分力的起始夾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兩次實驗,為保證結點O位置不變(即保證合力不變),則變化范圍不大,因而測力計示數(shù)變化不顯著,讀數(shù)誤差大。

 、茸鲌D比例不恰當造成作圖誤差。

  交流與思考:實驗時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和單個測力計測量的實際合力F忘記標注而造成錯亂,你如何加以區(qū)分?

  提示:由彈簧測力計測量合力時必須使橡皮筋伸直,所以與AO共線的合力表示由單個測力計測量得到的實際合力F,不共線的合力表示由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項】

 、挪灰苯右韵鹌l端點為結點,可拴一短細繩連兩細繩套,以三繩交點為結點,應使結點小些,以便準確地記錄結點O的位置。

 、剖褂脧椈沙忧,應先調節(jié)零刻度,使用時不超量程,拉彈簧秤時,應使彈簧秤與木板平行。

 、窃谕淮螌嶒炛,橡皮條伸長時的結點位置要相同。

 、缺粶y力的方向應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勺x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蕛衫1和F2夾角不宜過小,作力的圖示,標度要一致。

  交流與思考: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兩力合力隨角度的變化規(guī)律?如何觀察合力的變化規(guī)律?

  提示:保持兩力的大小不變,改變兩力之間的夾角,使兩力的合力發(fā)生變化,可以通過觀察結點的位置變化,判斷合力大小的變化情況,結點離固定點越遠,說明兩力的合力越大。

  【正確使用彈簧秤】

  ⑴彈簧秤的選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秤調零后互鉤水平對拉,若兩只彈簧在對拉過程中,讀數(shù)相同,則可選;若讀數(shù)不同,應另換彈簧,直至相同為止。

  ⑵彈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測量范圍的情況下使用。

 、鞘褂们耙獧z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否則應校正零位(無法校正的要記錄下零誤差)。

 、缺粶y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秤軸線方向一致,拉動時彈簧不可與外殼相碰或摩擦。

 、勺x數(shù)時應正對、平視刻度。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第16-15頁例2及“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實踐活動,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能指出平行四邊形和圍出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經(jīng)歷從直觀、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形成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表象,并能操作再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形狀,積累通過多種感官學習平面圖形的經(jīng)驗,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逐步形成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認識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表象

  教具或學具準備:

  三角尺、釘子板、小棒、長方形木框(教具)

  教學過程:

  一、直觀認識

  1.觀察圖形: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

  你準備怎樣把這些圖形分類?

  說明:有四條邊的圖形是四邊形,四邊形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今天我們認識一種特殊的四邊形(出示例2)

  2.學習例2

  1.這是生活里常見的情境。你能在這些情境中找出四邊形并用手沿四條邊指一指嗎?小朋友在課本例2的圖上用筆描出這樣的`四邊形。

  交流:生活里一定看到過這樣的四邊形,你還在哪里看到過?

  2.操作

  請同學們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尺。你能拼出這樣的四邊形嗎?

  交流:把你的拼法介紹給大家。

  說明:小朋友都拼出了生活里見到的這樣的四邊形,像這樣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板書課題)

  3.抽象出圖形

  引導:像這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操作,老師引導,讓學生交流圍法,老師適當引導(對邊的方向、長短完全一樣)。

  二、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第一個為什么不是,說說你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畫圖,老師巡視指導。

  交流所畫的平行四邊形,指出這些圖形雖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狀不一

  樣,但都是平行四邊形。

  3.想想做做第4題

  同桌合作,動手操作,老師指導。

  交流操作方法,想想平行四邊形對邊的要求。

  4.想想做做第5題

  演示,讓學生注意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說明:一個長方形,不管怎樣拉,雖然形狀、大小會發(fā)生變化,但都是平行四邊形。

  三、回顧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請你說說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補充習題》第 頁。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理解并能正確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要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今后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奠定基礎。

  教材首先以比較花壇大小的情境引入,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源于生活的課程理念;通過數(shù)格法,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大小,再通過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與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從而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目標

  1.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掌握并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根據(jù)目標的定位,我將“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本課要突破的難點是“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探究過程”

  教學方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在本節(jié)課中我主要以引導探究法為主,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通過數(shù)格子和剪拼驗證、觀察比較,使小組教學和班級教學緊密聯(lián)系,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展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嘗試練習,提升能力

  四、課堂小結,梳理提高

  以爭論面積大小的故事情境引入,引出要比較大小就得先算面積。回顧了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長×寬,并通過回憶長方形

  (一)提出猜想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等于什么?

  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遷移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兩種答案:①底×高 ②底×斜邊(學生爭論)

 。ǘ﹦邮烛炞C

 。ㄕn前準備好剪刀、方格紙、尺子、兩個圖形紙的學具,放在信封里。)請大家拿出信封,小組合作,驗證你的猜想。教師巡視并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給予適當?shù)刂笇А?/p>

  1.多數(shù)學生會選用數(shù)格法,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

  【追問】如果讓你測量花壇的面積,你也用數(shù)格法嗎?

  【詢問】我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再計算它的面積呢?

  再次驗證,并提出活動要求

 。1) 你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什么圖形?

 。2) 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算?

  2.交流反饋(一個演示,一個講解)

  【提問】看懂這種方法嗎?有誰的和他不同?

  (三)動眼觀察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都是沿著高剪的,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直角,而且都拼成了長方形。

  【追問】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學生發(fā)現(xiàn),形狀變了,面積沒有變。因為平行四邊形的底就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就相當于長方形的寬,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ㄐ〗M內、同桌間說一說變化的過程,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ㄋ模┳詫W課本

  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用字母表示公式。

  S=ah(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

  【追問】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ㄒ唬┗炯寄苡柧

 。1)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藍色線這條高的長度

 。ǘ┙鉀Q實際問題

  快樂公園由三個高都是16m的平行四邊形組成,其中中間是一條長河,兩邊種植花草樹木。(如下圖)

 。ㄈ┨嵘季S能力

  1.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面積是24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2.如果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4厘米,那么能畫出幾種?

  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教材是以比較花壇大小的情境導入,但我認為這一情境不是很貼切學生的認知,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

  感受數(shù)格法不受用,從而激發(fā)起探究欲望。

  本環(huán)節(jié)以“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為主線,引導學生帶著猜想自主探究,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經(jīng)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轉化思想,發(fā)展探索的能力,使學生在做數(shù)學的過程中感悟數(shù)學。

  打破學生思維定勢,感受高和底的對應。

  發(fā)散學生思維,同時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唯物思想,感受同底等高。

  通過對全課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并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結。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7

  1、本單元教材內容

  例1.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例3.學習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例1.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學習畫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稱。

  2、重難點、關鍵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關鍵: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課時劃分

  6課時

 。1)垂直與平行 3課時左右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課時左右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8

  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實踐活動,經(jīng)歷主動探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激發(fā)探索的興趣,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倒過程,會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多媒體、平行四邊形紙片. 剪刀、三角尺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今天老師說的故事發(fā)生在動物村。這是小熊家,它的菜地是這塊;這是小兔家,它的菜地是這塊。它們覺得這樣跑來跑去干活很不方便,于是,小熊就說:“我們倆換塊菜地怎么樣”?小兔說:“好啊,可我不知道這兩塊地的面積是否相等?”同學們,你們能幫小兔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你們準備怎樣解決呢?

  生:分別算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行了。

  師:誰來說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

  師:怎樣列式?(10×6=60平方米)

  師:求長方形的面積有公式很方便,那你會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生:-------

  師:那么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1、學生嘗試解決,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你能想辦法把它的面積算出來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行。

  學生活動,獨立嘗試解決。

  教師巡視,

 。、反饋學生嘗試計算結果。

  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

  學生匯報結果。

  師:求一個圖形的面積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結果,可能嗎?(不可能)

  到底哪個結果正確呢?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拿出平行四邊形紙,通過剪、拼的方法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老師有一個小小的提示:應該沿哪里剪才能把它拼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同桌合作。

  3、學生匯報驗證過程。

  師:請你上臺把這過程演示一遍。

  學生演示。

  師:我想問一下,你這一剪是隨便剪的嗎?

  生:不是,是沿高剪的。

  師:哦,這位同學是這樣剪的。

  師:不錯,誰還有不同的剪法?

  學生匯報。

  師:大家聽明白了嗎?這兩個同學都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開,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磥,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通過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

  師:現(xiàn)在,我請一位同學用老師的教具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的過程再演示一遍。誰來上臺演示?

  師:大家邊看邊想:轉化后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什么變了?什么不變?

  生:形狀變了,面積沒有變。

  師:面積沒有變,也就是――(轉化后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師:非常正確!

  師:謝謝你開了個好頭。接下來,請小組討論:轉化后,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師演示教具。

  生:轉化后的長方形,長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師:說得真好。那現(xiàn)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們會算了嗎?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不錯。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 表示底,用h表示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呢?

  學生說完,師完成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ah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經(jīng)過努力你們終于發(fā)現(xiàn)并驗證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

  請同學們打開數(shù)學書81頁,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補充完整。這個面積公式適用于所有的平行四邊形。

  師:剛才這三位同學都表現(xiàn)得很好。接下來,我再請一位同學來說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出示課件)你會填嗎?

  4、解決問題

  師: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jīng)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我們再來看看原來同學們寫的這幾個結果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那現(xiàn)在你們能為小熊、小兔倆解決問題了嗎?

  生:能,小熊和小兔的菜地可以交換,因為這兩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師:謝謝你們?yōu)樾⌒芎托⊥媒鉀Q了交換菜地的問題。

  師:解決了小熊和小兔的問題,接下來老師要同學們算一算我們學;▔拿娣e。

  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嘗試練習,生上臺板演。

  師:通過這道題,請大家想一想,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生:底和高。

  師:不錯,需要知道兩個條件,就是底和高。只要知道它的一組底和高就能求面積了。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

  師:誰來說第1個圖形的面積怎么求?第2個圖形呢?剛才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真是太容易算了,我們來一個稍為難點的圖形,這個圖形有點不一樣。同學們有沒有信心算出它的面積?(有)請同學們寫到課堂作業(yè)上。

  生上臺板演。

  師:同學們,算完了嗎?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做對了沒有?

  師:今后我們在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要看清楚它的底和高一定要相對應。不能張冠李戴。

  師:同學們,如果我給出底是12厘米相對應的高,你們還能用另外一種方法算出它的面積嗎?(能)誰來說?

  2、課本82頁第2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做課本82頁的第2題。你能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嗎?你打算怎么做? 女生算第1個圖形,男生算第2個圖形。我們比一比

  學生上臺展示。,

  3、考考你。

  師:比完了,接下來老師又要出題目考你們了。

  4、小小設計師。

  師:同學們,想不想當設計師。如果讓你設計一個黑板報欄目,要求面積是24平方分米,那么底和高各是多少分米?(底和高都是整數(shù))

  四、小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的知識你們是怎樣學會的呢?

  師:今天同學們學得很好。好在哪里呢?同學們不是等待,而是動腦筋,想辦法。敢于把新問題轉化成已有的知識來解決。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滲透轉化思想。

  2.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思想。

  教學準備:

  課件,一個框架式可以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為學生準備一張底為6 cm、高為4 cm的平行四邊形紙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戲。面積比大。耗隳芎芸毂容^出下面每組圖中陰影部分面積的大小嗎?

  你怎么知道它們的面積一樣大的?(反饋重點:①數(shù)方格;②轉化成長方形。)

  2.(出示平行四邊形)這個圖形是?(平行四邊形)。關于平行四邊形,大家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知識?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能說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設計意圖】轉化的思想是推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指導思想,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通過面積比大小的游戲,讓學生意識到不僅可以通過數(shù)方格來比較圖形的大小,還可以通過剪拼轉化成熟悉的圖形進行大小比較,既富有趣味性,又能為新知的探究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究

  (一)合理猜想

  1.確實,由四條邊圍成的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同學們猜想一下,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會怎么計算?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1:鄰邊相乘;

  預設2:底邊乘高。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同意哪一種猜想?理由是什么?

  3.反饋想法。

  預設1: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鄰邊。把平行四邊形拉一拉就可以變成長方形。

  預設2:用底邊乘高來計算?梢酝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再計算面積。

  (二)驗證猜想

  同學們都想到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來計算,那么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種方法更合理呢?

  1.鄰邊相乘的想法

  教師:就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拉的方法。(出示教具)請看,我們再次慢慢地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拉成長方形,仔細觀察拉動前后什么沒有變,什么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邊的長短沒變,高和面積變了。

  教師追問:周長變了嗎?面積變大了還是變小了?能在圖上更直觀地表示出來嗎?

  教師:現(xiàn)在誰能說說這種拉的方法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是的,在拉動前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不相等。用底乘鄰邊算出的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是拉動后的長方形的面積。所以用拉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正確的。

  【設計意圖】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對比,讓學生通過觀察自覺修正自己的想法。

  2.底邊乘高的想法

 。1)數(shù)格子驗證

  教師:這里的一些不是整格的怎么數(shù)?

  學生:可以通過拼一拼,變成整格的再數(shù)。

  教師:拼一拼后,就變成了什么形狀?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所以面積是多少?

 。2)剪拼驗證

  教師:誰來展示你是如何進行剪接的?

  學生:沿高剪下,補到另一邊,拼成長方形。

  教師:拼成的是一個怎樣的長方形?(長6 cm,寬4 cm)

  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4 cm2)。

  【設計意圖】讓學生大膽提出假設,并讓學生自主思考通過數(shù)格子、剪拼等實踐操作進行驗證。在操作反饋中,讓他們在和同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思考,對于知識的獲取是很有益處的。

 。ㄈ┕酵茖

  教師:仔細觀察, 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當于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中的哪兩部分?

  學生: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教師:那么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么計算呢?

  教師:如果我們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

  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用

  來表示。

 。ㄋ模┗仡櫩偨Y

  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誰能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相同點之后,溝通兩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順利地把新知轉化為舊知,從而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練習鞏固

 。ㄒ唬┗A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1題。

 。1)請學生計算,并進行訂正。

 。2)反饋小結:在計算時,可以先寫出面積公式,再進行計算。

  2.完成練習十九第2題。

  (1)請學生計算,并進行反饋。

 。2)反饋側重:最后一小題引導學生注意找準相對應的底和高。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補充練習。

  【設計意圖】教材本身就提供了多層次的練習,教師在這里進行合理選擇,通過基礎題、變化題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所需要的條件,鞏固所學的知識。

 。ǘ┩卣固嵘

  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底是4 cm ,高是3 cm 。它的面積是多少?

  1.引導學生算出它的面積;

  2.請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這樣的平行四邊形;

  3.教師:像這樣的平行四邊形你能畫出多少個?(無數(shù)個)它們的面積相等嗎?說說你的理由。

  4.教師小結:是的,像這樣的平行四邊形剪拼之后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4 cm,寬3 cm 的長方形,它們的面積都相等。由此,可以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相等。

  5.思考: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一定等底等高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從已知條件求面積到根據(jù)條件畫圖形,讓學生在畫圖反饋的過程中感受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既提升了所學知識,又關注了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四、總結提示

  教師:回憶一下,今天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總結:我們用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種轉化的思想對于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很重要。

  【設計意圖】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通過回憶幫學生把本節(jié)課得到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也利用轉化的思想對圖形的面積進行自主探索。

平行四邊形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判定一個四邊形是 平行四邊形;

  2.理解并掌握用二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 邊形

  3.能運這兩種方法來證明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

  難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 質和判定的區(qū)別及熟練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 什么 叫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有什么性質?(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 將 以上的性質定理,分別用命題形式 敘述出來。(如果……那么……)

  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其它性質,那么如何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呢?除了定義還有什么方法?平 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逆命題是否成立?

  (二)新課

  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方法一(定義法):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的平邊形。

  幾何語言表達定義法:

  ∵AB∥C D,AD∥B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解析:一個四邊形只要其兩組對邊 分別互相平行,

  則可判定這個四邊形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活動:用做好的紙條拼成一個四邊形,其中強調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方法二: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問:這個命題的前提和結論是什么?

  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D,AD=BC

  求 證:四邊ABCD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依據(jù)目前只有定義,也就是須證明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當然是借助第三條直線證明角等。連結BD。易 證三角形全等。(見圖1)

  板書證明過程。

  小結:用幾何語言 表達用定義法和剛才證明為正確的方法證明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

  判定一:二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AB=CD,AD=BC, ∴四邊形A BCD是平行四邊形

  練習:課本P103練習題第1題。

  例題講解:

  例1 已知:如圖3,E、F分別為平行四邊形ABCD兩邊AD、BC的中點,連結BE、DF。

  求證:

  分析:由我們學過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中,對角相 等,得若證明四邊形EBFD為平行四邊形,便可得到 ,哪么如何證明該四邊形為平行邊形呢?可通過證 明ΔABE≌ΔCDF得BE=DF;由AD=BC ,E、F分別為AD和BC的中點得ED=FB。

  練習:2. 已知如 圖7, E、F、G、H分別是平行四邊形ABCD的邊AB、BC、CD、DA上的點,且AE=CG,BF=DH。

  求證:四邊 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平行四邊形教案】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01-22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3-15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案07-30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7-24

認識平行四邊形教案03-05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案03-0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案01-02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案12-14

[優(yōu)選]平行四邊形教案優(yōu)秀03-20

精選平行四邊形教案五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