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閑來隨筆 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閑來隨筆 ,歡迎大家分享。
閑來隨筆 1
徑自睡到三竿時節(jié),才慵懶的爬起,看看空曠的房間,不禁的把大腦機器運作一下,于是有了下面的:想來,進入學校也有將近十一年了,如今我也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了,也應該對自己的將來做一個規(guī)劃了,實踐好規(guī)劃,既是對前程的保證,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如今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讓我們這些孩子本該有的天真爛漫變的'罕見,認為自己很強大的弱者只是一個跳梁小丑,在人面前跳來跳去,卻還看不清眼前的形式有多么嚴峻。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真正的境界,不是說,我縱橫天下,為所欲為,做一個沒有對手的英雄,那樣的人,最終只會悲慘的孤獨的老去,這既是對人性的不尊重,也是武斷的結(jié)果。
有很多人會經(jīng)常性的提到愛情,或許當我們在看到一個異性的時候,我們心中都會有一種沖動,但它還是被理性壓住了。有時候一些沖動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當你見過了足夠多的新鮮事物,你就不會再對眼前的東西表現(xiàn)出那樣大的渴望,因為你知道,比這個更好的還有許多。
人的本性就是占有,當東西很少或者很單一的時候,人們就會感覺很舒暢,愉快的順理成章的去占有它。可是當出現(xiàn)了很多的時候,明明知道完全占有是不可能的,可人還是表現(xiàn)出極大的渴望,甚至不惜把多樣重新變?yōu)閱我。尊重人的欲望,就是尊重人的人性?/p>
閑來隨筆 2
人到中年,越發(fā)的宿命。即便是對文學的喜愛也總結(jié)為命運的使然。上中學時,就開始拼命地閱讀小說尤其是當代收獲雜志,可以說是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對文學的喜愛,從小就豐富著我的精神世界,以至于,閱讀成為我一生的習慣。
閱讀的久了,難免就開始手癢癢想寫點什么。還好,兩年的技校生活,手藝沒有學下,倒是學校那份小報成了我的?,詩歌散文游記無所不包攬,現(xiàn)在想想都覺得那時候真是我人生難得悠閑的一段好時光。舍友是我的第一聽眾,我給她們朗讀,啊,美好的精神世界閃爍著璀璨的星光。幸福而又無憂的時代,默默積蓄儲存文學的能量。
短暫的忙于生計的二十年轉(zhuǎn)眼就過去,今天我終于又回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心里的喜悅與充實不言而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又重新開始反思文學對我的意義究竟意味著什么。
圓夢,那是心最初的回答。每個人從小都有個夢想,而我原始的夢想就是用我的一只妙筆行文天下。老作家冰心巴金丁玲,都讓我充滿崇拜,他們不僅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而且從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身上你看到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文學的意義不僅讓你分享作家不一樣的人生思考體驗,同時它還承載著重大的社會功能。
導向,標榜是當代作家義不容辭的使命。雖然,我還名不見經(jīng)傳,一天在自娛自樂中陶陶然,但我相信終就有一天,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有一天,我的行文如果變得有分量了,必須牢記作家的使命,針砭時事為民請命。用真實的生活態(tài)度書寫美好人生。
此時眼皮已經(jīng)沉得抬不起來了,住筆。
閑來隨筆 3
欣喜遇見家鄉(xiāng)今年第一場雪,放假回家已有好幾個時日,總渾渾噩噩在睡覺中度過,從學校辛辛苦苦背回來的幾本書動也沒有動過,實在不應該……時常問自己,為什么計劃好的事情,總在實施的時候大打折扣,甚至壓根都沒有勇氣和動力去實施……
總該是多讀點書,盡管我們無法準確說出讀書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就如同我們無法準確說出我們從小到大吃的飯菜究竟有哪些營養(yǎng),多少我們不可否認,正是這一日三餐的滋養(yǎng),才塑造了我們現(xiàn)在的身體和骨骼,那么我們讀書也是如此,正是我們讀過的每一本書,打動過我們的每一句話才塑造了我們現(xiàn)在的思想,我們才會與別人不一樣,我們才會讓別人覺得我們不一樣……
讀書的時候或許發(fā)現(xiàn)不了許多,但是當你久違了書本,空虛感會時不時縈繞自己的心頭,準備寫點東西也總是不知從哪下筆,因此這篇文章會很瑣碎,因為好久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了,思想也總是松松散散,漫無邊際,想到什么,就隨便敲幾個字,權(quán)當無聊時練練筆,準確點說是讓自己稍稍整理下這陣子的想法,也給自己一個機會聚精會神做點什么,不求回報,不求結(jié)果,只是是時候收斂自己的懶散了……
一個人在家,沒有了學校那些有的沒的功課和社團活動,時間自由,但更多的是懶散,心頭偶爾也有些許孤獨,我本身是比較偏愛熱鬧的,在外人看來,總是瘋瘋癲癲的,和室友們一起玩玩鬧鬧,其實是很開心的,讓我一個人窩在家,反到覺得無聊。都說孤獨是為了認識更好的人,認識更真實的自己。孤獨是為了遇見更好的,孤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孤獨是不該用來沉湎的,一個人需要適應孤獨。
因為孤獨會讓你在燃盡滿世繁華煙火后,沉下心來尋找風吹過的方向,靜下心來聆聽花開的聲音。但是一個人更需要走出孤獨,一個人的世界總是單調(diào)的,乏味的,一個人的想法也總是片面的,偏激的,在大千世界中傲然孑立,不變初心,在紛繁復雜中堅守自我,不改初衷,不醉心于俗世,但不畏于現(xiàn)實,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孤獨久了,就越怕遇見一群人,我們需要的是在燃盡一切煙火后去享受哪怕是不合時宜的'清高與孤傲。
我本身并不懼怕孤獨,但直視自己的內(nèi)心,我不能否認我不愿意一個人,我不喜歡甚至說是懼怕一個人,尤其是在學校,我無論干嘛,都喜歡和朋友一起,吃飯,打水,上課……通俗意義上說是缺乏安全感,但是這不能算是借口,一個人,我們必須學會適應只有一個人,總有時候,你身邊只有你單薄的影子,你總要面對只有你一個人!其實,一個人,嘗試著走自己一個人的路,踏上一個人的旅途,一個人逛路邊的小店,一個人看場電影,一個人吃掉一整盒冰淇淋,一個人坐在圖書館里看完一整本書,然后默默流著或喜或悲的眼淚,一個人撒歡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一個人,也是要快活的一個人!
閑來隨筆 4
來來回回,我也走過了好幾個城市,背著行囊懷著不同的目的來到了這座城市,那年在寧波火車站買了第二天回重慶的火車票,在這舉目無親的城市找了附近最便宜的旅館住下,旅館雖然臟了點但好在還不失雅興,那天晚上筆記本電腦系統(tǒng)也崩潰了,只好帶回重慶修了,在夜色下的旅館外走了走,還算燈火輝煌,但人群很亂人很復雜,沒人理我沒人和我說話,我一個人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開始害怕孤單起來。
今天早上起來腦海里想起那年背著行囊一個人在寧波火車站茫然不知所去的我,心里還有點后怕,如今生活也算安定下來了,不用再向過去那樣四處流離,那也是我最害怕的事情,不想離開重慶,我愛這座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歷史故事,不管去那座城市,去干嘛,先了解品讀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帶著文化帶著歷史,到哪都會是溫暖的,到哪我們都是屬于這座城市的,不會有陌生感排擠感,不需要做讀過上千本書的學者,也不用有每天看書學習的習慣,只要我們閑暇時在書海遨游那么幾分鐘就會有一種無形中的力量,一個人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需要這種力量。
聽著歌曲寫下了這些段不成文的句子,本來是想用說說的`方式寫出來的,但發(fā)現(xiàn)要寫的還挺多的,我也不知道想要表達什么 ,大家看看就好。
最后用某位作詞人博文里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來結(jié)尾,畢竟沒有這句話我也不會寫這篇文章,用他來結(jié)尾很合適。
媽媽說,人生越往后過越像流水賬。我想她說的有道理,時間越過越快,從前越來越清晰。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這,就是我的青春。
閑來隨筆 5
我在凌晨兩點三十分開始失眠,這不是我原本的計劃。
我本應該做一個光怪陸離的夢,夢里——其實我也不知道夢里該有什么。我很困,困到瞇著眼睛勉強辨別筆記本電腦上像螞蟻團一樣的代碼,也能感覺到體力和精神在流失。茶杯里還剩下半壺上午泡了卻未飲的茶水,早已在手邊涼透。
天氣預報總是提醒春天的到來,冷風卻不這么想,依舊狠狠的撞在老舊窗框上,以此宣告它的到來?諝鉂窭,我仿佛感到那風掀起厚重的床簾襲過每個角落,安家落戶,裹在腿上的棉被頓時有些單薄。
按下鍵盤的enter鍵,避開編譯器上紅色的印記,瞬間躺倒在綿軟的床鋪里。
電腦鎖屏后的狹小空間失去了最后的光源。陷于高處的床板上,指根關(guān)節(jié)因姿勢的停滯而微微的抽搐一兩下。黑夜寂靜無聲,像是一個陌生的空間,這個空間從僵硬的指尖開始,一寸寸的吞沒我整個存在,沉甸甸的壓迫住神經(jīng)。
世界在此安靜了下來。
有時候我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似乎和這個世界之間存在一層隔閡,它無形無色,伸手無法觸及卻又真實存在,如同一堵透明的墻壁。就好像世界上只有我,又或者是沒有。
在過分死寂的環(huán)境中,不由自主地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心跳,那些輕微細小到平時不會注意的觸感,被無限放大。衣服布料摩擦皮膚的感覺,發(fā)梢落在頸部微癢。這一切讓我感覺很煎熬,這些東西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的思緒混亂,變得越來越繁雜瑣屑,時間被無限的拉長。
像一個往復循環(huán)過程,每一天從凌晨開始,似乎沒有變化一般,重復著枯燥乏味的日常,連帶著對時間的感知也失衡了。像是手中的代碼,反反復復幾行的循環(huán)往復,沒有盡頭。
初學者的項目一向不被看好,學姐也只是笑笑,能劃水混分便好,就算有再多的想法,終歸被能力所限制,層層遞分下的任務逐步拆解,變成無關(guān)緊要的步驟,盡管如此,還是妄圖做到最好。當然,往往不被別人理解。
此時不免會想起人們思維模式的差異所造成的理解偏差。足夠有趣,但也足夠麻煩。
尤其清晰地認知到差異所在,卻無法通過對方能夠理解的層面與方式表達出來的時候。這時往往不再進行區(qū)分上的表達,因為經(jīng)此生出的再多強調(diào)都是沒有意義的。
好比有些人將情感當作體驗世界的方法,而有些人將理性作為輔佐意識的工具。雖然透徹分析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并不難,但模式運作生出的細節(jié)往往竟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像新奇的玩具,有時又像是怪物,無法理解。
對精神由內(nèi)而外的分析結(jié)構(gòu)使理解他人變得容易,但從未降低過被理解的難度。與針對性的理性推測相比,具有普適性的情感感知才是社交中最得利的法寶。本質(zhì)的感受在禮儀表現(xiàn)中抹去,一切都可以在外部行為的交互中看起來和諧而舒適。
理論上可以,但并不適合。如同遞歸算法,簡潔清晰,卻每每在時間復雜度上被否定。
消息彈窗的響起一向毫無規(guī)律,大數(shù)據(jù)也無法預測它的到來,眼睛因習慣黑暗后受到刺激而瞇起,太陽穴刺痛著。
面前的代碼依舊雜亂無章,自己選的路,到底還是要走完。
被生活壓抑著快要窒息的人本就沒有任何依靠。唯有靠著自己微乎其微的力量拼命向上爬,才能為自己爭取到哪怕只有一點一滴的自由。
狼狽不堪,歌頌的卻仍是大風和烈酒,還有孤獨的自由。
這大概便是生命本身,混沌不堪的生命本身,又充滿希望的生命本身。
閑來隨筆 6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雖然這是一種多少人都想要的人生態(tài)度,但是也許多數(shù)人丟忽略了一點,在盡歡的時候,忘記了身邊還有多少實際存在的事物,在他們周圍觀看著他們,或是辱罵著他們,當然,這是對于那一類不知感恩的家伙。
暑假已經(jīng)過半,在家一天不知道是怎樣度過的,歸于以往,我是閑不住的`,也別說宅了,總是時不時的出去活動活動,蹦一下、跳一下,會覺得心情舒暢許多。然而,這個暑假,只是回老家呆了4天的時間,老家很清靜,人們也很淳樸,有些人也太淳樸,思想完全是原始人啊。
在這段路上來來去去,路上的人形形色色,讓人愛慕,也讓人嘔吐。路上的風景各具各異。讓人沉醉,也讓人心生厭惡。在這路途這種,多少時候想要放棄不再生活,亦曾多少次的舍不得,一次次的背叛疏遠,我們都要學會去面對,去承擔,就像某一天,有個人走進了你的生命,擾亂了你的心活,你準備以來他,以為他是你一輩子的依靠,然后袒露心扉?墒窃谀莻時候,我都不知將來的某一天,他們就會離我們而去,就像當初你死心塌地的信任他跟著他一樣離你而去。而對于這樣的幕幕,我們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去應對,去承擔,或許會是難過一整天,就好了。或許是一輩子,也釋懷不了這種痛。
【閑來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培根隨筆》隨筆05-17
《蒙田隨筆》讀書隨筆09-16
《培根隨筆》隨筆5篇05-17
《培根隨筆》隨筆(5篇)05-17
【精選】隨筆08-19
隨筆[經(jīng)典]08-18
隨筆09-13
隨筆600夢想:放飛夢想隨筆05-06
窗戶的隨筆06-17
枷鎖的隨筆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