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學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思路】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代就有四大發(fā)明馳名海外,哪四大發(fā)明呢: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還有造紙術。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大的作用,為了讓幼兒養(yǎng)成珍惜紙張、知道環(huán)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紙”為出發(fā)點。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口頭表述能力,通過幻燈片,能獨立完整的將造紙過程的大意概述出來。
2、讓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學會利用紙,包括廢物利用和循環(huán)利用。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刀、雙面膠,造紙過程圖、蔡倫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來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寫字,又能畫畫!
幼兒:紙
二、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用途。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紙有什么用途嗎?在平時,我們怎樣用紙的呢?
幼兒:紙可以寫字,畫畫,折紙等。
三、通過PPt,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由來及制作過程。
師:原來紙是這么有用的東西,那么,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兒:商店里買來的、工人叔叔造出來的。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紙過程圖及蔡倫圖片,教師邊看圖邊講述)
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們知道紙是從哪里來的嗎?是由誰造出來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師點評。)
四、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紙。
師:我們知道了造紙的過程十分的不簡單,而紙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紙的地方也很多,浪費也很大,有什么辦法可以節(jié)約用紙呢?
幼兒自由討論后回答。
五、分組進行操作活動。
師:我們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紙,現(xiàn)在先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紙呢?
教師介紹各種各樣的紙。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也說了很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那請你們利用這些紙來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點評。
有的小朋友用廢紙折出了許多漂亮的東西,裝飾了我們的活動室。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將廢紙剪出了美麗的花,將廢紙變廢為寶。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節(jié)約珍惜每一份資源。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放大鏡的作用,知道放大鏡可以放大觀察物體。
2、利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感受其中的變化。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放大鏡(可以放大看嗎?)
活動內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放大鏡】,說說放大鏡的作用并找找我們周圍和放大鏡作用相似的物體。
- 用放大鏡可以干什么?
-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蟲也可以放大觀察。
- 還可以干什么呢?
- 找找我們周圍和放大鏡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 利用放大鏡來觀察物體。
【展開】
2. 觀看視頻【放大鏡】,了解實驗的目標,備品和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用放大鏡怎樣觀察植物呢?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用眼睛觀察植物的葉子。
2)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
【活動1:利用放大鏡觀察植物的葉子!
3. 利用放大鏡觀察植物的葉子。
- 讓我們用放大鏡觀察植物怎么樣?
- 我們來觀察植物的葉子吧,植物的葉子上有怎樣的花紋呢?
【結束】
4.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放大鏡(可以放大)寫出實驗結果。
擴展活動
陽光明媚,無風的時候,帶幼兒們www.chinajiaoan.cn到外邊用放大鏡來聚光。
注意事項
用正確的方法使用放大鏡,不是把放大鏡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鏡放在物體的前面。
活動評價
對于是否理解放大鏡的性質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放大鏡上有凸透鏡,陽光照射在放大鏡上,陽光通過凸透鏡聚集的點就叫做焦點。這樣通過放大鏡的陽光聚合在一點上就可以把紙點燃了。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牛奶盒、藥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撲克牌、光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說一說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長方體,易拉罐和茶葉桶是圓柱體。
2、請幼兒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能不能滾動?小結圓柱體定義。
3、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家庭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張光盤和許多光盤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用牛奶盒、牙膏盒、藥盒、易拉罐等材料造型。
1、請幼兒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等材料可以做什么樣的房子?該怎么做?
2、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制作,教師指導幫助。
活動延伸:
請幼兒調查家中的物品中有多少長方體和圓柱體,并完成調查表。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應用題來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表達數(shù)量關系和闡明要求解答的數(shù)量問題,在學習這類問題時應根據(jù)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在開始活動時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設計這節(jié)活動課時,先在活動室里布置一個“森林”環(huán)境,利用了多種小動物圖片等幼兒喜歡的學具,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學習、交流。在活動過程中,注重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編口頭應用題。
2、初步了解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3、鼓勵幼兒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4、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蝴蝶、小鳥、小猴子等許多動物磁性學具。
2、用許多大樹、小草、小花等道具設置的森林背景。
3、寫字板、磁力板等。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天氣晴朗,這么好的天氣,你們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ń處煄ьI幼兒來到用道具設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氣真不錯,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許多的小動物們看著這么好的天氣,也愿意出來玩了;現(xiàn)在咱們就看看那些小動物出來玩好不好?(好)但是,在這里有一個要求,你們要會用三句話把事情講清楚,然后能說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2、出示動物磁性學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們看這一棵棵茂密的大樹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誰的'家嗎?(知道、小鳥的家)你們看樹上有幾只小鳥?(1只),又飛來了幾只?(1只)一共是幾只?(2只)
(1+1=2)
。2)、鼓勵幼兒復述:誰能像教師一樣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樹上有1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是幾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頑皮的小動物,(教師演示:樹上有3只小猴,又過來1只小猴。)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鼓勵幼兒大膽的舉手)樹上有3只小猴子,又來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幾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氣這么好,陽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兒也競相開放了,你們看一看是誰聞到花的香味飛來了?(蝴蝶)誰能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讓幼兒編出三句話的口頭應用題);▍怖镉2只蝴蝶,又飛來了1只蝴蝶,一共有幾只蝴蝶?(2+1=3)
3、老師這里還有很多的動物圖片,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愿不愿意和小動物們玩?(愿意)請幼兒觀看圖片,并鼓勵幼兒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4、每組一幅圖片,讓幼兒小聲討論,然后請一名幼兒用三句話把這件事情講清楚。
5、活動小結:
讓幼兒了解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并學會用三句話把一件事情講清楚,還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活動延伸:
讓幼兒找一找,身邊那些東西還能用三句話把它講清楚,并能用簡明的語言表述事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如,草地上3只大白鵝,有走來2只大白鵝,一共有幾大白鵝?(3+2=5)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工具,體驗和和感知工具與人們的關系。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1.一籃黃、綠混合的豆子,一籃米,四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四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機、鞋刷、老虎鉗、打印機、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幻燈片。
4.《幼兒畫冊》第三冊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神秘地告訴幼兒:聽說某某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但未成功。教師向幼兒尋求幫助:“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請幼兒幫忙完成四個任務:“在三分鐘的時間里把黃豆和綠豆分開,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把米裝進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絲的幾個小玩具以及脫落下來的小部件,小螺絲,一盆大米和一些飲料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3.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三.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1.教師逐一出示并介紹:榨汁機、鞋刷、老虎鉗、打印機、漏斗、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等小工具。
“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幫助你完成任務?”
2.幼兒分組討論,選擇工具。
3.幼兒使用工具操作,記時音樂和上次相同。
四.依據(jù)記錄,交流分享。
1.請幼兒用記錄表記錄、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2.教師和幼兒討論兩次操作的體會和認識。
教師:“為什么在同樣的時間內,我們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務,而第二次能順利完成任務?”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3-05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17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1-07
科學教案大班實用02-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0-1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1-03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10-0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