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積累運用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目標
積累格言警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閱讀短文《給,永遠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內(nèi)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yǎng)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聽懂主要意思?聪嗥,寫出自己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教學重點難點
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yǎng)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聽懂主要意思。
教學構(gòu)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并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那愉快》插圖、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讀讀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讀短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 導(dǎo)入。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誰愿意說一說?這些格言警句你為什么記得牢?2 教師示范背誦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導(dǎo)學生讀、背格言警句。
1 讀準字音。
2 注意不讀破句。
3 練習背誦,檢查背誦情況。
三、閱讀短文。
1 反復(fù)閱讀,了解主要內(nèi)容。
(1)初讀短文,了解大意。
。2)逐個自然段閱讀,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說,抓住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2 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什么?
(2)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高爾基認為要怎樣生活才會愉快?
。3)反復(fù)讀“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思考:“給”字后面為什么加上逗號?“永遠”強調(diào)什么?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個人感受。
作業(yè)設(shè)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shè)計
積累運用八
讀讀背背——格言警句
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分銷足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教師出示《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的插圖,大家還記得這三篇課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分別在三幅圖上寫上“誠信”“誠實”“善良”“奉獻”。清同學們根據(jù)“積累運用八”中“口語交際”的.要求,就這一話題,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組成小組,選擇交流內(nèi)容。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梢月(lián)系《釣魚的啟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等課文,談?wù)勛约旱母惺,說說應(yīng)該怎樣培養(yǎng)美德,可以列舉革命領(lǐng)袖、英雄模范的事跡,談?wù)勎覀儜?yīng)該怎樣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人的故事,說說他們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求:(1)講的同學先想好內(nèi)容和順序,要做到語句通順、連貫。(2)聽的同學要抓住說話人所表達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小組可展開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交流情況。
三、各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在小組的基礎(chǔ)上,師生評議:哪個小組說的內(nèi)容最感人,哪個小組表達的最清楚。
四、教師小結(jié)。
作業(yè)設(shè)計
寫一個有美德的人。
板書設(shè)計
口語交際——從小培養(yǎng)美德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102頁。10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
2.把握作者獨具一格的演講思路。
過程與方法
教師先解題,讓學生對本文的中心內(nèi)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擬演講;弓懈學生體會文意,最后與學生共同探討本文的演講思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教育學生珍惜寶貴的時光,把握機遇,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同時培養(yǎng)孩子們公平、公正、正義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學生尊重父母,感謝他們賦予每個孩子寶貴的生命。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賞本文的演講思路。
難點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突破
為了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可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對課文進行適當修改后模擬演講,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互動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對本文的部分內(nèi)容進行修改,用于課堂模擬演講上。
學生準備
預(yù)習課文,準確認讀文中字詞。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師指導(dǎo)學生活動
1.解題,導(dǎo)入課文1.分析題意,進入新課學習
2.營造氛圍,講讀課2.積極配合教師,聆聽“母親”的諄諄教導(dǎo)
3.分析作者演講思路3.理清作者的演講思路
4.指導(dǎo)學生完成課堂練習4.完成課堂練習
一、解題.導(dǎo)入課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來歷。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學生的母親,20xx年.,她女兒所在的北京101中學初三(4)班舉行了一個主題班會,為全班孩子集體過15歲的生日。作者當時作為學生家長代表在會上發(fā)言,本文就是她的發(fā)言稿。請大家看課題--你是你的船長,誰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板書課題。2.師:不錯,大家說得非常好。另外,本文還有一個副標題--寄語十五歲,這個詞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3.師:誰能給我們具體分析一下?4.師:很好。這位母親對十五歲孩子們的這番話語重心長,情真意切,F(xiàn)在就讓我們來靜靜聆聽……1.踴躍發(fā)言。生:“你是你的船長“,意思是我們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線,掌握自己的`命運。生: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長,這艘船將駛向何方,命運如何,完全看我們怎樣駕駛它。2.齊聲回答:借代。3.舉手回答。生:寄語十五歲,意為捎給十五歲的.話,實際上是對十五歲的人譚的話。4.帶著好奇和渴望進入新課學習。
二、營造氛圍,講讀課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營造氛圍,朗讀課文,注意此時想像這篇文章是自己對在座學生的寄語,是貼心地交談。讓學生合上課本,配合你的朗讀。1.合上課本,聽教師充滿感情的話語,漸漸融人教師用心創(chuàng)造的情景。當教師讀到“掐一掐你們的胳膊或自己的臉,看疼不疼?”后停下來時,
師:……我能感受到你們熱切韻視線交織在一起,你們年輕的生命在互相交換著能量,……現(xiàn)在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來,掐一掐你們的胳膊或自己的臉,看疼不疼?讀到此處停下來,凝視學生,看他們的反應(yīng)。2.師微笑著繼續(xù)朗讀:好極了!祝賀你們!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別人是否也知道我們的疼痛呢?現(xiàn)在我來問一位同學,素萍(一位女同學的名字),如果曉風(小麗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劃破了,正流著血,你感覺怎樣?3.師:聽見了沒有,孩子們?不僅曉風會覺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會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課文照此模式進行
《你是你的船長》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你是你的船長》教案下去。學生開始均木解地望著教師’,隨后恍然大悟,紛紛伸手去掐胳膊或臉,此起彼伏地叫道:“疼!2.紛紛想像如果此事發(fā)生自己會有怎樣的感受。小麗:我會覺得很心疼,因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動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畬Α澳赣H”的教誨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講思路(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好了,謝謝大家。剛才我并沒有要求你們做什么,你們卻能主動配合我來完成這篇文章的朗讀,這是為什么呢?2.師: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打動了你們,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們,讓你們不自覺地去思索,去領(lǐng)悟。你們說是嗎?1.思考原因。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讀一篇課文,倒像在和我們談心,我們完全融入了您的話語中。2.沉思片刻。生:是啊,確實是這樣。
3-師:作者在這篇演講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瀏覽全文,把它找出來。4.組織學生討論: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呢?與學生一起明確答案,將梗概板書。3.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提問。生:我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別人是不是也知道我們的疼痛呢?t4.討論交流作者的演講思路,在教師引導(dǎo)下明確答案。
四、完成課堂練習(,約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布置隨堂練習,讓學生自主完成,不確定處給予指導(dǎo)。2.導(dǎo)人課后思考與練習二,讓學生獨立思考,說說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3.組織學生作即興發(fā)言,培養(yǎng)他們感恩的心、同情心、正義感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1.自主完成隨堂練習。2.閱讀重點語句,體會其含義。3.積極發(fā)言,說說自己學了這篇課文后的體會。
五、本課小結(jié)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學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題班會上的聽眾。師生通過合作,按照解題,情景再現(xiàn),疏理結(jié)構(gòu),發(fā)表感想的順序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課末板書設(shè)計參考
你是你的船長
--寄語十五歲
提問:我們當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別人是不是也知道我們的疼痛呢?
自己會感覺到疼痛--->家長可以感覺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覺到家長的疼痛--->人們都會對他人的處境有所感受-->人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應(yīng)對任何人抱漠視態(tài)度->應(yīng)該培養(yǎng)同情心和正義感,培養(yǎng)公平、公正的觀念。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萬身”?
練習設(shè)計
隨堂練習設(shè)計
個性練習設(shè)計
仔細朗讀北京101中學舉行的這次主題班會中一個學生代表的發(fā)言(風補充資料),談?wù)勀愕捏w會。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文內(nèi)容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來逐句講解。作者循序漸進,一步步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這種演講思路很值得探討。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這篇演講稿稍加修改,在班上來個模擬演講,這不失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一個好辦法,且更能讓學生理解文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流 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導(dǎo)學重點】
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導(dǎo)學難點】
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課時】
1課時
【預(yù)習導(dǎo)引】
1.查閱資料,了解詩人何其芳。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 ) 肥碩(shu ) 棲息( qī ) 歸泊( bó )
寥闊( liáo )枯涸( hé ) 清冽( liè ) 夢寐( mèi )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
4.把詩中不理解的句子寫在下面。
【導(dǎo)學過程】
一、導(dǎo)入:
“悲哉,秋之為氣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 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憂愁的,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二、簡介作者:(投影或由學生介紹)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 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大學期間在《現(xiàn)代》等雜志上發(fā)表詩歌和散文。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三、檢查預(yù)習:
1.見預(yù)習2.
2.指名朗讀,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及重音的把握。
四、質(zhì)疑探究: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討論、明確: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nóng)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nóng)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 圖畫?
討論、明確:
三幅圖:農(nóng)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明確:
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五、品味賞析:
1.要求學生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討論、歸納:
農(nóng)家豐收圖:清 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nóng)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wǎng),網(wǎng)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 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 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
明確:
由遠及近的順序。
3.找出你最喜歡的 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討論歸納:
。1)伐木聲飄出幽谷—— 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3)秋天棲息在農(nóng)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nóng)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4)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6)秋天夢寐在 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7)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 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wǎng)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xiàn)漁民悠閑的心情。
六、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七、教師小結(jié):
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fā),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nóng)閑的景象:農(nóng)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八、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nèi)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九、布置作業(yè):
1.以“秋天”為題寫一 首詩,相信你一定能寫好。
2. 課外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紅的、白的、藍的……
它不是石子,
卻能使?jié)L滾波濤
在我們心中激起,
它不會飛,
卻能把我們帶到奧妙的寰宇。
它沒有口,
卻能讓我聽到,
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師的粉筆,
——老師用智慧和心靈深情地把它澆鑄。
。1)給這首詩加一個標題: 。
。2)本詩運用的兩種修辭手法是 和 。
。3)第一句省略號省略的內(nèi)容是什么?
。4)表 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帶到奧妙的寰宇:
聽到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答案:(1)老師的粉筆
。2)排比;設(shè)問
。3)各種顏色的粉筆
。4)最后一句
(5)科學知識的世界;世界每個地方的消息。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抓住“緊急、焦急萬分、赫赫戰(zhàn)功”等詞語,幫助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從而體會出花木蘭愛國愛家的品質(zhì)。
2、通過抓住“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來學習課文第二段。從而帶領(lǐng)孩子理解國之憂和家之憂。
3、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披、跨、渡、過”動詞的比較理解,認識一個英勇善戰(zhàn)、英姿颯爽的木蘭。
4、通過課文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誦讀《木蘭詩》,給孩子以中華語言文字的熏陶。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于關(guān)鍵字詞的理解,運用反復(fù)體會誦讀的方法,體會花木蘭愛國、英勇的特點,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一、復(fù)習詞語,導(dǎo)入課文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古時候有個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蘭),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2課,齊讀課題《木蘭從軍》。
1、復(fù)習生字詞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復(fù)習一下這課的生字詞(開火車讀 齊讀兩遍)
出示詞語:
征兵 朝廷 戰(zhàn)袍 理應(yīng) 父親 弟弟 勝利 將士 燕山 將軍 渡黃河 女扮男裝 赫赫戰(zhàn)功 焦急萬分 年老多病
2、出示“理應(yīng)”(指名讀)
(1)指名理解詞義(可用擴詞法)
(2)理應(yīng)的意思就是道理上應(yīng)該這么做。
(3)今天顧老師又交給大家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就是把這個詞分解了,分別給它擴詞,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花木蘭是個女的,在當時,她應(yīng)不應(yīng)該去從軍?自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問題。
2.花木蘭她不應(yīng)當去從軍的理由是什么?(多請幾個孩子說不能從軍)
3.從當時國家的制度來講,花木蘭是一個女子,她是不能去從軍的。從身體條件來說,花木蘭是一個女子,比較柔弱,她也不適合去從軍?墒,花木蘭最終還是去從軍了,因為她有一個理由,她覺得自己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那國之憂、家之憂又何在呢?
(一)理解國之憂
1、國之憂是什么?(北方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齊讀本句(
2、齊讀“緊急”。理解“緊急”的意思。
那么國家在什么情況下,才會下達這么大的“緊急”征兵文書啊?
(快要打敗仗了)如果戰(zhàn)爭失敗了,我們失敗了,將會有是什么后果?多請兩個(國土被侵吞,老百姓流離失所)
3、如果此時此刻,戰(zhàn)場上沒有我們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等待我們的只有國破家亡啊。同學們,此時此刻,國家正處在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您能讀出當時國家情況的緊急嗎?(多請幾個)齊讀
(二)理解家之憂
1、國之憂是如此,那么家之憂又是怎樣的呢?(出示描寫父親和弟弟情況的句子)
2、父親年老,弟弟年幼,他們無法承受戰(zhàn)場上那么激烈的斗爭?墒,國家在此時正處于危難之中,家里又沒有人可去打仗。那你們說一說,此時,國憂和家憂加在一起,花木蘭此時的心情是什么樣兒的?(緊張,焦急萬分)
3、出示“萬分焦急”
(1)讀好,理解“焦”的字形。
(2)讀好“家之憂”
(3)“國之憂、家之憂”連以來讀。
4、總結(jié)為國為家分憂(重點突出“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木蘭身為一個女子,卻有著一顆保衛(wèi)國家的忠心,所以,她覺得自己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父親年老,弟弟年幼,木蘭身為一個女子卻有著一份保衛(wèi)家園的責任,所以,他覺得自己(理應(yīng)為國為家分憂)。
(三)通過擴展其他人物形象,體會木蘭的決心
1、于是,花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的時候,爸爸、媽媽、弟弟都極力地反對,他們怎么忍心讓家中唯一的女兒,唯一的姐姐去從軍呢?
(出示家人的對話)請你跟你的`同桌兩個人,想一想,說一說。(開始)(出示對話)
2、分別請孩子和父親、母親、弟弟對話
3、花木蘭就這樣女扮男裝去了戰(zhàn)場,此時此刻,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木蘭呢?(指名說,勇敢,孝順,堅強)
(四)引入《木蘭詩》的描寫
同學們,木蘭詩中也有幾句是描寫這段的。(音樂鍵入)師讀“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哎)。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就這樣木蘭告別了親人,踏上了征途:“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了前線!弊屛覀円黄鹱x讀。
比較句子:“木蘭告別了親人,踏上了征途:“穿戰(zhàn)袍,騎駿馬,過黃河,爬燕山,來到了前線。”
2、你覺得哪句話好?你讀出了什么?還是和你的同桌說說,兩個人商量商量。
3、誰來說說?(要指名說說)為什么披戰(zhàn)袍比穿戰(zhàn)袍好?(披講出了英姿颯爽)跨駿馬(一氣呵成,動作干練的形象)渡黃河(強調(diào)了速度快)“渡黃河”指過黃河的過程很艱難。如此之難,花木蘭有沒有退縮?為什么是過燕山不是爬?指名讀(過燕山)
4、你們看這四個字用得過好啊,面對著滾滾的黃河水,木蘭毫不畏懼,面對著巍峨連綿的燕山,木蘭勇往直前,在我們以后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合適的動詞,這樣能夠幫我們更好地樹立人物形象。
5、我們再一起去品讀品讀這句話。
6、在多年征戰(zhàn)中,你們知道花木蘭征戰(zhàn)多少年嗎?在這12年里,木蘭為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什么叫做赫赫戰(zhàn)功?什么樣的成績才能被稱為赫赫戰(zhàn)功?
7、花木蘭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女子啊,而且在戰(zhàn)場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樣,甚至比男子更加了不起的成績,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啊!那此時此刻你又看見了一個怎樣的木蘭呢?誰能動情的說一說?
8、引入《木蘭詩》
木蘭在戰(zhàn)場上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叭f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泵鎸χ珊拱偾姷馁p賜,木蘭她什么也不要,她只要( )。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出圖)大家看,木蘭順利回家以后,脫下了戰(zhàn)袍,穿上了心愛的女裝。將士們來看木蘭,他們會有什么表情,又會有什么動作,還會說些什么呢?你能學學嗎?還是請你在下面和你的同桌練一練。(女孩子當木蘭,男孩子當將士)
2、男女生上臺表演
3、我們誰也沒有想到昔日英勇善戰(zhàn)的花將軍竟是位文靜俊美的姑娘。4、引入《木蘭詩》
你看木蘭回鄉(xiāng)以后“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一。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五、總結(jié)課文
1、是啊,同學們,誰也沒有想到木蘭是名女子,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為國征戰(zhàn)12年,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而在這一切之后,她只是回到了家鄉(xiāng),什么都不要,所以人們說花木蘭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2、我們從這位古代的女英雄身上學到了很多,咱們今天學了課文,也知道了一首流傳了千年的《木蘭詩》。課下,和你的父母一起去讀讀。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
2.指導(dǎo)學生表情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口頭擴詞:幾、文、球、樹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5題:擴詞。
。3)做《課堂作業(yè)本》第2題:寫出同偏旁的字。
(二)指導(dǎo)表情朗讀課文
課文內(nèi)容的感情變化是:
高興-→著急-→想辦法-→中高興。
按這樣的感情變化有感情地讀課文。先小組讀,然后抽幾個小朋友讀,最后齊讀全文。
(三)總結(jié)課文
、倏磮D,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nèi)容。
、趯W了課文以后,你覺得誰最聰明?為什么?怎樣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仔細觀察,勤于思考)
③你自己或我們班上有沒有像吳文那樣聰明的孩子?舉例說說。
(四)作業(yè)練習
(課堂作業(yè)本)第4題:讀讀寫寫。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fù)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投影:關(guān)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guān)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激趣導(dǎo)入: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
2、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yù)習: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二、自主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quán)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ㄖ该麑W生領(lǐng)讀生字。)
。ǔ鍪局攸c、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ńY(jié)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ń處熞龑(dǎo)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dǎo)學生了解大體內(nèi)容即可)
三、合作提升。
1、出示自學提示。
2、細讀課文,讀后小組交流。
3、討論: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了解崔杼大權(quán)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設(shè)計意圖:先引導(dǎo)學生了解崔杼的殘暴以及位高權(quán)重,從而使學生想象人們對于崔杼的態(tài)度:害怕甚至于服從。然后引導(dǎo)學生了解太史們對崔杼不屈服的態(tài)度,在強烈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太史的剛正不阿。]
。2)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W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3)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quán)。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dǎo)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quán)”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四、總結(jié)解惑。
1、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ㄍㄟ^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2、如果這個位高權(quán)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ㄖ该卮。引導(dǎo)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dǎo)。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dǎo)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dǎo)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3、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ǔ鍪荆荷鷼獯笈瓪獾谜f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dǎo)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教師小結(jié):太史伯、仲、叔、季堅持自己的本分,寧肯舍棄生命也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剛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讓他心存恐懼地放棄了繼續(xù)殺害太史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行為。故事到這里似乎應(yīng)該結(jié)束了,可是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南史氏,他來做什么呢?
4、(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愛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dǎo)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五、鞏固運用。
1、小結(jié):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quán),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2、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
3、學習叢書《愛因斯坦》《人民藝術(shù)家常香玉》,圈畫好詞佳句,并概況文章主要內(nèi)容。
課后反思:
1、本課字、詞掌握較牢固,能復(fù)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生能提出問題,知道太守們的可貴品質(zhì)。
語文教案 篇7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qū)W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苯又,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弊詈,與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xiàn)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肮旁娡蛔旨匆涣x,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fù)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保ā短磧簠矔浺ど賹W》)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保ā蛾懴笊秸Z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保ā度艽寮贰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薄陡笌熒普T法》]
〔這節(jié)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dǎo)是務(wù)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yīng)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鑒,三是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有些經(jīng)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的任務(wù)是將其吸取過來并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赤褐色、疾飛、銳利等。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蕩漾、陡峭、銳利”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與翠鳥捕魚本領(lǐng)的關(guān)系。初步知道翠鳥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yīng)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愛的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教學準備:翠鳥圖片以及相關(guān)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1.談話導(dǎo)入:同學們,我們的大自然可神奇啦,你們看,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投影圖片:停在葦稈上的翠鳥。
師: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么?
2.出示課題,板書:《翠鳥》
3.師: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ù澍B什么樣?它有哪些特點?有哪些本領(lǐng)?……)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師范讀
1.師:你們聽……(教師范讀)。你們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師:大自然多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葦稈”應(yīng)讀“wěi gǎn”,不要讀成“wéi gān”。
“翠”、“飼”是平舌音。
“赤”、“襯”是翹舌音。
。ǘz查自學,指導(dǎo)書寫。
1.指導(dǎo)學生識記字形。
“翠”上邊是“ ”,不要寫成“羽”。
“稈”左邊是“禾”,不要寫成“木”。
“繡”右下角是“乃”,不要寫成“反”。
“腹”右邊的中間是“日”,不要寫成“目”。
“襯”左邊是“衤”部,不是“礻”字部。
“希”上邊的第二筆是“ ”,不要寫成“乀”。
2.區(qū)別形近、同音字,作鞏固練習。
稈()繡()衫()疾()
桿()銹()襯()急()
泡()銳()飼()希()
抱()脫()詞()稀()
三、布置作業(yè)
1、課文讀三次
2、完成生字本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 了解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 欣賞傳神生動的語言描寫
教學重點:
1、探究人物性格
2、掌握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zhàn)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后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后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準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fā)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jié)果曹休中計大敗。
二、介紹作家作品。見《點津》167頁。
三、請用《三國演義》的章回體形式,給課文的四部分命一個小標題。
四、分析人物形象。
1、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2、作者寫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法?
五、作業(yè)。點津上習題。
美文賞析
孔明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使余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酌鞯浅峭粔m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酌鱾髁睿獭皩㈧浩毂M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笨酌髂伺Q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zhí)麈尾。
城門內(nèi)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tài)?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庇谑莾陕繁M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
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tǒng)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北娊泽@服曰:“丞相之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后人有詩贊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言訖,拍手大笑,曰:“吾若為司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隨軍入漢中:司馬懿必將復(fù)來。于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
賞析:有人說,一味小心的人不能做大事,也只有小心的人才能做大事。這句話看似矛盾,而實際上卻講出了事情的本質(zhì)所在,這一點從諸葛亮的空城計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孔明一生謹慎,這次忽然用了極冒險的計策,似乎不合乎常理,而他就是用的`這種不合常理迷惑了司馬懿的推理。
孔明分兵拒司馬,馬謖奉命守街亭
司馬設(shè)伏取蜀兵,馬謖大意失街亭
亡羊補牢時已晚,發(fā)號施令別打算
趙云神勇保軍資,孔明揮淚斬馬謖
作者寫馬謖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ㄌ崾荆褐苯用鑼懼饕钦Z言情態(tài)描寫:主要是馬謖的三“笑”
“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一“笑”
“汝真女子之見!……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二“笑”
“汝莫亂道!……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彼若有命,不來圍山!”——三“笑”
……此一些語言充分展現(xiàn)出一個自視甚高、輕敵麻痹、夸夸其談、目中無人的謀士形象。
再就是間接描寫:
一是通過寫王平的謹慎謙恭反襯馬謖的自驕蠻橫;二是通過寫諸葛亮的自責沉著側(cè)面襯托馬謖的無知幼稚;三是通過寫司馬氏父子的機謹善謀和笑反襯馬謖的無能。)
作者寫諸葛亮采用了哪些手段?
1、襯托手法:
、僖运抉R懿的態(tài)度反襯:
懿嘆曰:“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②以王平的正確建議來襯托:
“吾累隨丞相經(jīng)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今觀此山,乃絕地也。若魏兵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zhàn)自亂矣!
2、直接描寫:
、僦松迫,小心謹慎:馬謖熟讀兵法,派他守街亭;王平做事謹慎,派王平協(xié)助馬謖
、谥酥,機智多謀:料到司馬懿必取街亭,早作防備;查看布兵圖樣,知馬謖無知;街亭失守,穩(wěn)妥撤兵漢中。
③勇于自責:街亭失守后說:“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
、苡星橛辛x,賞罰分明,不徇私情:自己喜歡馬謖,盡管馬謖自縛來見,還是揮淚斬馬謖,但答應(yīng)替他撫養(yǎng)子女。
語文教案 篇10
教材內(nèi)容:做樹葉貼畫
[使用簡介]
“做樹葉貼畫”是語文a版教材三年級上冊語文樂園三中的語文生活主題。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做樹葉貼畫,并根據(jù)貼畫寫一篇撿樹葉、制作貼畫的習作。在活動中,學生需動腦動手動口,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生對于這項活動是很感興趣的。教師可以通過賞、說、猜、做、評、寫、改這些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學會觀察、表達、交流和合作,初步掌握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紹制作過程或辦展覽的過程,并且能寫下來。通過教學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樂趣,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在指導(dǎo)過程中,教師要重在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興趣。制作指導(dǎo)不必過細,要留給學生大膽想象的空間,對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和靈性的作品要尤其表示贊賞。同時,注意在制作、辦展覽的過程中,始終要貫穿學生口語交際方面的訓練,在學生寫作后,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反復(fù)閱讀的方法進行修改,改正錯別字、不恰當?shù)臉它c符號,以及不通順的`地方。切忌將此課上成一堂單純的手工制作課。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紹制作過程或辦展覽的過程,并且能寫下來。
2、通過教學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制作的樂趣,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教學重、難點:
掌握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能清楚地介紹制作過程或辦展覽的過程。
教學準備:
各種樹葉、課件、剪刀、膠水或雙面膠、襯紙、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賞讀秋天。
1.教師配樂朗讀關(guān)于描寫秋天的文章。
師:秋天真美!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nèi)フ仪锾斓哪_印,你們找到了什么嗎?它們是什么樣?
2.小組內(nèi)說一說,指名說一說。
3、出示《樹葉歌》,齊聲誦讀。
柳樹葉,像眉毛,兩頭尖尖一筆描,槐樹葉,像鳥蛋,排列整齊挺好看,
梧桐葉,五對尖,好像一座五指山,泡桐樹葉大又圓,拿在手里像蒲扇,
紫荊葉,不一般,像只桃子嘴兒尖,冬青葉,閃銀光,一年四季綠汪汪,
銀杏葉,不常見,玲瓏小巧像合扇,松樹葉,像衣針,一年到頭綠陰陰。
4.師:這些葉子不但形狀不同,顏色也是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樹葉進行貼畫。
5.板書課題:做樹葉貼畫。
二、學習方法,大膽創(chuàng)作。
1、欣賞,激趣。(出示課件)
師:前幾天,老師收集了一些漂亮的樹葉貼畫,現(xiàn)在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你們猜一猜它們是怎樣做成的呢?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shè)計04-29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7-24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古詩教案05-27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風箏》教案11-23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