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因為受制于編制,在很多地方和學校,教師不能及時引進和流動,結果成為影響教育發(fā)展的一塊“絆腳石”。如果這個格局不打破,就無法形成靈活的師資調動調配機制。一方面是中小學教師缺編,一方面是難以形成靈活的師資調動。問題的癥結何在?教師編制這個結,到底該怎么解?本文中,兩位教育界人士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析。
別讓編制捆住教師聘任手腳(汪明,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教師缺編問題越來越凸顯
為什么說教師資源統(tǒng)籌問題很重要?因為中小學教育階段教師缺編問題正在越來越凸顯。比如,義務教育學校和高中學校“大班額”問題當前非常突出,化解“大班額”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而師資短缺問題將會進一步顯現。
此外,為了適應新高考要求,目前很多高中學校開始嘗試“走班制”,而“走班制”的實施,對于教師數量有了新的要求,按原有的教師編制標準配備教師,顯然遠遠不夠。在筆者看來,要解決教師資源統(tǒng)籌問題,還需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對癥施策。
▼教師資源統(tǒng)籌問題的癥結在哪兒
針對一些代表委員提出的教師資源統(tǒng)籌問題,問題首先出在教師編制標準上。比如,原有的城鄉(xiāng)教師編制標準不統(tǒng)一,教師編制標準出現明顯的“城鄉(xiāng)倒掛”。但這一問題已經開始得到扭轉,逐步實行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并對村小和教學點予以傾斜等原則,已經在國家相關文件中得以明確。
再比如,目前的教師編制標準只采用了“生師比”這個單一指標,在實踐中有著明顯的不適應性。在以“生師比”為主的基礎上,引入“班師比”有助于緩解小規(guī)模學校師資總量短缺問題;引入“科師比”有助于緩解大部分農村學校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事實上,在核算教師編制時,需要在重點考慮學生數量的基礎上,兼顧學科課程類別、學校類型特點、班級數量等因素,保障學校的師資需求。
從進一步完善教師編制標準的角度看,教師編制標準應當以公平、均衡和弱勢補償為基本價值取向,要保證基本的教育教學需求;要因地制宜、區(qū)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同時還要考慮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
中小學一線專任教師數量不足,難以實現有效統(tǒng)籌,既有編制標準本身的原因,還有教師編制管理不規(guī)范的因素。在一些地方,擠占、挪用和截留教師編制問題仍比較突出,“在編不在崗”“吃空餉”等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必須進行規(guī)范清理。要進一步完善學校編制管理辦法,健全編制動態(tài)管理機制,把有限的教師編制真正用實用好。
▼地方和學校不能一味遷就和逃避現實
應該看到,面對一系列新情況,一味地希望增加教師編制恐怕也不現實。在編制暫時遇到困難的情況下,地方和學校不能削足適履,一味遷就、回避現實,不能讓編制捆住教育發(fā)展的手腳。比如,可以進一步創(chuàng)新教師補充機制,通過建立區(qū)域內教師編制動態(tài)調配機制,讓教師真正流動起來,通過招聘“無編教師”或實行“教師走校制”等多種方式,逐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編制“吃緊”,不妨創(chuàng)新(陳文,湖南省瀏陽市教育局原副局長)
面對“要人用”卻“缺編制”的現狀,不少市、縣的教育局局長十分苦惱。應該說,全國很多省區(qū)市的基礎教育領域,確實存在缺人缺編問題,如何在現有政策框架內解決好這一問題,考驗著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首先要建立健全補充更新機制
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在省級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以地級市為單位,編制部門根據當地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和學生數量,堅持標準比例,負責好教師編制的總量核定和宏觀管理,給足教師編制,及時補充教師。同時,人事、編辦和教育部門要緊密合作,對教師編制進行調配,打通教師調配通道,促進教師合理流動,實現教師資源重組優(yōu)化。
▼其次,應加快完善區(qū)域統(tǒng)籌機制
目前,教師編制的一個難題就是縣域內的教師資源沒有很好統(tǒng)籌。每個教師的編制都是經過編辦、人事部門批準才定在某個學校的。如果教師要調動,教育部門一家說了不算,這樣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師的合理流動。在這方面,山東省作了有益的探索。2014年,山東出臺了《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根據要求,縣(市、區(qū))機構編制部門會同財政、教育行政部門定期核定教職工編制。對學生規(guī)模較小的村小、教學點,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例和教職工與班級比例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量內,按照不同情況具體分配到各學校,保證專任教師“退補相當”。
創(chuàng)新教師編制管理,還可以嘗試建立地級市區(qū)域內基礎教育教師編制的動態(tài)調配機制,由當地編制部門牽頭,協(xié)同教育等部門做好教師編制調劑工作,在動態(tài)調控中,綜合考慮城鄉(xiāng)教育、各學段教育和校際教育發(fā)展的差異,形成區(qū)域教師調配一盤棋的局面。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宋永忠就提出“通過實施‘流動編制’教師聘用改革破解難題”的建議,即在現有公辦學校編制約束政策不變前提下,支持流入地區(qū)政府和教育部門根據辦學需要,招聘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師資作為“流動編制”教師,與公辦教師享受同工同酬和福利保障,同時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在筆者看來,這種機制可有效緩解師資短缺或流動不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