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常識大全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

時間:2022-10-04 20:52:15 常識大全 我要投稿

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100字

  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100字

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100字

  吳剛伐桂【1】

  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

  唐代,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株桂樹不僅高大,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

  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本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并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

  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chuàng)傷就馬上愈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愿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

  玉兔搗藥【2】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

  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陪伴嫦娥,為其下凡的搗靈藥

  玉兔入月宮【3】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

  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舍地離開妻兒,踏著云彩上天宮去。

  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

  兔仙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

  聽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

  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里,多么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 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并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

  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于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舍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

  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愿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愿意去。

  雄兔和雌兔眼里含著淚,笑了。

  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

  月神生日【4】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

  月神是女性神,相傳為日神的配偶神。

  我國以嫦娥為月神,代表美麗、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優(yōu)美的性格。

  中秋節(jié)為月神生日,臺灣並沒有專祀月神的廟,都配祀在太陽公廟裡。

  臺北市內湖太陽公廟,八月十五日信徒們前往祭拜月神,一般民眾:有在戶外院內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焚香燒金,放炮祭月,全家人在團圓的氣氛中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就是所謂的「拜月」。

  土地公生日【5】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要演戲酬神,農夫們在田裡插「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綁以金紙,這種竹杖是給土地公走路時作拐杖用,並祈求明年會存更好的收成。

  貂蟬拜月【6】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云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huán),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余,貂蟬之美,蔚為大觀。

  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月下獨酌【7】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

  "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

  《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

  于是詩人忽發(fā)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玄宗游月【8】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

  但宮前有守衛(wèi)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

  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jié)的故事】

  【1】

  中秋節(jié)和月亮緊密相關,按照中國農歷,八月是秋季中間,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間,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稱為“中秋”。

  而中國農歷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為一個月,每月十五日,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圓。

  由于秋季天高氣爽,人們在中秋這天看到的月亮也就最亮。

  中國民間過中秋節(jié)的活動也圍繞著月進行,有祭月、拜月、賞月等。

  【2】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歷,有很多古老的傳說,其中“嫦娥奔月”流傳最廣。

  傳說,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兩人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永遠恩愛。

  于是后羿歷經千辛萬苦,向天后求得長生不老的仙藥。

  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時候,要挾嫦娥交出仙藥。

  嫦娥被逼無奈,將仙藥一口吞下,結果立刻身輕如煙,飛上了天,從此成了長住月宮的仙女,與后羿天各一方。

  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萬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對嫦娥的思念。

  鄉(xiāng)親們敬重后羿與嫦娥的感情,也紛紛效仿拜月。

  【3】

  中秋節(jié)演變?yōu)橘p月活動是從七世紀唐朝時候開始的。

  傳說,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的皇帝唐明皇很喜歡賞月,有一年八月十五日,唐明皇望著明月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到月亮上游歷一番,便憑借仙術來到月亮上,在一座寫著“廣寒宮”的宮殿前,有一群仙女隨著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如癡如醉。

  回到人間后,他把在月宮聽到的音樂譜成優(yōu)美動聽的《霓裳羽衣曲》,成為傳世之作。

  如此風雅的故事一經傳播,民間也紛紛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共賞人間美景。

  久而久之,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賞月節(jié)日。

  【4】

  由于秋季是農民收獲的季節(jié),所以對于農民來說,中秋節(jié)實際是“秋收節(jié)”,農人們在這天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

  王公貴族、文人書生則將中秋節(jié)視為浪漫的節(jié)日,他們宴請歌舞,吟詩作對,以明月抒情寄懷。

  不論顯貴豪門,還是民間百姓,都以賞月為快事。

  中國各地至今遺存的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就是明證。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相關文章: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08-08

有關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06-09

有關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09-01

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精選6篇)11-13

有關于中秋節(jié)的傳說故事06-07

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通用6篇)11-15

中秋節(jié)民間傳說故事09-09

中秋節(jié)傳說故事200字(通用10篇)09-23

睡前金牛的傳說故事10-07

民間故事傳說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