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薦】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有關(guān)情況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本文說明順序,學習本文說明方法的運用
3、學習抓文章關(guān)鍵句,并學會篩選信息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看到標題,同學們一定有不少問題吧?自然界的生物怎么會成為侵略者呢?你想了解它們哪些信息呢?
明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它們有哪些危害?
造成他們?nèi)肭值脑蛴心男?/p>
人們將采取哪些對策?
我們將帶著這些問題與課文進行一番訪談,看看文中是怎樣解答的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三分鐘
要求:自然段加序號,疏通生詞及字義,留意段落關(guān)鍵句(總結(jié)句、中心句、過渡句等)
三、文本研究
解決第一個問題,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問題:在哪段說明它的定義?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文中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五個特征是什么?(略)
明確:下定義說明方法是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
第一段中破折號后寫了什么?
生物入侵的危害,與下文那幾段照應?(3、4段)什么危害(注意概括中心的過渡句,第四段首句)
第二段寫什么?可不可刪?
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例子中的生物是入侵者嗎?不是的話依據(jù)是什么?(注意第一段中入侵者的五個特征并加以比照)
明確:第二段是對入侵者的界定,強調(diào)生物入侵者一定存在人為的干預因素,這也暗示了要重視入侵者的途徑及原因。那么它統(tǒng)領(lǐng)下文哪幾段?(第五段)怎么看出的?(第五段第一句中心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分析課文思路得到這些觀點,如危害途徑等,如果這些觀點孤立存在,你估計不會服氣,那么作者怎樣支撐這些觀點?
明確:舉例子,列數(shù)字,下面分析三、四、五段。(還運用了打比方說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增加閱讀興趣)
接下來,6、7段又在說明什么?(對待入侵的態(tài)度)
兩種態(tài)度你支持哪種?為什么?(同學們各抒己見)
師:不管你們反對還是支持,老師先列一組數(shù)據(jù)你們再發(fā)表意見(文字略)我想大家面對此現(xiàn)狀是不會無動于衷的,應該積極干預它們的入侵,一個物種在新的環(huán)境中如果無同類競爭及天敵會無節(jié)制繁衍,給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帶來巨大危害,所以要采取措施,
那人們會采取哪些措施呢?(第八段)
同學們有哪些好措施?說說議議。
四、總結(jié)
本文是一篇關(guān)于生態(tài)問題的`事理說明文,按照提出問題(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接著分析問題(入侵者的界定、危害、入侵途徑、態(tài)度),最后解決問題(提出措施)的邏輯順序,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學習本文,希望同學們不僅獲取一定的生態(tài)知識,也要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高度警覺,提高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我們社會責任感。
如第一段所說,如果我們在路邊或院落中發(fā)現(xiàn)一種從未見過的甲蟲時,應像生態(tài)學家那樣感到驚訝:甲蟲從哪來?如何來的?對當?shù)厣鷳B(tài)有無影響等,每個人都有生物學家的意識,那么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會越來愈好,我們的地球家園會越來越美麗。
板書:
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定義-----à提出問題
第二段:界定----à分析問題
三、四段:危害(經(jīng)濟損失、威脅物種多樣性)-à分析問提
第五段:途徑及原因---à分析問題
六、七段:態(tài)度---à分析問題
第八段:措施---à解決問題
語文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大語文觀。
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的“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使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當?shù)貤l件,設計有關(guān)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diào)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shù)氐姆N種“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與廣告的關(guān)系?傊鰪妼W生的感性認識,并借此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 了解舊時吆喝的內(nèi)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
⑵ 合作調(diào)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2、過程與方法:
⑴ 上集市搜集、調(diào)查、整理如今當?shù)氐姆N種“吆喝”,研究其規(guī)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 自學討論法、行動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培養(yǎng)熱愛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 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chǎn),為搶救工作做一點貢獻。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diào)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nèi)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后由學生質(zhì)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重點:帶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薄⒁孕〗M為單位,深入調(diào)查: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或舊時生意人調(diào)查過去人們吆喝的內(nèi)容和聲調(diào),做好記錄或錄音。
2、每人模仿一兩句舊時的吆喝聲。
【教學目標】
1、交流學生調(diào)查或搜集到的舊時各種吆喝,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學習課文,把握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情感。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先模仿一句舊時本地的吆喝。
。、請同學們模仿昨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舊時商人處學到的吆喝:
(教師可適時組織評點)
。场⑷绻麜r光倒流幾十年,我們這兒的大街小巷,人們經(jīng)?梢月牭竭@種商販叫賣的吆喝聲:
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jīng)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要不是你們爺爺奶奶們還健在的話,它們就可能永遠地消逝了。知道嗎?你們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你們昨天做的,是搶救我們本土的文化遺產(chǎn)事啊!只不過我們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將采集到的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來,那才是大功一件呢。
。ㄓ懻撊绾蝿庸P?)
。础⒖纯粗淖骷、記者、翻譯家簫乾是如何動筆寫《吆喝》的。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ń榻B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jīng)營品種,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nèi)容,表現(xiàn)方式及音韻節(jié)奏等。介紹時充滿了美好的懷念之情和濃郁的情趣。
。病⒈疚氖怯玫氐赖木┌祝ū本┛谡Z)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相互交流,體會其中的意味。
。、文章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有什么獨到之處?
(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nèi)容、聲調(diào)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質(zhì)疑解疑
1、為什么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么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Σ牧系募庸ぜ舨霉Ψ颍
。、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zhuǎn)了哪些內(nèi)容?
。、為什么“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馬趴?(自然寫實、幽默調(diào)侃)
。、………(學生自己提出)。
四、作業(yè)布置
。薄⒆蛱觳杉谋镜嘏f式吆喝整理成文:
。ㄗ詳M題目、教師指導)
。、以小組為單位,上集市搜集錄音現(xiàn)時的吆喝,并將其排成簡單的節(jié)目。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感情。
二、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學遺產(chǎn)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shù)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導自讀
。ㄒ唬┳宰x《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并完成以下作業(yè):(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悒 客舍 盡 故人
。2)試著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yè):(師生共同評定、明確)
第1題:浥:悒(yigrave;)濕潤。
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
盡:“進”。
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
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注解①)
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蘊,余味無窮。
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蒙蒙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醞釀送別氣氛。
第二句:為送別布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diào)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huán)境。
三、四兩句由寫景轉(zhuǎn)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只能頻頻勸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guān),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蘊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
譯文:
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
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
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
向西邊出了陽關(guān),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三、拓展練習。
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教學設計04-29
[精選]語文教案09-29
(精選)語文教案09-26
【精選】語文教案10-05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古詩教案05-27
語文教案07-20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語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