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目標:
通過故事理解小紙人想飛的愿望,感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準備:
故事ppt,小紙人(手工紙、卡紙、瓦楞紙各3個)
過程:
一、欣賞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內(nèi)容(幻燈、討論)
1、小紙人會不會飛?它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最后成功了嗎?
2、它為什么想要飛?
3、你們有誰知道飛在天空中是怎樣的感覺?
4、看來小紙人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飛不起來的,你們愿不愿幫助他?
二、幫助小紙人試飛
1、幼兒兩兩合作幫小紙人試飛。
2、交流喃
三、聽賞故事后半段,感受小紙人實現(xiàn)愿望后的喜悅心情。
由于大家的幫助,小紙人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他說什么了?你們聽了高興嗎?
提升:是呀,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件非?鞓返氖虑
四、看PPT,討論如何幫助貧困兒童
1、小紙人會飛之后,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它很快樂。可是昨天它給我寄來一封E—MAIL,說有些朋友需要幫助,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怎么辦?
2、幼兒看PPT,對比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解貧困山區(qū)的窮苦,激發(fā)幫助他們的愿望。
3、討論如何幫助他們。
五、討論:為什么他們這么苦,還要堅持念書?
我們馬上要念小學了,應該怎樣做呢?
教師小結(jié)
活動反思:
故事《我想飛》是《我想飛》主題里的一個語言教學內(nèi)容,通過小紙人為實現(xiàn)自己“想飛”的心愿,而不言放棄的態(tài)度和形為來體現(xiàn)幼兒想飛的迫切心情。
通過對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過談話導入活動:“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想過要飛啊?為什么想飛?”隨著簡單的導入,孩子們的思維被緊緊地吸引到課題上來。孩子們的回答讓我敏感到這個教材的特點:寫出了孩子的心愿。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在藍天上飛翔。因此,孩子們理解小紙人的心愿和行動。基于這樣的發(fā)現(xiàn),我在課中引用了第一人稱進行教學,我讓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小紙人,當伙伴們諷刺嘲笑你時,你會怎么說?當遇到困難時,你會怎么想?怎么做?當你飛上藍天時,你的心情怎樣……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很快地使孩子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經(jīng)驗理解著角色的心理變化,仿佛是訴說著自己的故事。當看到斌斌張?zhí)祀p臂,仰著頭喊著:“我想飛、想飛、想飛!”時,當看到胤胤表演著一頭載到地上時的情境,當鑫瑜和淼淼說著對白時,我發(fā)現(xiàn),這已經(jīng)不是書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們自己的故事。在這樣的教學中,書本上文本中的語言、詞匯已經(jīng)顯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維組織著語言,用自己的語言抒發(fā)著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參與到了活動中,孩子們在講述、表演、討論中表達著自己的感受,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把握正確。我很好地將孩子的愿望與小紙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來想象講述小紙人的想法,用表演來再現(xiàn)這樣的場景,讓幼兒有感而說,有感而發(fā)。
二、教師的激情投入。我在引導幼兒表現(xiàn)小紙人時,用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和肢體,表達了小紙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們深受感染,并由此激發(fā)了他們表達的欲望。孩子們不僅加入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進行表演。
三、教學策略的適當運用。第一人稱式的講述,并不適用于每一個故事。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體會,才能成功實現(xiàn)角色轉(zhuǎn)換。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設(shè)有懸念的故事感興趣,愿意發(fā)現(xiàn)線索,尋求答案。
2、學會從畫面上發(fā)現(xiàn)故事的重要細節(jié),并理解故事情節(jié)。
3、理解故事的線索,了解故事前后呼應的特點。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大書、小書,有關(guān)《聲音》的音樂
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樱層變郝犚恍┞曇,進行猜測。
師:1、老師先請我們的小朋友玩一個聽聲音的游戲,請你們用你們的小耳朵聽一聽,看看你們等下啊能夠聽到什么聲音。
2、小耳朵準備好了沒有?
3、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鞭炮,水,貓,門鈴,小寶寶的笑聲。)
4、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小朋友聽得真仔細,小耳朵真靈敏!
。ǘ┓_第五頁請幼兒觀察卡卡的夢境,猜想夢到的東西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師:1、那老師要告訴你們,有個叫卡卡的小朋友,他也有一雙靈敏的小耳朵,晚上睡覺的時候,卡卡做夢了,在夢里面呢,他也聽到一些聲音。
2、他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呢?(翻開第五頁)你們猜猜他可能聽到什么聲音?
。ㄈ┙處熅徛喆髸^程中不進行提問和討論,翻看之后自由講述。
師:1、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什么聲音?》。(教師指著書名)
2、老師請小朋友們先看看這本書,然后呢想一想你看到的,你覺得可能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眼睛要注意看,老師等下可是要提問的!
3、好了,我們已經(jīng)看了一遍大書了,接下來我們想一想你覺得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我來聽一聽。(你覺得是什么聲音)
4、教師小結(jié):有的小朋友說覺得是水管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說可能是小貓的聲音,還有的小朋友說是小狗的聲音。到底是什么聲音呢?
。ㄋ模┑诙伍喿x大書,帶著問題要求閱讀。
師:1、那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再看一次這本書,但是這次看書之前可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帶著四個問題去看書。第一個問題是:卡卡夢到了什么?第二個問題是:他為什么會夢到這些?第三個問題是:他夢到的這些東西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第四個問題是:實際上這些聲音到底是怎么發(fā)出來的,是誰發(fā)出來的'?
2、好了,看完了,現(xiàn)在老師要來問問那四個問題。
3、卡卡夢到了什么?
4、那你們覺得他為什么會夢到這些呢?
5、那他夢到的這些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小白兔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小貓呢?水管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五)教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第三次翻看大書,結(jié)合圖畫和文字,關(guān)注一些畫面細節(jié)。
閱讀封面:
師:1、幼兒跟讀書名。
第一頁:
師: 1、卡卡在玩什么?
2、爸爸媽媽看到這么一大箱的火車和軌道,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什么樣的?他們在想什么?他們會說什么?
3、教師閱讀文字。
第二頁:
師:1、這下卡卡在干什么了?哦,卡卡在睡覺,睡覺的時候卡卡還做了一個夢呢?他夢到了什么?(一群人用鏟子在地上挖洞,旁邊有一只巨大的白色兔子,白色兔子抬起一只大大的腳,腳的旁邊有藍色的線條,好像兔子要使勁踩在地板上一樣。)
第三頁:
師:1、卡卡從夢中醒來,他的表情如何?
2、誰在門口?(媽媽)那你們猜一猜卡卡會跟他的媽媽怎么說呢?他剛才聽到了砰砰砰的聲音,他會跟媽媽怎么說呢?
3、媽媽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媽媽可能會怎么說呢?
4、我們來看看。教師閱讀文字。
第四頁:
師:1、第二天全家人在干什么?(在吃早餐)
2、卡卡會問爸爸媽媽什么?爸爸媽媽的表情如何?
3、閱讀文字。
第五頁:
師:1、又到了晚上,卡卡在干什么呢?他睡著了沒有?他睡覺時又聽到了什么?
2、你們看看卡卡是什么表情?他沒有睡覺,他的眼睛怎么樣(睜得大大的。)他為什么不睡覺你們想一想,他可能在想什么?他是不是會有點害怕。
3、哦,原來晚上卡卡又聽到砰砰砰的聲音,所以卡卡都睡不著了,眼睛瞪的圓圓的。爸爸說可能是水管的聲音,所以他也就覺得可能是水管的聲音吧。
第六頁:
師:1、和第五頁相比,卡卡的姿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為什么是這個表情?
2、他又聽到了什么聲音?砰!砰!砰!砰!砰!啊!
3、這次卡卡不僅聽到砰砰砰的聲音還聽到了啊的一聲尖叫。
第七頁:
師:1、又到早上了,卡卡又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吃早餐了。那你們想想,這個時候卡卡會問爸爸什么?會怎么問呢?爸爸又會對卡卡說些什么呢?爸爸媽媽的表情又是如何的呢?
2、那卡卡現(xiàn)在心里會在想什么呢?
第八頁:
師:1、卡卡怎么了?魚缸里的小雨是什么樣子的?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2、他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
第九頁:
師:1、卡卡現(xiàn)在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樣?(他沒有心情玩小火車了。)
2、他為什么不玩小火車了?
活動反思:
1、預設(shè)情景,激發(fā)學習動機。通過演示對比實驗,來引入新課,促使學生“愿問其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點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2、加強直觀,豐富感知!盎顒邮钦J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理性認識化解在分組實驗和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中獲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轉(zhuǎn)化。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討論、分析,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由直觀的教具演示了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3、學會嘗試,鞏固運用。教學時,通過師生協(xié)同活動,啟發(fā)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規(guī)律,嘗試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鞏固和掌握科學概念,發(fā)展學生智力,激發(fā)探究科學的情趣。通過設(shè)置情景,表揚激勵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學中樂、樂中學。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并加以運用,鞏固提高。
總之,本課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操作,觀察,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jié)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讓學生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設(shè)計背景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不能互相幫助。常為一點小事發(fā)生糾紛。為了教育孩子,同伴之間應團結(jié)互助,也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孩子的語言。進行此次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知故事中的雪孩子可愛、善良、勇敢、樂于助人、舍己救人這一角色,并體驗其美好的情感。
2、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fā)展孩子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中雪孩子的形象,懂得小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活動準備
知識經(jīng)驗:知道雪遇熱會融化成水。
教具準備:故事磁帶、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冬天到了,下雪了,我們可以玩什么的游戲呢?(根據(jù)孩子的回答引出雪孩子)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硪粋雪孩子的故事。
二、初聽感知,了解故事內(nèi)容
師放故事磁帶
思考:1、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故事中都有誰?
三、看圖理解故事、發(fā)展語言
1、觀察畫面一、二、
。1)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幾幅圖?
。2)兔寶寶不愿意一個人在家,誰能表演一下兔寶寶會怎樣說怎樣做?
2、觀察畫面三、四、
。1)兔媽媽想了什么辦法?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圖中的雪孩子?
。3)教師小結(jié):兔寶寶和雪孩子玩了一會,天氣真冷,兔寶寶就生起了火,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3、觀察畫面五、六、七、
(1)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們回答)
(2)雪孩子是怎么做的?
。3)誰來幫助救火?
4、觀察畫面八
雪孩子哪里去了?
四、看圖復述、整理語言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所有的圖片,和老師一起完整地復述故事。
五、組織討論、升華主題
這個故事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教師引導:為了救別人而犧牲了自己,這種行為就是舍己為人。師再簡介兩個舍己為人的案例。
六、拓展延伸
聽了雪孩子的故事,小朋友都很感動,如果再有其他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師小節(jié):我們不能像雪孩子那樣為了救別人而舍棄自己的生命。但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一定要盡我們所能幫助其他的小朋友。我們要團結(jié)互助。
2、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fā)展孩子的語言。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中雪孩子的形象,懂得小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活動準備 知...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朗誦、表演等方式使幼兒感受詩歌的美。
2.能和同伴合作創(chuàng)編詩歌并樂意當眾朗誦。
活動準備:
圖片《風在哪里》、鋼琴曲磁帶、大操作圖、樹、花、草的標記、操作紙,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趣:“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誰呢?” (教師打開門)
“誰來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和一起尋找教室里的風,引導幼兒用各種感官感受風。
二、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講述自己看到過的風。
“你還在哪里看到過風?”
三、請幼兒欣賞詩歌:《風在哪里》。教師在鋼琴曲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在詩歌里,風吹到了哪兒?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為什么?
。ㄒ龑в變焊惺堋棒骠嫫鹞琛、“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朗誦詩歌的時候和我們平時說話與什么地方不一樣?
。ㄒ龑в變簭穆曇、動作,表情,配樂四方面談。)
四、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邊朗誦詩歌邊表演,教師扮成風,鼓勵幼兒邊朗誦邊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
五、出示詩歌圖譜:
——猜猜看,圖上是什么意思?
師生一起讀圖,鼓勵幼兒說出圖譜中相同的地方,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結(jié)構(gòu)。
出示操作圖:圖中少了什么?請幼兒將自己感受到的風填入圖中空白的地方。
六、幼兒進行操作。
1、 先完成的幼兒老師鼓勵他們互相朗誦。
2、 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操作圖按小組粘在一起,變成一首比較完整的詩歌,感受合作創(chuàng)作的快樂。
七、請先完成的幼兒合作朗誦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風在哪里?》。
詩歌:風在哪里?
推薦閱讀:
層次一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以及風與樹、花、草和四季的關(guān)系,大班語言教案:風在哪里。
學習新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涼爽、銀裝。
2。引導幼兒感覺詩歌的意境,學會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一幅與詩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圖畫。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你們通過用眼睛看,發(fā)現(xiàn)風從什么地方來了?讓幼兒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要求幼兒仔細聽,詩歌里說了些什么?是怎么說的?
3。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語言?商嵯铝袉栴}:①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它是怎么說的?②誰知道“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是什么意思?(可借助動作幫助幼兒理解)③為什么說“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了銀裝”?
4。借助圖片,幼兒學習詩歌。可配上抒情的音樂,注意指導幼兒正確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
5。幼兒朗誦詩歌。可邊朗誦邊做動作,也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四人一組,一人扮尋找風的人,另外三人分別扮樹、花、草,最后一段大家共同表演。
層次二
活動目標
1。圍繞詩歌內(nèi)容,豐富幼兒有關(guān)風的知識,培養(yǎng)幼兒探究自然界奧妙的愿望。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優(yōu)美的語句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小風車;幼兒自帶可產(chǎn)生風的工具,如小扇子、小氣筒等;幼兒已認識過空氣,教案《大班語言教案:風在哪里》。
活動過程
1。小實驗:風是怎樣產(chǎn)生的。
①幼兒用手在臉旁扇動,產(chǎn)生風,從而知道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②利用小風車的轉(zhuǎn)動,讓幼兒了解到:空氣流動得越快,風就越大,反之風就越小。
、酃膭钣變河貌煌姆椒ㄗ屔磉叺目諝饬鲃悠饋,產(chǎn)生風,如用扇子扇,壓打氣筒。
、芡橹g互相交流:怎樣才能產(chǎn)生風?
2。戶外觀察。
、僦笇в變河^察風來時天空、陸地、水的變化,并聯(lián)想這些變化的形態(tài)像什么,學習用詩歌的語句描述出來,如彩球說:“當我在天空中輕盈地飛舞,那是風在吹過!
、诠膭钣變夯丶液,把看到的、想到的風來時引起的變化畫出來,教師要布置一個“風來的時候”小畫展。
層次三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及語言運用方面的特點。
2。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采用詩歌的結(jié)構(gòu)進行仿編活動。
活動準備
抒情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回憶詩歌內(nèi)容,并在音樂的伴奏下有表情地朗誦。
2。幫助幼兒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提問:詩歌共有幾段?前三段有什么地方相同?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前三段首、尾句結(jié)構(gòu)相同,句子的數(shù)量也相同。
3。教師示范仿編詩歌,然后請幼兒說說老師編的詩歌與原來的詩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幫助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
4。指導幼兒進行仿編活動。
①幼兒自由地坐在椅子上仿編,教師注意觀察指導。②請一二名幼兒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引導幼兒評價,幫助幼兒正確仿編。③幼兒自由地選擇朋友,互相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④請部分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朗誦新詩。
。ńㄗh:仿編活動的安排可視幼兒水平做適當調(diào)整,如可看圖仿編,也可三人聯(lián)合仿編)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盲人摸象》故事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故事中的道理。
2、初步理解故事所表達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清主要情節(jié),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1、大象的圖片(已分割成幾個部分)ppt課件
2、百寶箱:內(nèi)裝各種物品、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象圖片(已切割成幾部分),請幼兒猜猜看是什么動物。
1、(出示大象身體部分ppt圖片)觀察大象的部分圖,大膽地進行猜測。提示語:你覺得它是誰?還可能是誰呢?
(拼出完整圖像--大象)
2、為什么剛開始沒有看出是大象的呢?
教師小結(jié):剛才出現(xiàn)的只是大象身體的各個部分,后來把各個部分拼起來,我們看到了大象完整的樣子,就清楚了。
3、欣賞并掌握故事內(nèi)容,理解成語所表達的寓意。
教師語:"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關(guān)于大象的成語故事,名字叫《盲人摸象》。"(出示ppt詞條)(ppt演示)老師有感情地講故事。
故事結(jié)束,幫助幼兒整理獲知的印象:
(1)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五個盲人分別認為大象是什么樣子的呢?(在大象身體的相應部位放上圖片表明盲人所感知的片面印象)
(3)盲人們還在爭執(zhí)呢,我們快來告訴他們,大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完整講述大象的主要特征)ppt演示大象圖片(已切割幾部分)大象有細細的尾巴像墻一樣壯壯的身體腿像高高粗粗的柱子耳朵像呼扇呼扇的大扇子還有像水管一樣長長的鼻子
(4)盲人們說得對嗎?為什么?(提示每個盲人都只是說出了所感知到的大象身體部分的特征,不全面。)
(5)通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二、教師結(jié)合幼兒的講述,幫助提升成語寓意: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結(jié)論,否則只看一部分就自以為是,就會犯盲人摸象的錯誤。
三、游戲《我摸你猜》,遷移經(jīng)驗運用實際,提示幼兒感知事物要全面。
1、出示紙盒,講解游戲方法:
請一位小朋友裝成盲人,只可以用手伸進紙箱里摸,然后根據(jù)感覺說出物品或玩具的特征。告訴告訴在座的小朋友,當在摸的小朋友聽到正確答案,出示摸到的物品或玩具。
(幼兒在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膯栆粏枺耗悻F(xiàn)在摸的是哪一部分?你單憑這一點能肯定是什么東西嗎?提示幼兒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錯誤,要全面地感受物體特征。)
2、活動小結(jié)教師語: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故事?(幼兒:盲人摸象)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看事情要全面,整體,不要分割開來。)
教師語:今天的游戲好玩嗎?(幼兒:好玩)那我們下次再玩吧。園長老師們再見。
從前有個人他養(yǎng)了一頭大象,有一天他趕著大象走的到一個村莊里,村子里的人聽到有大象來到他們的村莊,紛紛都去觀看大象,其中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么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
第一個盲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根細細的繩子。"第二個盲人摸到了身體,他說:"不對、不對,這個寶貝大的像一堵墻。"第三個盲人摸到了腿,他說:"你們都說錯了,這個動物寶貝像一個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個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其實最像一個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最后一個盲人鼻子,他說:"你們說的也不對,它呀,就是一個大水管。"盲人們你一句我一句,一個說是像扇子,一個說是像柱子,互相吵了起來,誰也不讓誰。
趕象人說:你們呀,只是摸到了大象的其中一部分,看到只是事情的局部,而沒有全面的去了解這個事情,又怎么可能完全的說這個到底是什么東西呢?
活動反思:
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認真的聽故事,對于成語故事很感興趣。本次活動目標基本已經(jīng)達到了想要的效果。就是故事中的道理還滲透的不夠清晰,條理性不夠,還有待加強。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一.設(shè)計思路:現(xiàn)在的小朋友大多生活在城市,從幼兒園回來不是待在自己家就是在公園玩,對于自然界的東西都很少接觸了,限制了孩子的視眼,所以就設(shè)計了這一活動,讓小朋友了解城市鄉(xiāng)下的形象以及差異。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形象,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鄉(xiāng)下,城市的印象。
2、了解城市生活與鄉(xiāng)下生活的差異,通過討論,知道要保護環(huán)境。
三.重點:了解城市生活和農(nóng)村生活方式的不同。
難點:能用語言和動作表演整個故事。
四.重難點的依據(jù):
五.教材準備
1、實錄:鄉(xiāng)下生活,城市生活、背景圖:城里,鄉(xiāng)下
2、小圖卡:面包,奶牛,小麥,田間,汽車,簡單的家具,豪華的家具。
3、課件: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4、場景:寬闊的道路
六.教學設(shè)計
。ㄒ唬┯^看實錄,了解鄉(xiāng)下,城市的形象,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
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去兩個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走設(shè)計的寬闊馬路,觀看視頻師:你們剛剛看到什么了?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有見過嗎?這是在哪?
幼:看到了很多人,很多車......
師:熱鬧嗎?漂亮嗎?
幼:漂亮,好玩。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jié):像這樣熱鬧,繁華車多的地方我們叫它城市。鄉(xiāng)下介紹也照上方法進行。
(二)欣賞故事《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理解故事內(nèi)容。
(1)欣賞故事師:有兩只老鼠他們也去鄉(xiāng)下和城里玩了,他們在城里和鄉(xiāng)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歌故事吧。
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故事
。2)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回答問題。
師:鄉(xiāng)下老鼠邀請城里老鼠做客,在鄉(xiāng)下,城里老鼠看到了什么?
幼:城里老鼠看到了綠幽幽的稻田,師:鄉(xiāng)下老鼠拿出什么好吃的給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喜歡吃嗎?
幼:玉米,土豆,城里老鼠不喜歡吃。
師:后來城里老鼠又為什么邀請鄉(xiāng)下老鼠,幼:因為城里老鼠過不習慣鄉(xiāng)下生活。
師:城里老鼠家和鄉(xiāng)下老鼠家一樣嗎?城里老鼠又是怎樣招待鄉(xiāng)下老鼠的?
幼:城里老鼠拿來了奶酪,玉米,雞腿師:鄉(xiāng)下老鼠喜歡城里生活嗎?鄉(xiāng)下老鼠在為什么不待在城里?
幼:因為城里生活鄉(xiāng)下老鼠不適應。
師: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家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喜歡城里老鼠嗎?
小結(jié):不管是城里,還是鄉(xiāng)下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弊端,大家應該相互尊重。
。3)討論城里和鄉(xiāng)下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師:你們是喜歡城里老鼠家還是鄉(xiāng)下老鼠家?為什么?
幼:我喜歡城里老鼠家,因為城里很干凈,交通方便。
師:可是城里車太多,空氣都受到污染,小朋友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環(huán)境變好點呢?
幼:多坐公交車,少自己開車。
幼:我喜歡鄉(xiāng)下老鼠家,因為鄉(xiāng)下老鼠家空氣清新......
師:可是鄉(xiāng)下路不好,交通不方便,科技不發(fā)達,那該怎么辦?
幼:把路建好。
幼兒 自由討論,自由回答。 小節(jié):城里科技發(fā)達,可是經(jīng)常交通堵塞,空氣受到污染,可是鄉(xiāng)下空氣好,這一點不好,我們城里人要和鄉(xiāng)下人一起相互學習,相互關(guān)心這樣才會讓我們城里鄉(xiāng)下都會進步。
。ㄈ 游戲猜一猜,擺一擺。
師:剛剛我們?nèi)チ肃l(xiāng)下和城里,知道城市和鄉(xiāng)下是怎樣的了,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請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城里人,一部分小朋友扮演鄉(xiāng)下人,拿著小圖卡把小圖卡送到對應的地方。
最后放音樂一起跳兔子舞。 活動結(jié)束
七.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生活在哪里?是城里好,還是鄉(xiāng)下好,為什么?
教學反思:
《城市老鼠和鄉(xiāng)村老鼠》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里老鼠去鄉(xiāng)下做客與鄉(xiāng)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lǐng)孩子們?nèi)チ私饬硪粋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
大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中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并體驗語言游戲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理解角色特點。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地表達
2、難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做語言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樂、粽子、故事盒等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經(jīng)驗并導入
1、出示PPT:猜猜這是一個關(guān)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時候要吃粽子?
你吃過的粽子里包著什么?
小結(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著各種各樣好吃的餡料。
☆結(jié)合音樂欣賞故事,教師和著音樂節(jié)奏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讓幼兒能靜下心來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講講故事
今天這個神奇的粽子里包著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吧。(播放PPT,欣賞故事)
1、 傾聽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樹林里——誰就會講故事了)
T: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 T:看,誰來了?它們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
2、看看講講故事第二部分
T:先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小猴子(兔子、狐貍、松鼠、小鳥)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講不出故事。
T: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講不出故事,真著急,怎么辦?還能請誰來幫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講故事……”這句話貫穿故事始終,成為活動的線索,讓活動緊緊扣住中心。
3、傾聽、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誰來到了樹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們的邀請成功了么?
(PPT10、11):小動物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
T:小姑娘吃了粽子,會講故事嗎,我們繼續(xù)聽故事。(傾聽故事結(jié)尾)
三、 做游戲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請小動物、小姑娘吃粽子,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個游戲(藏在粽子里):
1、打開粽子一,游戲:聽話。
要求:幼兒仔細傾聽老師的提問并回答問題。
2、 打開粽子二,游戲:接龍。
(1)“詞語接龍”要求:幼兒用兩個字或三個字的詞接龍,前一詞的詞尾是下一詞的詞首。
(2)“句子接龍”要求:用許多詞說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將前一人的話重復一遍再接下去。
3、打開粽子三,游戲:悄悄話。
要求:老師在幼兒耳邊說一句故事中的話讓幼兒傳話。
☆在玩語言游戲中體驗傾聽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仔細聽認真想的好習慣。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幼兒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講故事
教師操作故事盒,幼兒講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故事) ☆以幼兒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動中來,使孩子有講述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總體感覺,效果非常好,活動很順利,幼兒非常喜歡,非常投入,活動的微調(diào)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兒能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了愉悅,而且,也使每個幼兒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都獲得了經(jīng)驗的提升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活動能順利、有序的開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chǔ)。通過活動,也感覺到,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養(yǎng)。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當有一個幼兒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其他幼兒應耐心等待,認真傾聽;當你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要養(yǎng)成舉手發(fā)言的好習慣。如: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游戲“悄悄話”中,要認真仔細地聽,聽清楚了,再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傳話,這樣游戲就能順利進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都要注意游戲規(guī)則的建立和游戲意識的培養(yǎng)。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家教案12-30
大班語言古詩教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11-04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11-03
[經(jīng)典]大班語言教案07-23
大班語言秘密教案03-26
大班語言守株待兔教案03-24
[精選]大班語言教案08-08
大班語言教案(經(jīng)典)08-13
(經(jīng)典)大班語言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