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2-19 10:54:4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9篇【熱】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9篇【熱】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自拋自接球和兩人近距離拋球接球的動作要領。

  2.發(fā)展動作的準確性和協(xié)調(diào)性,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和靈活。

  4.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準備

  1.皮球每人1個,球筐4個。

  2.小豬頭飾每人1個。

  3.韻律操音樂。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1)教師、幼兒持球聽音樂做皮球操。結合操節(jié)奏動作進行拋接球、滾球、排球等活動。

  (2)幼兒自由玩球,教師提醒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玩球。

  2.學習自拋自接球。

  (1)教師示范,并講解要點:雙手拋球往上拋,看準球,雙手接住。這種玩球的方法叫拋接球。

  (2)幼兒分散練習拋接球,教師提醒幼兒尋找空的場地,指導幼兒掌握正確、安全的方法。

  3.游戲“你拋我接”。

  (1)教師:我剛才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朋友探索出了新玩法,請他們表演跟大家看。

  (2)請兩名幼兒師范互相拋接球。

  (3)教師:他們的手是怎么拿球的?在拋接球時,怎樣才能使球不掉地?

  (4)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動作要領:五指分開,雙手持球,拋向?qū)Ψ?拋球是上肢揮動、抖腕向前上方用力拋出球;接球時注意力集中,伸出兩手隨時迎球,觀察球的飛行方向,準確接住球。引導幼兒注意安全,拋球時不要拋到對方的頭部。

  (5)幼兒自由結伴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6)圓圈拋接球:幼兒站成一個大圓,教師站在圓圈中間,邊喊幼兒的姓名邊向他(她)拋球,被喊到的'幼兒接住球,迅速站到中間喊另外一名幼兒的姓名并向他(她)拋球,然后回原位。第二名幼兒接住球后再循環(huán)游戲,依次傳球。

  4.游戲:“豬小弟運西瓜”。

  (1)向幼兒介紹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幼兒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四隊。每對排頭聽信號從球筐里去除一個球當“西瓜”,轉身拋給第二個幼兒,依次拋到最后的幼兒,該幼兒接球并將球放到排尾的球筐里。最快將“西瓜”運完的隊伍獲勝。若球沒接住,則必須重新拋接,再向后傳。

  (2)幼兒做游戲2~3次。

  5.放松整理活動。

  (1)幼兒進行放松運動,終點放松手臂和腿。

  (2)師幼共同收拾整理器材,回到活動室。

  活動反思

  拋接練習可以提高幼兒的球性,增強對球的控制能力。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的講解

  過于專業(yè)化,就是要求孩子們做標準的胸前傳球,孩子們不好掌握動作和力度,往往會砸中對方,因此,要換種更簡單的教法,比如用雙手抱球拋接會更簡單易學。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擾,正確感知8的數(shù)量,并認識數(shù)字“8”。

  2、仔細觀察,大膽想象,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快樂,增強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準備: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兒人手一張數(shù)字卡,桌面各貼一個數(shù)字(1-7),教師數(shù)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樹、小花、水梨、葡萄數(shù)量各為八個。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7以內(nèi)的數(shù):

 。1)-----師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兒種花樹的興趣,幼兒變魔術成為小花樹,教師變成魔術師。

  ------魔術師:“小花樹們按照你們手里的數(shù)字,去找相應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種下去!”

  ------幼兒按照自己手中的數(shù)字尋找正確的位置。

  “XXX花寶寶你種

  在幾號花盆里啊?”

 。2)游戲:《花開花落》

  師:“小花樹在太陽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顧下,開出了X朵花!”

  幼兒根據(jù)教師出示的數(shù)字卡片,拿相應數(shù)量的雪花片。

 。◣熤鹨怀鍪緮(shù)字卡2、3、4。)

  ——“花寶寶現(xiàn)在你開了幾朵花啊?”

  師:“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風,有三朵花兒被吹走了!

  幼兒根據(jù)教師出示的數(shù)字卡片,拿走相應數(shù)量的雪花片。

  ——“花寶寶現(xiàn)在你還有幾朵花?”

  教師繼續(xù)出示數(shù)字卡,直到幼兒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確感知8的數(shù)量,認識數(shù)字8,訓練發(fā)散性思維,發(fā)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數(shù)量。

  師:剛才花寶寶們有7朵花,現(xiàn)在花仙子又給了你一朵,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朵花?

 。ㄓ變豪^續(xù)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與小花對應排列)“蜜蜂來采密了,看看來了幾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樣多嗎?”

  幼兒點數(shù)。

 。米咭恢幻鄯洌帮w走了一只蜜蜂,現(xiàn)在還有幾只?誰多誰少?”

 。ㄔ黾右恢幻鄯洌坝钟幸恢幻鄯滹w來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擾,正確感知8的數(shù)量,并認識數(shù)字“8”。

  “小蜜蜂為花寶寶準備了禮物,找找看有什么禮物?它們的.數(shù)量是幾?它們是怎么安排的?”

 。ń處煶鍪拘、小花、水梨、葡萄的圖片,幼兒討論并回答。)

  教師小結:這些禮物雖然它們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們的數(shù)量都是“8”。

 。3)認讀數(shù)字“8”,并大膽想象,積極思考。

  ——師:“無論它們怎樣排列,都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教師出示數(shù)字“8”,并且集體認讀。

  ——師:“數(shù)字8象什么?”(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

  葫蘆、眼鏡、雪人……

  ——師:“8除了表示8棵小樹、8朵小花、8個水梨、8串葡萄,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兒操作練習:

 。1)守恒練習。

 。2)多角度分類。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nèi)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yǎng)幼兒能大膽表達創(chuàng)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yōu)質(zhì)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都摇愤@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孩子也紛紛發(fā)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

  引出詩歌,這個環(huán)節(jié)小朋友表現(xiàn)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

  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xiàn)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jīng)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shù)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xiàn)混亂的現(xiàn)象。本活動我把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chuàng)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用兒童的心靈感受世界,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詩歌里,小鳥對大樹有說不完的話,電閃雷鳴仿佛在做游戲,在兒童的眼中,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童心是敏感的,更是需要關愛的`。設計本次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讓朋友的關愛、親人的關愛、師長的關愛,在童心里萌芽,在童心里開花,在童心里結出愛的果實。

  活動目的:

  1、初步理解詩歌,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間快樂與關愛之情。

  2、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接觸重點字詞:圍著、講、烏云、轟隆、雷公、溫柔。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了解一些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幼兒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物質(zhì)準備:

  掛圖、大字卡、詩歌讀本、畫紙、畫筆若干。

  活動重難點:感受作品中朋友之間快樂與關愛之情。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好。

  2、音樂游戲:找朋友。

  二、感知活動:

  1、教師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剛才找誰做自己的朋友,為什么?

  2、逐步出示樹、烏云、小朋友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它們的朋友是誰?(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請幼兒欣賞感知。

  三、理解活動:

  1、師:今天,蔣老師帶來一首《朋友》的詩歌,請小朋友認真聽,詩歌里誰和誰是好朋友?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請幼兒仔細聽聽

  2、教師第二次完整地朗誦詩歌,取出相應的大字卡,貼在掛圖相應位置。提問:

 。1)小鳥和大樹在干什么?

 。2)雷公和烏云為什么是好朋友?它們在一起干什么?

  (3)為什么說老師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引導幼兒嘗試進行簡單的詩歌仿編,為第二次活動做準備。

  五、幼兒跟念兒歌。

  六、活動延伸:讓幼兒找好朋友,找到的便記錄下來,嘗試仿編詩歌。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區(qū)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fā)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欲望。

  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shù)。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xiàn)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發(fā)現(xiàn)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xù)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對幾何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并掌握有關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嘗試創(chuàng)作的欲望,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

中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結合兒歌和圖標學系鞋帶的方法。

  2.練習小手肌肉的精細動作,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鞋帶散了”,組織幼兒談話討論導入活動。

  1.教師出示鞋帶散了的鞋子,幼兒觀看。

  2.提問:這只鞋子怎么了,鞋帶散了會帶來什么麻煩?

  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小結:鞋帶散了會帶來危險,如果不小心會讓我們摔倒,所以我們要學會系鞋帶。那小朋友們會系鞋帶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系鞋帶的吧!

  二、結合圖標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會系鞋帶的方法。

  1.教師結合圖片的播放,幼兒觀看,理解故事主要內(nèi)容。

  2.提問:

 。1)陽陽系鞋帶的本領是跟誰學習的?

 。2)你們還記得陽陽是怎么系鞋帶的嗎?

  3.組織幼兒回憶故事內(nèi)容回答。

  4.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重點出示系鞋帶的兒歌步驟圖,組織幼兒學念兒歌。

  5.組織幼兒結合《幼兒畫冊》再次完整欣賞一遍故事《系鞋帶》。

  三、教師示范系鞋帶的方法,幫助幼兒練習掌握系鞋帶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會不會系鞋帶呀,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2.教師出示鞋子,邊念兒歌邊示范系鞋帶,幼兒觀看。

  3.邀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系鞋帶,其余幼兒觀看。

  4.組織幼兒邊念兒歌邊練習將自己腳上的鞋子進行系鞋帶,教師巡回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四、組織幼兒分享學會系鞋帶的心情,樹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1.邀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操作成功的經(jīng)驗,分享喜悅心情。

  2.師:那你們還會幫助自己做哪些小事情呢?

  3.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總結:我們長大一歲了,更懂事了,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棒!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薄W習兒歌,感受兒歌優(yōu)美的韻律。

 。病⒛苷_掌握量詞:把、雙、頂、張、個。

 。、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朗讀,并體驗玩“填量詞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5的數(shù)字卡片。

  2、小兔子、一群猴子圖片,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圖片各一。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兔子圖片,引起興趣。

  教師:聽說今天小兔子家開了一個鋪子,你們知道什么是鋪子嗎?(不知道)鋪子就象超市一樣,里面有許多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到里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過鋪子沒有超市那么大,它比較小,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兔子的鋪子里有些什么?

 。、利用小圖片玩“填量詞游戲”。

 。ǎ保┻叧鍪咀雷、椅子、襪子等圖片邊提問。

  這些東西是什么呀?他們各有多少?我們來玩?zhèn)“填詞游戲”好嗎?

 。ǎ玻├蠋熀陀變汗餐脠D片玩填詞游戲。并根據(jù)兒歌的內(nèi)容將數(shù)字1——5的卡片和圖片排列起來。

  教師:桌子——幼兒:一張小桌子

  教師:椅子——幼兒:兩把小椅子

  襪子——幼兒:三雙小襪子

  瓶子——幼兒:四個小瓶子

  帽子——幼兒:五頂小帽子

  小兔子鋪子里的東西還真不少,我們一起把這些東西完整地說一遍。

  你們喜歡兔子鋪子里的東西嗎?小猴也喜歡。(出示一群小猴子的圖片)喏,來了一群小猴子,你們知道他們買走了什么嗎?眼睛閉上,看小猴買走了什么?小猴子又來買東西了?,這次買走了什么?小猴子家里缺的東西太多了,還要來買呢?看,這次買走了什么呀?小猴子想買份禮物送給好朋友。看,這次買走了什么?……(教師依次拿掉卡片,并請幼兒觀察。如幼兒回答錯誤,教師引導幼兒再次觀察后幫助改正。在取走卡片前,引導幼兒先閉上眼睛,等說到“看”這個字時再張眼睛,幼兒回答后,教師再次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再次說出。)

 。场⒂锰釂柕姆绞,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鋪子里還有東西嗎?怎么沒有了?東西買完了,小兔子今天不能開鋪子了,那只能明天再來開鋪子。知道嗎,這個小兔子開鋪子里還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念給你們聽聽吧。(教師朗讀兒歌一遍,邊念兒歌邊出示圖片和取放圖片。)

 。、幼兒學習兒歌。

 。ǎ保┙處熡锰釂柕姆绞,引導幼兒掌握兒歌內(nèi)容。

  誰來告訴我兒歌的名字叫什么?東西給誰買走了?小猴子買走了哪些東西?

 。ǎ玻┳屛覀円黄饋戆堰@首兒歌念一遍。(第一次念兒歌時,邊念邊出示和取放圖片。)再來一次。(第二次不需要取放圖片,要完整朗讀兒歌。)

 。、幼兒自由朗讀兒歌,體會兒歌的韻律。

  提問:你覺得每一句兒歌的最后一個字有什么特點?(都有一個子字)

  每句末尾字的音相同就叫押韻,這樣兒歌聽起來會更好聽,讀起來瑯瑯上口,F(xiàn)在請你們把這首兒歌念給旁邊的小朋友聽。

 。、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讀兒歌。

  鼓勵幼兒上臺表演。

 。、結束活動

  你們表演得真棒,我們一起來把這首兒歌念一遍。(集體朗讀)小兔子的東西賣完了,明天再來開鋪子。小兔子說:現(xiàn)在他要去進貨了,請你們明天再來光顧我的鋪子吧。

  附兒歌:

  小兔子,開鋪子, 一張小桌子,

  兩把小椅子, 三雙小襪子,

  四個小瓶子, 五頂小帽子。

  來了一群小猴子, 買走了一張小桌子,

  兩把小椅子, 三雙小襪子,

  四個小瓶子, 五頂小帽子。

  小兔子的東西賣完了, 明天再來開鋪子。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jié),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能安靜地聽老師講故事,并愿意嘗試說說故事中的有趣對話。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4、能專注地傾聽故事,樂意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疑激趣

  師: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寶貝看看是什么?(PPT1帽子引導幼兒說說帽子)

  師:帽子要來干什么呀?

  師:你們猜猜這頂帽子會是哪個小動物的呢?(出示ppt)

  小結:原來是小熊的啊。小熊非常喜歡戴帽子。

  二、播放PPT,理解故事內(nèi)容。

  師:小熊戴上帽子心里在想什么呀?(PPT2引導幼兒觀察小熊的表情)

  過渡:有一天,小熊戴著他最愛的帽子出門去了,可是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第一幅圖:

  ①(播放風聲)聽,這是什么聲音呀?

 、诖箫L吹來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坌⌒艿拿弊哟蹬芰耍銈兛葱⌒艿哪,他心里怎么想的呀?誰來學學小熊的表情?(幼兒學做表情)

  哎呀,這可是小熊最愛的帽子呀,帽子沒有了,這可怎么辦呀?

  過渡:你們都愿意幫助小熊,那我們和小熊一起去找帽子吧!

  2、第二幅圖:

 、龠,是誰在說話?(小青蛙)他剛才是說什么的?那小熊會說什么呀?小青蛙會怎么做呀?

 、诂F(xiàn)在我來當小青蛙,你們來當小熊,我們來學學他們剛才的對話。(第二次互換角色進行對話)

  3、第三幅圖:

 、僬O,誰來了呀?(小松鼠)

 、谛∷墒髸䦟π⌒苷f些什么呢?小熊又會怎么說呢?

  小結:三個好朋友一起去找帽子了。

  4、第四幅圖:

  他們走啊走,找啊找,小熊的帽子找到了沒有?那小熊的帽子在哪里?

  5、第五幅圖:

 、傩⌒艿'帽子變成了什么。磕请u媽媽會怎么說呢?

  ②小熊說……?

 、垴R上就要下雨了,小熊沒有了帽子,這可怎么辦呢?你們來想想辦法,什么東西也可以做帽子?

  6、第六幅圖:

  那到底小熊有沒有帽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結:小青蛙和小松鼠幫助小熊找到了帽子,小熊也要像他們一樣幫助別人,把自己的帽子送給雞寶寶,做雞寶寶溫暖的床。

  三、結合課件,完整欣賞。

  師:真是一群喜歡幫助別人的小動物!原來這件快樂的事藏在這個故事里。我們一起完整地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小結:小動物們覺得幫助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別人有困難了,我們也要幫助別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夠較好地達到了預設目標。但是在活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讓孩子模仿難過的表情時,我對孩子說了句真棒,其實我的原意是指:這個孩子模仿的真棒,但是沒有說完整,造成了歧義;另外,在本次的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還可以,但是想象力卻欠缺一點,因此下階段,我將著重加強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小百科:帽子,一種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shù)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帽子主要用于保護頭部,部分帽子會有突出的邊緣,可以遮蓋陽光。帽子有遮陽、裝飾、增溫和防護等作用,因此種類也很多,選擇也有很多講究。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背景:

  最近我們在開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題活動,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家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經(jīng)常一起去買菜,還了解孩子對蔬菜的喜愛的程度,有個別孩子存在著挑食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孩子對蔬菜更加的喜歡,所以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對常見的蔬菜感興趣,知道多吃蔬菜營養(yǎng)好。

  2、愿意大膽的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逐步養(yǎng)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jié)約資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蔬菜資料活動提示:

  一、經(jīng)驗交流(價值分析:大膽介紹自己知道的蔬菜,嘗試把蔬菜的名稱和營養(yǎng)裝進節(jié)奏小火車里,有節(jié)奏地表達。)

  1、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收集的蔬菜資料。

  2、節(jié)奏火車:好吃的蔬菜幼兒有節(jié)奏的介紹自己喜歡的蔬菜。(生生互動,幼兒互相介紹)如:我 喜歡 吃菠菜, 菠 菜 菠 菜 能補血。

  3、聽著音樂介紹蔬菜。(引導幼兒邊拍節(jié)奏邊跟著音樂介紹)小結:節(jié)奏小火車開得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嬖V我們:原來菠菜可以補血、黃瓜可以美容,還有很多的蔬菜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價值。

  二、做蔬菜湯(價值分析: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對蔬菜的喜愛,并嘗試用動作表現(xiàn)不同的蔬菜在鍋里煮的形式,有創(chuàng)編不同動作的愿望。)

  1、"小朋友介紹了這么多的蔬菜,我們一起來做一碗香香的蔬菜湯給客人嘗嘗。"(幼兒唱歌曲《蔬菜湯》,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2、邊唱歌曲邊用動作表現(xiàn)蔬菜在鍋里煮的動作。(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

  3、做"蔬菜湯"

  (1)幼兒操作做"蔬菜湯"(把自己喜歡蔬菜的圖片貼在"碗里",做成一盆蔬菜湯)

  (2)把做的"蔬菜湯"端給客人老師嘗嘗。(引導幼兒大膽向客人老師介紹)

  (3)把幼兒做的"蔬菜湯"編到歌曲里。

  小結:各種各樣的蔬菜放在一起煮的蔬菜湯既有營養(yǎng)又好喝,各種不同的蔬菜在鍋里跳舞的動作也是各不相同的,讓我們用好喝的蔬菜湯來招待客人吧。

  三、活動延伸思考:還有哪些食物也有營養(yǎng)的`?

  活動建議:

  一開始就讓孩子表現(xiàn)蔬菜在鍋里跳動、翻滾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可以先做一些示范動作,激發(fā)孩子創(chuàng)編的興趣。

  課后反思:

  《蔬菜湯》是香香的蔬菜主題中的一個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過活動讓孩子知道蔬菜湯會更有營養(yǎng),孩子們也會經(jīng)常吃到媽媽做的美味湯,現(xiàn)在自己也要做湯了,雖是做做,但相信孩子在活動中還是樂此不彼的,本次活動教學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認識6以內(nèi)的數(shù)字,感知6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和少,符合了幼兒的數(shù)學是在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運用。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的教案02-12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1-01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9-25

中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4

(經(jīng)典)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精選]10-26

中班教案[經(jīng)典]11-04

中班教案(經(jīng)典)11-03

[精選]中班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