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jù)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平均分的含義。
2、出示15÷3=5,并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動手分,并完整的說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個2.)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師指名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嗎?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繼續(xù)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結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樣分?
3、匯報:
。1)指名匯報,同時將表格填寫完整。
(2)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jù)最后得到的結果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那幾種?
4、交流:
(1)根據(jù)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2)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人,還剩幾根?(生答)
問:按要求怎樣列式(板書:10÷3),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給幾人?也就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shù)寫上。這個數(shù)叫余數(shù)。它的單位名稱和總數(shù)一樣。(板書: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齊讀算式,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數(shù)又表示什么?(余數(shù)表示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剩下的。)
5、揭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有余數(shù)的除法)
6、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表示。
用算式表示,再說說算式的含義。
用算式表示,說說算式的含義,并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三、鞏固練習:課本60頁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jù)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各表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jù)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4只小鴨,每()只一份,有()份,還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鴨,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還剩()只
14÷□= □(只)…… □(只)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鴨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10÷3=3(份)……1(根)
6÷2=3(盤)7÷2=3(盤)……1(個)
【二年級下冊《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數(shù)學教案(通用26篇)10-27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06-21
《有余數(shù)的除法》教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