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時間:2022-11-08 14:55:46 曉怡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通用14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1.觀察體驗,積累經(jīng)驗。

  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逐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所觀察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教學設計以觀察活動為基礎,讓學生多次觀察立體圖形,逐步積累經(jīng)驗,使學生的思維從平面轉(zhuǎn)換到立體。

  2.聯(lián)系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xiàn)實的、豐富的,數(shù)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jié)課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實際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立體圖形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若干個立體圖形

  教學過程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們知道拍的是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攝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

  生:老師。

  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師: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對上節(jié)課的舊知進行巧妙的復習。讓學生深入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的道理。

  ⊙實踐觀察,合作探究

  1.教學教材69頁例2。

  (1)觀察長方體。

  師:拿出老師為大家準備好的長方體,放在桌子上的中間處,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進行觀察。

 、俳M織學生進行觀察,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是從哪個方向觀察的,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并畫出來。

 、诮M織學生展示圖畫并匯報分別是從哪個方向觀察到的。(學生分別從上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長方體)

 、蹖W生交換方向進行觀察,再次交流,建立表象。

  (2)觀察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一下正方體、圓柱和球,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把觀察的結(jié)果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從正方體的'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都是正方形。

  生2:圓柱從上、下兩個面觀察到的是圓,從正面和側(cè)面觀察到的都是長方形。

  生3:球無論從哪個方向觀察,觀察到的都是圓。

  (組織學生交流、總結(jié))

  師:通過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各組交流后,學生匯報,互相補充)

  師小結(jié):由此看來,上一節(jié)課的結(jié)論,同樣適用于今天的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學教材69頁例3。

  師: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可能是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后,匯報)

  生1:可能是正方體,因為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生2:可能是長方體,因為特殊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說得很對,僅僅有一個面是正方形,我們不能確定它究竟是什么立體圖形,只能推斷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立體圖形,通過觀察和交流,強化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形狀的特征,幫助學生建立表象,體會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鞏固練習

  師:一個立體圖形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圓,請大家想一想,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如果從正面看到的形狀是長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立體圖形?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代表匯報,集體訂正。

  ⊙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的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布置作業(yè)

  教材71頁5題。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立體)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2、發(fā)展空間觀念和觀察能力,初步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shù)。

  2、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jù)組合物體的三個角度的'平面圖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shù)。

  教學準備:

  若干個小正方體狀的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

  一座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同樣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圖中大家看到的三張水立方的照片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師:構(gòu)成這些組合圖形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大家會怎樣數(shù)呢?

  生:可以從前往后數(shù),也可以從上往下數(shù)。

  師: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們看這三個組合圖形都是兩層結(jié)構(gòu),那我們可以分層來數(shù)。

  生:第一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4個,所以總共有1+4=5個。

  師:第二個圖形有幾個小正方體呢?

  生:上層有3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3+5=8個。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1+5=6個。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jié)構(gòu),便于學生觀察。

  師:首先,我們從正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個正方形,下面有三個正方形。

  師:能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嗎?

  學生自主畫圖,老師指導。

  師:現(xiàn)在,我們換個方位,從左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左邊有一個正方形,右邊有兩個正方形。

  師:請大家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

  師:從上面看,會看到怎樣的圖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個正方形,第二行有一個正方形。

  師:同學們可以動手畫出你看到的圖形。

  例3: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畫下來。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jié)構(gòu),便于學生觀察。

  教學安排:分三組學生分別完成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組合圖形,然后分別畫出所看到的圖形,最后組與組之間交換評判。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cè)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猜測上層至少有1個,下層至少有4個。

  生: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個,前排有4個。

  師:從側(cè)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確定后排有2層,也就是2個小正方體,前排只有一層。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著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后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cè)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先跟大家介紹下,主視圖就是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左視圖是從左面看到的圖形,俯視圖是從上面看到的圖形。

  師:從主視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有三層,左邊至少有3個,右邊至少有1個。

  生:從左視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分兩排,后排至少有3個,前排至少有1個。

  師:在俯視圖中,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幾何體前排只有1個,后排有4個。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

  三、課堂總結(jié)從正面看→主視圖;

  從左面看→左視圖;

  從上面看→俯視圖。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3

  一、學生整體學習數(shù)學情況分析

  1、由于現(xiàn)在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學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特別是計算技能方面比較強。

  2、孩子們具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喜歡操作。

  性強的學習內(nèi)容。特別喜歡聲形并茂、具有動畫效果的課堂學習。

  3、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孩子們都能主動參與小組學習中去,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空間觀念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二、座位安排便于個別化教學,和學生合作學習

  全班24人,以四人為一組,見圖,其中☆表示發(fā)言積極的學生,思維靈活的學生,◇表示思維反應較快,學習良好水平的學生,●表示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示學習有困難,需要教師付出更多愛心和關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課時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四、分層教學目標:

  1、上限:通過學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正確區(qū)分左右側(cè)面。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么形狀。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力。

  2、下限: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教學難點: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六、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玩具熊照片、吸鐵石

  學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組一只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教師活動:

  1、小朋友,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如果老師給你看一下我們班其中一位同學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來呢?

  2、咦!他是誰?猜一猜。不是說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誰了嗎?怎么有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咱們就來揭開謎底,

  4、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地看就叫做“觀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

  觀察物體。

  學生活動: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數(shù),1、2、3。

  3、照片中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

  多媒體運用:

  1、課件出示學生的背面照

  2、課件出示兩張側(cè)面照

  3、課件出示學生正面照

  【設計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班上某個小朋友的背面、側(cè)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游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盡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

 。ǘ┬〗M活動,觀察學具

  1、本位觀察

  教師活動:

 、俳裉炖蠋熯給大家請來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號同學的課桌里,快點把它請出來!是誰呀?讓小熊面對著黑板坐坐好。今天這些小熊將和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歡迎它們加入我們小組!

 、谔釂枺合旅嬲埬爿p輕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樣子的呢?

 、塾^察好了,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么?

 、軐W生反饋,教師進行點撥

  學生活動:

  ①有禮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說一說

  ③大膽地和全班同學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邊,看到了什么?

 、芘袛嗤瑢W回答的對與錯

 、菘吹降亩际切⌒軅(cè)面的學生起立

  多媒體運用:

  按學生的回答分別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個別化教學:

  ①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嘗試回答

 、谡堉械认、水平的學生發(fā)表意見,再請思維靈活的學生補充。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并向?qū)W生介紹正面、側(cè)面和背面的知識。

  2、換位觀察

  教師活動:

 、賱偛盼覀冏谧约旱奈恢蒙,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正面、側(cè)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換個位置再來觀察呢?

  ②聽老師口令,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

 、厶釂枺含F(xiàn)在你觀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個面?看到的樣子和剛才一樣嗎?

 、芊答佁釂枺哼祝趺床灰粯幽?你們每個小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小熊呀?小熊沒變,為什么你們看到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呢?其他同學認為呢?

 、菪〗Y(jié):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學生活動:

  學生起立,按順時針方向走到下個位置

  和小組同學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結(jié)果為什么和剛才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

  中,聽聽學困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指導。

  【設計理念】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xiàn)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么?因為有了轉(zhuǎn)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教師活動

 、傧旅胬蠋熅徒o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你可以隨意地觀察小熊的每一個面,并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

 、趲煟耗銈儎偛攀窃趺从^察的?誰愿意來介紹一下?

 、蹘煟何覀冋堖@組的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演示一下。說一說你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你們覺得這樣能看清小熊的每個面嗎?

 、軒煟哼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師:轉(zhuǎn)給我們看看。你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怎么樣?

  其他小組也把小熊轉(zhuǎn)一圈,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每一個面。

 、輲煟嚎辞宄藛幔孔屝⌒苊娉诎遄。下面來做看物體找位置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

  老師這里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點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

  學生活動:

  ①小組活動、討論

  ②學生回答:如,我轉(zhuǎn)了一圈,觀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轉(zhuǎn)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個面。

 、蹍⑴c游戲:看物體找位置

  多媒體運用:

  課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圖片

  個別化教學:

  關注學困生活動、游戲時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幫助。

  【設計理念】全面觀察,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觀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個面?明確觀察物體可以圍著物體轉(zhuǎn)一圈,也可以通過轉(zhuǎn)動物體來看到不同的面。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chuàng)新

  教師活動:

 、贂揪毩暎哼B一連

 、谟^察恐龍。

  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翻開書本67,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

  ③連線練習。觀察汽車

  ④做一做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shù)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么圖形?(長方體)那么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來連一連。ǚ_書本67)(反饋)

 、萦^察查壺。

  看樣子,小朋友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了,試試能不能幫這三個小朋友解決一下問題呢?這三個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茶壺會一樣嗎?那他們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的呢?(思考一會兒再出示)

 。ǔ鍪緩那啊⒑、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壺)是誰看到的?

 、薏挛锲酚螒颉

  這幾天,老師也去觀察了一些東西,還把它們其中的一個面拍了下來,(出示)你能猜出這些分別是什么東西嗎?

  師:剛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為什么有的那么難認呢?(只看物體其中的一個面)

  師: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師: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了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學生活動:

  ①學生進行練習,并說明理由

 、趶牟乱徊禄顒又械贸觯河^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了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多媒體運用:

  出示練習題

  個別化教學:

  學生獨立練習時,教師巡視,給學困生及時幫助。

  1至4題,讓學困生先回答并說明怎樣想的,優(yōu)秀生進行補充。

  【設計理念】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首先完成課本內(nèi)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系,出示了同一茶壺不同方位的四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茶壺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一組猜物游戲,只看一個面,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么東西。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jié)

  教師活動

  1、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你玩得開心嗎?那么,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指名說一說。

  2、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學生活動:

  1、各自總結(jié)自己的收獲

  2、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觀察物體的經(jīng)驗:我知道觀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zhuǎn)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jié)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板書

  觀察物體

  前 面 —— 正面

  后 面 —— 后面

  左 邊 —— 側(cè)

  右 邊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全面觀察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過程與方法: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3、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感知

  師: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xiàn)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xiàn)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咱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征,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jié)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老師這里有一張給小鴨子照的照片,請全班同學認真觀察照片,說一說你知道這些照片攝影師站在小鴨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鴨子的哪一面?

  質(zhì)疑:剛才同學們都說地非常好,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都是照著同一只鴨子,可是每張照片都不一樣呢?

  揭題:說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細觀察物體,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課,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什么是觀察。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征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fā)興趣,合作求知

  1.構(gòu)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熊貓)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的國寶熊貓)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

  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shù),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吹絺(cè)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cè)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cè)面。

  質(zhì)疑: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 小結(jié):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熊貓?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jié)論,所以我們觀察物體要全面有序。 (引導學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4)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

  做”)

  2、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 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借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nèi)庋劭床灰姷奈矬w,很多科學家就是借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jié)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 側(cè)面 后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5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你想聽嗎?

  故事發(fā)生在一個茂密的森林里,一天一只小鳥飛到一棵樹上,看到地上有一個大大的蛋。然后它就想這個蛋孵出來會是什么動物呢?正在這時,這個蛋殼破了,出來了一只小恐龍?蛇@只小恐龍急著要找媽媽,它問小鳥:“你知道我媽媽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嗎?”小鳥告訴它:“你媽媽的腿長的粗粗的!

  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恐龍根據(jù)小鳥說得話能找到自己的媽媽嗎?

 。。那我們來看看小恐龍找到了媽媽沒有。小恐龍往前找,真的被它找到了腿粗粗的動物?墒撬鼖寢寙?那小恐龍為什么會找錯呢?)

 。ú荒堋槭裁床荒?)

  只有認真觀察物體了才能找到它的媽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應該如何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

  (一)觀察恐龍

  1、老師把恐龍的模型帶來了。請你說說這恐龍到底是怎么樣的?

  (說說恐龍的特征。)

  2、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只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恐龍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

  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其它同學還看到了哪幅圖片的?你為什么會看到這張圖片?和他看到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看到不同的圖片還有嗎?你為什么看到的是這張圖片?和他看到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同學沒有起立過的。那你看到的是哪一面的呢?為什么看到的是這個圖?

  3、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看到的那個面說清楚了。現(xiàn)在,全體起立,請每小組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向前進一個位置。再請你觀察一下,現(xiàn)在你看到的是恐龍的哪一個面?

  為什么和前一次看到的面不一樣了呢?

 。ò鍟何恢米兞,圖像也變了)

  4、剛才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請你坐回自己的位置。把你們組的小恐龍拿起來,轉(zhuǎn)一下,請問現(xiàn)在你看到的面和第一次看到的面一樣嗎?

  現(xiàn)在你們的位置又沒有變?為什么會不一樣了?

 。ò鍟何矬w轉(zhuǎn)了,圖像也變了。)

  5、同學們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還會動腦筋。就在我們觀察恐龍的同時呀。電腦里有幾個小朋友也在觀察恐龍。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它還帶給我們一個問題。誰能來解決呀?

  為什么小亮看到的是正面?小明看到的是側(cè)面?小紅看到的是后面?

 。ǘ⒂^察書本。

  1、你們真厲害。小恐龍呀覺得這觀察物體太好玩了。于是他就拿了一些書來觀察,你們能觀察嗎?

  先請小組里的同學把數(shù)學書綁成一捆豎起來,擺在桌子的中間。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看到的是哪個面?為什么?

  2、你看到是哪個面?為什么?

  3、我們?nèi)タ纯葱】铸埶麄兊挠^察的怎么樣了。(出示做一做)

  6、你能給他連一連嗎?

  7、同學們有沒有一點累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先聽清楚游戲規(guī)則:老師點到哪一個面上,就請小組里的同學站到能看到這個面的那個方向,聽清楚了嗎?好,看看哪個同學反映最快。

  (三)、觀察汽車

  小恐龍得去找媽媽了。小亮他們帶著小恐龍往前走。在路上他們又遇見什么了呢?

  1、汽車。

  對,汽車。哪位同學能來說說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個面?

  2、小明和小亮為什么看到的是同一個面?

 。ò鍟何恢孟嗤,圖像相同)

  3、那如果小恐龍要看到的是側(cè)面的話應該和誰站在一起?想看到后面的話應該和誰站在一起?

  4、我想小恐龍了一定在為我們同學這么精彩的發(fā)言而感到開心。

  我們看了這么多物體,你想說點什么嗎?

  (四)、觀察雕塑。

  小恐龍在小亮他們的幫助下找到了他的媽媽,而且還來到了我們學校?,他們來到了校門口。剛到校門口,小恐龍就被一樣物體給吸引住了,你們認為是什么?

  1、對呀。它被我們學校那美麗的雕像吸引住了。

  這是小恐龍看到的幾幅圖片。你認為這幾幅圖小恐龍分別是站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2、如果小恐龍想到我們教室里來,他們要經(jīng)過哪兩個面?

  如果到報告廳的話要經(jīng)過哪兩個面?

  三、小結(jié)

  小恐龍跟了我們一節(jié)課,你想小恐龍會對你們說點什么呢?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40—41頁上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jù)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 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fā)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jié)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評析:通過觀察從自己教室拍的兩張不同的照片,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二、 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 、給小熊“拍照”。

  (1) 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么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里。

  [評析:以模擬拍照這一游戲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際觀察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人人參與。通過有目的的指導和分層次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想一想照片的樣子并把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腦子里,指導學生不僅要仔細地去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了什么,從而提高了觀察活動的有效性。]

  (3) 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xiàn)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jīng)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并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評析:讓學生根據(jù)照片判斷拍攝位置,并站到相應的位置去,不僅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有利于學生人人參與,而且也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觀察、辨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注意讓學生帶著困惑有目的地再次進行觀察,并引導他們從注意觀察到的整體形象轉(zhuǎn)向注意局部變化,逐步領悟兩者的差別。]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jié)果。

  [評析:有了上面給小熊“拍照”的經(jīng)歷,學生不難解決這一問題。通過讓學生在書上連一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讓他們利用在上面的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進行想象并作出判斷。]

  3、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后、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并出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評議并核對結(jié)果。

  [評析:在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以后,通過觀察對象的變化,讓學生再次參與實際觀察的活動,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會看到不同的視圖。]

  4、觀察茶壺和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系。

 。3)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匯報觀察結(jié)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么會不一樣?

  [評析:觀察對象由單個物體發(fā)展到兩個物體的組合,通過讓學生實際觀察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觀察到的結(jié)果,體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所看到的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總結(jié),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評析:在學生經(jīng)歷了三次觀察物體的活動以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活動過程、活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體驗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體會。]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后、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么樣子呢?

  3、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想象的結(jié)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評析:讓學生根據(jù)大樓的照片想象大樓前、后、左、右的視圖,由于在課堂里無法進行實際觀察,學生需要綜合應用在前面的觀察活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和相關的舊知才能展開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間觀念作支撐,這對一年級的的小朋友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里向?qū)W生提出這一任務,主要是為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提供一種機會。在學生展開想象并交流想象結(jié)果的基礎上,再出示各種視圖,一方面讓學生作出選擇和判斷,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想象活動提供了反饋。]

  四、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后繼續(xù)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么?請同學們課后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jié)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總評:本課的設計突出了以下兩個方面:

  1、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逐步學會觀察的方法,積累活動經(jīng)驗。

  設計者通過認真鉆研教材,在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活動作了精心設計。活動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動活潑,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每一次觀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確,反饋及時,并盡可能讓學生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個層次的活動,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動線索而展開的,但在活動的具體設計和組織安排上,又能對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層次的挖掘和精細化的處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jīng)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jù)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視圖,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三、教學準備

  課件、立方體模型、攝像頭、方格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當下我們的中國正在飛速發(fā)展,自主品牌越來越有競爭力,剛剛在廣州汽車博覽會上就新發(fā)布了一款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外形、動力還是空間都獲得好評一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圖片)

  2.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款車怎么樣?為什么攝像師對相同的一款車要拍這么多張照片呢?

  預設:

  生:方便全面觀察

  3.師: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預設:

  生: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教師板書: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4.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的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夠有什么收獲?(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的現(xiàn)象引入新課,根據(jù)學生已有的數(shù)學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fā)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1)師:請看屏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有三位同學進行了觀察:

  你能想象一下這三位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預設:

  生:小剛從上面看的,小麗從正面看的,小明從左面看的。

  (2)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輕輕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

  (3)出示活動建議:

 、俜謩e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

 、谠诜礁窦埳掀磾[出你看到的圖形。

 、垓炞C拼擺的圖形與觀察到的是否一樣。

  (4)學生活動,師巡視。

  (5)匯報信息:(將學生作品貼黑板上)

  (6)集體反饋:

  問:誰的觀察結(jié)果和他的一樣? 看看,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7)小結(jié):我們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的.觀察,對于這個觀察結(jié)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fā)現(xiàn):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觀察與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品質(zhì)不可缺少的要素。通過全面、有序的觀察活動,使學生對所觀察的物體有了整體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了空間觀念,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1)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2)一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幾何體(教師黑板上貼出學生對應作品)

  預設:

  (3)師:請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

  (4)學生動手操作

  (5)反饋交流,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的、、開放的、積極的活動過程。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個性化的活動,并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輔助學生的觀察和想象,明確結(jié)論科學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確定方法。

  (1)師:我們已經(jīng)觀察了兩個不同的幾何體,結(jié)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2)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設計意圖】從更理性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總結(jié)提煉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本質(zhì)的習慣和意識,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么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1)學生試連線

  (2)動手拼擺,驗證想象

  2.提高練習:

  練一練

  【設計意圖】通過連一連、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動,使學生認知得到鞏固,為后續(xù)課程中進一步研究二維與三維圖形打下基礎。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視野,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

  (四)提煉升華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預設:

  生: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師:這首詩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預設:

  生:從正面、側(cè)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問:請你結(jié)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有什么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凸顯數(shù)學的應用。讓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欣賞美、追求美。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ㄒ唬┙虒W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jié):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xiàn)數(shù)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 突然發(fā)現(xiàn)房梁上有一個小洞。接著,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 B C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jié)。

  三、鞏固新知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么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么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這幾個實際動手操作的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能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2、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學習方法:

  1、五環(huán):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展示達標檢測拓展延伸

  2、四步:學、交、練、導

  學習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學習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準備:

  課件 、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出示復習題,學生在個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獨立完成,落實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預習作出方法指導、信心鼓勵和時間要求。

  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展示不同的擺法。

  小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的學習中去,并綜合學生的疑問,然后再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現(xiàn)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

  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有幾種擺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三、匯報展示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學生展示交流得出擺放的規(guī)律

  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后余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后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如果擺在后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里的正方體對齊著擺,也可以不對齊著擺。

  四、達標檢測

  一是學生小組內(nèi)部或小組間互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并作出評價。二是教師對發(fā)現(xiàn)的學生中存的共性問題予以及時的點撥或留待輔導時間予以專題講解。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五、拓展延伸

  教師檢查或小組自查,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課堂立即訂正。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觀察由兩個簡單的幾何體拼搭而成的物體,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體會從正面、側(cè)面和上面三個方位的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在教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與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先通過觀察兩個物體確定觀察到的形狀,再根據(jù)觀察到的形狀擺出物體模型。

  教學準備

  兩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一、導入課題

  二、教學“正面、側(cè)面、上面”

  三、新授

  四、練習

  1、做P17(1)

  2、做P18(2)

  五、布置作業(yè)

  1、出示一個長方體。

  讓學生說說長方體有幾個面。

  理解從“正面、側(cè)面、上面”看的意思。

  說說從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側(cè)面和上面呢?

  2、變換長方體的位置。

  再讓學生說說從正面、側(cè)面、上面看到的形狀各是什么?

  3、拿己的長方體,同桌一人說從哪個面看,一個說看到的形狀。

  1、出示兩個兩樣大小的長方體拼搭后的物體。如書上左邊小男孩搭的物體。

  說說現(xiàn)在從正面、側(cè)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如書上女孩拼搭兩個長方體。

  在書上連一連從正面、側(cè)面、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狀。

  3、想一想,右邊男孩搭的物體,從正面和上面看,形狀相同嗎?是怎樣的形狀?從側(cè)面看呢?

  4、這兩個長方形還可以怎樣搭?同桌先搭一搭,再說說從正面、側(cè)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

  先讀題,理解題意。

  同桌按要求拼拼搭搭,再說出從正面、側(cè)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是什么。

  集體訂正。

  先直接根據(jù)直觀圖作出判斷。

  再搭出物體訂正。

  課堂作業(yè):P18(3、4)

  晚自習作業(yè):每課練P11

  課后感受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是以后教學幾何中的“三視圖”的基礎。本課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為以后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將教材提供的恐龍換成玩具熊更有利于學生觀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察物體都有經(jīng)歷,但思維處于無序的、無意識的狀態(tài),沒有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學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層面上提升到數(shù)學思考層面上,挖掘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力的因素。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cè)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么形狀。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玩具熊照片、吸鐵石

  學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組一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如果老師給你看一下我們班其中一位同學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來呢?(出示學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誰?猜一猜。不是說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誰了嗎?怎么有這么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出示兩張側(cè)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咱們就來揭開謎底,一起數(shù),1、2、3。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

 。2)師: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地看就叫做“觀察”。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班上某個小朋友的背面、側(cè)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游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盡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ㄒ唬┍疚挥^察

  1、今天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了一群小客人,就在2號同學的課桌里,快點把它請出來!是誰呀?讓小熊面對著黑板坐坐好。今天這些小熊將和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加入我們小組!

  2、好,下面請你輕輕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大家都分別坐在了小熊的前、后、左、右,那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樣子的呢?咱們再面對小熊坐好,觀察好了,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么?

  3、師: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么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兩只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兩只手、兩只腳……

  師:恩,你觀察得真仔細。ǔ鍪菊掌┱l看到的和他一樣?向大家揮揮手。這些同學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們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書:正面)一起讀。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邊,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腳、右眼睛、右耳朵……

  師:看,這是老師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攝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實是小熊的側(cè)面。(板書:側(cè)面)一起讀。

  生3:我坐在小熊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后腦勺、后背、屁股、……

  師:(出示照片)誰也看到了小熊的后腦勺、后背和小屁股呢?請舉手。你們都坐在它的(后面)?吹降氖切⌒艿谋趁。(板書:背面)一起讀。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邊,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腳、左眼睛、左耳朵……

  師:你觀察得也很仔細!看,這是老師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攝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側(cè)面)。

  下面就請看到側(cè)面的同學全部站起來!你們有的坐在小熊的左邊,有的坐在小熊的(右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并向?qū)W生介紹正面、側(cè)面和背面的知識。

  (二)換位觀察

  1、師: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別觀察到了小豬的正面、側(cè)面和背面,下面我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不好?聽老師口令,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

  師:現(xiàn)在你觀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個面?看到的樣子和剛才一樣嗎?

  反饋。師:怎么不一樣呢?

  2、師:咦,你們每個小組觀察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小熊呀?小熊沒變,為什么你們看到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呢?其他同學認為呢?

  (因為我們換過位置了;因為我們觀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結(jié):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說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xiàn)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么?因為有了轉(zhuǎn)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ㄈ┤嬗^察

  1、師: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你可以隨意地觀察小熊的每一個面,并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你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

 。ㄐ〗M活動、討論)

  師:你們剛才是怎么觀察的?誰愿意來介紹一下?

  生1:我轉(zhuǎn)了一圈,觀察了小熊的……

  師:我們請這組的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演示一下。說一說你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你們覺得這樣能看清小熊的每個面嗎?

  生2:把小熊轉(zhuǎn)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個面。

  師:轉(zhuǎn)給我們看看。你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怎么樣?

  其他小組也把小熊轉(zhuǎn)一圈,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每一個面。

  3、師:看清楚了嗎?讓小熊面朝黑板。

 。襟w出示正面照、一張側(cè)面照、背面照)老師這里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選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

  【設計意圖】全面觀察,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觀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個面?明確觀察物體可以圍著物體轉(zhuǎn)一圈,也可以通過轉(zhuǎn)動物體來看到不同的面。

  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chuàng)新

  1、觀察恐龍。

  師: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拿出練習紙,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交流)

  師:第一幅圖是誰看到的?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為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的是它的側(cè)面。

  第二幅圖是小亮看到的。因為小亮在恐龍的前面,看到了恐龍的頭,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圖是小紅看到的。因為小紅在恐龍的后面,看到了恐龍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連線練習。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shù)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么圖形?(長方體)那么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在練習紙上連一連。ǚ答仯

  3、觀察杯子。

  看樣子,小朋友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了,試試能不能幫這四個小朋友解決一下問題呢?這四個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杯子會一樣嗎?那他們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樣的呢?(思考一會兒再出示)

 。ǔ鍪緩那、后、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誰看到的?

  4、猜物品游戲。

  這幾天,老師也去觀察了一些東西,還把它們其中的一個面拍了下來,(出示)你能猜出這些分別是什么東西嗎?哪個猜到了你可以先說哪個。

  (1)卷筆機的正面。

 。2)鉛筆盒的側(cè)面。老師拍的是鉛筆盒的哪個面?(側(cè)面)

 。3)手機背面。

 。4)可樂的上面。?老師拍的是可樂的哪個面?(上面)

  師:剛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為什么有的那么難認呢?(只看物體其中的一個面)

  師:那你們說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ǜ鱾面都要看一看;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要全面地看……)

  師:小朋友都說得非常好,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了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設計意圖】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首先完成課本內(nèi)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系,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杯子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后,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一組猜物游戲,只看一個面,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么東西。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jié)

  1、課堂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你玩得開心嗎?那么,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

 。ㄎ抑烙^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zhuǎn)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jié)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2、欣賞學校照片。

  下面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一下咱們校園的幾個景點,請你邊看邊大聲地說出來,你觀察到的是物體的哪個面,行嗎?(播放)

  師:喜歡這些照片嗎?其實數(shù)學知識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課后請大家選擇生活中其他的物體,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2

  單元教學目標:

  1.在觀察簡單物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jié)合觀察簡單物體的過程,體會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直觀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單元教學分析: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fā)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fā)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fā)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jīng)驗和空間觀念。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jīng)歷觀察物體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并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課時:本單元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

  重難點

  1、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么物體呢?

 。ㄓ械膶W生說電視機,有的學生說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說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臺。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臺。(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熤笇н@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diào)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鉆進了講臺下層的'格欄里躺下了。

  師:你在干什么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臺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ㄎ屹澰S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臺,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匯報?請說一說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么?

  (學生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里看(他指了指講臺桌的左右,一位同學插嘴說: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說:這是右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說法好?

  師:你們小組真能干,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師: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個面?你示范一下,行嗎?

 。ㄉ镜阶雷由希

  師:你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錯。通過實地觀察,發(fā)現(xiàn)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對于長方體來說,最少可以看到它一個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個面。

  師:(打開書本第26頁)圖中老師、淘氣、笑笑分別看到講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連一連,做完后把你的想法與同桌進行交流。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師:觀察長方體形狀的物體,不論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個面。現(xiàn)在每人都拿出一個自備的長方體,看看這個結(jié)論是不是正確的,然后,再打開書本第26頁,找一找怎么稱呼所看到的三個面。自己看書認識長方體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師:誰能幫他解決問題?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ǘ┻^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的和諧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目標解析:

  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后,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nèi)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jīng)歷知識產(chǎn)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后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并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fā)問題:同學們?yōu)槭裁从X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說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觀察實踐,自主建構(gòu)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后、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nèi)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匯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說說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么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么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xiàn)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么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zhì)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cè)面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jù)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jié)進行區(qū)分,說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讓學生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使學生感受對稱美、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

  教具學具:

  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說一說本單元學習了那些知識?

  通過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層練習

  1、練習十六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2、練習十六第2題。

  判斷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3、練習十六第3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數(shù)學書,分別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書上連線。

  4、練習十六第4題。

  觀察老師準備的圖片,分別看看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5、練習十五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做練習你學到了什么?

  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以后再觀察物體的時候,要多從幾個方向看一看。

  四、課堂檢測

  再往桌面上擺一個立方體,讓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看到的形狀與上次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說出看到的具體形狀?

 。2)分別把你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教師逐個檢查。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教案合集8篇05-15

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教案錦集七篇05-16

觀察物體教學隨筆05-13

一年級數(shù)學《觀察物體》優(yōu)秀教案(通用10篇)02-10

《觀察物體》第一課時教案03-08

觀察物體教學隨筆3篇05-13

物體的質(zhì)量教案03-30

數(shù)學上冊教案02-0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