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8篇【實用】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比較植物和動物的相似和不同。
2、會比較人與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過文字、語言交流比較結果。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動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間、能生長、能繁殖后代、會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人和動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權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
2、意識到要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個健康的生存環(huán)境。
3、養(yǎng)成愛惜生命、愛小動物、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質。
二、教學準備:各種動植物、人的圖片。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你知道哪些動植物?
2、每種動植物都一樣嗎?
3、人是不是動物?
4、人與動物有何關系?
二、新課
1、揭題:“植物 動物 人”
2、動物與植物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ㄒ酝米雍吞}卜為例作比較)
相同點:
。1)都是生物。
。2)都會生長。
。3)都需要水、陽光。
。4)都需要營養(yǎng)……
不同點:
。1)兔子會運動。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不一樣。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樣……
3、 觀察書本上第18頁。
(1)這些是動物還是植物?
(2)這樣有什么好處?
。3)教師小結:有些動物在某些時候與植物幾乎一模一樣,有些植物在某些時候與動物十分相似,簡直是真假難辯!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奇怪的現(xiàn)象的呢?它們這樣是為了更好的偽裝自己,防止被敵人發(fā)現(xiàn),有時也為了捕捉獵物。
4、這些動物和植物之間有什么不同與相同之處?
。1)老虎和松樹
(2)魚和水草
。3)袋鼠和樹葉
(學生討論、匯報、交流,完成在自備本上)
5、人
。1)人是動物嗎?
。2)為什么?
。3)人與黑猩猩比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點人和黑猩猩的不同點
都要吃東西人會制造東西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食用蒲瓜有什么功效。
2、全面對蒲瓜進行認識。
活動準備
1、電腦一臺。
2、一個蒲瓜。
3、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蒲瓜
1、大家快看這個綠色的是什么?
2、你們有說是蔬菜的,說的都不一樣,跟老師用電腦查查,就知道是什么了?
3、大家看是蔬菜,看查出來了,我們把它跟照片對比一下,看看我們查找的對不?
4、看上面顯示叫蒲瓜,電腦聰明不?是不什么都知道?那以后在家有什么不會的也可以用電腦查找。
5、我們來仔細的`認識蒲瓜吧!
二、對蒲瓜認識
1、我們都知道蒲瓜的名字了,我們看看電腦這幾張圖片,是不都像蒲瓜,看上面怎么寫的,原來蒲瓜的果型能長成7類型,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都是蒲瓜。
2、看蒲瓜秧全株上面都長著軟毛,有卷須能攀爬,葉邊緣有鋸齒,葉面是心形。
3、植物是不先開花后結果,蒲瓜的花只有晚上開,早上就要凋謝了,花朵是白色的。
三、食用蒲瓜功效
1、老師讓你們認識蒲瓜知道為什么嗎?
2、食用蒲瓜對我們身體好,我們要多認識對身體好的蔬菜。
3、蒲瓜有潤心肺、清心熱、除煩渴、消腫等功效,好有很多很多功效。
4、大家要多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好處哦!
5、老師出幾個問題,看大家對本課學得怎么樣,答對的獎勵小紅花。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種子能生長,體會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并能大膽畫出幫助種子長大的朋友們。
2、嘗試渲染的方法,體驗幫助種子生長的快樂之情。
活動準備:
幼兒有繪畫螞蟻、蚯蚓等小動物的經驗、小菜園背景圖、小菜園范畫、記號筆、水彩筆、炫彩棒、海綿、抹布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
價值分析:通過經驗回顧,鞏固了解種子的生長產生的變換。
1、(出示照片)瞧!前幾天,老師帶你們去了哪里呀?(小菜園)小菜園里都有哪些蔬菜?
2、談話討論:它們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那種子長大需要誰來幫忙呀?
小結:種子的長大少不了蚯蚓的幫助、螞蟻的幫助,有了它們種子才會慢慢地長大。
二、想長大的種子
價值分析:通過情景導入,了解植物生長與自然因素的關系。
1、種子想長大。
(邊說邊畫種子)老師這里也有一片小菜園,小菜園里種著許多許多的種子。
2、蚯蚓來幫忙
有一顆小種子呀,它很想長大?!它的好朋友來幫忙了。ㄟ呎f邊畫:細細長長的會是誰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么幫助小種子的呢?(松土)
3、螞蟻來幫忙
小苗苗還想長大,這回螞蟻弟弟也來幫忙了。
<邊說邊畫:圓圓的頭、扁扁的`身體、大大的肚子,還有幾條腿呀?
螞蟻弟弟用什么本領幫助小苗苗的?(松土)
4、小朋友來幫忙
蚯蚓姐姐、螞蟻弟弟都來幫助小苗苗了,我們小朋友愿不愿意也幫助小苗苗長大呀?那我們用什么方法幫助小苗苗?(澆水)
指導語:那我們一起來澆水吧,先用食指在海綿上取點水,然后沿著小苗苗的小葉尖兒,記住哦,是小苗苗的小葉尖哦,慢慢地澆,小苗苗咕嘟咕嘟,喝得飽飽的,看!小苗苗長得可水潤啦!
5、還想長大的種子
小種子還想長大,誰還可以幫助它呢?(鳥捉蟲、曬太陽。)
6、蝴蝶、蜜蜂來慶祝
出示范畫
小結:哇!小菜園里的小種子和它的朋友們大伙兒的幫助下越長越高、越長越漂亮,連蝴蝶和蜜蜂都來為它們慶祝呢!
(三)、小種子長大了
1、引導作畫:你們也想和老師一樣擁有這么美麗的小菜園嗎?那請你們也去找一塊小菜地,種上你們的種子,請它們的好朋友一起來幫忙吧!
2、幼兒繪畫
引導語:“找到埋在泥土里的種子寶寶了嗎?”先引導畫一棵種子;“種子寶寶在哪里呀?”引導幼兒畫上泥土;“你請誰來幫助小種子鉆出泥土呢?除了蚯蚓和螞蟻,還有誰會來幫助小種子長大呢?誰會捉蟲呢?……”
3、賞析講評
小苗苗在你們的精心幫助下,長得多好呀!你們喜歡那棵小苗苗呀?
小結:我們去請班里的小朋友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菜園吧。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ㄍ赜淦D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么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有樹皮光滑,有粗糙 結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新鮮水果和干果之間的區(qū)別,學會分辨鮮鮮水果和干果。
2、幼兒樂于參與集體探索活動。
3、在活動中,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豐收的喜悅心情。
二、活動準備
1、音樂《摘果子》
2、新鮮水果(獼猴桃、橘子)
3、干果若干(核桃、板栗)
4、小碟子、牙簽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摘果子》,幼兒有秩序的進入活動室,教師把帶來的水果放在水果臺上。
2、教師請幼兒拿出自己事先帶來的'水果,并在集體前展示介紹。
。1)小朋友,你帶來的是什么水果?
。2)你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味道怎么樣?
(3)你喜歡這種水果嗎?為什么?
3、教師分發(fā)水果給幼兒,幼兒分組觀察比較各種水果。
。1)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它們長在哪里?
(2)你們吃過這些水果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3)這些水果應該怎么吃?它的果肉有什么特點?
水果是指以新鮮果肉、果漿為主,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肉厚、多汁、味道不一,我們吃新鮮水果一般就吃它的果肉部分。
干果摸起來比較粗糙,又比較硬的外殼,有的殼是開口的,有的則是閉著的,它們也是植物果實,我們稱為干果,干果吃起來比較香,但是缺少水分。
4、教師引導幼兒對水果和干果進行比較區(qū)分。
。1)教師把水果和干果都放到桌子上,請幼兒進行分類。
。2)桌子上哪些是水果?哪些是干果?請給它們分類。
(3)我們應該怎么吃這些水果呢?
四、拓展空間
1、游戲:開商店
玩法: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果子的種類,把果子分別送到水果店和干果店內,并擺放整齊,幼兒分角色進行游戲,扮演水果店長和買水果的顧客,店長向顧客介紹自己店的水果或干果。
2、果實品嘗大會
請幼兒品嘗各種果實,說說自己所吃果實的種類、特征和口感。
五、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手機干果的果殼,一起制作粘貼畫。
六、資料庫
山核桃
小榔頭啊叮當敲,不打鋤頭不打刀。
叮當叮當敲什么?敲那圓溜山核桃。
叮叮當,叮叮當。
小榔頭啊叮當敲,敲得核桃咧嘴笑。
哈哈哈哈笑什么?我把核仁送姥姥。
叮叮當,叮叮當。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葉是多種多樣,同一種樹葉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樹葉數(shù)量和樹葉種數(shù);根據一定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樹葉。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是呀,樹木是我們朋友,他們是有生命,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新鮮葉與落葉最大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葉是活,而落葉是死。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生長階段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葉、老葉、將枯葉等)能從幾張葉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它從葉芽長成小小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完整過程。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領域:
中班科學
活動內容:
眼睛變魔術
設計思路: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使幼兒進一步了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xiàn)象。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活動材料,發(fā)現(xiàn)眼睛的錯覺現(xiàn)象。
2.能將發(fā)現(xiàn)的和看到的錯覺現(xiàn)象,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
3.感受錯覺游戲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圖像的變化并用語言講述。
活動難點:
能夠通過觀察延伸至生活并用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1.教具:兩組圓環(huán)組合圖一幅;方格黑白圖片一張;直尺一根;各種錯覺圖片若干;投影儀、電腦。
2.幼兒錯覺游戲材料若干:小鳥和籠子、蜜蜂和花、魚和魚缸、蝴蝶和花、雨滴和雨傘、刺猬和蘋果、青蛙和荷葉、等雙面轉片;陀螺、滾桶若干;動畫小書若干本。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爬呀爬。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zhèn)爬呀爬的游戲吧!"師:"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頭頂上……"幼兒隨指令馬上指點相應得不同部位。
二、體會、了解眼睛的用途,感知錯覺現(xiàn)象帶來的樂趣。
1、師:"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還看到過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錯覺現(xiàn)象師:剛才小朋友都講述了自己看到過的有趣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我請你們來看一幅有趣的圖,請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瞧,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1)觀察兩組圓環(huán),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初步體會錯覺現(xiàn)象。
、賵D上有兩組圓環(huán),兩組圓環(huán)中都有兩個紫色的圓環(huán),它們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一組圓環(huán)是以紫色的圓環(huán)為中心,外面的圓環(huán)一個比一個大,另一組圓環(huán)以紫色的圓環(huán)為最大的圓環(huán),里面的圓環(huán)一個比一個小)
、趯蓚紫色的圓環(huán)重疊對比,是一個大一個小嗎?
教師小結:由許多大圓環(huán)圍繞著的紫色的圓環(huán)看起來比較大,由許多小圓環(huán)圍繞著的紫色的圓環(huán)看起來比較小,通過對比得知,原來兩個紫色的圓環(huán)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錯覺,是眼睛給我們變的"魔術"!
(2)出示黑白格子圖,請幼兒觀察講述。
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這些線條有什么不同嗎?教師用量尺驗證線條,總結:原來線條都是平的,我們看到的線條變斜了,這也是眼睛在和我們變魔術。
(3)出示雙面轉片玩具。
、侔l(fā)給每位幼兒一個雙面轉片的玩具,請幼兒觀察自己雙面轉片的圖案,操作并觀察圖案的變化。
、谡堄變褐v一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和同伴交換玩。
(4)為幼兒發(fā)放滾筒、陀螺、轉筒等玩具,進一步體會眼睛的錯覺現(xiàn)象。
3、出示投影,依次出示不同的錯覺圖片,請幼兒觀察并講述"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覺?你覺得他們像什么?"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總結:這些都是錯覺現(xiàn)象,是我們的眼睛在變魔術三、出示教師自制的動畫小書。
通過快速翻閱使幼兒體驗錯覺游戲的快樂,并將其引申至動畫片的制作原理,感受錯覺游戲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反思:
《眼睛變魔術》是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fā)展特點設計的一節(jié)科學教育活動。活動中,教師以輕松、愉快的"爬呀爬"游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的進入活動狀態(tài),觀察眼睛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現(xiàn)象。在幼兒操作、觀察、討論的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給了幼兒很大的空間和動手嘗試的機會,并利用動畫小書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使幼兒充分感受了"眼睛變魔術"的樂趣。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時時以關懷、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把握好時機,積極地引導,及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映,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為幼兒探究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fā)現(xiàn),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始至終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顒又,幼兒能夠大膽操作游戲材料,勇于探索發(fā)現(xiàn),并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錯覺,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師在活動的組織中也存在有不足,如在引導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時激發(fā)的還不夠,提問的語言不夠精練,對幼兒的回應上重復性的語言較多,需要進一步提高,使每位幼兒都能深入體會到錯覺游戲帶來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1.嘗試說出人類健康面臨的挑戰(zhàn)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關系
3.嘗試像科學家一樣實驗
4.了解自然發(fā)生說的含義及其相關的實驗
5.了解科學實驗的方法和實驗各步驟的重要性
二、學習重點
1.人類面臨的問題及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
2.舉例說出生物科學與社會的關系,人類健康面臨的新挑戰(zhàn)
3.了解科學家挑戰(zhàn)“自然發(fā)生說”的主要過程
4.理解研究生命科學需要正確的方法
三、知識梳理
。ㄒ唬┤祟惷媾R的問題之一:健康問題
1、細胞的癌變
⑴概念: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有些細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而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xù)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⑵引起細胞癌變的因素稱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很多,大致可以歸納為3種類型:
、傥锢碇掳┮蜃樱涸擃愔掳┮蜃又饕禽椛渲掳,包括紫外線、X射線、電離輻射等。
、诨瘜W致癌因子:如砷、苯、亞硝胺、黃曲霉素、煤焦油等,農藥中的有機氯殺蟲劑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乙肝、丙肝病毒等。
、穷A防措施:
①避免接觸物理、化學、病毒等各種致癌因子:
、谠鰪婓w質,保持心態(tài)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燃毎┳兊奶攸c:
①能無限增殖;②癌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變化;③癌細胞的表面糖蛋白物質減少,使得細胞之間黏著性減少,導致癌細胞在有機體內的分散和轉移。
2、傳染病
、鸥拍睿簜魅静∈怯刹≡w(細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玻它是許多種疾病的總稱。20xx年我國法定報告?zhèn)魅静〉陌l(fā)病率為180.14/10萬,死亡率為0.35/10萬,病死率為0.20%.其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傳染病依次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痢疾、淋病和麻疹;病死率較高的傳染病依次為狂犬病、艾滋病、白喉、新生兒破傷風和流腦。
、苽魅静〉耐怀鎏攸c: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瞧漕A防措施:①控制傳染源;②切斷傳播途徑;③保護易感人群。
。ǘ┥锟茖W與社會: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
1、基因診斷的幾種方法(初步認識)
⑴核酸分子雜交法(DNA探針法)
該方法是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把互補的雙鏈DNA解開,把單股的DNA小片段用同位素、熒光分子或化學發(fā)光催化劑等進行標記,之后同被檢測的DNA中的同源互補序列雜交,從而檢出所要查明的DNA或基因。
具體步驟:抽取病人的組織或體液作為化驗樣品;將樣品中的`DNA分離出來;用化學法或加熱處理法使樣品DNA解旋;將事先制作好的DNA探針引入到化驗樣品中。這些已知的經過標記的探針能夠在化驗樣品中找到互補鏈,并與之結合(雜交)在一起,找不到互補鏈的DNA探針則可以被洗脫。這樣通過遺留在樣品中的標記過的DNA探針進行基因分析,就能檢出病人所得的病。
、凭酆厦告準椒磻ǎ≒CR法)
PCR技術可模擬細胞核內DNA復制的天然過程,可在3~4h內使目的基因擴增上百萬倍,達到肉眼可見的量,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就能分析、檢測基因,大大提高了基因檢測的靈敏度。
具體過程:首先,研究者把DNA加熱,使雙鏈分開,然后人工合成一段單鏈核苷酸,即DNA引物,把人工合成的引物粘附到DNA單股螺旋上,之后按照DNA復制規(guī)律就能夠復制出DNA來,重復放大50倍后就可以制成10億個DNA分子。在PCR放大過程中的關鍵是利用耐熱DNA聚合酶使少量的DNA在短期內即能擴增數(shù)百萬倍,便于分析、檢測。
2、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是指采用轉基因技術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蛑委煹脑硎侵覆捎棉D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的某種細胞中,體外培養(yǎng)使其增殖,然后輸回患者體內,這樣重組受體細胞因導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糾正或彌補缺陷基因帶來的影響;或將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載體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細胞中,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ㄈ┛茖W家不斷實驗:挑戰(zhàn)“自然發(fā)生說”
觀點提出問題實驗設計實驗結論實驗關鍵(或缺陷)
雷迪相信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來源于生殖。
腐肉上的蛆是從哪里來的?
、偕n蠅與肉接觸-----肉上出現(xiàn)了蛆
②蒼蠅與肉未接觸---肉上不會出現(xiàn)蛆①蒼蠅是由親代蒼蠅在腐肉上產的卵產生的
、谏n蠅或蛆不會自然發(fā)生單一變量和對照原則
尼達姆支持“微生物自然發(fā)生說”結構復雜的生物由親代產生,微生物能否自然發(fā)生?①煮沸羊肉湯殺死微生物,用軟木塞塞緊瓶口,幾天后肉湯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
、诟挠弥参锓N子和杏仁煮湯,結果相同。
微生物能自然發(fā)生缺陷:無法排除肉湯本來存在微生物的可能;瓶子未完全密封,微生物可能進入。
斯巴蘭扎尼反對“自然發(fā)生說”對肉湯徹底密封和殺菌,還會自然產生生物嗎?盛肉湯燒瓶實驗后一段時間
A(塞上軟木塞,煮沸2min)污染
B(塞上軟木塞,煮沸1h)污染
C(熔化玻璃封口,煮沸2min)污染
D(熔化玻璃封口,煮沸1h)未污染`密封的肉湯長時間加熱煮沸,就能阻止外來微生物,微生物也不會自然發(fā)生。關鍵:嚴格密封和殺菌,以排除外來微生物和本來存在的微生物對實驗的干攏。缺陷:嚴格密封不能排除有空氣時微生物可以自然發(fā)生的可能。
巴斯德不同意“自然發(fā)生說”讓肉湯接觸無污染的空氣,微生物能自然發(fā)生嗎①盛酵母菌溶液的普通瓶子(消毒后帶到山頂冰川處,暴露一會兒后密封,若干年后)多數(shù)瓶子保持無菌。
、谑⒔湍妇芤旱钠孔樱ㄏ竞罄汕i瓶,未密封)保持無菌。微生物不能自然發(fā)生
①瓶內先消毒,排除其內微生物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谇i使瓶內不會被污染。
。ㄋ模┫窨茖W家一樣實驗:科學實驗
研究生命科學的程序:
、偕茖W的研究大多數(shù)從觀察開始。
②在觀察中提出問題。
、鄹鶕^察到的現(xiàn)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對所提出的問題作一個初步的解釋及設想,進而提出假說。
、軐λ岢龅募僬f作出科學的預測。
、菰O計嚴謹?shù)膶嶒瀸︻A測進行檢驗,即用科學實驗驗證假說的正確與否。在生物科學研究的實驗設計中要設計對照實驗組,要考慮數(shù)量及重復性。
、迣嶒灁(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得出結論。結論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說,也可能否定假說。
⑦修正假說并進一步觀察,進入下一步認識周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經典]10-06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10-09
【精選】科學教案07-3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
[優(yōu)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精華]08-16
[熱門]科學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