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祝福魯迅賞析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祝福魯迅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祝福魯迅賞析 篇1
一、介紹魯迅雜文《我之節(jié)烈觀》
魯迅在該文中對“節(jié)烈”二字作過這樣的闡釋:“節(jié)烈都是專指女子,并無男子在內(nèi),據(jù)時下道德家的意見來定界說,大約節(jié)是丈夫死了,決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窮,她便節(jié)得愈好。烈可是有兩種:一種是無論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她也跟著自盡;一種是污辱她的時候,設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殺,都無不可,這也是死得愈慘愈苦,她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竟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議論!睆囊陨系摹肮(jié)烈觀”可以看出,這是封建倫理道德對婦女的苛刻要求,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套在女子頭上的精神枷鎖。他們鼓吹“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信條,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做“節(jié)婦烈女”,還提出“表彰節(jié)烈”的條款。對此,魯迅在文中尖銳地指出:“社會上多數(shù)古人模模糊糊傳下來的道理,實在無理可講,能用歷史和數(shù)目的力量擠死不合意的人,這一類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里,歷來不曉得死了多少人物,節(jié)烈的女子也就死在這里,不節(jié)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隨便什么人的唾罵,無主名的虐待!痹谶@里,魯迅所說的“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就是指封建禮教的吃人團。祥林嫂就是在這個吃人團中被吃掉的。
二、分析魯迅小說《祝!
1、第一次喪夫
祥林嫂喪夫后,只身一人逃到魯鎮(zhèn)幫傭,她對生活沒有非分的要求,只是想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爭取生存的權力。因此,她“做工毫沒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她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睆倪@里可以看出,祥林嫂在喪夫之后,自覺地恪守封建禮教規(guī)定的“女子死了丈夫便守著”的戒律,心滿意足地做一個“節(jié)婦”。然而,節(jié)婦苦嗎?魯迅答道:“很苦,節(jié)婦還要活著,精神上的慘苦也姑且弗論,單是生活一層,已是大宗的痛楚。”祥林嫂只身一人,在魯鎮(zhèn)幫傭,一個人擔當那么多的活兒,能說她不苦嗎?然而她反滿足,臉上也白胖了。祥林嫂就是這樣的安分守己,吃苦耐勞,逆來順受,爭得一個“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地位。
2、被迫改嫁
祥林嫂做“節(jié)婦”時,哪怕生活再苦,也絕無再嫁之意。然而“中國女人是怎樣地被壓制,有時簡直并羊而不如!毕榱稚┚拖裱蛞粯尤稳嗽赘,她受盡了生活的折磨,人生的災難。在她喪夫不久,又被兇惡的婆婆和叔子像逃犯一樣的抓回,當作一件“賤物”賣到深山野坳里。按照封建禮教的規(guī)定,“女子從一而終”,“烈女不嫁二夫”,祥林嫂再嫁時鬧得很厲害,“一路上,只是嚎,罵,喉嚨已經(jīng)喊啞了”,在拜天地時,“她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祥林嫂寧可一頭撞死也不肯再嫁,其實質(zhì)是為封建禮教殉葬,做個“烈女”而已。這足以說明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殘酷迫害。
3、第二次喪夫喪子
祥林嫂再嫁后,生了一個男孩,本來日子還過得不錯,但好景不長,丈夫不幸死于傷寒,兒子阿毛又被狼吃掉了。當祥林嫂再次成為寡婦,來到魯鎮(zhèn)幫傭的時候,情形與以前就大不相同了!版(zhèn)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diào)和生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她的悲哀經(jīng)大家的咀嚼、鑒賞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厭煩和唾棄!闭玺斞杆f:“不節(jié)烈的人,要受隨便什么人的唾罵,無主名的虐待!狈饨ǘY教就像緊箍咒,箍住了人們的思想;像吸血鬼,吸取婦女的血肉;像變形金剛,把人們變成“戲劇的看客”和“示眾的材料”。這是一個“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祥林嫂就是背負著“失節(jié)事大”的精神枷鎖,生活在這樣愚昧而冷漠的.社會里,任人宰割。當她聽柳媽說“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小鬼的男子還要爭。閻羅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時,她的臉上顯出恐怖的神色來,于是,她用僅有的一點血汗錢到土地廟去捐門檻,讓“千人踏,萬人跨”,就是為了贖掉所謂“不守節(jié)”的罪名。然而,事與愿違,人們對她仍然冷漠、厭煩與唾棄,于是,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惶惶不可終日,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簡直是一個木偶人”,最終淪為乞丐。臨死前,她還帶著“人死后究竟有無靈魂”的恐懼,慘死在街頭的塵芥堆里。這是多么悲慘的人生啊!徐壽裳先生說:“人生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真是一語中的。祥林嫂憑借自己的勤勞雙手,完全可以生存下來,然而,她第二次喪夫(即所謂“失節(jié)”)后,卻帶著別人的唾棄與內(nèi)心的恐懼走向了墳墓。她就是這樣被封建禮教這個“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迫害致死的。
三、揭示祥林嫂的社會意義
魯迅在雜文《我之節(jié)烈觀》中說:“節(jié)烈這事現(xiàn)代既然失去了存在的生命和價值,節(jié)烈的女人還有哀悼的價值,她們是可憐人,不幸上了歷史和數(shù)目的無意識的圈套,做了無主名的犧牲,可以開一個追悼大會。我們追悼過去的人,還要發(fā)愿:要自己和別人都純潔、聰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虛偽的臉譜,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要除去于人生毫無意義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要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p>
魯迅在雜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正是我們理解小說《祝!分髦嫉囊话谚匙,它鮮明地揭示了祥林嫂這一形象的社會意義,即揭露封建禮教這個“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的吃人本質(zhì),號召人們起來除去這種“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希望“人類都受正當?shù)男腋!薄?/p>
僅以《祝!芬晃慕虒W為例,試圖探索魯迅作品教學的新路子,即用魯迅的雜文分析魯迅的小說。這只是一種嘗試,我把它提出來,意在“引玉”。
祝福魯迅賞析 篇2
細節(jié)描寫:
1、魯四老爺書房里的對聯(lián)有沒有上聯(lián)?
《祝!返诙沃羞@樣描寫:“我回到四叔的書房里時,瓦楞上已經(jīng)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的大“壽”字,陳摶老祖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jīng)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我又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边@里留下了許多疑問:魯迅先生為什么沒有寫出全副對聯(lián)?有沒有上聯(lián)?如果有,上聯(lián)是什么?
我查閱了《四書集注》,認為其上聯(lián)是:“品節(jié)詳明德性堅定!敝圆粚懮下(lián),一是暗示魯四老爺思想的陳腐,二是暗示魯四老爺品節(jié)和德性并不怎么樣。留下的下聯(lián),諷刺了魯四老爺處事并非“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而是一個脾氣粗暴的人。他和“我”一見面就大罵其新黨,在祥林嫂死的時候罵道:“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在衛(wèi)老婆子合伙搶劫祥林嫂時,大怒說:“可惡!”如此等等,足見其心浮氣躁也。
2、祥林嫂死的時候到底多少歲?
小說里,祥林嫂死之前的最后一次肖像描寫寫她四十上下,但究竟是四十以上,還是以下呢?通過細讀小說,可以擬出祥林嫂的“大事年表”:
二十六~二十七歲第一次到魯鎮(zhèn)
二十七~二十八歲再嫁(做了三個多月的工,被搶回家)
三十~三十一歲第二次道魯鎮(zhèn)(生了阿毛,兩歲被狼叼去)
三十一~三十二歲捐門檻
三十二~三十三歲頭發(fā)花白起來(捐門檻后不到半年)
三十七~三十八歲死在祝福聲中(五年前的花白頭發(fā),即今已經(jīng)全白)
所以,祥林嫂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七八歲。
3、魯四老爺?shù)膬纱伟櫭己蛢蓚“可惡,然而……”
魯四老爺在文中著墨不多,但性格鮮明,且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他的肖像描寫很傳神,其中寫他的兩次皺眉頗有意思。
第一次皺眉是在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zhèn)時,文章寫道:“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jīng)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钡诙问窍榱稚┑诙蔚紧旀(zhèn),文章又寫道:“當她初到的時候,四叔雖然照例皺過眉,但鑒于向來雇用女工之難,也就并不大反對,只是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萊,只好自已做,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笨梢婔斔睦蠣?shù)陌櫭级际且驗橄訔壪榱稚┦枪褘D,認為她有不好的命,傷風敗俗,聯(lián)系到祥林嫂死時四叔的話:“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一個封建衛(wèi)道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同時,其語言“可惡,然而……”話中有話,耐人尋味。
第一次說“可惡,然而……”是在知道衛(wèi)婆婆帶人來搶走祥林嫂時說的'。其中的“可惡”是罵衛(wèi)婆婆,意思是你竟敢到我這里來搶人!魯四老爺認為這是有辱他的尊嚴的,所以說她可惡,但他馬上話語一轉(zhuǎn):“然而……”,其意思是說:“你祥林嫂不該逃出來,既然婆婆來了,你是應該回去的!憋@然,他是維護封建道德觀念的。
第二次說“可惡”是罵衛(wèi)老婆子。正如四嬸責怪她:“你是什么意思?虧你還會再來見我們。你自己薦她來,又合伙劫她去,鬧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個什么樣子?你拿我們家里開玩笑么?”待到老婆子道了歉,陪了罪,作出了解釋后,四叔又說:“然而……”意思是“不知者不為罪,你既然不知道她是瞞著婆婆,那就算了。問題嚴重的是祥林嫂怎么能瞞著婆婆擅作主張跑出來呢?”可見,他是一個十足的封建衛(wèi)道者。
4、為什么要寫祥林嫂兩次將阿毛的故事?
阿毛的故事非常凄慘,對祥林嫂來說,可謂刻骨銘心。小說寫她兩次全過程敘述阿毛的悲慘故事,意在強化這一點。魯迅先生的高明之處在于,兩次敘述內(nèi)容完全相同,但敘述的詞語有小小的變化。
第一次敘述如下: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清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我的話句句聽;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鍋,要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口看,只見豆撒得一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別家去玩的;各處去一問,果然沒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尋。直到下半天,尋來尋去尋到山坳里,看見刺柴上桂著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jīng)都給吃空了,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彼又菃柩剩f不出成句的話來。
第二次敘述如下:
“我真傻,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大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孩子,我的話句句聽;他就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鍋,打算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一看,只見豆撒得滿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別家去玩的)各處去一向,都沒有。我急了,央人去尋去。直到下半天,幾個人尋到山坳里,看見刺柴上掛著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說,完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臟已經(jīng)都給吃空了,可憐他手里還緊緊的捏著那只小籃呢!彼谑翘氏卵蹨I來,聲音也嗚咽了。
兩次敘述處理是極有難度的。既不能簡單重復,也不能在情節(jié)上有絲毫出入。簡單重復,即一字不差的粘貼,給人的感覺是失真:“這么長的故事,祥林嫂怎么會背誦似的一字不漏?”情節(jié)上有出入,又不能生動地反映這件事在祥林嫂內(nèi)心烙下的深深的印跡。要兼顧這兩點,魯迅先生給我們極好的典范。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的藝術匠心。
祝福魯迅賞析 篇3
。ㄒ唬┬≌f《祝!分斜瘎⌒砸蛩氐慕馄
亞里士多德十分強調(diào)悲劇情節(jié)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他認為情節(jié)是基礎,也是悲劇的靈魂,只要把情節(jié)安排好,那么就能達到悲劇的效果。《祝!肥囚斞缸髌沸≌f集《彷徨》的開篇之作,主要是以第一人稱“我”的敘事角度開展的,而在此小說中主要是以祥林嫂的悲劇人生展開敘述的?v觀整篇小說可以發(fā)現(xiàn),形成小說悲劇性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小說主人公祥林嫂的個人因素。作為小說中的核心人物,她的人生悲劇主要還是由自身的性格而造成的,祥林嫂和中國當時的眾多傳統(tǒng)婦女一樣,有著質(zhì)樸善良、吃苦耐勞、安分守己、頑強不屈的良好品格,但是在舊中國社會環(huán)境以及制度的影響下,也存在著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中愚昧、麻木等不良的一面。在小說中,她為了保持自己的貞潔觀,寧愿撞破頭;為了贖罪,寧愿不吃不喝也要攢錢對土地廟捐門檻,心甘情愿地接受神鬼地獄的說辭。也正是這些因素,更加體現(xiàn)出她為了愿望、追求而下定的決心,這種表現(xiàn)進一步反映了當時的封建社會、封建迷信以及封建禮教對她的影響,同時也構成小說悲劇的內(nèi)因。第二,小說主人公祥林嫂所處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huán)境是造成她悲劇的客觀原因,社會背景體現(xiàn)在時代的思想、制度、觀念、文化等等方面。小說中的魯鎮(zhèn),是基于特定社會形態(tài)的文化和制度環(huán)境以及人們的思想認識所構建的生存空間,而小說中特定的倫理價值觀、人性力量的缺失、心理的麻木都是由人們受到封建觀念的毒害而造成的;另外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控制著生產(chǎn)資料,對祥林嫂等勞苦大眾進行壓迫,這些都是構成小說悲劇的重要體現(xiàn)。此外,如柳媽、中人衛(wèi)老媽子、祥林嫂的婆婆、堂伯、趕她的夫家大伯等等,他們都是受到當時傳統(tǒng)封建禮教以及傳統(tǒng)迷信和地主階級、官僚階級毒害的人,但是這些人物卻進一步推動了悲劇的發(fā)生。
。ǘ┬≌f《祝!分斜瘎⌒悦艿慕馄
在小說中,祥林嫂自身因素的矛盾以及她所生存環(huán)境的矛盾,都是小說中悲劇性矛盾的重要體現(xiàn)。而悲劇性因素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中不斷地變化,隨著雙方不停地對抗,最終將悲劇沖突逐漸推向高潮。小說中,祥林嫂的性格是直率任性且愚昧無知的;是向往未來且留戀人世的;是倔強出格且善良質(zhì)樸的;信奉禮教而又蔑視神靈的……正是由于祥林嫂復雜且又矛盾的性格,更深層次地反映出當時的舊社會、舊封建體制下的矛盾沖突。在小說中,祥林嫂想要慢慢將封建社會對自己的毒害擺脫掉,但她逃脫婚姻時的自殘、為洗脫心靈的“捐門檻”以及拷問靈魂等一系列的事件又充分展現(xiàn)出其受封建禮教的擺布。另外,與祥林嫂作為階級對立的.魯四老爺與她之間的矛盾也是必然存在的,魯四老爺不僅從道德上鄙視祥林嫂,而且直接剝奪她祭祀的權利更是對其做人權利的否認。小說中祥林嫂的婆婆、柳媽等一行人,雖然都是當時社會的受害者,但是由于封建思想的毒害,使得他們也成為相互對立的人,最終醞釀成祥林嫂的悲劇。
(三)小說《祝!分斜瘎⌒詻_突的解剖
悲劇性沖突不僅是悲劇性矛盾在發(fā)展中的結果,同時也是悲劇性內(nèi)涵的重要體現(xiàn)。縱觀《祝!分械谋瘎】梢园l(fā)現(xiàn),主人公祥林嫂失去丈夫逃婚屬于小說中第一次出現(xiàn)的悲劇性沖突。由于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她婆婆掌管家里的所有權力,受到封建宗族制度的影響,她獨斷專行地逼迫祥林嫂改嫁,這次悲劇性沖突主要是祥林嫂與外在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沖突。出乎意料的是,她用頑強的反抗獲得了沖突的主動權。不幸的是,她剛剛在魯四老爺家立住腳跟,她的婆婆就找了一群彪悍的人把她搶走,強迫她嫁給賀老六,這是悲劇性沖突的第二次。世事難料,祥林嫂第二次結婚后,沒過多久,又連著失去了丈夫和孩子,然而這并不是小說中的真正的悲劇沖突,小說中真正的悲劇性沖突是祥林嫂又來到魯四老爺家,接連著魯四老爺對祥林嫂進行罪人般的待遇:剝奪祭祀權利、攢錢捐門檻等,這些事件將其一步一步地引領到悲劇性沖突的高潮,最終導致她的精神崩潰。這種局面不僅是祥林嫂自身精神境界的矛盾升級,也是祥林嫂與傳統(tǒng)舊社會以及封建體制矛盾沖突的極端體現(xiàn)。
祝福魯迅賞析 篇4
敘事結構是一部小說布局的綱領,敘事結構的形式對于小說情節(jié)的思想主題與展開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蹲8!肥囚斞赶壬男≌f代表之一,在這一作品里,魯迅應用了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敘述語言為讀者深刻的展示了當時農(nóng)村的真實面貌,下面就針對《祝福》的敘事結構與敘述語言藝術進行深刻的分析。
一、“歸鄉(xiāng)”模式的應用
“歸鄉(xiāng)”模式是魯迅作品中最為常用的一個敘事模式,在《祝!分校灾魅斯氐紧旀(zhèn)的角度來描寫小說的主體時間。在文章的開篇中,寫到了“我”回到了魯鎮(zhèn),這次回來并非是為了《故鄉(xiāng)》中提到的“尋夢”,而是“早已決計要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故鄉(xiāng)對于“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我”無法融入其中。在魯四老爺?shù)难凵窭,“我”看得到了自己的不合時宜,因此,不會在這里久留,在決心要走的時候,卻意外的遇到了祥林嫂。在接下來,作品通過兩條主線來為讀者呈現(xiàn)出舊社會的農(nóng)村,一方面,祥林嫂的發(fā)問激起了“我”精神世界的波瀾,另一方面,文章通過“我”舊時的回憶串聯(lián)起了祥林嫂的一生。
最后,“我”開始對祥林嫂的一生進行回顧,雖然文章的主線是以順序的模式來進行展開,但是卻穿插了倒敘的模式,這并不會影響文章的主體,反而呈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對比,為讀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第一人稱敘述方式的應用
在《祝!分,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模式,一直以來,魯迅小說與傳統(tǒng)小說模式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敘述方式的區(qū)別,他的小說主要使用的限制性的敘述,從而將敘述人與作者明顯的剝離。在這種敘述模式中,敘述者為小說中的“我”,“我”并不是與故事脫離的.作者,而是實實在在經(jīng)歷這些事物的人!蹲8!分械摹拔摇睂嵸|(zhì)上是一個旁觀者,從始到終,“我”都沒有對事件進行判斷和評價,不帶任何的感情色彩,“我”對于事情的敘述就是事實的本體,這不僅僅是敘事內(nèi)容的客觀需求,也是對小說創(chuàng)作史上敘事方法的拓展。
三、多語敘事模式的應用
在《祝!分,大量應用了多語敘事的模式,將每一個故事線索有機的結合起來,對于故事主線的描述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就有效的增加了事件呈現(xiàn)的多面性與立體感。祥林嫂到魯家做女工時,看到了“夫家的堂伯”,此時,作者以魯四老爺?shù)目谖敲枋龅剑骸斑@不好,恐怕她是逃出來的”,不久,這一推想就得到了證實。而“我”是不可能清楚祥林嫂在做女工之前發(fā)生的事情,這正好就借魯家人的口中表達了出來。此外,作者也安排了衛(wèi)家山衛(wèi)老婆子這一人物,她成為了聯(lián)系祥林嫂與魯家的一個紐帶,合理的展示出了祥林嫂的人生經(jīng)歷,這就對祥林嫂未來的人生悲劇奠定了基礎。此外,魯鎮(zhèn)的人、四嬸、柳媽也或多或少的參與到了事件的敘述過程中,這都是通過與“我”獨立的語言來描述出來的,讓作品可以表現(xiàn)出一種多角度的敘事模式。從這一層面而言,《祝!分型ㄟ^主體事件與多語敘事模式的應用將事件的原始形態(tài)生動客觀的展示出來。
在故事中,“我”的存在與多語敘事模式屬于一個兩面性問題,“我”通過不同角度的補充讓故事更加的真實、完整,多語敘事模式則可以對事件中的不同聲音進行有機結合,讓事件的內(nèi)部邏輯關系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可以看出,“我”并非一個全能的存在,也需要通過不同的語言來了解事件,此外,“我”不可能詳細了解事件的細節(jié),文章使用了虛擬視角的敘述模式有效豐富了主體事件,這不僅沒有讓敘事風格變得累贅,反而讓敘事模式變得更加生動、真實。
四、敘事結構的變化
在很多小說之中,情節(jié)模式都十分的有限,只在少數(shù)的篇章中應用了插敘與倒敘的模式,在魯迅的小說在這一方面就有了很大的突破,他的小說主要以敘述人語言來表達情節(jié),敘述人語言對于魯迅小說敘事結構轉(zhuǎn)換有著直接的影響!拔摇睌⑹龅牟粏螁问且粋動作,而是一種狀態(tài)的變化,在這種狀態(tài)變化過程中,作者為讀者呈現(xiàn)出了下層勞動者精神上的變化動態(tài),雖然沒有外部斗爭,但是卻有冷血的內(nèi)部斗爭,這是人生、社會以及中國社會的悲劇。
這種審美思維是與中國人的傳統(tǒng)審美思維相統(tǒng)一的,敘述人并不會著力表現(xiàn)事件的變化,著重表達的是狀態(tài)的變化,這種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敘述語言藝術是與小說主旨相符的,這也是魯迅小說之所以成為名作的主要原因。
祝福魯迅賞析 篇5
魯迅的《祝!访鑼懥酥袊毧噢r(nóng)村婦女祥林嫂的人生悲劇,祥林嫂是一個勤勞、正直、善良、安分的勞動婦女。卻遭到夫權、族權和神權的迫害喪了命。祥林嫂本不該死,但如果“吃人”的思想還存在,還會有千千萬萬的祥林嫂會被害死。
祥林嫂被迫與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結婚,丈夫死后又被迫再嫁,可是卻又再度喪夫,他的兒子還做了野獸的食物。祥林嫂是一個人生充滿著坎坷的人物?删褪沁@樣一位堅強的女性,讓人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的女性。卻被這些人當做物品賣來賣去,先是被她的父母賣,這樣還不夠,接著又被她的婆婆賣,捆著把她送進了花轎,沒經(jīng)過她的同意便稀里糊涂的嫁給了另一個完全陌生的男人。但我們在文章中可以看到,祥林嫂是做出反抗的,她額頭上的疤痕便是她反抗留下的.證據(jù),可是她的反抗不是為自己爭取自由和平等的反抗。她的反抗只限于害怕人們世俗的眼光會害死她,怕誓死不侍二夫的封建禮教會殺死她,她想以其被別人的目光殺死,還不如自己自殺死,這樣還得個烈女的名聲。但讓祥林嫂沒想到的事,他重新嫁的這個男人很勤勞,對她也很好,這些都給她重新生活的希望,可再度喪夫的悲劇,讓她完全丟了魂,她知道這次喪夫意味著什么。別人不僅會說她不堅守貞操,還會說她是不好的相、掃把星。她已經(jīng)不被這個吃人的社會所容納了。我們從文章中可以看出,祥林嫂完全被封建禮教所禁錮著,因為她不用封建禮教禁錮著自己她會死的更快,因為這個社會就是用封建思想殺人的社會,到處是殘忍和血腥,道貌岸然只是它的假面具罷了。
祥林嫂第二次回到魯四老爺家當傭人,她只希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換取起碼的生存食糧,可在吃人的社會里她連這點低微的要求也得不到滿足,封建禮教認為寡婦再嫁敗壞風俗,何況她死了兩個丈夫,更被看成了一個不祥之物。魯四老爺不準她拿祭祀的東西,魯鎮(zhèn)的人對她的經(jīng)歷是嘲笑、歧視。毫無同情憐憫可言,這群人完全就是一群沒有心肝,沒有思想的動物。
祥林嫂沒有抵抗的力量,最終悲涼的死去,祥林嫂的命運被這些“吃人”的人操控著,她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她沒有做錯什么!因為她的改嫁完全是被這些人所逼迫的,可這些人還無情的把她殺死,他們不能稱其為人,只是一群社會的怪胎罷了。
【祝福魯迅賞析】相關文章:
魯迅祝福選自08-06
祝福魯迅教案07-06
魯迅《祝!方贪竷(yōu)秀05-04
魯迅秋夜原文及賞析魯迅的秋夜賞析及讀后感03-16
魯迅的作文01-19
魯迅故里作文02-11
魯迅故居作文02-10
魯迅勵志語錄02-14
(實用)魯迅的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