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項羽之死優(yōu)秀獲獎教案
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qū)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項羽之死優(yōu)秀獲獎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高中二年級
3、所屬模塊:選修
【學情分析】
本文選自司馬遷《史記》,語言淺顯,文意理解難度不大。因此,本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放在從散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單元教學目標:從散文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入手,欣賞散文。
本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人物語言、動作描寫,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散文與詩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區(qū)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分析鑒賞。
教學難點:評價人物,得出啟示。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導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和分組合作討論法。
【課前預習】1、掌握生字詞;2、劃分段落層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語言,歸納司馬遷對項羽的態(tài)度:是褒是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蒲松齡曾作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對聯(lián)講了兩個人,項羽和勾踐。
(項羽)巨鹿之戰(zhàn):驍勇善戰(zhàn),勇冠三軍,成為天下英雄
鴻門宴:剛愎自用,坐失良機,埋下悲劇種子
二、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用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的三個主要場景。
垓下之圍,東城快戰(zhàn), 烏江自刎
三、文本研讀
。ǚ椒c撥)
1.欣賞垓下之圍(突出“泣”字——多情善感)
齊讀第一段,A.欣賞細節(jié)描寫展現(xiàn)的“驚—起—飲—歌—泣”這一系列的動作和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品讀項羽之“泣”的復雜心境;B.欣賞從“聲”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樂對人物心理的巨大沖擊、“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復嘆唱折射的無限蒼涼、悲哀和疼惜,感受項羽之死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愴氛圍及音樂的無形感發(fā)作用;(播放音頻)
C.欣賞“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的側面烘托效果, (學生范讀)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2.欣賞東城快戰(zhàn)(突出“叱”字——勇猛自負)
全體男生齊讀第二、三段。A.欣賞通過語言刻畫形象。引導解讀戰(zhàn)前這段話的三個層次三種心緒—回顧戰(zhàn)斗歷程且說是“天之亡我”時的極度自負;明知無法脫身時還說“愿為諸君快戰(zhàn)”的大勇;“復聚其騎”時一問“何如”的豪邁。B.欣賞項羽“大呼、馳下、瞋目、叱之”動作神態(tài)的細節(jié)和敵方“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項羽蓋世的勇武神威。
3.欣賞烏江自刎(突出“笑”字——知恥重義)
學生分角色朗讀A.從江邊的慷慨陳詞,語言的角度賞析。B.從“項王笑曰”的“笑”,神態(tài)的角度解讀“笑”的豐富內心。
總結歸納:項羽是一個多情善感、極度自負、知恥重義、心地仁善、勇武豪氣之人。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鑒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jié)、品味細節(jié)、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四、詩文有別
烏江
胡曾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同樣是項羽這一歷史人物形象,但詩歌與散文創(chuàng)造形象的手段卻大不相同。清代學者吳喬曾以做飯和釀酒分別比喻作文和寫詩,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詩文區(qū)別:一、散文刻畫手法具體,詩歌則是跳躍、省略,留給讀者自己品嘗的空間。二、散文更注重具體化,形象化,真實化,而詩歌較偏向意象化,讀者去想像,思考。
五、拓展延伸
欣賞、學習部分描寫形象的語段,學以致用。
六、作業(yè)
寫一段文字,通過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手法刻畫人物。
【項羽之死優(yōu)秀獲獎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項羽之死》教學教案10-08
關于項羽之死教案(通用10篇)02-18
《楊修之死》優(yōu)秀教學教案10-08
項羽之死讀后感09-19
課文《楊修之死》教案11-17
《楊修之死》的教學教案10-07
《樓蘭之死》語文教案10-07
關于楊修之死教學教案10-08
課文《楊修之死》教案范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