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隨筆1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的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的隨筆 篇1
20xx年4月5日凌晨7點半,我和永年報主編鄭主任由電力局李主任開車縣城名關出發(fā),直奔姚寨鄉(xiāng)閻門寨村。在李寨村邊,邯鄲市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孫副主席早在那里等候。見面后孫主席和我們一起開車,到閻門寨村。8點半,父親在門口等著,后上車和我們一起到南大廟。
9點到達,趙寨大爺劉孟鋼和會計在廟門口等待。南大廟位于大西堡村東200多米,沒有廟門。院子挺大,有兩排大殿,前排為主神黃飛虎,后排為二層樓,下面主神為玉皇大帝,樓上為元始天尊(前面)、混天老祖(后面)、赤腳大仙、道德天尊等神靈。兩旁是八仙過海八仙塑像。西邊是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張果老;東邊是漢鐘離、李鐵拐、藍采和、曹國舅。雕刻細致,形象逼真。倒是樓上一副對聯(lián)寫得好:
三境三清放三洞生祥光,三陽開泰
五靈五老降五方蘊真氣,五谷豐登
鄭主任全程攝影,后在石碑前合影留念。這塊碑立于20xx年,高2米,寬80公分。鐫刻著修建者名字及建設過程。而后,劉孟鋼詳細講了南大廟的傳說及每年農(nóng)歷3月28廟會情況。(改日詳寫,此處略)
十點左右,我們離開并把父親送到家。后開車到閆門寨村楊露禪本家楊永志家。老漢67歲,中等個子,頭發(fā)花白。向我們展示了楊露禪墳地照片及楊露禪后代上墳照片。最大的當屬楊振銘照片,七寸大,黑白照片,拍于香港。鄭主任一一反照。
20分鐘后,楊老帶路領著我們到村西楊露禪祖墳(現(xiàn)楊露禪墳自20xx年12月26日由我村遷至廣府,此為楊露禪祖先墳)。該墳在村西麥地里,此時麥苗油綠,出地半尺多高,煞是好看。墳前有一石碑,上面寫著:楊公一清之墓。崇禎二年立。我們在墳前攝影保存。楊一清原為明末大財主,家庭興旺,妻妾眾多。到了楊露禪時家道衰落,后到廣府古城賣煤土,并三下河南陳家溝學太極拳。學成歸來,眾生教拳,死后從這里遷走,埋到閆門寨村后。要不是楊老父子長期保護,估計尸骨也不好找。多年來,楊露禪后代感恩和老楊有來往。
11點半,我們在飯店就餐。
1點半,我們和孫主席、楊老分開。開車直奔油菜園、桃花園。先到油菜園,一片金黃,兩只白色蝴蝶翩飛,還有蜜蜂在采蜜。人到跟前也不飛走。我到了菜花地里,查了查菜花花片,一分為四片。我想了一副下聯(lián):四瓣黃花格外香。后合影留念。我也粘了光,出了地里,褲子上粘了一片片黃色花粉,擦也擦不掉。
20分鐘,到桃花園,位于十里店村西與廣府旅游線交叉口,二母多地,各種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綻放,白色蝴蝶和黃色蜜蜂點綴其間,在陽光照耀下,很有一番風味。鄭主任找了桃園小姑娘和其淘氣抱紅色皮球的弟弟及他們母親,作為模特,在桃樹為背景襯托下,照了好多照片。人面與桃花輝映,美妙絕倫。我查了每朵花,只有五個花片,又想了下聯(lián):五瓣桃花格外紅。我們也簡單拍了兩張照片,后一起走了。
3點,我們到廣府西環(huán)桃花島上看了一下,垂柳依依,翠楊吐牙,一簇簇正深色桃花依然綻放,美不勝收。鄭主任邊照相邊說,這是觀賞型桃花。只開花,不結果。這次,我終于健全了對桃花的認識。
4點,我們開車,到許莊梨園。此時梨花盛開,滿目雪白,耀眼奪目。400多畝地,到處是白色海洋。路兩旁停著很多汽車,大都從遠處慕名而來,F(xiàn)在是假期,有老人,有少女,有兒童,有成年人。三五一伙,各拿手機或相機拍攝。歡笑聲、咔嚓聲、鳥叫聲不絕于耳,梨樹下黃色野花,期間個別紅色桃花在點綴,色色輝映,景象鮮明。我們徜徉于期間,呼吸著新鮮空氣,賞著千樹萬樹的白色仙子,甚是爽呀!到處取景留念,物我兩忘,取得暫時的`舒暢。
五點,我們戀戀不舍離開了梨園并返回縣城。
清明的隨筆 篇2
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高興極了,因為爸爸答應我下鄉(xiāng)掃墓、踏青。
上午,爸爸和我兩人一起騎車往鄉(xiāng)下趕。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沿著公路兩旁,有綠油油的麥田,黃燦燦的油菜花。爸爸對我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我們一定不能忘了這些革命烈士。今天我們到鄉(xiāng)下祭祀祖先,深切地緬懷先人,這也是有教育意義的。不久,我們到了鄉(xiāng)下老家,見到了爺爺奶奶,他們見到我們回來很高興。一會兒,我們全家進行了祭祀祖先的活動。
下午,我們在回家的途中,來到了雙湖公園。雙湖公園在縣城的南面,因東西兩湖而得名。這里湖水清澈,樹木茂密,草坪碧綠,景色美麗,吸引了很多游客來踏青。我在這里也見到了好多同學,我們在這里玩得很開心,也拍了不少照片。
到了下午五點鐘,我和爸爸就回家了。我感覺今天有點累,但累中有樂,因為增長了見識。
今年的清明節(jié)真有意義,掃墓、踏青一舉兩得。
清明的隨筆 篇3
如果內心清澈,外物再濁,心亦清明!
愛運動的我,頗有運動的人緣,人人不厭把我當做隊友。這既得益于我的性格,更得益于我的運動素質。
今早去打羽毛球,感慨太多。打球想贏,人皆有之,但太看重輸贏,運動就會失去它的樂趣!運動的目的就是鍛煉身體,出一身透汗,排出體內毒素,獲得運動之后的快感!當然,既然是比賽,贏了肯定比輸了舒服!
我們的玩伴里,有個姐姐喜歡爭輸贏,贏了她喜,輸了她爭。明明界外她說是界內,因為她比大伙都大,只好大伙讓她。不過,有時她還是不爭的。例如今早,一個女同事忽然莫名其妙就發(fā)火了。
事情其實很簡單,今天人多,來了七八個,我們四人打了兩局,就讓場外等候的人輪番上,我的女同事落單了,她說“沒誰跟我打。 眱蓚男同胞推讓了一下,后來上了一女同事,結果,落單的朋友說“還不跟我打,其實,誰比誰差多少呢?我也是會打球的,只是沒經(jīng)常打而已!彼龖崙嵉卮蛲暌痪,換邊繼續(xù)喋喋不休,“這是公家的'場地,想打就打,明天我要繼續(xù)打!”她莫名其妙地發(fā)火,弄得大伙很尷尬。
根本就沒誰說什么,兩位男同事說的也是實情,剛剛打完激烈的兩局,他們說“你上你上”時,既是想休息,也有讓其他人上的意思。有沒有嫌棄她,我是不知道。
當她打完兩局下來后,我們再上時,都覺得有些興趣寥寥了。
我覺得吧,生活里,有些事不要太認真,更不要過敏。本可以一笑置之的,為什么要板著臉孔,讓自己掃興,給別人添堵!自覺水平低,加油練,縮短差距,跟大家玩也更盡興。如果水平不相匹配,脾氣還大,怎么玩得起呢?既然要有比分,就有輸贏,誰都想跟強大的人組隊,贏的感覺比輸?shù)母杏X當然好得多!
不過,大家都過了不惑之年,贏了輸了應該都要看淡了。我們打球只是讓自己身體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如果為了一次打球大動肝火,傷了自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不是得不償失嗎?
保持心的純凈,自有心的清明!
清明的隨筆 篇4
今天是20__年4月4日,也是今年的清明節(jié),清明節(jié)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和家人踏青出游,擁抱春天的美好日子。
今天一早天氣比較陰沉,到了傍晚時就下起了小雨,這使我想起了一首古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老家是濟寧汶上縣,由于今年我弟弟還小,奶奶在這幫忙照顧弟弟,我們也沒回老家上墳。聽爸爸說我太爺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太奶奶在我剛一歲的時候去世的,我都沒有見過他們。爺爺說我太小了,怕我害怕所以沒讓我去上墳,一般都由爺爺和大伯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上墳,等弟弟大一點我們再去。
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奶奶和弟弟去尋找春天了,我們開車去了附近的公園,一走進去就聞到了陣陣的花香,走近了去看很多花我都叫不出名字,媽媽說有丁香花、桃花、迎春花……樹枝上還有剛長出的小嫩芽,胖乎乎的特別可愛,我還和它合了影。公園里人很多,有的在騎觀光自行車,有的在放風箏,天空中的風箏像一只只飛翔的`小鳥,非常漂亮。
弟弟玩的特別開心,剛會走路的他特別可愛,總喜歡讓我和媽媽牽著他,這里走走哪里看看,根本停不下來?吹胶锏拇蟠,就說“大”,因為他不會說船,哈哈!他就是我們的開心果!
清明節(jié),我們要用最真誠的心祭奠,緬懷我們已逝的先人,讓他們安心。同時也要照顧好我們身邊的親人,讓他們開心。
清明的隨筆 篇5
今年的清明節(jié)眼看要臨近了,春雪沸沸揚揚地飄了好幾天后,住宅小區(qū)侍弄花園、兼顧看守自行車的老夫婦,一直以來被孩子們喚作“花奶”和“草爺”的忙碌里,早醒的草芽兒,探頭探腦地張望著,在我驚詫又空洞的目光里,迅即掩隱了。還有幾株碧桃樹的枝梢間,也隆起小如米粒又不甚清楚的芽苞,疙里疙瘩的。有天中午,陽光和暖,我站在花園前,似乎聽見它們的絮叨,一會兒對身旁沉睡的月季,一會兒又對幾米開外“七里香”。
那些場景像是歲月的印章,抑或一段安靜的文字,還有愛,時光的利刀閃過即戛然而止。
母親和婆婆,各自忙著準備清明節(jié)的紙錢。黃燦燦的金箔紙折疊的元寶,一張一張拓印的冥紙,都在無聲地暗示清明節(jié)。
家附近一個稍大的喪葬用品店里,一摞摞一沓沓,從某地的工廠,或翻山越嶺,或輾轉數(shù)日,擠著趕著,抵達后擠擠挨挨疊放著許多上墳祭祖用品。琳瑯滿目,種類繁多,討價還價之后,在某處停留幾天或者一小會,即刻起程,奔赴最終的目的地——墳。不管中午傍晚,每次路過,目睹他們忙碌的身影,無丁點的哀思,倒是慶幸生意的紅火,有點譏諷又無比真實。
年年一樣的清明,年年不一樣的拜祭。不知那些亡靈們,是否知道我們的祭拜。而祭拜先祖,也算是清明的一種別樣情節(jié),讓一種幽幽的釋懷得到滿足。
一直以來,我們遵從在清明節(jié)前幾天上墳祭祖的習俗。說來也怪,祭祖的祭品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缺扁豆芽,涼拌或是小炒皆可。
這個千百年來一直延續(xù)著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與美德的習俗,即使在明媚的春光抑或陰霾的日子里,心底那份感恩的情懷,依舊那樣靜靜地在我們的生活里回放,烙印般烙在我們的心坎上,也盛開在那座有著父輩們跨進的永恒土地上……
先人的墓地,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默默無語的田野里,望著先人的棲息地,感到時光在凝固,思想在凝固,記憶在凝固。春雷驚醒了萬物,為何不能驚醒父親?
去祭祖,是因為思念,也是因為感恩。然而,感恩與思念并不局限在清明節(jié),只是清明節(jié),把所有感恩和思念的情懷推向了及至!
有閏月的年份,墳上的土是不能不填的。每年,三叔或者四叔都會提著木锨侍弄墳堆。堂哥在墳地附近的土坎上挖土,讓我們背土。這一天,貫穿在春天里,也貫穿在我的生活里,像一片定格了季節(jié)的剪影,在注視里靜靜地流淌緩緩地流逝,總使我難以忘記……
印象深刻的一次,陽光還算溫暖。我們十幾個人,每三人一組,背著背簍,一字排開,由堂哥裝土,而后一個接一個,將土背到墳包上,由叔叔們負責將土勻稱地分攤開。三叔初步規(guī)定我們每人要被三背簍,說一個墳至少需要三背簍?稍诒惩吝^程中,三背簍遠遠不夠。我背土的時候,堂哥照顧我裝的不多,而我歪歪斜斜地從地頭踉蹌著背到墳前,土已經(jīng)撒的所剩無幾,倒是我成了土人。即便那樣,我堅持背夠了我的三背簍土,勉強的再也不能勉強,但心里覺得踏實安穩(wěn)。至于每個墳上是否有我丁點的辛苦,我無所謂。每人背了三背簍之后,繼續(xù)背。我得到赦免,無須再背,即使我硬要求著背一次,也是在妹妹弟弟們的幫助下得以完成。
我不孱弱,我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但在家人看來,我需要呵護,我必須被呵護,總處于被關照的行列。家人就是這樣的,不管你有多失敗有多優(yōu)秀有多堅強,只要你是那個大家庭里的一員,你的喜怒哀樂都在他們的惦念里,盡管平時無聲無息。
墳上的土填的差不多了,我們開始點香、燒紙錢、插花、獻祭品,還要點燃一支煙,插在芨芨草的莖稈上。一炷香的飄渺里,崇敬在心底升騰;逐一獻上各自從家里帶去的祭品,為孝道描摹細節(jié);焚幾許紙錢的瞬間里,泉涌的思念紛至沓來,連三叔都眼圈紅紅的,叩首、磕頭的禮儀中寫滿虔誠。面對土堆里深愛過我們的人或是我們深愛過的長輩們,我們今生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懷念。
那暖暖的陽光,淺淺淡淡的鋪灑在我們身上,有些漫不經(jīng)心,又有些專心致志,無論怎樣,黃土堆里安眠了多少年的親人們,或許為這暖暖的春光,等待了漫長的.冬日。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辈还苁莻鞒形拿鳌ο茸娴募赖、恪守孝道,還是期待一次隔世的對話,清明就這樣淡淡地走來了。
一樣的清明,不一樣的風俗里,懷念和感恩是那么的相似。盡管我出生的地方與父親長眠的山頭相距不到百里,然而那里的清明卻又是那樣的簡單。
我被清明牽絆著,就這樣,年復一年。不管是我出生的積石山下的小村莊,還是父親永久守望的山村,清明對于我是一樣重要,感恩的心和思念的情感是不容懷疑的。我的萬般哀思,從不同的方向,隨縷縷春風,涌向那一個個黃土隆起的墳堆。
愿生者更美,逝者有所歸。
清明的隨筆 篇6
我在這一端,你們在另一端。石子間的您和藹的看著我,但是我卻看不見您。天空被文人賣弄了些許筆墨,漸漸陰沉下來。媽媽,我們來看您來拉!母親遠遠的看見了外婆的墳就開始叫嚷,來,姐姐們來幫媽嗎收拾一下屋子。...
清明節(jié)午后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我格外高興,因為媽媽要帶著我和妹妹去ta青,我們興高采烈的坐上了215公交車,車子慢慢的行駛著。下了車,我看見前面出現(xiàn)了一棟大樓,那xiong偉的大樓竟然是我shuxi的湖北省圖書館。
清明節(jié),這是個神圣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中,無論是誰,都沒有好的心情;無論是誰,都會熱淚盈眶,為什么呢?因為這一天是個非常沉痛的日子,懷念親人的'日子,是為了表達對死去英雄,敬仰和悼念的日子。
桃花山外隴原邊,上馬坡上仙人眠。書寄卻遇薊北雨,雁回又逢隴南春。曉日沖煙萬物修,清明今日望老君。抔土替我掃祖墓,消息相問眾賢親。
今天早上通過大街,看見一群學生擎著個大花圈,前面吹著號子,后面跟著老師,猛然間想起,今天是清明節(jié)。無疑,這些學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掃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學校組織學生為英雄的先輩們掃墓。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jié),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yōu)榉乐构淼那謹_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清明往事悄悄地,又到一年清明了。想起從前,外祖父常常抱著我,走在雨后的小徑上,空氣中彌漫著濕潤泥土和青草的氣息,伴隨著溫和的日光,一片春意盎然,十分愜意。我就好奇地環(huán)視著這一切,多么奇特,多么美妙。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眨眼的時間,就到了清明節(jié),我們一家人決定去給烈士掃墓。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的起了床,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
清明的隨筆 篇7
又就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就是在這懷念的季節(jié)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就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蕩開,蕩開。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瞧,飄飄灑灑,凄凄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于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就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于就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他就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里,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就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茨谴河隄裆,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于就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
清明的隨筆 篇8
今天,就是清明節(jié),按照習俗今天我們這些晚輩要去拜祭祖先,我一直都不喜歡清明節(jié),因為我很怕鬼。我一直都對墳墓這些東西很有成見,今天我?guī)缀跏潜话职钟滞嫌掷那笾サ,我的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懷戀和感動。
在路上,我問爸爸我們今天去拜祭誰?爸爸說他幾乎全都想去,但他的姥姥他不想去。我十分的疑惑,問爸爸為什么不去拜祭爸爸的姥姥呢?爸爸說在它小時候,爸爸的姥姥經(jīng)常打他,還趕他出去,不過爸爸成才他姥姥也有一份功勞吧!此時,我的心思緒萬千:世間的是也許就是如此吧,古代的不打不成才應在了爸爸身上。
這時風猛猛的吹,好像它們也被著帶著淡淡憂傷的節(jié)日感染了。我們來到我爸爸的爺爺?shù)淖鎵灒L吹著樹葉的颯颯聲,像是一場懷戀親人的音樂會,小鳥的伴奏聲也成了獨特的聲線。大人們在慢慢的除草,眼中布滿了對死去的親人的懷戀之情。草慢慢的除著,但我知道他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戀,開始上香了?諝庵忻月环N混濁的氣息,氣息中還有一種難聞的酸酸的'味道。
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里念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xiàn)在可以享享福了……”
風還在猛猛的吹著,風中依然帶著一絲絲憂傷,不知我是否是被著憂傷的氣息感染了,感覺鼻子酸酸的,又一種想哭的沖動。我想對那些已經(jīng)死去的祖先說:祖先們,你們走好,我們一家人很好,你們呢?一定在天堂過著幸福簡單的生活吧!我一定會努力,盡量是“賴”著個姓式名揚全天下。你們也在九泉之下安心了。
這次的清明拜祭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中還不時涌起“千層浪”,我保證,這“千層浪”一定在我的記憶海中留下美麗的浪花。我們靜靜的輕輕的離開了,似乎怕擾亂祖先的清夢。明年我還要來,我下次要用自己的成績來給祖先拜祭。清明的懷戀,把大家都感染了,清明的懷戀,是一副無聲,無色的美麗相片。清明進行時,你又在懷戀誰?誰又在懷戀你呢?憂傷的氣息再次彌漫起來!
清明的隨筆 篇9
今天是清明的前一天按習俗,今天我和大人去祭祖。
聽爺爺說:“我們北方的春天雖然很冷,但卻處處洋溢著一種生長的熱情;北方的春天雖然時常刮風,但依舊能看見隨風飄蕩的綠柳。
早上我坐在車里,探出頭只見娉婷的柳條率先舞擺著婀娜的身姿,含煙吐翠,拂地搖風,宛若一展歌喉的飄飄仙子,衣袂臨風,長袖飄舉,將一攬春意和著曼妙的樂曲,學舞枝翻,呈妝葉展。嬌爛燦漫的桃花美麗的灼熱。杏樹上得花每朵不一,有得多,有的少,有的'展麗迎春,有的欲開欲合,有的更是才打苞u朵兒。摘下一朵細細觀察,竟然十分的嬌嫩,像剛出生的嬰兒的手,觸感非常好……它與美麗的蝴蝶爭艷賽春,微紅點點,萬枝丹彩,灼熱了融融春意,似一臉嬌羞,又似柔情萬種。
到了目的地,。我一頭扎入大自然的懷抱,貪婪地享受著春的味道。全身輕松了許多,心情出奇般的愉悅。美麗的花,飛舞的蝴蝶,青青的小草,綠綠的樹。無疑讓我陶醉我愛春天那種蕩漾在春風中的溫馨;我愛春天里濱紛色彩沖擊視野的感覺。
今天我真是沒有白來,春天真是太好了。
清明的隨筆 篇10
每當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包艾餃,我家也是年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我們去山上祭祀完后,摘了許多艾草。今天,我和媽媽很早就起床了,準備著做艾餃。媽媽先把艾草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裝進一個籮筐里,再去洗干凈,把艾草燒熟,撈出放進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夾雜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似蘭花的氣息,聞著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我則把手洗得干干凈凈的,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媽媽。
只見媽媽把揉好的粉掐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我手忙腳亂地捏起來,先把它搓成一個圓,然后再用手壓扁。媽媽準備了兩種餡,一種是芝麻白糖,另一種是咸菜筍絲。我放好餡后,兩邊用手指頭沾點兒水,合起來粘在一起,第一只艾餃就做好了,但樣子似乎有點丑。再看看媽媽,她已做了兩只,且樣子相當漂亮,跟市場上在賣的一模一樣。我有點不服輸,一只又一只的接著包,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在我手里的艾餃也變得有模有樣了,雖然比起老媽的還是有點遜色,但我也相當滿意了,媽媽畢竟包了十多年了……
艾餃包好后,就上蒸了,二十分種后,吃著自己包的艾餃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當然,通過包艾餃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經(jīng)過自己不懈的努力。
清明的隨筆 篇11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時節(jié)假。我回到了家鄉(xiāng)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時節(jié)。
早上的時候,我的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我的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我的媽媽叮囑我們說:飯后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fā)去掃墓。
我的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著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著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fā)了。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我的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說,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于到達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來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干凈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鋤頭挖了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著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tǒng)統(tǒng)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著。此后,奶奶把盛了兩碗干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著,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了。紙錢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點著了,點燃了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于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干草燃起來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后,又鋤了一條防火隔離帶。接著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說:“糟糕,下雨了!靶」煤臀业膵寢寘s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說:“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了!”。幾位表哥們點燃了“浪漫禮花”,隨著“呼--啪啪啪”響了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后爆炸了,顯得絢麗多彩。小雨此時也停了,天空又出現(xiàn)了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了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著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fā)達。
最后,我們打開了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時節(jié)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的隨筆 篇1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钡诋斍迕鲿r,我不由想起。
今天,是4月5日,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了。我回到了老家——順昌。爺爺帶領著我們來到墓地。大家下了車,有點拿著斧頭,有的拿鋤頭,還有的拿著柴刀。我和媽媽什么工具都沒有,只好用手來拔草,我們戴上手套,就開工了。今天空中沒有一片白云,沒有一點兒清風,卻還頭頂著一輪烈日,不一會兒大家都汗如雨下,大家的臉變成了紅蘋果兒,可就是這樣,大家也沒有停下來休息。大約20分鐘過去了,墓地被大家打掃的`煥然一新了!爺爺把祭品放在墓前,接著,大家都開始燒香。然后就燒紙錢,最后,爸爸把鞭炮一點,伴著“啪啪啪……”綿綿不斷的聲音,我們向山下走去。
走在路上,爸爸告訴我:事實上,在唐代,掃墓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容。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為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被人們傳成清明掃墓了。這一次的清明真讓我受益匪淺呀!
清明的隨筆 篇13
四月五日,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在那一天,要禁火吃冷食,要去踏青、郊游、蕩秋千、打馬球、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
在清明節(jié)那一天,我和哥哥陪奶奶去祭奠去世10年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奶奶帶了好多青團子,有豆沙餡的,芝麻餡的,奶奶說曾祖父和曾祖母喜歡吃,所以做這么多,還帶了一些用紙做的元寶,還有冥幣,說給他們送點錢,不要受苦了。來到墓地后,平時十分堅強的奶奶,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匆娔棠炭蘖,我和哥哥連忙上前勸阻,我們拉著奶奶說:“奶奶,不要哭了,人都已經(jīng)走了,他們二老在天堂看見您這樣會更加傷心的呀!”奶奶聽了我們的勸阻停止了哭泣,說:“乖,我不哭了,你們拜拜他們吧!”我們拜完后,便去給曾祖父母的墳頭除除草,灑灑酒。
祭拜完曾祖父母后,我和哥哥便按照習俗去插柳,顧名思義就是把柳枝插進土里,其意義就是柳條插土救火,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在插柳前,我和哥哥先去路邊每人折下一根柳枝,然后在路邊泥土堆里挖一個小坑,然后把柳枝栽進去,雖然插得東倒西歪,但我們兄妹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們給予了那兩棵小柳樹生命!
清明節(jié),我愛你!
清明的隨筆 篇14
當每一座春山在被數(shù)度春雷撼動后恢復幽遠昂然的儀態(tài),當每一簇山花在沐浴了整個節(jié)令的春雨后對著春日晴空盡情舒展笑顏,一切都在意味著:清明節(jié)已經(jīng)到來了。這個延續(xù)著漫山素旗、遍地風煙節(jié)日景調的時令,已經(jīng)在農(nóng)人的期盼中如期而至,而我的鄉(xiāng)親們,應已在田間地頭拄鋤而立,悠然顧盼,掐指數(shù)算時令的推移。
這就是個不一樣的節(jié)令,在久遠的歲月中,清明節(jié),永遠掛系著人們一種特殊的情結。每年這個時侯,無論就是殿堂人士,還就是鄉(xiāng)間俗子,都會用一種相同的方式來詮釋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小時候,我樂意跟隨大人在晚春時節(jié)來到荒草叢生、墳頭羅列的山腳下,懷揣著一兜炮仗,只等大人一聲令下,就可以縱情玩耍。而年幼的我總就是納悶:大人們在焚香點蠟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總就是出奇的靜默,有的口中還念念有詞,樣子十分滑稽。更有噱頭的就是,大人們在燒完一通紙錢之后,居然雙手合十,低首垂目,三三兩兩地鞠躬起來。那時候,清明節(jié)掃墓對我來說,只不過就是一次愉快的踏青,一日充滿樂趣的春游。后來,我漸漸地長大,清明節(jié)還就是一樣的清明節(jié),山腳的墳頭依舊,父親的臉上依然充滿虔誠,大人們仍舊一如既往的低首鞠躬,而我卻懂得了:這真的就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這漫山遍野的紙旗和隨風散逸的風煙,寄托的就是人們內心一種認祖歸宗的情懷,大人們口中有趣地念叨和他們“十分搞笑”的鞠躬動作,寄托的就是對逝去的先人深深的懷念,流露的就是那種最虔誠最質樸的感情。我照著父親的吩咐,插上香桿,點上蠟燭,也第一次面對著先人的'碑刻,音容整肅,雙手合十……
如今,已長大懂事的我,在清明節(jié)日里,再次進山掃墓。一路上,鄉(xiāng)親們手提祭品,流目四顧,而走在一旁的我,忽然有了更多的感悟:他們的目光搜羅在莊稼地里、山野深處,他們不就是在觀賞風景,而就是在搜尋先輩的腳印,這里漫山遍野,一定還遺留著先輩們深山打柴、野地開荒時走過的步子。而眼前的父老,正就是在這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中,攜子攜孫,邁著和先輩們一樣深重的步子,來到這荒山野地,面對重重丘墳,做一次最虔誠的祭吊和禱告。除卻一如既往的擺祭品、插紙旗、放鞭炮,我的父老鄉(xiāng)親,攤開族譜,向墳臺旁邊的年輕后生講述著先輩的辛酸、艱難與榮耀,此時,父親口里滔滔不絕,臉龐映著火紅燭光,神色間充滿了無邊的慷慨與自豪。
掃墓歸來,兒童們跳脫雀躍,大人們也一路談笑風生。父親悠然回望,風煙散盡,山郊漸遠,他的目光變得愈加幽遠和明澈,心里似乎充滿了踏實。也許和父親一樣,人們都已經(jīng)自信,辛勤地勞動,加之先輩們的佑護,一切都充滿了希望。清明節(jié)過后,不會再就是青黃不接的節(jié)令,而就是農(nóng)人們精神十足,準備付出更多勞動的火熱旺季,再就就是碩果累累的黃金季節(jié)……
【清明的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的隨筆04-09
清明踏青隨筆03-27
清明的雨隨筆01-29
又是清明隨筆01-27
清明祭祖隨筆01-27
清明話題隨筆02-22
清明祭祀隨筆02-10
清明回家隨筆02-18
關于清明隨筆03-07
清明高中隨筆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