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04 11:10:2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常用(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 目標

  通過“撥一撥”、“數一數”及“數學游戲”等活動,激發(fā)讀數寫數的興趣。

  1.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等活動,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 重難點

  讀數寫數的'方法。

  教學 準備

  教具:投影片、計數器

  學具:小計數器

  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一百是幾位數?你還知道向這樣的三位數嗎?請你舉幾個這樣的例子說一說。除了三位數,你還知道幾位數?請你舉幾個例子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樣的數。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撥一撥

  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學會數數、讀數和寫數。

 。1)讀、寫三位數。

  完成撥一撥(1)。

 。2)學習四位數及末位有零的數的讀寫。

  完成撥一撥(2)

  (3)你撥我寫。在同桌之間進行。

  2想一想讀書和寫數時要注意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學中做

  1.完成試一試(1)。

  2.完成試一試(2)。

  3.完成試一試(3)。

  練一練

  (1)完成練一練1。

  (2)完成練一練2。

  (3)完成練一練3。

 。4)完成練一練4。

  板書設計

  撥一撥

  298302380041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復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xù)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tǒng)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ǘ╅L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ㄈ┗貞泩A柱體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ㄒ唬﹫A柱的側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系.

  2.小結: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

 。ǘ┙虒W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區(qū)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四)教學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徑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五)教學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面積: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計算器為人們解決具體計算問題、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帶來了便利。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復習估算、用計算器計算及借助計算器找規(guī)律計算。(板書課題:估算、用計算器計算及借助計算器找規(guī)律計算)

  ⊙回顧與整理

  1.估算。

  (1)什么叫估算?一般怎樣估一個數?

 、賹κ挛锏臄盗炕蛴嬎憬Y果作出粗略的推斷或估計叫估算。

 、诠浪阋话阌谩八纳嵛迦搿狈,把這個數估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使它與實際結果相差最少。

  (2)舉例說明: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估算各應怎樣進行?

  ①加法估算是把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數,然后用近似數求和。

  例如:1586+3769≈6000

 、跍p法估算是把被減數和減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數,然后用近似數求差。

  例如:5160-3178≈20xx

 、鄢朔ü浪惴謨煞N情況。

  a.一個因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估算,把另一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數,然后用近似數和這個一位數相乘。

  例如:816×3≈2400

  b.一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把兩個因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數,然后用兩個近似數相乘。

  例如:816×33≈24000

 、艹ü浪惴謨煞N情況。

  a.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夠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不夠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數前兩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然后求商。

  例如:8632÷3≈3000632÷9≈70

  b.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先分別求出除數和被除數的近似數,把除數十位后面的尾數“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十位上的數大,就把被除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十位上的數小,就把被除數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數“四舍五入”,再求這兩個近似數的商。

  例如:538÷62≈9(538≈540,62≈60)

  898÷31≈30(898≈900,31≈30)

  (3)如何用估算解決問題?

  預設

  生1: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和“去尾”法),使估算的結果符合實際。

  生2:估算購物要帶的錢、制作物品要用的原料要估大些。

  生3:估算座位能坐多少人要估小些。

  ……

  2.復習用計算器計算和借助計算器找規(guī)律計算。

  (1)回顧對計算器的認識。

  (組內交流計算器各鍵的名稱及作用)

  (2)教師讀題,同桌合作,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一個按鍵,一個觀察、指導,每完成一道題就進行交換,教師隨機出題,集體訂正答案)

  (3)借助計算器找規(guī)律。

  ①如何借助計算器找規(guī)律?

  a.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b.觀察算式特點及計算結果找規(guī)律。

  c.用計算器計算來驗證規(guī)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面積單位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結合教學重、難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形式進行教學。

  1.激趣導入,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

  上課伊始,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妙處,從而提示學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2.復習與思考。

  復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生猜想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作鋪墊。同時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學生首先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片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 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的換算)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正確區(qū)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56頁上面例題。(課件出示)

  (1)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片。(拿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紙片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張正方形紙片貼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分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出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邊長是10厘米,所以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答案,并且這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4)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結果)

  預設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復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么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A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先來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ㄒ唬⿵土曢L方體的特征.【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的.

  (點、線、面)

  長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線

  有十二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面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2.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點、線、面三個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

 。ǘ⿵土曊襟w的特征.【繼續(xù)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正方體:

  1.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它又是從那幾方面進行總結的呢?

  2.教師完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表.

  長方體

  正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八個頂點

  線

  有十二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有十二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面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特征對比.

  共同討論:

 。1)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不同點:

  a.“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的棱分別是相對的4條棱相等,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體的棱長.

  b.“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ㄈ⿵土晥A柱體與圓錐體的特征.【繼續(xù)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圓柱體:

  1.請同學共同討論圓柱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提問:

 。1)這兩個底面有什么特點?(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積相等)

 。2)側面又有什么特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一個正方形)

 。3)底面與側面又有什么聯系?

 。ó數酌嬷荛L=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2.出示圓錐體:

  請同學共同回憶圓錐體的特點:

  教師提問:同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

  (四)分類,建立知識網絡.

  我們所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四個立體圖形中你能夠給他們進行分類嗎?

  三、練習.

  1.填空:

 。1)一個長方體有 ( )條棱,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2)一個長方體有( )組長度相等的棱.

 。3)一個正方體有( )個頂點,( )條棱,( )個面.

 。4)正方體有( )個相等的面.

 。5)圓柱體有( )條高,圓錐體有( )條高.

  (6)圓柱體有( )個面,這些面中有( )個相等的面,它們分別是圓柱體的( )面與( )面.

  2.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0厘米,其中長5厘米,寬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分米,如果把這樣的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多少米?

  4.一個圓錐體,底面周長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認識

  分類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圓錐體

  特征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fā)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 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guī)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jié)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guī)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后交流結果。發(fā)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填空選擇專項練習

  一、填空(18分)

  1、 的4倍是( ),( ) 的是20。

  2、一個數的比4.5多20%,這個數是( )。

  3、等邊三角形的邊數與正方形邊數的比是( ),比值是( )。

  4、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周長是( )厘米,面積是( )平方厘米。

  5、從甲地到乙地,客車要行4小時,貨車要行5小時,客車速度比貨車快( )%,貨車速度比客車速度慢( )%。

  6、在3:2中,如果前項加上6,要使比值不變,后項要加上( )。

  7、甲數的等于乙數的` ,乙數比甲數多( )%。

  8、一塊三角形菜地,邊長的比是4:3:5,周長是168米,其中最長的邊長是( )米。

  9、抽樣檢驗一種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這種商品的合格率是( )。

  10、把7/8:1.5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比值是( )。

  11、某商品在促銷時期降價20%,促銷過后又漲20%,這時商品的價格是原來價格的( )%。

  二、判斷(5分)

  1、某班男、女生人數的比是7:8,男生占全班人數的 。 ( )

  2、半徑是2厘米的圓,它的周長與面積相等。 ( )

  3、一個數增加15%以后,又減少15%,仍的原數。 ( )

  4、海爾電器廠今年的產值比去年增加120%萬元。 ( )

  5、把500克糖加入5千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 ( )

  6、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7、六年級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三、選擇(5分)

  1、0.3的倒數是( )

  A、 B、3 C、

  2、把5克食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和水的重量比是( )

  A、5:100 B、5:105 C、1:21 D、21:20

  3、同一圓內半徑是直徑的( )

  A、 B、2 C、π

  4、甲數的是24,乙數的是24,甲數與乙數的比較( )

  A、甲數大 B、乙數大 C、一樣大

  5、a、b、c三個數都大于零,當a×1= ×b= ×c時,最小的數是( )

  A、a B、b C、c

  6、在含鹽30%的鹽水中,加入5克鹽和10克水,這時鹽水含鹽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無法確定

  7、甲乙兩股長1米的繩子,甲剪去 米,乙剪去 ,余下的繩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長度相等 C、甲比乙長 D、不能確定

  8、已知8X + 8 = 24,則4X + 3 = ( )

  A、11 B、10 C、9 D、8

  9、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3小時后,甲車行了全程的 ,乙車行了全程的 ,( )車離中點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確定

  10、用汽車運一批貨,已經運了5次,運走的貨物比 多一些,比 少一些,運完這批貨物最多要運( )次。

  A、8 B、9 C、10 D、11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課標內容

  有關10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比較重要,它是10以上數的認識和10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本節(jié)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學生可以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和相應的減法

  2能用得數是10的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語言表達,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難點

  10的組合和分成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用具

  學具,一盒乒乓球,10個一角硬幣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邊數邊貼,并且用1,2,3標出)8,9。這些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在貼上一個蘋果,它是多少?是怎樣表示的?

  2、把10和其他幾個數字進行比較,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3、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藏著10。(例如10個手指頭;一盒乒乓球有十個;一元錢有10個一角等。

  4、揭示課題:生活中有那么多10,今天我們就用10來分蘋果。

  出示課題:分蘋果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師:老師今天帶來了10個蘋果,想把它分成兩堆,該怎樣分呢?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分看。

 。1)師生共同參與分蘋果,例如1個和9個?吹竭@兩堆蘋果,你能想到什么數學問題?(1+9=10/9+1=10)

 。2)還可以怎樣分?同桌一起分一分,擺一擺,其中一同學把發(fā)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

 。3)全班交流找到的數學問題,并把問題呈現在黑板上。

  (4)看到這些加法題,小朋友們能想到相應的減法題嗎?開動腦筋,我們一起寫一寫。

  2、小朋友還記得手指頭游戲嗎?老師出“1”,小朋友出?可以組成10?現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玩一玩,看看誰是我們班的小機靈,做的又對又快。

  三,練習鞏固。

  1、現在打開書本40頁,我們來連一連。

  (第1題: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連一連)

  2、爬臺階

  師:看,小老鼠正拿著1塊大骨頭引機靈狗上樓梯,總共有10級臺階,小狗爬到第2級,還有幾級?.......你能用數學表示嗎?

  (1)同桌互相完整說一說,帶上自己的描述性語言

  (2)剛才你的同桌是怎樣說的?

  3、說一說,填一填。

 。1)師:小朋友看到右邊的表格沒,你會填嗎?

 。2)同桌互相檢查

 。3)你能用像“機靈狗爬臺階”這樣的故事來說一說小貓釣魚嗎?回去向你的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

  四、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用的上嗎?

  五、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第2題

  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并親手將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建立學習自信心。

  數學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鞏固10的加減法。

  初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傾聽和敘述。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D(不注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 9-3=6

  3+6=9 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ū硎景炎筮叺6朵牽牛花和右邊的3朵牽;ê喜⑵饋恚还彩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ɡ锩嫒サ粲疫叺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ɡ锩嫒サ糇筮叺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了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D,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ǎ鸵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后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只?)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后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數量關系,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問:為什么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卜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范文10-3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7

小學數學教案09-18

[精]小學數學教案07-3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7-23

小學數學教案[優(yōu)選]07-29

【優(yōu)選】小學數學教案07-29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3-03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7-06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