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歌斷想語錄大全
一、我將詩歌簡單地理解為兩個詞:比喻和幻想。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兩個詞,至今仍讓我捉襟見肘。
二、詩不是水,是被水洗著;詩不是風,是被風吹著。
三、詩人是裁縫,裁去陳詞和濫調,縫上怪異和驚詫;詩人是竊賊,先偷淚珠,再偷珍珠。
四、詩人與哲學家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詩人善于喝酒,哲學家善于戒酒。
五、詩歌縱容我--讓我與李白一起酗酒,與柳永一起逛街,與桃淵明一起吃秋菊,與李商隱一起嚼春蠶。
六、詩歌慫恿我--讓我與濟慈一起喂夜鶯,與馬拉美一起牧天鵝,與彭斯一起種玫瑰,與華茲華斯一起載水仙。
七、詩歌打扮我--為我戴上落花的戒指,系上細雨的項鏈,涂上薄霧的粉黛,披上清風的衣衫。
八、最愛做的兩件事:泥塘中栽荷,深壑里放鳶。
九、最喜歡的兩句話:詩是詩人的綠卡,美是美人的護照。
十、最想聽的兩句詩:風說:讓我們并排走吧;雨說:讓我們一起去看出浴的珍珠吧。
十一、純粹的詩歌不外乎這兩種:其一,是那些不枝不蔓、直抵事物本質、抒發(fā)真性情的文字,往往給人帶來一種沉重與刺痛;其二,是那些賦有浪漫、魔幻色彩的文字,給人帶來的則是輕飄飄的麻醉與快感。
十二、說書人,教育家,魔法師,他們都是活得富有意趣的人,但我最愛魔法師,因為他的別名叫詩人。
十三、詩一旦披上禪的衣衫,就會呈現出寧靜、自然和澄澈的模樣。禪是詩最后的“相好”。
十四、詩歌與數量和長度無關,與陌生和獨特有關。一首好詩就是一次“初夜”。
十五、扔掉小鞋兒,穿越充滿歧義的叢林,秩序死了,詩意活了。
十六、當無美可審時,便去審丑。幸福的隔壁,往往住著不幸。
十七、哲學使人透明而清醒,宗教使人單純而執(zhí)著,藝術使人朦朧而豐富。
十八、夢里為詩客,醒來做哲人。一個不斷追求的詩人,走到最后就只剩下胸襟了。
十九、我將美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被詩人創(chuàng)造的美,稱為主觀的產物;一種是被詩人發(fā)現的美,稱為客觀的產物。二者的融匯點集結在詩人的大腦——美的倉庫,里面寄居著主觀與客觀的混血兒。
二十、直覺是詩的心臟,說理則是詩的軟肋。
二十一、新詩的語言極像散落在玉盤上的碎珠,那串珠的紅線多由哲學和神話捻成。
二十二、總有一些意識把握不住的東西,那是些稍縱即逝的無意識的曇花。
二十三、詩人最大的本領是控制。鎖住陳腐,打開鮮活。
二十四、靠近無限,創(chuàng)造可能。眺望終極的彼岸,藝術之旅都將殊途同歸。
二十五、美是游離在觀念之外的東西,它是不確定的。事物一旦被定義,神秘便消逝了,美感也將蕩然無存。
二十六、我喜歡并敬重這樣的人:外表平樸,內心華美,不言則已,言則駭俗。他們的毛細血管連著詩意和高貴。
二十七、世俗是一堆塵沙,可以掩埋一切,也可以打磨一切。世界屬于逆境中挺住的那些人,而詩歌則是那根名曰柔韌的肋骨。
二十八、丑為美之鏡,一如痛苦之湖面總能映出快樂。不懂審丑,枉談審美。凌空高蹈是徒勞的代名詞。
二十九、野性美——現代詩歌之魂。這株現代文明土壤中向上的新松,依然如漢賦唐詩般挺拔于市井文化之上。
三十、對于現代詩歌語言來說,感性是基礎,無論哪種體裁都概莫能外。換句話說,詩歌語言的感性與否,決定了詩意的濃淡。留白和余韻應是詩人的必修課。
三十一、毋庸質疑,新詩已步入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境地,或曰“陌生”,或曰“彌漫”,或曰“歧義”。自然,與慣性拔河,與模式較真便成了不少新詩寫作者的自覺行為。
三十二、深度和張力--好詩二要素。深度緣于作者對事物本質的準確把握和獨到見解,通常呈現原生和邊緣的特征,它的根須往往扎在終極關懷的土壤。張力則取決于語言的彈性,就具體的詩歌來說,張力的大小取決于營造意象的新舊或喻體之間的遠近。還是那句話,如果閱讀無法遭遇“阻力”,閱讀者就難以產生興奮或激越的審美體驗。當然,哲學的觀照,邏輯學的介入,無疑會使詩歌創(chuàng)作煥發(fā)出更為迷人的光彩,因為它們的造訪,使得感性和理性實現了藝術的水乳交融。
三十三、詩不是說教和定義,是隱喻,是象征,是妙不可言的呈現,它往往帶著顛覆甚至是破壞的習性。換句話說,詩是文字的減法或乘法,是一種化學反應。
三十四、詩與評均忌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含蓄是途徑,而澄澈才是目的地。
【詩歌斷想語錄】相關文章:
地下森林斷想教案10-12
莫回憶不可斷想隨筆散文10-07
《地下森林斷想》教案教學反思10-08
課文《地下森林斷想》教案范文10-11
高小攀語錄三現代詩歌11-14
表白詩歌10-09
優(yōu)美詩歌10-05
關于六一的詩歌10-26
慶六一詩歌10-26
贊美春天的詩歌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