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導課教案模板范文(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導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導課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一、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二、背誦全詞。
教學設(shè)想
一、教時:1課時。
二、重點與難點:詩詞欣賞與評價。
三、學法指導: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lián)想比較,鑒賞評價。
四、教具準備:
1.投影片
2.錄音帶:范讀帶、配樂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jīng)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lǐng)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xiàn)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他生前同意并公開發(fā)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為詞牌的長調(diào)(91字以上)只有兩首。初中我們學習了《雪》,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長沙》。
(板書課題)
2、簡介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詞有詞牌,又稱詞調(diào)。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二、誦讀鑒賞
1、整體感知,熟悉內(nèi)容
、俨シ欧蹲x錄音磁帶,聽范讀正音:舸、寥廓、崢嶸、稠、遒、遏
、谏R讀,熟悉內(nèi)容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它的突出特點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讀這首詞就要從整體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①默讀圈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guān)鍵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
、诶砬逅悸:(見預習提示)
明確:上闋寫眼前景物和心中所思;
下闋追憶往事,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闋的提問。
、鄢醪礁爬ㄐ蜗筇卣:(外觀其行,內(nèi)察其心)
明確:獨立深思,憶舊言志。
、茏杂衫首x,試行背誦。(記關(guān)鍵詞順著思路背)
檢查背誦,若不能背,說明原因可能是沒有進入意境;若能背,指出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3、鑒賞評價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后,我們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征。
①聯(lián)想設(shè)疑,制造懸念: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詩歌語言常用變序,這里將“獨立”置前,“獨立”這個詞,好像不符合毛澤東豪邁、瀟灑的個性,是不是降低了詞的格調(diào)?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發(fā)讀者生發(fā)種種想象與聯(lián)想:
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那么詩人“獨立”橘子洲頭,又要表達怎樣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圍中,聯(lián)系“長沙”、“湘江”,我們會想見屈原“哀秋冬之緒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詩人南下——廣州接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诹私馐闱榉绞,體會深情
要深入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們有必要了解詩詞的抒情方式常識。(參見練習三提示:抒情詩詞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通過寫景、狀物、記事、寫人來抒發(fā)感情。)就《長沙》的內(nèi)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懷人憶事抒情。那么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懷人憶事抒情?
明確:上闋“看”統(tǒng)領(lǐng)的7句是借景抒情,“悵”、“問”是觸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闋的“攜”、“憶”、“記”表明是懷人憶事抒情。
A.“看”統(tǒng)領(lǐng)的借景抒情寫到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體會到怎樣的意境?
討論提示:紅葉、綠水、鳥飛魚躍,這些景物單獨看上去也很平常,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一些詩文名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吳均《與朱元思書》)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從唐僧玄覽詩中化出的名句,見初中課文《鳥飛魚躍的聯(lián)想》)但詩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組合有序,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總。并從數(shù)量(萬、百)、范圍(遍、漫),色彩濃度(盡染、碧透),運動力度(爭、擊、競)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短語來概括毛澤東眼中的秋景的特點,應(yīng)該怎么說呢?(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明確: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是一幅色彩瑰麗的圖畫,晚秋靜穆的偉大中律動著勃勃的生機,掃盡千古悲秋之氣。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景物,可能是這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水流無情,逝者如斯;黃葉飄零,生命終結(jié);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不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明確: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guān)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guān)懷。(板書:詩人、關(guān)懷天下)
朗讀提示:要想象畫面,進入意境,讀出關(guān)注熱愛的積極情感。
B、“悵”、“問”直抒胸臆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蓄積的情感終于爆發(fā)為直白的發(fā)問,升華為哲理的思索。這時候,站在我們面前的已不是一般的游人,也不是普通的詩人,而是一個關(guān)懷天下的哲人。(板書:哲人)
朗讀提示:要讀出深思。(板書:讀出深思)
C、“攜”、“憶”、“記”懷人憶事
深沉的思索自然喚起了詩人對年青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是怎樣的人和事呢?
放投影片,補充事實,印證詞意:
1911年,18歲的毛澤東來到長沙,開始了他在此地長達13年之久的求學和革命斗爭生活。
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師讀書,常和同學在橘子洲一帶游覽游泳;
b.1918年4月,與何叔衡創(chuàng)立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奮斗目標的新民學會;
五四時期,主編《湘江評論》,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文,引起了全國進步思想界的`重視。
c.1915年9月,詩人印發(fā)反袁稱帝的小冊子;
1919年底組織和領(lǐng)導湖南驅(qū)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
這首詞用詩的語言形象地概括了那段往事。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guān)系親密團結(jié)。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zhì)稟賦、精神狀態(tài)和戰(zhàn)斗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板書)。
朗讀提示:要讀出情志(板書)。
三、整合小結(jié)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導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神采奕奕、羨慕、猶豫、傾慕、珠圓玉潤。會認8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了解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復述故事。
3.從故事中領(lǐng)悟,一個人只有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機取巧的人,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本領(lǐng)。
4.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nèi)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事先了解蒲松齡、《聊齋志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不少同學喜歡看神鬼故事書,其實神鬼故事在古代也頗盛行,比如《聊齋志異》,就是一部談狐論鬼的書。我們今天就要學習其中的一篇——《勞山道士》。
二、學生匯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預設(shè)要點: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世稱“聊齋先生”。耗費數(shù)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
三、自讀課文,了解大意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詩劇,一幅幅水彩畫。它不僅是咱們中國文學的驕傲,還是世界文學當中非常有影響的.作品!秳谏降朗俊肪褪瞧渲械囊黄茏鳎屛覀兿榷脼榭,感受它神奇夢幻的文學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讀懂了哪些詞,或者哪些字詞需要大家?guī)椭憷斫?
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的樣子。
傾慕:傾心愛慕。
珠圓玉潤:像珠子那樣圓,像玉石那樣滑潤。這里形容歌聲婉轉(zhuǎn)優(yōu)美。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試用一兩句話概括。
王七在勞山學法術(shù),不想吃苦,結(jié)果什么也沒學會。
五、快速閱讀,理清脈絡(luò)
1.哪幾段寫他山中的學法經(jīng)歷?(3到12段)
2.山中學法時有兩天發(fā)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兒,說說。
相機小結(jié)、板書
看師演法(4到8段)
纏師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給1到2自然段取個小標題嗎?
板書:拜師求法
4.王七學法,結(jié)果如何,試根據(jù)13自然段內(nèi)容寫小標題。
板書:演法失敗
5.根據(jù)小標題,理清故事脈絡(luò)。
六、重點探究
1.哪部分還有疑難,或者你想重點研讀哪部分?三讀課文。
2.交流。預設(shè)
①學生可能對王七最后演法失敗百思不得其解。此疑問可暫不作答。
、诳赡苡胁簧賹W生對“看師演法”一部分興趣濃厚,可引導進一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看師演法”一段的確精彩。有幾大奇跡?試擬個節(jié)目單。舉例
紙月光滿屋
壺酒飲不盡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勞山道士精彩演法,幾大奇跡中,各小組任選其一,合作編一編,演一演。
提示:文中動作語言不多,要想表現(xiàn)他們的法術(shù)奇妙,可借助眾徒弟的神態(tài)表情、指點議論來表現(xiàn)。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jié)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jié),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jù)上一節(jié)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jié)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shù)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jīng)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shù),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guān)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shù)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jié):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jié)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shù)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shè):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shù),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shù),就回家了。做事應(yīng)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guān)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chuàng)與積累均可)。
三、發(fā)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shè):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shù)”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yīng)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繼續(xù)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局?你認為王七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出一些新的含義?你可以練練筆。
3.請你練習講這個故事,一定會為你贏得不少“粉絲”。
板書設(shè)計:
勞山道士
拜師求法 看師演法 纏師授法 演法失敗
不畏艱辛,才獲成功
投機取巧,終究成空
導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以所學課文的寫法指導學生作文,誘導學生寫自己的生活、寫出真情實感。
2.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感受美、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思。
教學重難點
目標1
教學設(shè)想
1.由魯迅的樂園--百草園導入,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樂園
2.指導學生模仿魯迅描寫百草園的寫法,描繪自己的樂園。
3.教師寫下水作文,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供學生模仿的范文,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和寫作興趣。
4.作文題目:《我的樂園》
5.教具膠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1`)
今天,我們來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樂園》(板書)
二、學生找樂園(5`)
我們曾學過魯迅先生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其中的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的童年樂園,那么你們
的樂園又在那兒呢?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那么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樂園?學生自由談?wù)?/p>
三.描繪樂園
。ㄒ唬┉h(huán)境描寫(23`)
1.教師范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對百草園的什么進行描寫?
2.教師明確:
不必說也不說單是是整體概括,其余為局部細寫。
3.模仿課文寫法描繪自己的樂園環(huán)境,先整體概括,并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關(guān)聯(lián)詞聯(lián)綴成句(板
書)然后圍繞單是就有無限樂趣進行鋪敘--局部細寫(板書)
3.教師示范(內(nèi)容見附頁)
4.抽查:指名念自己的文段
5.學生點評
。ǘ┤な碌拿枋觯15`)
1.指名念雪地捕鳥一段、思考:
這件事的描寫抓住什么來寫的?
2.學生描述發(fā)生在自己樂園里一件趣事(板書:趣事描述)
注意抓住動作描寫、寫出生氣、寫出童趣(以說為主)
3.教師示范(內(nèi)容見附頁)
4.抽查后教師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1`)
把所寫的片段聯(lián)綴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題目:我的樂園
要求:1.書寫工整、規(guī)范
2.字數(shù)在500字以上
(板書)
我的樂園
整體概括
環(huán)境描寫(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
局部細寫
趣事描述(動作、生氣、童趣)
導課教案 篇4
一、教學內(nèi)容:
1、聆聽《勞動歌》:說出欣賞之后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
2、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用聽唱的方法自主學習,主動投入創(chuàng)編歌詞和舞蹈動作當中,用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創(chuàng)造、表現(xiàn)音樂內(nèi)容,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培養(yǎng)和激發(fā)愛勞動的美好品質(zhì)。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勞動歌》,學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讓學生理解勞動的喜悅的歡樂。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真摯的情感演唱歌曲。培養(yǎng)幫助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好品質(zhì)。
2、能主動投入編創(chuàng)歌詞,編創(chuàng)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
三、教學重難點:
歌曲節(jié)奏的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歌詞。
四、教學準備:
電子琴、課件、獎品等。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勞動最光榮》的歌曲動畫,組織常規(guī)。
師:從剛才的歌曲,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一切。而在勞動中流動著快樂的節(jié)奏。愛勞動的孩子都能取一個勞動果實。你們來猜一猜,老師現(xiàn)在做的是關(guān)于什么勞動的動作呢?
老師口讀“ti ti ti ti ta ta”分別做拖地、擦黑板、洗衣服等動作。
2、學習節(jié)奏xx xx x x ‖
3、你還會那些勞動的`動作呢?請按老師的節(jié)奏邊讀邊做!
二、新課教學:
1、學習主要的四個樂句
教師:愛勞動的孩子人人夸。
那李老師請你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自己會做那些事情?出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圖片。并按節(jié)奏朗讀:
(1)、自己穿衣服呀
。2)、自己穿鞋襪呀
。3)、自己疊被子呀
。4)、自己梳頭發(fā)呀
2、請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歌詞,并通過模唱學習四句歌詞。個別表演,集體學習,教師評估。
3、初聽范唱。
教師:今天,李老師真高興,因為在不經(jīng)不覺里面,我們的同學都長大了,自己會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不用大小事情都麻煩我們的爸爸媽媽了。
那么老師就把我們都能做的事情串成一首歌送給能干的小朋友,想聽聽嗎?
4、歌曲學習和處理
。ǹ梢酝ㄟ^模唱、聽鋼琴、小老師等方法學習歌曲。)
教師:
1、你們說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樣的呢?(跟音樂唱一唱)
2、你們覺得應(yīng)該選用那種力度來演唱歌曲比較好聽呢?有力的還是輕柔的?
3、小朋友們唱的真不錯!在家里,你們是媽媽的好幫手。那么在學校,你們能幫老師做些什么呢?擦黑板,收作業(yè),關(guān)電扇……我們來唱唱吧。(指導學生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并板示)
三、欣賞教學
1、同學們真能干,就連白雪公主的七個小矮人也被你們吸引了,邀請我們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看看呢,你們看,他們現(xiàn)在在忙什么?
。úシ乓魳。動畫片《白雪公主》中的片段――《勞動歌》)。
2、在音樂中,小矮人不但在愉快地歌唱,而且還在快樂地勞動著,那他們在挖寶石的時候用了什么動作?你能用一個動作把他表現(xiàn)出來嗎?請學生模擬小矮人勞動的動作。
在學生表演的
時候老師范唱:我們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我們在勞動(引導學生唱著歌詞表演動作)
3、同學們表演的真精彩!七個小矮人用自己的勞動換來了幸福的生活。其實在生活中老師相信我們的同學都是愛勞動的孩子。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勞動工具,請你選一種勞動工具用小矮人的歌曲節(jié)奏唱一唱。
聽著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全體參與模擬動作)。
四、拓展教學: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友都是非常愛媽媽的好孩子,而且每個小朋友都用不同的方式愛媽媽。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樣愛他們的媽媽的。
欣賞《小腳丫的視頻》
教師:雖然只是小小的一盆洗腳水,可是媽媽卻被孩子深深的感動了。廣告中的小男孩是個肯用心、懂事的好孩子,我相信每一位同學也和他一樣都是會關(guān)心體貼別人的好孩子,F(xiàn)在我們長大了,除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我們還可以關(guān)心那些有需要的人。你可以告訴老師,你曾經(jīng)做過哪些幫助別人的事情嗎?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教師:幸福的歌,快樂的人,勞動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又給勞動帶來快樂的心情。在今天的課堂里面老師很感動。熱愛勞動是一個好品質(zhì),在勞動中我們快樂著,也享受著勞動給予我們的快樂。你們的媽媽、爸爸,為有你們這樣懂事、可愛的好孩子而感到驕傲,希望你們今后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做個愛勞動,能主動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好嗎?
導課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海燕這一藝術(shù)形象的典型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
【學習重、難點】
理解海燕這一藝術(shù)形象的典型意義。
【知識鏈接】
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俄國)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的最偉大的代表者”(列寧),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文學導師。生在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面包師傅等,曾流浪俄國各地,經(jīng)歷豐富。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寫沙皇統(tǒng)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發(fā)表了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了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被列寧稱為是“一本很及時的好書”。高爾基的小說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有《底層》《小市民》等。最后一部著名長篇小說是《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海燕》又稱《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寫的短篇小說“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jié)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首詩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zhàn)斗的革命詩歌”
【學法建議】
指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
一、預學思考
1、掌握下面詞語,給加點的字注音
蒼茫 膽怯 翡翠 精靈 蜿蜒 掠起 困乏
2、解釋詞語
膽怯: 蜿蜒: 困乏:
3、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合作學習
1、請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應(yīng)該怎樣加?
2、作者通過幾幅畫面來展現(xiàn)海燕的形象的?用筆劃出標志著暴風發(fā)展變化的三個短語或句子,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中飛翔的三個場景。說說海燕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作者還寫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三、課堂小結(jié)
本文通過暴風雨來臨的三幅畫面,塑造了一個勇敢、高敖、自信、頑強的海燕形象,這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給人以力量。
四、課后作業(yè)
背誦課文
導課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仔細體味"遠方"的深刻含義。
2.把握作品的行文思路,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導入
生活中,人們總想到遠方去旅行。遠方對我們的誘惑不僅僅是風光美景、人文歷史,更多的是一種夢幻,一種精神的歸宿,一種看不見的靈魂里涌動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現(xiàn)實,遠的才是詩。所以遠方總像一簇圣火,在人們心頭燃燒。于是我們總是期盼著遠方…
今天我們學習許達然的《遠方》,看看我們又能從中得到那些思想與感悟。
三、賞析(1--5題,以作者行文的思路提出問題)
1、怎樣理解"遠方"的含義?
明確:"遠方"的含義在文中雖然涉及它的本義--距離較遠的地方,但其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夢"--人生之夢,是不斷追求的理想,是不懈追求的境界。
2、遠方總是使人向往的,它令人向往的魅力是什么?
明確:魅力就是"越遠越朦朧,越朦朧越神秘",遠方充滿了神秘與好奇,使人們充滿無窮的想象,使人們孜孜不斷地去追求。
3、作者在闡述人總是愛制造遠方,人們天生就有著對遠方的向往和追求時,都列舉了那些例子?
明確:文章在闡述人們總是在制造遠方的時候,列舉了莫爾的烏托邦、培根的阿特蘭提斯大陸、陶潛的"桃花源"徐福以及東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們心中的遠山、每個民族所有的每個民族的遠方、歐洲人的東方的夢魘、人們心中的天堂等等的遠方。以古今中外人們的遠方來加以證明,事實可靠,說服力強,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論述人們天生就有著對遠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時候,又列舉了雪萊、希羅多德、修西底德斯、司馬遷、柏拉圖、莎士比亞等名人的有成就的事例以及小孩子、青年等人對遠方的向往與追求來加以論證,從而說明了人們對遠方的強烈的向往與追求。
4、人們?yōu)槭裁纯偸菒壑圃爝h方?
明確:那就是人們的"血液里似乎遺傳著流浪的鮮紅","幾乎每個人都有遠行的沖動",人們向往和追求遠方是天生的,不論有成就的名人也好,還是孩子也好,還是青年也好,無不有著對遠方的向往和追求。
5、如何對待遠方?如何對待向往和追求遠方的人?
明確:遠方有著無窮的魅力,有美的遠方,也有丑的遠方,"幻想可以點綴生命,但只是遠方的云不能構(gòu)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沒有"遠方"的生命,缺少生機與靈動;一味地沉溺于虛無縹緲的遠方,不過是空歡喜一場。"如果只是向往,遠方依舊是遠方,向往永不能成為歷史",將對遠方的向往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既要有去遠方的決心,也要立足現(xiàn)實,在現(xiàn)實中奮斗,才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遠方
"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鳥桎梏在籠子里,盡管籠子很大,但籠子不是天空"。不要被眼前的安逸、幸福束縛了腳步,永遠不要放棄理想,永遠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這是一種執(zhí)著,是高遠的情操。無論是大地還是思想的遠方,只有心靈堅強者方可抵達。鼓勵人們?nèi)^斗,去接受遠方的挑戰(zhàn)。
6、深意句:"幻想可以點綴生命,但只是遠方的云不能構(gòu)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我們總不能成天幻想遠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拋棄現(xiàn)實。…幻想使人沉醉,我們常醉看遠方而自以為清醒。遠方不一定如想象中的那么綺麗,或那么丑惡。"
明確:作者在這里表明了對遠方的深沉的思考,也是對人們關(guān)于遠方的啟發(fā)。既指出了遠方的美好,又指出了我們應(yīng)該如何來對待遠方,我們應(yīng)該把對遠方的向往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同時,遠方有著遠方的客觀存在的特點,既不一定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綺麗,也不一定如我們想象的那么丑惡。
7、中心句:"總是有許多人總是有許多人愿舍棄眼前的幸福到遠方去,就讓他們?nèi)グ桑〔槐赜眉央劝阎驹诟呖盏镍B桎梏在籠子里,盡管籠子很大,但籠子不是天空。"
明確:這句話表明了應(yīng)該如何對待人們對遠方的向往的問題,作者的觀點是"讓他們?nèi)?quot;,去奮斗,去接受遠方的挑戰(zhàn)。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來說明理由,那就是,不要拿眼前的幸福來把追求遠方的人束縛住,人如果志在高遠,那籠子就不是天空,限制只能是束縛。要去奮斗,去接受遠方的挑戰(zhàn)。
四、論證方法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來論述。
1.事實論證。
所謂事實論證也叫例證法、舉例論證,就是用大量的客觀存在的事實來加以論證。所舉的事例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現(xiàn)代的;可以是外國的,也可以是中國的。文章在論證人們總是在制造遠方的時候,就列舉了莫爾的烏托邦、培根的阿特蘭提斯大陸、陶潛的"桃花源"徐福以及東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們心中的遠山、每個民族所有的每個民族的遠方、歐洲人的東方的夢魘、人們心中的天堂等等的遠方。以古今中外人們的遠方來加以證明,事實可靠,說服力強,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論述人們天生就有著對遠方的向往和追求的時候,又列舉了雪萊、希羅多德、修西底德斯、司馬遷、柏拉圖、莎士比亞等名人的有成就的事例以及小孩子、青年等人對遠方的向往與追求來加以論證,從而說明了人們對遠方的強烈的向往與追求。
2.因果論證。
這是一種通過對原因的論述來加以論證的方法。如,文章的開頭便指出"似乎遠方總是使人向往的",作者在指出遠方有美有丑之后,便用簡練的筆墨來論述為什么"似乎遠方總是使人向往的",那就是因為"越遠越朦朧,越朦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們幻想…",通過對原因的探討說明了遠方為什么似乎總是使人向往。
3.引用論證。
作者在論述時還常常用大量的引用來加以論證。如引用《列子·湯問篇》的的記載、雪萊的回憶、《茵夢湖》中對小孩子對遠方的向往等等,有的是傳說,有的是個人回憶,有的是文學描寫,從不同的角度對遠方進行了論述,論證了不同的問題,另讀者信服,同時也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學養(yǎng)和對問題的理性的思考。
4.正反對比論證。
作者在談?wù)撐覀儜?yīng)該如何來對待自己的遠方時,先用自己看過的賽克爵士的《探險史》記述的人類用行動去實現(xiàn)抵達遠方的奮斗記錄來從正面加以闡述,說明我們不能只是幻想、向往、想望而拋棄現(xiàn)實,然后又用一個天文學家只顧觀望天空而不注意地上從而跌到井里的反面材料來形象而又風趣地說明了我們應(yīng)該用行動來實現(xiàn)自己的遠方,從而使向往成為歷史。
五、課外延伸,和學生一起朗讀感悟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二
在山的那邊,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
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表達了一個哲理。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意象壯闊,意蘊豐富。一個"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shù)座山,由一個意境翻出一個新的意境,詩意在跌宕中推進,感情也波瀾起伏,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六、老師的結(jié)束語
十八歲的夢
聽說遠方有風景
十八歲的心有了感動
雖然無人為我送行
我依然揚帆出征
仰首明月俯首清風
我走過一程又一程
聽說風光在險峰
十八歲的心有了憧憬
雖然聽不到喝彩聲
我依然風雨兼程
左轉(zhuǎn)秋葉右轉(zhuǎn)落英
我知道何去又何從
為了十八歲的夢
即使風雨過后道路泥濘
天邊沒有彩虹
我依然會踏著落花前行
永不背叛初衷
為了十八歲的夢
即使行囊已破兩袖清風
沿途沒有鳥鳴
我依然會走過春夏秋冬
和夢慢慢靠攏
十八歲的夢
如初的心情
萬千思緒誰懂
讓傷痛隨風
桃花里有我的笑容
拋棄如塵的虛榮
無論枯榮都是風景
無論圓缺都是好夢
無論成敗都是英雄
七、教學隨感
遠方有風景
附:
《遠方》教學隨感
"遠方",豈只是指遙遠的地方,更是人生的夢想、理想。"遠方"是一個神秘所在,"越遠越朦朧,越朦朧越神秘",誘惑著我們不放棄,不回頭。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輝煌還是暗淡,腳尖永遠朝著夢想的方向。
人們總是愛制造遠方,有個人的,有民族的;有生活的,有自然的。莫爾的烏托邦、培根的阿特蘭提斯大陸、陶潛的"桃花源",徐福以及東方朔的神仙,靠海民族的大海,人們心中的遠山。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遠方,東方是歐洲人的遠方;天堂是人們向往的最真最善最美的遠方。每個人自身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遠方",即便是在同一個時期也不可能只有一個"遠方"。小孩子向往長大成熟的遠方,年青人向往錦繡前程的遠方,即使是夕陽下的老人,仍然會懷抱著健康長壽的遠方。遠方就是這樣形形色色,五彩繽紛。
人向往并追求遠方是天生的,人的"血液里似乎遺傳著流浪的鮮紅,幾乎每個人都有遠行的沖動"。鮮紅的熱血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動,就像人天生就有熱
導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音樂三段體回旋式結(jié)構(gòu),辨別音樂的不同性質(zhì)。
2、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發(fā)揮幼兒的想象。
3、熟悉音樂,能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形象,增強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對美的感受。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 磁帶《風中的童話》ABA段。
2、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三段體結(jié)構(gòu)。
1、 根據(jù)弦外音做適合的.動作。(柔和→活潑→柔和)
2、 再次欣賞音樂,區(qū)分段落。
(1)動作是怎樣變化的?音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欣賞)
(2)音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樂曲中有個小秘密,是什么?
(4)整首樂曲可以分幾段?為什么?
(5)小結(jié):一首樂曲分成了3段,這種形式的樂曲稱為
三段體。剛才我們聽到的樂曲,其中第3段音樂和第1段音樂是重復的、一樣的,只有第2段是不一樣的,這樣形式的樂曲也叫三段體,它是三段體的一種特殊形式。
二、完整欣賞,再次感受音樂三段體。
三、分段欣賞,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感受音樂。
(一) 第一段:
1、 我們一段一段來聽。
2、 這段音樂給你的感受與哪幅畫給的感受是一樣的,為什么?
3、 能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呢?
(二)第二段:
1、 聽聽第二段音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 這段音樂給你什么感受?與哪幅畫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為什么?
3、 用什么動作來表現(xiàn)?
(三)第三段:這音樂與剛才哪一段音樂是一樣的?小結(jié):重復三段體概念。
四、幼兒用動作完整表現(xiàn)音樂的形象
1、 集體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3、 講評。
五、結(jié)束:回活動室。
導課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媽媽的特長,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2)利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媽媽的特別之處。
(3)激發(fā)對媽媽的愛,體驗畫畫的樂趣。
(4)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5)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請幼兒了解自己媽媽的特別之處。
材料準備:繪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班級博客上幼兒媽媽的照片。
重點:熟悉媽媽的特長,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難點:利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媽媽的特別。
活動過程
1.介紹自己媽媽的特別之處。
(1)師:你的媽媽最喜歡什么?(炒菜、滑冰、游泳等)
(2)引導幼兒仔細觀看媽媽做事情的照片。
重點:理解每一個媽媽都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2.幼兒畫《我媽媽》,教師指導
重點:先想媽媽最喜歡做的事情,然后畫出媽媽的特別之處。
3.分享與交流
師:請介紹你的媽媽有什么不—樣的.地方。
活動延伸
將幼兒畫的《我媽媽》放在班級博客上。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開展的慶;顒樱屗麄冊诨顒又,深刻地體會到媽媽工作很辛苦,要從內(nèi)心去體諒媽媽,理解媽媽的付出,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表達了對媽媽的愛,也是讓孩子體會愛、接受愛,讓孩子更多的去愛他人,從小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激發(fā)了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同時也提高了孩子們的主動參與此類活動的主動性。我們感受到德育教育應(yīng)該從小抓起,從家庭抓起,讓孩子從小懂得關(guān)愛、懂得回報.....讓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學習中!讓家長漸漸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導課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嘗試運用粗細不同的筆作畫中初步培養(yǎng)幼兒線描的興趣。
2、初步嘗試運用線條的粗細變化進行裝飾,初步培養(yǎng)幼兒認真做事的習慣。
活動重難點:嘗試運用線條的粗細變化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粗細不一的記號筆若干、8的紙張若干、教師的范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近階段,來小豬胖胖的公園的游客越來越少,于是他決定把最簡單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樓大廈吸引游客,小豬問小朋友,有什么好辦法把最簡單的'三撞老房子翻新成高樓大廈?(畫的高點、頂天立地;裝飾的漂亮點、可以是各種形狀的門和窗。)
2、今天我們畫高樓大廈的時候要和線條一起做游戲,你們知道的都有哪些線條呢?(直線、曲線)
二、出示范例圖片、觀察欣賞
1、這個美麗的圖案是用哪個線條畫的,是用一個什么好辦法畫出來的?(粗細的變化)教師逐一出示相應(yīng)的圖片進行講解。
2、小結(jié):原來我們可以用線條粗細的變化畫出很多美麗的圖案,這些美麗的圖案還可以裝飾我們的房子呢?
3、出示范例觀察,看潘老師為小豬設(shè)計的房子。
你喜歡哪撞房子?最喜歡它什么地方?為什么?(要求幼兒把話說明白。)
小結(jié):原來不用涂顏色,用線條一樣可以把房子打扮的很漂亮。
三、引導創(chuàng)作及指導
1、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小豬的高樓大廈畫的要頂天立地。打扮房子的時候先想一想,你用哪個線條,用什么好辦法來打扮小豬的房子?
2、介紹有創(chuàng)意的圖案,鼓勵大家學一學。
3、激勵繪畫中認真作畫的幼兒,鼓勵幼兒向他們學習。同時要學習小豬一樣不怕困難。
四、延伸活動:今天我們?yōu)樾∝i設(shè)計了漂亮的房子,接下來請小朋友把走廊上的“娃娃新城”也設(shè)計的漂亮一點。
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夠參與進來,個別有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夠做出別的作品。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根據(jù)他們不同的性格設(shè)計出不同的應(yīng)對方案。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導課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動物的基本造型特征。
2、運用剪貼的方法制作出形象各異的動物頭飾。
3、知道節(jié)約材料,能根據(jù)制作的需要提取相應(yīng)大小的紙張。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的作品圖片或?qū)嵨锶舾伞?/p>
2、繪制頭飾的彩色卡紙(做底版用)及各色彩紙若干,剪刀、膠棒等材料。
1、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動物頭飾的興趣,了解頭飾的基本結(jié)構(gòu)。
(1)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表演一段跟動物有關(guān)的故事。你想扮演誰?我們大家怎樣才能知道你是在表演這個動物呢?對,可以戴上這個動物的頭飾。
(2)教師:今天我們就每人給自己做一個動物頭飾。頭飾是怎樣戴到頭上的?由哪幾部分組成?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 (頭飾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動物形象,一個是固定在頭上的頭箍)。
2、觀察各種動物,知道其主要造型特征。
(1)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把動物頭飾做得像,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做的是什么動物呢?
(2)教師小結(jié):要把動物的'主要特征表現(xiàn)出來,比如制作小豬頭飾,我們要把它的翹鼻子、小眼睛、大耳朵做出來;做小魚頭飾,就要表現(xiàn)出魚身上的鱗片和游動的魚鰭等等。
3、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點提示
1)做動物形象的紙張要硬一些(如卡紙);動物的五官等可以選薄一點的紙,可先用筆畫出造型再剪貼。
2)用卡紙先做一個整體造型,然后再粘貼五官,以增加頭飾的牢固性。
3)教師事先準備好寬3厘米、長60厘米的紙條做頭箍,然后將做好的頭飾貼在頭箍上即可。
4、學生戴上自制的頭飾,相互交流制作體會,在自由表演中結(jié)束活動。
教師:看看大家都做了哪些動物頭飾?戴上這個頭飾你想怎樣表演?
【導課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飲酒導學教案一等獎11-14
變臉導學教案一等獎12-08
舞蹈課教案02-07
餃子課教案01-07
武術(shù)課教案03-12
親子課教案03-02
禮儀課教案03-25
教學視導總結(jié)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