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
首次提出遺忘規(guī)律的人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Ebbinghaus),他選擇使用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音節(jié),比如ajnmk,oijrw,ebcv等,并把這些詞作為記憶的對象。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1
遺忘現(xiàn)象很普遍,即使人類的大腦容量無窮盡,但也并不意味著它能確保任何信息都處于長期記憶系統(tǒng)中。
其實遺忘,就是人們對曾經(jīng)記憶過的東西無法認出來,更不能回憶起來,也或者是錯誤地再認和回憶。
FBI研究發(fā)現(xiàn),當某部分記憶與另外一部分類似時,人們就會逐漸遺忘,而記住一些更新的信息。
FBI曾向受試者出示了2800幅帶有日常物品的圖片,每幅圖片大約展示三秒;接著再出示200幅印有類似圖案的圖片,要求受試者指出哪些圖片在剛才的展示中沒有見到過。
這項實驗原本是想測試受試者對細節(jié)的記憶力,要求受試者指出看到過的那張印有面包的圖片上撒的是芝麻還是罌籽。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如果首先要求受試者觀看類型單一的不同物品,比如,同種類型的相機,受試者順利地記住了其中78%的圖片;但是當被要求觀看很多類型相似的物品時,比如外形不同的杯子、款式不一的微波爐等,實驗人員發(fā)現(xiàn),受試者很快就忘記了那些帶有標識性的細節(jié),只能記住其中64%的圖片。
人們或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明明很熟悉的人或字,記憶卻在某一瞬間空白了,然后就什么都記不起來了,而當幾分鐘過去,記憶卻又自己浮現(xiàn)出來;更加令人感到費解的是,在這種記憶空白尚未恢復之前,如果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思路或者是找到了與之有聯(lián)系的東西時,空白也會馬上消失。
FBI認為,這并非個別現(xiàn)象,很多人甚至是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會遇到,在心理學中稱為“舌尖現(xiàn)象”。
FBI專門針對該現(xiàn)象進行了潛心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記憶暫時缺失、頭腦堵塞是因為缺少了必要的能夠使人回想起來的暗示,于是,某個詞或字便會堵在大腦中。
有些時候,我們的記憶是以一種比較相似的模式在運作,雖然很清楚自己對哪些內(nèi)容有記憶,但卻在需要回憶的時候死活都想不起來;而如果此時答案以選項的形式出現(xiàn),我們就會很快準確地記起。
這主要是因為,選項幫助我們有效地提醒和整理了大腦中混亂的記憶。
除此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遺忘現(xiàn)象有些屬于選擇性遺忘。
這是一種正常記憶現(xiàn)象,如果你一天接收到的信息是100%的話,那么正常記憶基本上要消除其中的90%到95%,只保留下比較重要的信息。
FBI認為,這是一種積極遺忘,因為人們沒有必要記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和每一個細節(jié),即便遺忘有時使人非常懊惱,但它卻是下一個記憶的開始。
2007年,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提出,基因變異的老鼠是不能在其海馬體(即人腦中存儲記憶的區(qū)域)中生出新的神經(jīng)元的,但它們卻比那些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的神經(jīng)元的普通、正常的老鼠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換句話說,大腦在接受新信息時并不需要新的神經(jīng)元,而只要在已有的神經(jīng)元中創(chuàng)建新的連結(jié)方式就可以了。
不過,記憶儲存還是要依靠大腦生出新的神經(jīng)元的能力,而改變老鼠基因的方式是為其迅速接收新的信息奠定了基礎(chǔ),因為沒有了之前的記憶基礎(chǔ),就不會出現(xiàn)記憶混淆的現(xiàn)象。
FBI還發(fā)現(xiàn),人們之所以會遺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們自身對信息的拒絕。
一個人不可能在完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去做某件事情,比如房間中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在看書,辦公室中也不可能只有你自己在上班,哪怕以上條件成立,那些不和諧的噪音依舊能夠傳進你的耳朵內(nèi),時不時地參與到你的記憶工作中來。
簡單地說就是,注意力總是被分散著,你無法持續(xù)地完全集中注意力到當前正在做的事上來,因而就導致某些信息根本就沒有進入到你的記憶庫中去。
而有些時候,我們則是有意要拒絕某些信息,因為在時下信息轟炸的時代,人們的記憶系統(tǒng)會指出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一旦被確定為目標,人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并拒絕其他無關(guān)緊要的信息進來干擾。
FBI認為,遺忘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首次提出遺忘規(guī)律的人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Ebbinghaus),他選擇使用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音節(jié),比如ajnmk,oijrw,ebcv等,并把這些詞作為記憶的對象。
在這個實驗中,艾賓浩斯自己就是被試者,他將那些無意義的音節(jié)分成八組,一組有八個音節(jié),大約是1000秒之后,艾賓浩斯記下了全部的音節(jié)。
而20分鐘之后,艾賓浩斯又花了420秒的時間將之前記憶的內(nèi)容都重復了一遍,時間縮短了58%,而與此相反的是遺忘率為42%。
也就是說,在剛剛記憶完畢那些音節(jié)時,艾賓浩斯的記憶量是100%;20分鐘之后,記憶量下降為58%;1個小時后記憶量是44%;9個小時以后記憶量變?yōu)?6%;1天之后記憶量下降為34%;2天之后記憶量是28%;8天后是26%;1個月以后的記憶量為21%。
由此可見,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勻速的,而是在記憶剛剛結(jié)束的最初一段時間內(nèi),遺忘的速度最快,之后就漸漸變慢了,直到一個月之后,人們能夠回想起來的內(nèi)容便只有21%了。
所以說,遺忘現(xiàn)象并不是雜亂無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我們了解了它,就完全可以找到提高記憶力的方法,使記憶過的內(nèi)容在大腦中保持得更久。
當然,在這個實驗中,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并非只有時間,還包括識記內(nèi)容的性質(zhì)、意義等,還有當事人記憶時的生理與心理因素。
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F(xiàn)BI認為,人們之所以會在不同階段中出現(xiàn)遺忘,是因為對信息缺乏必要的重復。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如果某件事被不斷地重復,它存在于記憶中的時間就會被延長,甚至形成長期記憶。
當然,一種信息不可能被一直重復或加工,當它在我們的記憶中逐漸消退后,閱讀相關(guān)信息材料又會使我們一點點地記起它。
這種現(xiàn)象最常見于教學和學習中,讀書時語文老師通常都會讓我們反復背誦一篇課文,甚至是死記硬背的機械式記憶,神奇的是,這些在早年“死記硬背”下來的文章在多年之后似乎依然存在于我們的大腦中,只需重溫一遍,記憶便會恢復過來。
事實上,即便是機械式的記憶也有其規(guī)律可循,這種機械式記憶是建立在足夠的重復次數(shù)的基礎(chǔ)之上的,并且被賦予了一定的聯(lián)想意義。
所以,當重復的次數(shù)不夠,又沒有恰當?shù)穆?lián)想意義記憶,遺忘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2
人們在主觀上覺得人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研究表明:這個原因?qū)τ洃浀挠绊戇h遠不如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大。遺忘主要是因為干擾、無效編碼、重構(gòu)的不準確性、以及提取的過程中發(fā)生故障。
一、無效編碼
我們大多數(shù)的遺忘可能只是表面上的遺忘。而真實情況可能是:要記憶的信息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就沒有被 插入記憶中去。因為人根本不可能去遺忘那些從未習得的東西,這個現(xiàn)象被稱作假遺忘。比如人們經(jīng)常覺得自己知道100元人民幣的樣子,但事實上,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夠清楚地記起里面的內(nèi)容。因為多數(shù)人并沒能編碼這一信息。而假遺忘就經(jīng)常是因為缺乏注意引起的。
就算我們對新的信息進行了編碼,可是后續(xù)的遺忘也可能因無效或者不當?shù)木幋a而發(fā)生。有關(guān)加工水平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編碼的方式比另一些更加容易遺忘。比如,如果你在有干擾的情況下閱讀教材,你可能只會自言自語所讀到的.文字,而不會進一步去思考文字的含義。這就是語音編碼,一種比語義編碼更差的記憶材料的方式。如果你無法記住所讀到的東西,可能你的遺忘就是由無效的編碼造成的。
二、消退
和關(guān)注編碼不同的是,消退理論將遺忘歸結(jié)于記憶儲存的非永久性。消退理論指出:遺忘的發(fā)生,是因為記憶留下的痕跡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褪去。也就是說,消退可能是在負責記憶的生理機制中發(fā)生的。根據(jù)消退理論,只需時間的推移就能帶來遺忘。這一觀念和我們的嘗試非常符合。
如果消退理論是對的,那么遺忘的主要原因則是時間的流逝?墒,對長期記憶的研究卻反復發(fā)現(xiàn)流逝的時間對記憶的影響還不如這段時間中發(fā)生的事情強?墒茄芯勘砻鳎z忘并不取決于在學習之后過去了多少時間,而是取決于在保持間隔期間所需吸收信息的數(shù)量、復雜程度以及類型。這種由競爭信息給記憶的保持帶來的負面影響叫做干擾。
三、干擾
干擾認為人們遺忘信息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材料的干擾。有許多研究表明:干擾會影響遺忘。尤其是在干擾信息和正在記憶的信息的相似度很高的時候,干擾的強度最大。
干擾包括了兩種類型:倒攝和前攝。倒攝干擾是指新的信息損壞了對之前學習的信息的保持。該干擾發(fā)生于最初的學習和對此學習的重測期間。相比之下,前攝干擾是指前面學習的信息干擾了對新信息的保持。該干擾來源于呈現(xiàn)測試材料之前的學習。
四、提取失敗
人們經(jīng)常會記起他們之前無法回憶的內(nèi)容。這一現(xiàn)象可能在平時對話中比較明顯,但其實它時常發(fā)生。而事實上,大量的遺忘可能是提取過程的崩潰引起的。
一個相關(guān)研究思路認為:記憶會受到編碼和提取加工之間的“匹配度”的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在提取大腦中的記憶的時候的提取的方式最好能夠和我們?yōu)橛洃浘幋a時的方式一樣。比如,如果我們開始時使用的時語義編碼來記憶的某個信息,那么在提取記憶的時候也要通過語義編碼來和大腦溝通,只有這樣,我們的回憶才能夠順暢的被提取出來。反之,若我們在記憶時所運用的編碼和提取時所用的方法不相匹配的話,我們提取失敗的可能性會更高,也就是遺忘的可能會更高。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3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遺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1、條件反射
這是包括人在內(nèi)的動物的天性,人之所以能記住東西是因為在大腦中形成了條件反射。但是條件反射會逐漸衰退,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刺激這些反射,也就是要復習記憶,否則就會遺忘。
比如記英語單詞“car”,我們經(jīng)常記憶都是通過反復讀、寫來刺激大腦,一聽到“car”我們就知道是小汽車,這種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容易就刺激我們的大腦,所以不容易遺忘。
如果在周圍環(huán)境極少見,使用頻率又低的單詞,我們的大腦就很容易忘記,因為條件反射建立需要長期反復的'過程。
2、信息干擾
尤其是高中階段,要記得的知識點非常的多,經(jīng);煸谝黄鹁秃苋菀走z忘。
比如毛澤東恩師楊昌濟,這在很久之前就耳熟能詳?shù)拿郑怯捎诮谠诳疵魇,里面有位大臣叫楊繼盛,一下對他的事情印在了大腦皮層,因為和楊昌濟有相似之處,雖然記憶力沒有衰退,但是依然出現(xiàn)了遺忘。
信息干擾不僅有近似性產(chǎn)生的干擾,邏輯性、近意性、關(guān)聯(lián)性也會帶來干擾。
3、提取失敗
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讀書時背課文,明明很熟練了,但是被老師抽查的時候,就是想不起來,同學稍微提醒下就馬上又想起來了。
我們之所以對一些事情想不起來,是因為我們在提取有關(guān)信息的時候沒有找到適當?shù)奶崛【索。
比如要你回憶小時候的事,小學的事情,突然叫你說幾件讓你很高興的事,基本上的人都說不出來,但是一旦被環(huán)境刺激了大腦,你就很容易能聯(lián)想到小時候發(fā)生的事。
遺忘,不僅僅在生理方面,更多是心理方面造成。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4
產(chǎn)生遺忘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學說:
痕跡衰退說:
主要強調(diào)生理活動過程對記憶痕跡的影響,認為遺忘是由于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結(jié)果。從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來看,記憶痕跡是人在感知、思維、情緒和動作等活動時大腦皮層上有關(guān)部位所形成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聯(lián)系形成后在神經(jīng)組織中會留下一定的痕跡,痕跡的保持就是記憶。在有關(guān)刺激的作用下,會激活痕跡,使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恢復,保持在人腦中的過去經(jīng)驗便以回憶或再認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有些沒有被強化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造成遺忘。
干擾說:
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于所識記的先后材料之間的相互干擾造成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是支持干擾說的有力例證。
壓抑說:
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造成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這種理論用以解釋與情緒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暫時性遺忘是有效的。
同化說:
這種理論認為,遺忘是知識的組織和認知結(jié)構(gòu)簡化過程。當人們學到了更高級的概念與規(guī)律之后,高級的觀念可以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遺忘,從而簡化認識并減輕了記憶。在真正的有意義學習中,前后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干擾而是相互促進的,因為有意義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chǔ),后面的學習則是對前面的學習的加深和補充。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5
(1)記憶痕跡衰退說:(自動消退)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主張:該學說起源于亞里士多德,由桑代克進一步發(fā)展。主要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結(jié)果。如果在日常學習之后,不及時進行復習,那么就很容易忘記。
(2)干擾抑制說
代表人物:詹金斯和達倫巴希
主張: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這種學說可以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干擾的作用。
前攝抑制: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后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chǎn)生的干擾。比如:學生學習完漢語拼音之后,學習英文字母時,總是讀成拼音。
倒攝抑制:后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chǎn)生的干擾。
而在我們生活中,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中午學習的效果不好呢?是因為早上的學習,只受到了倒攝抑制,晚上的學習只受到了前攝抑制,而中午的學習即受到前攝抑制,也受到倒攝抑制,是雙重抑制。故而早上、晚上學習的效果確實要比中午效果更好一些!所以,大家學會了如果利用時間高效學習了嗎?
(3)同化說
代表人物:奧蘇貝爾
主張: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jié)構(gòu)簡化的過程,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guī)律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發(fā)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并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比如:當學生先學習了鐵、銅、銀、金等,后面學習了金屬一詞之后,直接用金屬一次代替以上物品,這樣便減輕了記憶負擔。
(4)動機說(壓抑說)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張:認為遺忘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這種壓抑被解除,記憶也就能恢復。日常生活中,由于情緒緊張而引起的遺忘,就是動機說的體現(xiàn)。很多電視劇中,女主角由于受到巨大傷害而失憶,其實就是因為動機的壓抑,但如果,能夠正視傷害,最后也會恢復記憶。
(5)提取失敗說
代表人物:圖爾文
主張:這種理論認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遺忘是因為于失去了線索或線索錯誤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jīng)過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比如:生活中的“舌尖現(xiàn)象”:明明知道而當時又回憶不起來,即話到嘴邊又說不出來。因此,在記憶材料時,我們盡量多地記住材料的其他線索,會幫助我們在需要時較容易地提取。
【人們?yōu)槭裁磿z忘記憶】相關(guān)文章:
為什么會這樣作文04-28
金魚為什么會變白08-01
那些人們作文05-10
遺忘的角落作文04-16
被遺忘的角落作文02-26
遺忘優(yōu)秀作文03-04
狗狗為什么會離家出走09-07
激勵人們運動的標語04-04
濫殺動物的人們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