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教育教師隨筆
新教育教師隨筆1
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應該怎么做?
答: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要具體分析:是明知故犯,還是失誤所致?是主觀錯誤,還是客觀錯誤?面對不同的錯誤,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愿能與君共分享。
首次犯錯,先講理后警告。如果學生在沒有意識到這是錯誤行為的情況下,對此,我們要進行說理教育。告訴學生這種行為的危害性的同時重申正確行為,并警告下次不能再犯此類錯誤了。班上的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對初中生的行為規(guī)范并沒有多大意識,于是經常不守時,不能安靜自習。例如:開學初的一星期,學生經常在自習課時自由走動,要不借作業(yè),借文具,要不交作業(yè)。有一個走動后,就有很多一些人走動,導致整個課室鬧哄哄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有什么不對的。于是,我叫停所有人,告訴他們以后在自習課時,不能離開座位走動,以避免混亂。經過我的強調后,第二天,只有一個同學在沖動下,還是走動了。直到接觸到我嚴厲的眼光時,才意識到自己犯規(guī)了。再三強調后,自由走動的現象就沒有發(fā)生過了。
明知道不該這么做,可是在虛榮心的誘惑,還是犯錯了。對此學生,首先要批評其明知故犯,然后告訴他虛榮心的危害性,最后警告學生,如果再犯此類錯誤,即將受到嚴厲懲罰。前幾天,班上的小軍在走廊里和同學聊天,其中有位同學刺激小軍說:“小軍,你敢站在樓梯欄桿扶手上嗎?我打賭你不敢!睘榱祟櫦懊孀,小軍二話不說就站在欄桿扶手上了,還在上面搖晃了幾下,同學們歡呼聲一片。恰好這一切被我看到了。我把小軍叫到辦公室里。首先,詢問他是否知道這是錯誤行為。他說知道。其次,就對他進行了嚴厲批評:批評他帶來的壞榜樣以及對自身的.不負責任。同時,告訴他如何化解這虛榮心的誘惑。告訴他下次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將受到嚴厲懲罰。
面對喜歡說謊的學生,首先要給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并講解謊話的危害性。班上的小珍是個性格酷似男孩的女生,當全部同學都交完校服費時,她告訴我,她忘記跟爺爺拿錢了。好,沒關系,我可以幫你先出錢,你下星期再給我。下個周一時,她說校車來得太快了,以致于沒有拿到錢。又下個周一,她說錢放家里,忘記拿過來了。于是我無法淡定了,打電話給她爺爺,爺爺說她拿了校服費了。我找來了小珍,首先,詢問她的生活方式還適應么?衣服夠穿么?晚上會冷么?然后把之前她說的一個個借口重復一遍,詢問她這該怎么解釋?為何與爺爺的話對不上號?并慢慢地說出謊話的危害性。最后,她終于告訴我:她把爺爺給的校服錢用來買輔導書了。并寫下了保證書:下周一定帶來校服費。在今天,她終于實現她的諾言了。
面對種種錯誤,我們少不了對學生的教育與指導,更少不了關心和耐心。希望我將總結出更多的方法與技巧。
新教育教師隨筆2
“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著名教育大師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讓我們如沐春風,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力量,使我們的學校、師生都沐浴在這種濃濃的書香氛圍中,享受著新教育帶給我們的全新的體驗,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夢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青春年少時的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yè),是出于對教師的崇拜,而從教數余年的我,則把終生獻身教育的堅定信念扎根于心,不斷的告訴自我,我要努力做好教育這項事業(yè)。要想把事業(yè)做好,就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丏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新教育理念倡導下的為人師者,要善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必須意義上能夠說,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的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閱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此刻的我,越來越覺得自我知識的貧乏,有一種緊張感、危機感,尤其是新教育的實施,更讓我有種迫不及待充滿電的欲望,有時用工作的繁忙、沒空來為自我的懶惰找借口,這就讓自我的惰性越來越占據上風,而就理所當然的“忙得不可開交",(其實,平時的自我也確實很忙,一大堆的工作要做好,真的忙的焦頭爛額,回到家就不想動了。)可是,只要自我有心,再忙也會擠時間的,不是嗎?所以,學習、提升自我迫在眉睫。
新教育形勢下,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成功。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用心教育,不斷總結教育的得失。記教育日記、記錄教育現象、總結反思教育方法、記錄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適合自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我的教育品牌和旗幟,不斷總結自我的教育經歷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我的特色,構成風格和體系,讓學生有著終生對未來社會的夢想和追求,有著對學習知識無止境的渴求,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這是我的奮斗目標。我明白目標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輕言放棄,永不為自我的懶惰找借口。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此刻你的面前。
新教育教師隨筆3
走近新教育,最能感受到新教育倡導者以及實踐者們的那份熱情,那份夢想,那份對完美未來的企盼。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日,在我們深知不能改變目前教育現狀的情景下,在絕大多數人“萬馬齊喑”,如一潭死水般沉寂的時候,新教育人選擇了站出來。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與其茍延殘喘地活著,不如瀟灑地走一回;勇敢闖一闖,不管結果會怎樣,至少以往嘗試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教育人成了開拓者,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大聲地向世人宣告:我們要換種活法。
是的,換種活法。這就是為什么新教育出現的原因了。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理由的,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新教育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因為,夢想不會泯滅。經濟再發(fā)達,物質再先進,終歸還是有一些“精神守望者”,他們不愿沉淪,他們拒絕平庸。于是,“于無聲處聽驚雷”。新教育一出,立時激活了這一溝“絕望的死水”。我們也欣然發(fā)現,沉默不等于滅亡,靜靜地蟄伏乃是等待那遲來的“吶喊”。新教育這一聲“吶喊”,喚醒了那些尚未沉淪的`教育者們,喚醒了那些在黑暗里“哀怨彷徨”的摸索者。于是,大家找到了共同語言,重燃期望的火苗。
在新教育這面大旗的召喚下,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隊伍中,如同涓涓細流,逐步匯聚成大江大河。最終,浩浩蕩蕩,既天而來。
新教育所倡導的,其實是一種信念。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拿起筆,你就能夠改變。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僅有堅持,才有奇跡。見證奇跡的時刻,就是你決定改變的時刻。
是的,拒絕沉淪,拒絕平庸,換種活法,活出精彩。這就是新教育。
新教育教師隨筆4
經過暑期“新教育”的培訓學習以及后期的自我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學生,對課堂,對自我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下頭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進理念談一點自我的體會。
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chuàng)立數碼學校、構筑夢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向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他說,教育是為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注人的發(fā)展空間,教育就是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的發(fā)展,他將此理念作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獲。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并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獲。"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應對太多的夢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獲。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必須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能夠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著必須文化積淀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必須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一樣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笔澜缡赘槐葼柹w茨說:“如果離開學校后不再持續(xù)學習,這個人必須會被淘汰!因
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彼,今日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我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明白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樣能夠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應當是不一樣的,今日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教師。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里,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今后我要加強自我反思的本事,善于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我的教育,反思自我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xié)調、溝通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我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溝通本事,有效組織教學,協(xié)調與溝通各方關系,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里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獲”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yōu)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于學習,勤于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我,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范,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夢想",使自我的思想不斷提高,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教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夢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yè)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
新教育教師隨筆5
每學期要完成學期班級計劃、主題活動計劃、周計劃、每日活動計劃,每周兩次活動反思、兩個觀察記錄,學期總結;幼兒成長檔案中的圖文收集與制作;還有學期中好課設計、案例論文撰寫參評、課題研究;后來又增加了微信平臺發(fā)布、美篇制作……為了應付這些工作,我曾經身心俱疲,每天都在"寫作業(yè)還債"中煎熬著?勺屛移婀值氖牵谕粋單位,完成同樣的工作,有的老師工作任務比我還重,她們卻能應付自如,甚至有位老師的文章還頻頻獲獎。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抱著請教之心與她交談,終于取得真經。現在,我也能做到熟能生巧、運用自如了。這里,愿與老師們分享。
用巧勁做雙贏的事兒--觀察先行
教師的案頭工作種類繁多,要求各不相同。其實眾多工作猶如一張蜘蛛網,看似凌亂卻有章可循。就如我們每周要完成2篇觀察記錄,一個月就是8篇,一學期按4個月計算,總量就是32篇,而這32篇觀察記錄就是絕大部分案頭工作的"主線"。我會根據班級孩子的發(fā)展和自身的興趣,結合自己的學期觀察工作重點,進行系統(tǒng)有目的的觀察,而這些觀察就是我個人課題研究的素材來源。我只要堅持完成高質量的觀察記錄,我的案例、論文、課題研究的素材就在其中了。由于有真實鮮活的案例,我的案例、論文可讀性增強了,獲獎幾率也提高了。觀察先行,核心引領,是一條既能完成園里交給的工作任務,又能提升自己專業(yè)能力的雙贏之路。
用巧勁做出彩的事兒--事事相連
圖文并茂的.美篇,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我們對一個主題、一個活動、一個精彩瞬間的敘述與解讀,而事無巨細不加規(guī)劃胡亂制作的美篇,則反映出教師缺乏專業(yè)的思考,家長看了只會拉低對我們的專業(yè)評價。所以,我很重視美篇的制作,將其等同于一個案例的寫作。于是,案例與美篇有了很好的銜接。美篇發(fā)布后會有各個層面的人員給予信息反饋,我則根據大家的反饋意見,對原有案例進行新一輪的梳理、修改與完善。
用巧勁做重要的事兒--統(tǒng)籌規(guī)劃
對教師而言,需要以統(tǒng)籌的理念將案頭工作進行整體規(guī)劃安排,在完成工作任務中力求有所收獲,助推專業(yè)成長。而對于幼兒園的管理者,如何幫助教師走上一條案頭工作統(tǒng)整規(guī)劃之路,讓新媒體為教師的日常工作錦上添花呢?
1、對不同類型教師提不同的要求
對于成熟型、研究型的教師,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主動統(tǒng)整規(guī)劃能力,可以自主完成案頭工作;而對于新教師和成長型教師,則需要借助園部的頂層設計,幫助其慢慢養(yǎng)成自主規(guī)劃能力。園部可以根據學期需要完成的觀察聚焦、反思聚焦、計劃聚焦等,梳理學期案頭工作,結合教師個人興趣,幫助其確定學期撰寫的聚焦點,鼓勵督促新教師、成長型教師圍繞學期聚焦點做日常工作的有心人。如我園結合幼兒園的工作重點,將教師的觀察記錄主要聚焦到自主游戲(戶外自主運動和自主游戲)、美工區(qū)觀察、生活室活動幾個觀察點,教師可以選擇并確定自己的深度研究點進行跟蹤觀察研究,做有用之事。
對于量可做些調整,如本學期一共23周,去除國慶和開學一周,還有21周,共42篇觀察記錄要寫,而我們只要求教師完成3個系列中36篇觀察記錄即可,因為環(huán)境中體現兒童深度學習的內容也是教師的觀察記錄,專用活動室中的觀察也是觀察,總量達標即可。
2、美篇制作求質不求量
案頭工作的化散為整、積少成多的統(tǒng)籌管理,可以讓教師對學期工作做到心中有數,不至于忙中出亂而出現毫無質量可言的文本資料。
對美篇制作,園里不做太多硬性要求,教師可以在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后制作,也可以在一次精彩活動后制作,還可以在一個系列活動后制作。當然,一定要是孩子活動的真實記錄,要有教師的真情實感,要有理論與實踐的思考感悟。對于發(fā)布的美篇,園部會先進行審閱,對質量進行把關,讓美篇成為教師展示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的平臺,而非任務完成之地。
新媒體的運用雖然給工作帶來了一些小煩惱,但只要我們管理層與教師有一個統(tǒng)籌規(guī)劃的思路,相信頂層設計一根線,定會織就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網。
【新教育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隨筆06-16
教育教師隨筆02-24
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8-12
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8-02
教師教育的隨筆04-27
教師的教育隨筆06-14
(經典)教師教育隨筆07-26
教師教育隨筆06-27
新的開始隨筆09-16
教師教育隨筆(精品)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