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征友啟事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征友啟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征友啟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么改變?”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征友啟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征友啟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里,“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征友啟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征友啟事分別為誰便不攻自破了?墒,如何讓學生輕松地來理解詞語呢?我拋出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里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jié)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熱鬧啊!”“廣場上很熱鬧。”“操場上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jīng)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松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fā)現(xiàn)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復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卻最扎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有點著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征友啟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場”,緊接著后面又讓學生仿寫啟事,那會效果更好
【征友啟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征友啟事教案反思12-06
征友啟事教案范文06-18
大班語言征友啟示教案02-10
中學招生啟事-啟事09-12
春季招生啟事模板-啟事08-30
征集啟事參考范文-啟事08-08
整人的尋人啟事-啟事08-31
中學招生啟事范文-啟事06-18
暑假招生啟事范文-啟事08-22
小學招生啟事模板-啟事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