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音樂教案集錦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歌詞內(nèi)容,能用動作表現(xiàn)歌詞。
2、初步嘗試交換舞伴,感受和同伴共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請你和我跳個舞)、幼兒右腳貼標記(兩種顏色)
活動流程:
一、欣賞歌曲,了解歌詞
1、師:跳舞真開心,聽聽我這兒有一首歌,也是有關跳舞的,他們是怎么跳舞的?
重點提問:歌里是怎么跳舞的?做了哪些動作
小結(jié):我的腳要踏踏踏,我的手要拍拍拍。(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2、再次欣賞歌曲
重點提問:除了這些動作,還有哪些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小結(jié):伸左腳、伸右腳(一起試一試,提醒幼兒根據(jù)腳上的標志嘗試動作)
請個別幼兒做做歌里的動作
二、請你和我跳個舞
1、老師邀請個別幼兒跳舞
重點關注幼兒動作的.正確性,用記號提醒幼兒掌握左右腳
2、幼兒兩兩結(jié)伴進行舞蹈
重點關注兩兩面對時左右的方位
三、集體舞蹈
1、變成雙圓圈
根據(jù)紅綠顏色的標記變成雙圓圈
2、集體舞蹈
討論:怎么交換舞伴?
小結(jié):只要一個圈的孩子不動,另一個圈的孩子朝著同一個方向交換一個朋友,就能找到一個新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次舞蹈活動,因此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動作的表現(xiàn)。活動中,我通過欣賞、表現(xiàn)、個別示范、集體嘗試等多種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借助歌詞進行表演。由于動作的表現(xiàn)有歌詞的依托,因此表現(xiàn)難度還是比較低的,但是我通過對個別孩子表現(xiàn)力的關注,從而提升孩子表現(xiàn)的表情、動作的優(yōu)美,同樣對孩子的舞蹈動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動的亮點在于利用簡單的道具(一個有顏色的記號),既很好的解決了活動中容易出現(xiàn)的左右腳的區(qū)分,又降低了集體舞的難度,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和孩子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集體舞的學習以孩子自主探討為方法,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還可以更退后一點,不要太急于抓住一個正確的答案就馬上嘗試,可以多聽聽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動是一種美育活動,教師優(yōu)良的教學素養(yǎng)和音樂才能也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個活動孩子情緒愉悅、積極,表現(xiàn)欲望非常強。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蟲的`動作。
2、喜歡聽音樂做游戲。
3、懂得青蛙是保護莊稼的益蟲。
二、活動準備:
1、農(nóng)田背景一幅,紙制害蟲若干,青蛙胸飾人手一份,音樂磁帶、錄音機。
2、活動前讓幼兒認識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律動:教師份青蛙媽媽,幼兒扮青蛙寶寶,寶寶和媽媽一起隨著音樂做律動愉快地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1 2|3 4|5 6 5|5 4 3 2| 1 - 我是 一只小青蛙 呱呱呱呱 呱
(二)基本部分
1、 復習歌曲《青蛙捉害蟲》
2、 提問:
1)寶寶先想一想,捉害蟲的時候,為什么動作要輕,不能發(fā)出聲音?
2)寶寶做給媽媽看一看,你是怎樣捉害蟲的?(讓幼兒用形體表現(xiàn))
3、 教師示范青蛙捉害蟲動作要領。
1) 青蛙跳:兩腳分開,兩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張開,輕輕跳。
2) 捉蟲動作:蹲下來,兩臂在體前伸直,手觸地,腿分開,眼睛盯住蟲子,輕輕跳過去捉害蟲。
4、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練習兩遍青蛙跳和捉害蟲動作。
5、 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1) 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
2)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做游戲兩遍。
音樂開始,幼兒唱歌小青蛙捉害蟲,唱完后,做模仿動作青蛙跳,來到農(nóng)田,蹲下來,做捉蟲準備。當教師說輕輕跳過去捉害蟲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蟲的姿態(tài),靠近害蟲跳躍,捉住害蟲,假裝吞食。
(三)結(jié)束部分教師小結(jié),做律動小青蛙離開教室。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節(jié)奏型。
3、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節(jié)奏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反應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活動準備: 十六宮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樣、日歷簿一個,磁鐵若干、小棍棒、音樂磁帶、錄音機、鈴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個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兔子舞》將幼兒帶入場:
1、請幼兒歌唱《小天使之歌》,問幼兒是否喜歡音樂? 講述音樂來源于生活,也是美的體現(xiàn)!
2、介紹節(jié)奏,告訴幼兒節(jié)奏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鈴鼓所打出的節(jié)奏、媽媽炒菜的聲音及洗衣服的節(jié)奏。
二、出示十六宮格:
1、介紹十六宮格,讓幼兒猜猜十六宮格是用來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讓幼兒將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宮格中,然后讓幼兒在裝有磁鐵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給只有一個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邊拍邊念。音樂起-----
3、從十六宮格里拿出部份磁鐵,問幼兒沒有磁鐵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給沒有磁鐵的'格子取名。再請幼兒隨音樂邊拍過念。
4、請幼兒給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給有兩個磁鐵的格子取名,然后請小朋友跟著音樂邊拍邊念。
5、問幼兒一個磁鐵、二個磁鐵、沒有磁鐵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師小結(jié)、出示日歷薄:
1、告訴幼兒一個水果、兩個水果及沒有水果的名字有兩個,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兒介紹。再作出總結(jié)。
四、游戲《節(jié)奏舞蹈》 輕音樂開始后,請家長同幼兒一起在場中自由舞動,并引導幼兒踩著節(jié)奏跳舞。
音樂起----
五、播放《兔子舞》,帶領幼兒及家長離開課室并結(jié)束。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蘋果的節(jié)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夠快樂的演唱。
2.嘗試隨著節(jié)奏用肢體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蘋果被啃的動態(tài)。
3.在毛毛蟲啃蘋果的情境中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節(jié)奏圖譜、貼有蘋果的蘋果墊4塊。
活動過程:
一、導入:毛毛蟲來了
1.今天來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戲,是誰呢?(毛毛蟲)。
2.毛毛蟲喜歡吃什么呢?
(播放毛毛蟲啃蘋果音效,傾聽后猜測)
3.毛毛蟲到底喜歡吃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播放PPT)
4.哇,毛毛蟲這么喜歡吃蘋果,它經(jīng)常會一口一口啃蘋果哦,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音效)它是怎么啃蘋果的?
二、123變蘋果1.毛毛蟲這么喜歡咔嗞咔嗞的.啃蘋果,那我們小朋友就變成蘋果送給它。來!不同的小朋友變成不同的蘋果!
2.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蘋果造型。(1,2,3,變!)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雪絨花》,感受歌曲的AB結(jié)構,并學習用“舒緩”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2.嘗試做舒緩和連貫的動作來幫助理解與表現(xiàn)歌詞內(nèi)容。
3.在自由結(jié)伴時注意表情和動作上與同伴相互協(xié)調(diào),并體驗快樂。
重點難點:
初步學習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結(jié)構,并學習用“舒緩”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活動準備:
1.雪絨花圖片。
2.歌曲、鋼琴。
活動過程:
一、幼兒復習律動《拔跟蘆柴花》
教師帶領幼兒熱身,復習律動《拔跟蘆柴花》,感受歌曲歡樂的旋律。
二、幼兒學習歌曲《雪絨花》
1.引發(fā)幼兒關于“雪絨花”的美好回憶。
師:你們見過雪絨花嗎?你們知道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2.教師范唱《雪絨花》,引導幼兒講述歌詞內(nèi)容。
師: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你們聽到后是什么樣的感覺。
3.教師播放歌曲,用提問和圖片的提示,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歌曲AB結(jié)構。
師:聽我再唱這首歌,注意聽樂句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4.幼兒跟琴歌唱,并引導幼兒理解B段歌詞。
師:這首歌曲里唱到雪絨花是什么樣子的?
5.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舒緩”和“連貫地”兩種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
6.教師當導游,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雪絨花”,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1-2遍。
7.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雪絨花飄動作,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根據(jù)幼兒的創(chuàng)編情況決定唱2-3遍。
三、幼兒自由結(jié)伴表演唱。
1.教師彈奏較長的前奏并注意給予指導,幼兒自由結(jié)伴表演。
2.幼兒聽音樂自由結(jié)伴唱歌。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生動活潑的表演性活動中,了解菜的特點。
2、在多聲部的朗誦中學習聲部的配合,初步感受聲部之間的和聲美。
活動準備:
1、雞蛋、母雞、青菜、魚等作品中有關的`菜的卡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你們?nèi)ミ^菜場嗎?去干什么?(買菜)你最喜歡吃什么菜?有一個孩子今天要去買菜了,你們聽!
2、完整欣賞歌曲。
二、學習有節(jié)奏朗誦歌詞。
1、學念第一段:
×××︱××︱××××︱×-︱××︱××︱×× ××︱×-︱)
今天的 天氣 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 去呀去買 菜 (邊拍手邊念,幫助幼兒把握節(jié)奏)
2、學念第二段:
×× ××︱××︱×× ××︱××︱×× ××︱××︱×× ××︱××︱×× ××︱×× ×0︱×× ××︱×××0︱
雞蛋 圓溜 溜呀 青菜綠油 油呀 母雞 咯咯 叫叫呀 魚兒 蹦蹦 跳呀 蘿卜 黃瓜 西紅 柿 蠶豆毛豆 小豌
豆 (出示菜的卡片,幫助幼兒記憶)
3、學念第三段:×××︱×××︱×× ××︱×-︱××0︱
哎呀呀哎呀呀菜兒 多又多 哈哈。
三、分聲部朗誦
1、第一段、第三段一起表演。
2、第二段分聲部:第一聲部念第一、三句,第二聲部念第二、第四句。
3、菜場里可熱鬧了,大家都熱情地介紹自己的蔬菜。有時候一種一種介紹,有時候一口氣介紹幾種。
4、嘗試兩個聲部輪流表演,要求一個聲部表演完了,另一個聲部馬上接上。
5、引導幼兒邊表演,邊傾聽聲音的效果。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熟悉樂曲、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
二、重點與難點
生活中的聲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區(qū)分出音的強弱,這首先應該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本教材的重點就是引導幼兒在感受樂曲、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難點是區(qū)分音的高低、強弱后學習用樂器等表現(xiàn)出音樂的高低、強弱。
三、準備
1.小鋼琴若干架讓幼兒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鐵和小鼓各一件。
3.音樂磁帶《快樂之歌》。
4.分類圖片讓幼兒感受音的強弱。
5.提供各種各樣的樂器,數(shù)量多一些。
注:《快樂之歌》的旋律應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分別出現(xiàn)而且有強弱之分。
四、設計思路
幼兒能區(qū)分音的高低、強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來小鋼琴讓幼兒感受音的高低,找來許多許多卡片讓幼兒回憶各種聲音的強弱是相當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xiàn)音的高低和強弱。如運用樂器,運用四肢的活動等等,通過多種形式就可以讓幼兒不斷感受、不斷表現(xiàn),從而正確區(qū)分音的高低和強弱。
五、活動流程
角落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集體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
1.角落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強弱。
①用小鋼琴讓幼兒體會音的高低。
幼兒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師可以通過不斷地講評讓幼兒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樣是樂曲“兩只老虎”分別在高音區(qū),低音區(qū)彈奏,讓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知道在小鋼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給卡片找家讓幼兒回憶分辯生活中音的強弱。
讓幼兒回憶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給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聲音是響的,就把它歸到“強”的家里,反之歸到“弱”的家里。
、墼诮锹溆螒蚶镒層變郝犢p《快樂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會用樂器來打擊音樂的節(jié)奏,老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樂器,如小鈴,三角鐵,鼓等表現(xiàn)音樂,同時老師可以引導幼兒敲擊出不同的節(jié)奏。
2.集體活動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強弱。
、僮層變郝犢p音樂《快樂之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曲有的時候出現(xiàn)在高音,有的時候出現(xiàn)在低音,并請幼兒找出高音、低音。
、谡堄變鹤觥靶⌒逢牎,聽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師可示范用三角鐵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聽到樂音在高音部分出現(xiàn)就用三角鐵打擊節(jié)奏,聽到樂曲在低音部分出現(xiàn),就要用小鼓來打擊節(jié)奏,并引導幼兒一起在試試。
③可引導幼兒自己想出各種辦法來區(qū)分:如讓幼兒提出用鈴鼓表示高音,用跺腳表達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鈴表示低音,一名幼兒講到的方法,老師和其它幼兒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這樣反復可多次。
、芾蠋煶艘龑в變簠^(qū)分音的高低,還該引導幼兒區(qū)分音的強弱。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再次引導幼兒聽賞音樂,體會出音樂的強弱之分。
、堇蠋熀陀變阂黄鹩螒,聽到強音由弟弟打擊節(jié)奏,聽到弱音由妹妹打擊節(jié)奏,也可以請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腳表示強音;用小鼓表示強音,小鈴表示弱音。一名
幼兒講到的方法,老師和其他幼兒都可以跟他一起玩,這樣反復多次。
注1:為了提高幼兒的趣味性,老師可以增強一些規(guī)則如用一些小帽子,誰能分清音的高低強弱就戴上一頂小帽子,反之則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誰戴帽子的時間最長。
注2:集體活動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分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區(qū)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區(qū)分音的強弱。
3.角落游戲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強弱。
幼兒在角落游戲中,老師可引導幼兒互相協(xié)商好如何表達音高音低。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名畫的構圖色彩,并在匹配的音樂旋律中理解作品。
2.在游戲中感知音樂中節(jié)奏的快慢,力度的強弱與畫面中圖形、色塊間的關系。
3.聆聽音樂,模仿大師自由創(chuàng)作“薔薇色的重音”,享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薔薇色的重音》作品制作成的白板課件一個
2.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
3.與畫面匹配的音樂2段
4.黃色布四邊形、課前貼好的黑色矩形一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名畫《薔薇色的重音》,說說感受
1.幼兒欣賞名畫,從畫面的顏色、圖形及圖形的.排列等方面來幫助幼兒理解畫面。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美麗的畫,請小朋友們一起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2.介紹畫的名稱和畫家教師:這幅畫是俄國大畫家康定斯基畫的,畫面上有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正方形和一個大大的四邊形,還讓畫上的圖形和音樂交上朋友了,所以他給這幅畫取了個像歌曲一樣的名字叫《薔薇色的重音》。
二、圖形匹配音樂,感知音樂力度的強弱與圖形大小的關系教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兩段音樂,要來和這副畫里面的大圓和小圓交朋友,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哪一段音樂想和大圓交朋友,哪一段音樂想和小圓交朋友?
1.欣賞第一段音樂----西班牙舞曲,感知樂曲有力地性質(zhì)。
教師: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樣?這段音樂會和哪個圓形交朋友呢?畫中的大圓聽了這段音樂跳起了舞。
2.欣賞第二段音樂----維也納圓舞曲,感知圓舞曲輕快優(yōu)美的旋律。
教師:一起來聽一聽第二段音樂,有什么感覺?畫中的小圓聽了以后會想干什么?
三、游戲——運用身體動作及圖形感受名畫的構圖
1.介紹大圖教師: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玩游戲,老師在地上準備了一副《薔薇色的重音》的底畫,看,里面有一個大大的四邊形,里面還缺了什么?
2.游戲:幼兒扮演大圓小圓聽著音樂進行構圖。
教師:接下來請你們聽著音樂來跳進畫中,扮成大圓和小圓吧。
3.游戲:跟著音樂選擇大圓和小圓進行構圖。
教師:老師在后面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請你們聽音樂找對圓形朋友,并用好看的動作把圓形送到畫面上去。
4.對比欣賞,滲透構圖的要求。
教師走入畫中,根據(jù)孩子說的調(diào)整圖形位置小結(jié):好多圓形在跳舞,他們有的靠得近,有的分開站。有的一上一下重疊在一起,太漂亮了!讓我們一起回到教室里用繪畫工具再來畫一畫《薔薇色的重音》吧!
活動延伸:
運用多種作畫工具嘗試創(chuàng)作《薔薇色的重音》。
中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努力唱好歌曲中的附點音符與休止符。
2.創(chuàng)編歌詞,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嘗試用親切、愉快的聲音演唱,表達自己愛媽媽的情感。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PPT、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歡迎你來我家》
師:小朋友,來跟老師玩?zhèn)游戲。(請坐)
二、觀看PPT,體驗媽媽和寶寶的愛
師:你們愛媽媽嗎?為什么?(你們的媽媽都很愛你)
其實,當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就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你(PPT大肚子的媽媽)寶寶出生了,媽媽逗你笑。給你洗澡。媽媽彎著腰教你學走路,帶你看書講故事。早晨,媽媽幫你穿衣服,喂寶寶吃飯,還要送你上學校,回到家還要做許多許多的家務。媽媽辛苦吧?
提問:那你是怎樣愛自己的媽媽的呢?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愛媽媽的一種方式。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關于愛媽媽的歌曲,名字叫做《不再麻煩好媽媽》。
三、學習新歌,表達對媽媽的愛
1.聽錄音,熟悉旋律。
提問: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師清唱,了解歌詞。
提問:還有哪一句是我們沒有說到的'?
3.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演唱兩遍。
4.感受休止符并努力唱好。
教師:哎?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兩句和我不一樣呢?
“媽媽媽媽,你歇會兒吧”后面有個?停頓
“自己的事兒我會做啦”因為兩句的后面都有休止符。
“等一下小朋友唱的時候,要注意快速的停頓一下。”
注意休止符完整地來唱一遍。
5.老師希望你們把對媽媽的愛唱出來,想一想用什么樣的表情、什么樣的歌聲唱呢?
6.除了可以用表情、好聽的聲音表演歌曲,我們還可以加上動作呢。表演1遍。
7.面向家長表演,提醒幼兒歌聲中表現(xiàn)自己對媽媽的愛。
四、創(chuàng)編歌曲,擴展自己對媽媽的愛
1.師:除了歌里唱到的自己穿衣服、穿鞋襪,還有哪些事情是我們自己可以做的呢?(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并鼓勵幼兒用X X X X|X X |的節(jié)奏型唱出來)
2.小朋友會做的事情真多啊,我們選4件事情替換到歌曲里來唱一唱。將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替代到歌中,邊聽音樂邊創(chuàng)編演唱一遍。
五、表演歌曲,展示自己對媽媽的愛
教師:家里除了媽媽愛你,還有誰也愛你呢?(爺爺奶奶爸爸)
那么我們可以唱一首《不再麻煩好爸爸》《不再麻煩好奶奶》給我們家里每個人唱一首好聽的歌。
活動反思:
采用音樂游戲的形式使幼兒打開唱腔、身心放松,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談話引導,通過觀看PPT感受媽媽的辛苦,層層遞進地幫助孩子們進行學習。在反復練唱“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襪呀,自己疊被子呀,自己梳頭發(fā)呀”的環(huán)節(jié)中,既充分引導孩子體驗了節(jié)奏中蘊含的秩序性,又為后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孩子的語言表達雖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已經(jīng)能夠運用解歌曲中的節(jié)奏了。
這首歌曲的歌詞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不難,而且圖譜的設計更是巧妙的把孩子引入情境中,使孩子更容易記憶歌詞掌握節(jié)奏了。
當然活動中在語言組織上,我還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話還是有些拐彎,不夠直白,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解決的問題。
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不僅讓幼兒了解了媽媽的辛苦,感受到了媽媽平時對我們的愛,還讓幼兒知道了應該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盡量不麻煩好媽媽,這是孩子愛家長、學會體諒家長的具體表現(xiàn)。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中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⒈讓幼兒初步感知小雨和大雨的不同節(jié)奏,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示。
、才囵B(yǎng)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小雨和大雨的圖片。
活動過程:
⒈音樂城
教師:今天,老師要帶您們?nèi)ヒ粋非常美麗的音樂城,讓我們出發(fā)吧!
。蓜樱
“看,我們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音樂城)
“咦,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操作多媒體課件:音樂城下雨了)
、簿毎l(fā)聲
教師:讓我們一起把這個消息告訴遠處的小鳥、大樹、花朵吧!
。ň毩暩柙~、旋律)
5 5 │ 3 ――│
下 雨 了
、尘毠(jié)奏
⑴大雨節(jié)奏
教師:你見過下大雨的樣子嗎?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讓我們一起聽聽音樂城的雨聲吧!
教師示范打節(jié)奏×× ×× │×× ××│
大雨除了下到手上,還會下到哪里呢?(反復練習節(jié)奏)
、菩∮旯(jié)奏
“看看,音樂城的'雨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雨又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誰會來打這個節(jié)奏的?”(小雨的節(jié)奏應該是慢一些、輕一些)]
⒋游戲:開城門
現(xiàn)在老師還要和你們玩一個游戲:開城門,如果你們打?qū)α斯?jié)奏,城門里面還會給你們送禮物呢?
(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節(jié)奏)
、到Y(jié)束
時間不早了,讓我們和音樂城說再見吧!
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qū)中讓幼兒拿樂器進行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節(jié)奏。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6合 音樂 中班08-07
中班音樂教案經(jīng)典09-09
【優(yōu)秀】中班音樂教案07-22
【推薦】中班音樂教案06-23
中班音樂教案【推薦】06-23
中班音樂教案【精】06-22
中班音樂教案【熱】06-22
中班音樂教案【熱門】06-19
【薦】中班音樂教案06-18
[精]中班音樂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