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端午節(jié)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
端午節(jié)到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后,人們?yōu)榱耸菇~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后演變?yōu)槌贼兆恿恕?/p>
這天早上,媽媽要煮美味的粽子。只見媽媽往鍋里放了水,把鍋放到煤氣灶上,把粽子放到了鍋里,點上了火。過了不久,一股香味從鍋里飄了出來,美味的粽子出鍋了。粽子有點像三角形,難怪它們有“角黍”之稱呢。我小心翼翼地解開了綁著粽子的線,把粽葉一層一層地拆開,終于可以吃了。粽子有一層糯米,吃到里面就是餡了。粽子餡也多種多樣,有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豐富多彩。我吃到的是肉餡。肉配合糯米,真是又香又美味。我吃了一個,還是回味無窮,于是我又吃了一個。雖然我沒體驗到包粽子的樂趣,但是我嘗到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jié)還要賽龍舟,傳說在兩千多年前,屈原不得而自溺于汨羅江。傳說鄉(xiāng)民怕屈原的遺體被魚啄食,就在水上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我曾經看過賽龍舟,那場面很壯觀。有一些人負責敲鑼打鼓,有一些人負責劃龍舟,其中有一個人在船尾劃。所有龍舟都拼命向終點沖去。
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節(jié)隨筆 篇2
去年的端午節(jié),雖一個人在家,可傳統(tǒng)習俗不能丟。
天剛蒙蒙亮,早市上的節(jié)日氣氛就營造好了。有沸騰在鍋里的的粽子,粽香襲人;有帶露珠的艾蒿、菖蒲,小販早已捆好了,一小把兒一小把兒的擺放在路邊,濕潤清香;有花花綠綠的紙葫蘆,是現(xiàn)代工藝制成,顏色傳統(tǒng),漂亮,但很嬌貴,只能手提,不可抓碰;香荷包、五彩線更是應有盡有,目不暇接,給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我用一元錢買了一把艾蒿與菖蒲,花兩元錢買了兩個粽子,又花了兩元錢買了一對兒紙葫蘆,這個端午節(jié)就辦置齊了。
或許是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或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現(xiàn)代占了上風,人們便越發(fā)得懶惰了,你隨便可以找到沒時間的借口,節(jié)日也就變得這樣簡單了,仿佛成了一種形式。
任何事物都帶有兩面性,F(xiàn)在過端午節(jié),雖省去了采艾蒿,包粽子,折紙葫蘆等環(huán)節(jié),讓過節(jié)便簡單容易了。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節(jié)日表面的味道登峰造極,而節(jié)日靈魂的味道則清淡如水。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只知道端午節(jié)年年過,對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傳統(tǒng)習俗的了解,則知之甚少,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宗留下的傳統(tǒng),就在自己的手上淡化了。
回到家,見時間還早,我打開了電腦,要為端午節(jié)尋根求原,讓自己過一個真真切切的,不流于形式的端午節(jié)。
我了解到,我國的漢民族,稱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而端午節(jié)的'來歷有諸多說法,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于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至于掛菖蒲、艾葉、紙葫蘆,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習俗,則據(jù)說是為了壓邪。
傳說,屈原受朝廷迫害,于五月初五自盡投汩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線、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但終不見屈原的尸體。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磥,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并有唐代詩詞《端午》為證!肮(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绷恚瑬|漢《風俗通義》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梢姡糯晕逶鲁跷鍨閻喝,是普遍現(xiàn)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掌握了理論依據(jù)后,我起身虔誠的把艾蒿、菖蒲、紙葫蘆掛在門楣,凝視數(shù)秒后,帶著對屈原的敬畏之心吃下了粽子。偉大的詩人屈原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詩句,仿佛就在我耳邊環(huán)繞。
端午節(jié)隨筆 篇3
啊,又到了端午節(jié),這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
對目前的我而言,端午節(jié)和平時有兩點不同:一是回宿舍的路上可以看見有擺攤賣粽子的;二是早上要發(fā)送N條祝福端午節(jié)的短信給朋友和老師。
一說到端午節(jié),我就想到粽子,繼而想到屈原,繼而想到“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繼而想到上中學時語文課被強迫背誦《離騷》,繼而想到高考寫作文時候的抓耳撓腮,繼而我現(xiàn)在就想抓耳撓腮。
上高中時候,一次開學時候發(fā)新課本,清點完之后沒事翻著新課本玩,突然發(fā)現(xiàn)旁邊一個女生在那樂,問她為什么這么樂,她說“你發(fā)現(xiàn)沒有,這個學期語文課只有兩篇課文需要背誦,而且就一段”,繼而我也跟著樂。
晚上組里組織一起出去吃自助,哎,在這個摳門的公司,上次組織吃飯都是年前的事情了,看看人家的公司,動輒就組織出去玩。
與往常不同,這次出去吃飯,總經理和技術總監(jiān)竟然都來參加,對我們這個小小的研發(fā)組真實受寵若驚。上個星期組長就開會通知大家到時候一定不要請假。說實話,誰請假啊,著鐵公雞的公司,好不容易拔次毛,大家還不輪圓了腮幫子。
你看你看,大家中午都留著肚子兮;你看你看,中午吃飯的時候女生都去喝粥兮;你看你看,二姐再有兩個月就生寶寶了,不照樣挺著大肚子來參加兮。
挺欽佩總經理的`。高處不勝寒,一個八百人公司的總經理肯定有我目前無法想象的壓力和繁忙的工作,卻還能在端午節(jié)抽空來鼓舞士氣?赡苓@輩子我都不會達到他的那種高度,但至少我要嘗試著學習他的那種一心多用的本領。
祝愿大家都能過一個美滿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隨筆 篇4
每年到端午節(jié)來臨,網上和微信中一片“粽情”飄香的味道,南方有水的地方,更是早早地就預備下劃龍舟比賽的物件,緊鑼密鼓地加強訓練劃龍舟比賽的“戰(zhàn)斗”隊伍。而在我們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端午節(jié)則是以包粽子、結花繩、做荷包、圖吉利的民間活動為主。由于缺水,村民們不敢奢望在大江大河中祭奠、舉辦劃龍舟活動,因此也就不知道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我知道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那還是在上了小學以后的事。
過去,我們那里鄉(xiāng)下根本買不到糯米,所以每到過端午只能吃干榆樹錢做的粑粑,最有錢的人家也只能是從集市上買回二斤干棗,過端午用水泡醒了蒸棗山吃。常記得我們家門前那棵老榆樹,春天,當那上面結滿一串串鵝黃色香味甜綿厚實的榆錢時,就是我們最喜歡的時候。這榆錢自古就有被食用的'習慣,農村的小孩根本就不懂講衛(wèi)生這一說辭,只要是看見榆錢,就爬上樹去先美美地捋著生嚼著吃上幾口,解解饞。然后再揀粗大肉厚的折幾支帶回家晾干存起來,等到過端午節(jié)時讓媽媽和著粗面蒸粑粑吃。
記得那時侯還有個順口溜:“東家女,西家娃,采回榆錢過家家,一串串,一把把,交給媽媽做粑粑!。假如那一年的雨水多,村頭那棵老榆樹和著春風、映著綠色,金黃的榆錢綴滿枝頭。每到這個季節(jié),母親都會帶領我們一群小孩子采摘很多的榆錢來,做著各種榆錢飯,還把剩余的榆樹錢晾干存起來,以備過端午給我們蒸榆錢粑粑吃。也許是我們嘴饞、也許是童年記憶深刻的緣故,現(xiàn)在想起來那種榆錢粑粑的味道,那種嚼在口里那么香甜,那么可口,百吃不厭的情景時,比現(xiàn)在吃肉的味道還香。現(xiàn)在母親已經不在人世,每每想起這些事來,心里總是酸楚楚的……
過端午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盼著媽媽給我們戴花線繩繩,女孩子則盼著媽媽給她們“包指甲”。10歲以下的小孩子最希望戴花繩繩和包指甲。媽媽拿來五色線,挽起褲腿,用兩只手靈巧地在她自己的光腿上將兩股五色線合二為一,搓成一條條花線繩,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分別給我們系在脖子里和兩只手腕及兩只腳腕上,并囑咐我們在洗臉時不要粘上水。直到農歷六月六才能解除,這一個月不能下河戲水,否則花線繩遇水掉色就不靈驗了。小孩家不懂啥叫不靈驗于是問媽媽,媽媽說,子孫娘娘不保佑你平安了唄!我們一聽這話,嚇得一吐舌頭說:“還有這事?”媽媽一臉嚴肅說:“不信你就試試看!”說是那樣說,畢竟是小孩嘛,大人一唬就乖乖聽話了,連晚上睡覺做夢都不敢馬虎。
女孩子包指甲那更是受罪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將和了白礬的鳳仙花在碗里搗碎,放在妹妹的指甲蓋上,用南瓜葉包一層,再用白布條包一層,最后用白線扎住,并囑咐晚上睡覺要小心,不可蹭掉。還說不可以放屁,說一放屁包的指甲就不紅了。嚇得妹妹哭鼻子,媽說誰怕誰就不要包了。兩個妹妹搖搖頭,立馬止住哭,乖乖地讓媽媽給她們把十個手指頭都包上。眼瞅著媽媽的耐心細致,我們幾個男孩子眼睛里都并射出羨慕的光亮。五天后,當媽媽一個一個地打開妹妹的手指時,我們驚呆了:妹妹們的手指甲就像變魔術似的,紅紅地染上了一層顏色,拿水洗都洗不掉。
倆妹妹高興地一跳多高跨出門檻,在院子里大聲嚷嚷:“我的指甲變紅了!”我們幾個男孩子羨慕地直咽口水,纏著媽媽也要包指甲。媽媽說,男孩子不能包,包了紅指甲以后說娶不上媳婦!
如今媽媽離我們而去十年了,媽媽不給妹妹們包指甲也已經幾十年了,曾經的場景僅能定格在童年的記憶里。作為我們仍然相守的這些古老節(jié)日往事和溫馨回憶,伴隨著包粽子,插艾草這些古老傳統(tǒng)習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種美好的回望和駐足,維系著人間的親情。
盼望著,盼望著時光靜淌,歲月溫暖!
端午節(jié)隨筆 篇5
端午節(jié)隨筆 篇6
雖然端午節(jié)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xiāng)。
賁樓茆留有我美好的記憶,
塔子山留有我快樂的童年。
質樸的父老鄉(xiāng)親讓我終生難忘!
雖然端午節(jié)我未曾回老家,
但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早已深刻腦海。
拔苦菜砍苜蓿等米下鍋,
攔羊喂豬養(yǎng)雞填補日子的清苦。
勤勞善良的鄉(xiāng)親總盼有個好光景!
雖然端午節(jié)我未曾回老家,
但我的心兒早已飛回生我養(yǎng)我的小山村。
大叔家的院子里聚滿了久而未聚的叔父和兄弟,
滿飲的啤酒敞開胸懷敘述濃濃的鄉(xiāng)思。
血濃于水全村一家親永遠是我們困了累了歇腳的'地方!
雖然端午節(jié)我未曾回老家,
但那香甜的糯米粽子早已祭奠我的祖先。
高家圪佬的戲臺上晉劇聲聲響起,
廟里的神像開光光照四方。
上布施的人們啊心底祈求神靈保佑平安健康!
灑一壺濁酒倒一壺水,
立一尊石碑保四方綏。
端午節(jié)啊,這個祭祀得節(jié)日,
遠方的游子時時為家鄉(xiāng)祈福。
讓我們撕開粽葉,
在未來的歲月里迎接蓬勃欲出光芒四射的朝陽!
端午節(jié)隨筆 篇7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在山上,我看見老人們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來,傳說端午節(jié)早上晶瑩的的露水珠能夠將眼睛洗得又明又亮。了解了這一秘密,我馬上學著老人的樣子,也認認真真的捧起貓眼睛一樣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還聽說,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原來屈原是楚國的'大夫,還是個忠臣,但是他受到_臣的陷害,不能夠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為了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心,屈原就跳進大江里以死來抗爭。楚國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魚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讓大魚一吃將大魚的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后,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今天,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我要年年過端午節(jié),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好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端午節(jié)隨筆 篇8
農歷5月初5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當?shù)搅诉@一天,人們都要包粽子、賽龍舟。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非常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擁護。那個時候,秦國的實力非常強大,屈原想聯(lián)合各個國家一起對抗秦國。可是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見秦國的軍隊已經快要撞開楚國城門。心想:國家已經沒有希望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于是,他在農歷5月初5這一天投江自殺。
屈原死后,老百姓紛紛把用遼葉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獸吃了屈原。為了驚動魚兒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尸體,好尋找打撈屈原的尸體,人們還制造了一種叫“龍舟”的長船。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就賽龍舟。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依舊過著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成為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按規(guī)定放假一天。現(xiàn)在過端午節(jié)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和賽龍舟,有條件的可以去外地旅游,沒條件的也可以在家鄉(xiāng)郊游。
至今人們仍沒忘記屈原這位“愛國詩人”。我們一定要繼承先輩的志愿,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節(jié)隨筆 篇9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都特別愛吃粽子,但不是常吃。有個節(jié)日要吃雞蛋,戴“花絨”,這才由大人口中得知這個節(jié)日是五月端,而我們只關心能否吃到粽子,對于為什么叫五月端,就一無所知了。
五月端在祖輩心中是有分量的,和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冬節(jié)一樣隆重。這時大人們煮雞蛋給我們吃,而平時是很少吃到雞蛋的;大人們給我們買紅黃綠三色的“花絨”,綰在我們手腕上,腳腕上,戴在我們脖子上,說這樣可以避災辟邪,讓我們長命。那時有騎著自行車的販子走村竄巷地叫賣“花絨”的,“花絨”裹在一個滴溜骨碌的六棱柱架子上,色澤絢麗,柔軟。每當這時看到他們,我們就會央求大人們給我們買;開頭有一個人買了,漸漸地就圍了一圈人,挑選,講價,仿佛成了街市上一個親切,熱鬧的攤點。
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九十年代,街上很少有賣粽子的,我很少吃過粽子,對粽子是陌生的;但看到別人吃粽子自然是異常羨慕的,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吃粽子的。我也吃過幾回粽子,是親戚家送來的,蘆葦葉包的,三棱錐形,餡料是黏米和紅棗,甜,黏,香。吃過了一回,還惦記那個味道,每當看見蘆葦就容易想到粽子。每逢這個節(jié)日,村里富裕人家的一些老實、有禮貌的孩子們就會,依偎著家人到河邊采摘新鮮的.蘆葦葉,要又大又寬的那種,回家洗干凈,開始包粽子。包粽子是個藝術活了,我們又不會參與,只知道粽子好吃,對包粽子卻也是著迷的;無奈哦,只得羨慕,心里直流口水了。粽子的味道和工藝對我有著很大的魅力,對這個吃粽子的節(jié)日也就“上心”了,懵懂中,期望這個節(jié)日早早到來。
如今又到了吃粽子的節(jié)日了。這天,下起了小雨,只有中午晴了一會兒;然而,沒有絲毫影響人們的激情。人們走到街上買了各種東西,蔬菜,肉,雞蛋等等,為準備一份端午的盛宴而忙碌,像往年一樣,想過一個祥和吉慶的節(jié)。人們以過節(jié)來紀念過去的歲月,犒勞自己,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這樣可以鼓勵自己努力工作,給兒孫帶來樂趣,合家盼望著幸福,平安,喜慶;可以凝聚家人的心,讓家的味道變得濃烈,芬芳。這天,我還是吃著煮雞蛋,味道還是如小時候的香,對粽子就不那么十分渴望了。周圍的孩子們也不戴“花絨”了,有的只穿著由紅色繡花的綢緞做的褲子,有的打扮和平常一樣,在門口調皮的玩耍。幾乎家家門上都插著艾草,這一點至今沒變。
小時候吃粽子已變成心中一段美味的回憶了。那時大人們只知道端午節(jié)是祖輩們定下來的,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過節(jié)享受就是了,卻很少有知道來歷的,也很少給我們講起。直到我上了初中,學了屈原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屈大夫的,也叫做端午節(jié)。我得知屈原是一位忠誠的大臣,寫下了一部名作《離騷》;但受到惡人的排擠,無奈最后投江而死。《離騷》比較難懂,我只記得“哀民之多艱”這一句。我雖然難以理解《離騷》,但同情屈原的遭遇。端午節(jié)人們包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忠誠大夫,與英魂共享美食、安樂,寄托了哀思,也彰顯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現(xiàn)在,即便吃不到粽子,只要想到或看到粽子,就會生起歡喜之感,好像每天都是吉祥的端午節(jié)。我知道人們用綠蘆葦葉,包著黏米,大紅棗,芝麻之類的餡料,包成三棱錐形,用白線捆好,放到蒸籠里蒸煮,熟了的粽子成灰綠色,鼓鼓的外形,吃起來,味道沒得說。記得有一次在長途車站,我買了一個粽子,花了五元錢,味道一樣甜。雖然貴點,我仍感到很滿意,當然也有很多人買。
有時候,我想,粽子為什要用青綠色的蘆葦葉包成?人們可能也有這個疑問吧。這要先從蘆葦說起。傳說神仙喜歡在蘆葦蓋的棚子下乘涼,蘆葦就意味著吉祥如意,用蘆葦葉做的粽子就沾上了喜慶的含義了,能給人們帶來好運氣。觀音菩薩喜歡竹葉,竹葉就成了吉祥的代稱了,所以有的地方人們喜歡用寬大的那種竹葉來包粽子,圖個吉利。那種竹葉也類似蘆葦葉。
許多人們?yōu)槭裁磹鄢贼兆樱课乙詾,粽子味道固然是美的,但粽子也是一種素食齋飯,就像臘八節(jié)人們喝臘八粥一樣,吃粽子寓意著虔誠之心,以祈求神靈祖宗的保佑。
人們把煮熟的粽子,拿一些投入到河流江湖中來紀念屈原大夫,表示哀悼,為什會有這個舉動?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諸葛亮渡瀘水時,受到阻礙,就曾以羊馬的肉做成饅頭,投到瀘水中祭奠水中的亡靈,或超度他們轉世,或勸導他們隨隊伍回歸故里。祭祀完了,風平浪靜,順利渡過瀘水。可見在那時候已經有投食物到河里祭祀亡魂的做法了,之前也一定有這樣的古老做法。所以用粽子來懷念屈大夫,也是隨古風的!吧窆碇,其明盛矣!”尊重逝去英靈,早已是一種風土人情了。
念端午節(jié),對屈大夫的《離騷》一書也倍加敬重了,定猶如他這個人一般璀璨奪目,我心中生起一個念頭:要趁這個端午節(jié),手捧這本千古絕唱的奇書來,讓心靈化入書中,體會仁人的德行,作一場情感之旅。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0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xiāng)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jié)。雖然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jié)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xiàn)端午節(jié)特色。
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jié)日。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里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tǒng)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jié)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jié)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難忘的端午節(jié)隨筆7難忘的端午節(jié)隨筆散文
6月16日是端午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墒翘煊胁粶y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qū)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shù)卮迕褚淮蚵牐f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1
從今年開始,農歷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jié),為法定節(jié)假日。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jié)。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與我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端午節(jié)雖然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是在長期的文化交流中已經逐漸地融入鄰近國家的文化中,已經具有了獨特的生命力和特點———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jié)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早就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jié)還被稱為車輪節(jié),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
韓國、日本、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有過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而我們卻正在漸漸淡忘,陶醉在“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一個又一個“洋節(jié)”中;或者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所異化,節(jié)日的意義日漸淪為經濟學上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漸漸丟失了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親情、團聚,以及文化的傳承與智慧。
突然聽到我們的鄰國要將端午節(jié)向聯(lián)合國申報為文化遺產時,我們會是什么表情呢?表情之余,就是反思。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似乎總是離不開吃。端午節(jié)吃粽子,清明節(jié)吃青團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中秋節(jié)吃月餅,春節(jié)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鮮明的風俗——吃。而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吸引力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傳統(tǒng)文化怎么會一天天地遠離我們?是誰拋棄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呢?
是否可以這樣說,今天我們確實有了吃了,但吃得實在是沒文化。
文化是不可以量化的,是一種精神的外顯形式;更不可以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就象我們的愛心是不可以用捐錢的多少來衡量的,一億大洋是愛心,一分小錢也是愛心;他們的愛心是等價的,因為愛心無價。文化不僅是形式,重要的是內涵。
今年開始,端午節(jié)終于有了法定假日的外衣,開始了我們傳統(tǒng)節(jié)日保衛(wèi)戰(zhàn)。
今年我們只問:你放假過端午節(jié)了嗎?
明年我們會問:你的端午有文化嗎?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2
端午節(jié),包粽子,青青的粽葉,晶瑩的糯米,拎著這一串青蔥的精靈兒,投于江中吧,那投水而亡的長劍蛾冠之士可曾接到?你可知江邊日夜陪伴你的香芷汀蘭也迎風灑淚,似乎也失去了動人的芳香。
端午節(jié),賽龍舟,聰明過人的阿端在年年騰挪于龍舟之上,這一年卻失足落水,是可愛的晚霞在水底招喚他么?
端午節(jié),掛艾葉,一句不該聽的是非話,一瓶不該喝的雄黃酒,讓端莊美麗的白娘子在許仙眼里變了模樣。
每年端午,母親幾天前就買回粽葉,放一木盆水,泡著,洗一蘿糯米,掛檐下瀝水,待干了,便開始包了。將粽葉兩端彎起,底部形成一個尖角,抓把米揣實,兜起粽葉,三裹兩裹,扎上繩。我則蹲在一旁弄水,看母親忙活,這一看,看了許多年——至今不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粽葉飄香。經常有人提著煮熟的各種餡的.粽子送東家送西家。小孩兒胖乎乎的手腕上戴著鈴鐺,系著五彩絲線(說是辟邪的),走一步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大點的孩子脖子上掛著個絨線編的“簍”子,里面放一個煮熟的咸鴨蛋,晃來晃去的。不愛吃太甜膩的東西,卻喜歡將冷粽子蘸了白糖吃,有種特別的味道。
又是端午節(jié),昨天打電話回家,母親說粽子已包好了。我說扔幾個過來吧,我想吃……
明天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3
又是一年粽葉飄香時!岸宋绻(jié)您準備怎么過?”對于許多市民來說,無外乎就是吃粽子,或利用這個小長假與家人外出郊游,放松一下心情,而對端午立節(jié)的本意及伴隨而來的屈原精神,恐怕沒有多少人去細細品味。
端午節(jié),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端午節(jié)由來的傳說有很多,而源于紀念屈原則是一說。屈原,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為力主聯(lián)齊抗秦,受到貴族的強烈反對,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后,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又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報國無望的情況下,于農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的壯麗樂章。
屈原死后,百姓紛紛來到汨羅江,奮力打撈其尸體。傳說投粽子于江中,可以粘住魚嘴;把雄黃酒倒進江中,可以暈蛟龍水獸;劃龍舟來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這些美麗的傳說,表達了古人對屈原這位愛國志士的崇敬與思念,并作為端午習俗流傳了下來。而作為后人來說,倘若我們至今尚不知曉端午節(jié)的由來,不知曉“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憤,不明了“竟渡深悲千載冤”的沉重,不掌握“忠魂一去詎能還”那段悲壯歷史,依筆者之見,縱然粽子再香,恐怕也味同嚼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位哲人曾說:構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脈,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脈的傳統(tǒng)文化,它是區(qū)別于這一民族與另一民族的永恒標志,是支撐這個民族脊梁的`精神。唐代詩人殷堯藩感慨道: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因為屈原,人們記住了端午;因為端午,人們記住了屈原。后人紀念屈原,不是因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為他的性格,而是因為他心系黎民、體恤蒼生的民眾情懷,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為官品格,奮發(fā)向上、堅定不移的創(chuàng)新精神。
兩千年的端午節(jié),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寶庫。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當從這座寶庫中尋求力量,激發(fā)自己朝著理想不斷求索與奮斗!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4
端午臨近,看到沿街叫賣的香囊、艾葉、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兒時的記憶。
記得上小學時,那時的日子還苦,每當端午時節(jié),平日里指望母雞下蛋賣錢過日子的母親,總是照例狠狠心,攢上十個八個雞蛋,讓我們姐弟幾個飽口福。我們呢,拿著舍不得吃的雞蛋,揀個大皮厚的,到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們玩碰雞蛋游戲,不管誰的雞蛋先爛,也不計較輸贏,因為都有雞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簡單游戲,總是讓我樂此不彼,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的留戀。
現(xiàn)在看來,端午節(jié)在兒時的印象中只不過是可以吃雞蛋解讒的日子,而不是記念屈原大夫的節(jié)日。但似乎也有點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的大臣,因為報國無門而投了汩羅江,卻一直對人們紀念他的方式有點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雞蛋投進河里,那有多可惜呀!而慶幸的是,我們那里每家每戶都是將雞蛋投進了“五臟廟”里,而沒有白白地扔掉,F(xiàn)在回想起來,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獲的話,那就是覺得屈大夫是個好人,起碼是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吃上雞。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兒時那溫飽不濟的.日子也漸漸地淡出了記憶,兒時的我現(xiàn)已為人父,而我試圖讓孩子也像我一樣過端午節(jié)的想法,卻得不到女兒的贊同,望著女兒眼瞅雞蛋嘟著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節(jié)到底該怎么過?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過節(jié)的形式?物質只不過是節(jié)日的載體,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jié)作為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表現(xiàn)了人們對他不為個人謀私利而心系國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載體。而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不是憶苦思甜或者創(chuàng)新過節(jié)的形式,而是要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物質貧乏時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缺憾,應當從孩子們這一代重新找回來。
在當下洋節(jié)泛濫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漸漸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失去了興趣,而對西方的節(jié)日,什么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卻極力推崇,過得津津有味。就連不少從傳統(tǒng)里走過來的人也都在嘆息:年味淡了,節(jié)味變了。難道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真的過時了嗎?那流傳了幾千年、承載了中華歷史文明與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難道還不如沒有傳統(tǒng)文化基礎的洋節(jié)嗎。
一位學者說過:“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tǒng),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沉淀為一段歷史!敝袊(jié)日作為一種民族習俗,一種歷史傳統(tǒng),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流轉變遷和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與追求。每一個節(jié)日都蘊含著我們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如春節(jié)追求普天同慶、社會和諧,七月七歌頌人間美好愛情,“仲秋”祈禱團圓豐收……千百年來,無論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開元盛世,還是“萬戶蕭凋鬼唱歌”的艱苦時代,不管是白饃換成了窩頭,還是窩頭換成了菜團,中國人仍然用無限的虔誠演繹著曾經被祖先演繹過的節(jié)日,把祖先的印記一路帶到今天。
由此看來,過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要的不在于過節(jié)的形式,而在于節(jié)日的內涵,年糕、月餅、粽子、雞蛋等只不過是節(jié)日的道具,倘若忽視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那么節(jié)日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費的機會,那么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必將大打折扣。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5
不知道這是印象中的第幾個端午節(jié)了。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睕]有離鄉(xiāng)遠行,但卻有著莫名的天地之隔的傷感。在熟悉的地方,沒有了熟悉的人的陪伴,就算有同事一起,但節(jié)日的氛圍變得陌生,早已提不起興致,節(jié)日只是一個回憶的日子。一個孤家寡人的暗自傷神的日子。
小時候的端午節(jié),夾帶著麥面饃的糊香和稻秧苗清香的氣息,有時竟兩手土黃兩腿泥巴地貪婪地吃著粽子、甜酒和雞蛋,聞著濃郁的艾蒿香氣,感覺真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節(jié)氣了,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碰見小河溝里的水即將被抽干,伙伴們一起光著身子在河溝里渾水摸魚,不用說又是另一種享受了。那是一種原始的、農村的、沒有過多奢望的、純樸的`鄉(xiāng)土氣息的端午節(jié)了。
那時候,一大家子,一大莊子,生活貧瘠,雖然窮,但不覺得缺少什么,得到一丁點就很容易知足。幾十年走過來,農村時代的烙印是那么讓人難忘和留念。
后來,離開了農村成了家,端午節(jié)就在雙方老人家那里過了,老人家們辛苦地提前準備了一兩天,兒女們的到來,能夠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慰藉,感覺這樣的節(jié)氣是一種團聚,一種敬老。
時過境遷,幾年來的變故,找不到以前過節(jié)的那種感覺了。
端午的平淡無味,卻也使我久久不能平靜,思緒萬千。曾經的傷痛,談何曾經。端午可是一腔熱血?可是一身抱負?可是一生理想?又可是人生希望?端午似乎使我忘記曾經的傷痛;端午仿佛使我振作、奮發(fā)、圖強。可是,好了傷疤,可以忘了疼,卻無法使傷痕消亡殆盡,卻逃不了傷過的事實。
端午節(jié)的記憶,再次牽出對母親、岳父和愛妻的懷念,伊人已逝,黃鶴渺渺,面對遠逝的親人,在此默默地為你們祝福了。
端午節(jié)隨筆 篇16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例如:熱鬧的春節(jié),祭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jié),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jié)也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都是什么,那有兩種,一種是劃龍舟,另外一個就是傳統(tǒng)美食包粽子。在端午節(jié)我和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其實包粽子也有講究的,首先要準備好糯米、粽葉、繩子,當然也要準備一些肉,糖,紅棗等。做粽子時我和媽媽先把糯米和粽葉洗干凈,餡料也調好,把粽葉卷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再慢慢的舀起一勺糯米塞入粽葉中,中間加入蜜棗然后用勺子熟練的又蓋上一層糯米,再用一片粽葉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然后用繩子綁的緊緊的。這樣一個讓我垂涎欲滴的粽子就完成了,讓在一旁的我直喊媽媽真棒,媽媽真棒。
我也學著樣子試了起來,先拿起兩片粽葉橫豎交叉卷成一個漏斗形,在學者媽媽的樣子舀起一勺糯米,還沒等我全部放入漏斗中,粽葉就好似天塌了一樣,一半裝進,一半撒在桌子上,看我包的樣子。看媽媽包的那么簡單,怎么到我這里那么難呢?看來我真是變成了一個“小吃貨”了。
后來經過媽媽的幫助我也完成了自己的杰作,雖然難看了點,這也是我的勝利品。經過我的學習,我內心里開始和媽媽暗暗的'比起賽了,一會兒我們包了一大串粽子。我想看我們的杰作,就催著媽媽趕緊下鍋煮粽子,我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媽媽插好電沒過多久就從廚房里飄來了陣陣的粽子香味,這香氣這點好美啊?香氣飄滿整個廚房,聞的我簡直口水直流三千尺!過了一段時間媽媽說:“可以開鍋了”我飛快的沖進廚房,打開鍋蓋就下手抓起一個熱乎乎的粽子,也不管有多么燙,簡直美味極了,粘乎乎真的好吃極了,我連連不住的感嘆“簡直是人間美味?。
在這個端午節(jié),我不僅吃上了美味的粽子,還自己親身體驗一把,真是一舉兩得!這是一個美麗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隨筆】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隨筆10-11
端午節(jié)隨筆10-23
端午節(jié)隨筆11-01
端午節(jié)的隨筆11-16
端午節(jié)教育隨筆06-12
初中端午節(jié)隨筆12-27
端午節(jié)文化隨筆12-07
描寫端午節(jié)隨筆04-02
關于端午節(jié)隨筆04-20
端午節(jié)家鄉(xiāng)隨筆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