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
第一單元方程
第一課時 方程的意義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圖,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要求: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tǒng)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要說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說,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shù)”“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時圍繞“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
四、課堂作業(yè):練習一的1、2、3。
板書: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第二課時 等式的性質(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4頁的內容,練習一的4~6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2、根據(jù)等式的性質(一)學會解決含有加、減號的方程。
3、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出示圖,學生根據(jù)圖獨立填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問:比較兩邊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說說。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說出: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二、教學例4
學生自學,不懂的問題和同組同學交流,能解決的就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能由學生解決的就由學生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解決。
一是方法:根據(jù)等式的性質把含有未知數(shù)的這邊化簡成就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
二是檢驗:把計算的結果代到原式,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
三強調書寫的格式。
小結:求方程中未知數(shù)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試一試”“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重點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針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及時分析錯誤原因,幫助他們弄懂。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一的第4、5、6題。
第4、6題做在書上,第5題寫在作業(yè)本上。
板書:
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這時等式的性質。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第三課時 練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頁的7~12題。
教學要求: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含義。
2、進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質,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正確地解方程。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說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14 x=14+23 16+a=27+b
2、解方程
X+125=370 520+X=710 X-4.9=6.4
120-X=25 7.8+X=2.5 X+8.5=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
選3題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集體訂正,幫有錯的同學分析錯誤原因,使其明白。
二、完成第6頁的7~12題。
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使學生明白:根據(jù)等式的性質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一邊只剩下未知數(shù),就能很快知道最后的結果。
第9題
先由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說:錯在哪里,幫他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改正,我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一些什么?
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教師要特別關注前面解題還有錯的學生,爭取人人過關。
集體訂正,分析錯誤原因。
第12題
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只要學生說出的方法是有道理的,教師都要給于肯定。
三、課堂作業(yè)
第6頁的第10、11題。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10頁,例5、例6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數(shù)時0除外),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數(shù)時0除外)這一等式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shù)(除以一個數(shù)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五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例五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接下來,請大家要課練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shù),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shù),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
7、板書出示: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shù),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練一練第一題
⑴、指名讀題
⑵、生獨立填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恰⒛闶歉鶕(jù)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學掛圖,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六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jù)題意怎樣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生獨立計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對
6、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shù)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六填寫完整。
7、小結:在剛才計算例六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8、試一試
、、出示X÷0.2=0.8
⑵、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⑶、集體核對,指名口答: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9、練一練第二題
、、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師巡視。
、、集體訂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一題
、拧⒄埫课煌瑢W在小組里說一說每一題應該怎樣解,指名口答。(第三組)
、、生獨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⑶、集體核對
2、練習二第二題
⑴、指名讀題
、啤⑸毩⑻顚,師巡視。
⑶、你在填的時候是怎樣想的?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三題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27
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因數(shù)與倍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10-08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學隨筆04-15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隨筆03-07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隨筆06-21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2-08
五年級下冊《心愿》教學教案10-08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