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隨筆

端午節(jié)的隨筆

時間:2023-09-26 13:16:20 隨筆 我要投稿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1

  端午,好像與我沒有什么干系,我沒有去任何地方,可是天空的藍有些渾濁,好似我心底油然而生的感傷。

  ——題記

  一連幾天陰雨不斷,卻在清明這天放晴了。取之心底的壓抑,不由得有幾絲感傷。

  前些時候,是木棉花由盛轉衰的過渡期。眼看著木棉花一朵朵飄落,落在城市的底層,“零落成泥輾作塵”。儲蓄了一年的力量,如今卻被踐踏,我想,這不是它想要的。

  沒由來的,很自然地想到了早已離開塵世的人。正如木棉花一樣,在釋放過光彩后,離開所依存的世界。無論在過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贊揚還是鄙視,都是未知。

  忽然,好像看見了空中的亡靈。此時。我能做的,只是握一握他們虛無的手。是安慰,也算是祭拜吧。

  驀然醒悟,原來人生不過如此。既然死后的',是不能決定的,那么,就只有像木棉一樣,綻放畢生的含蓄。

  想著,陽光就透過薄薄的云層釋放出來,我仿佛看見了光束,澄明,純凈?纱藭r的天空,怪誕得出奇——云塊很薄很淡;天空的顏色模糊且朦朧,些許暗淡,些許明朗;陽光刺眼,卻找不到根源。

  此時的天空正如我的心情,復雜、混亂,唯一感知到的,是那么點感傷與憂郁。

  二

  再來,就是無盡的惆悵。我突然想起了陳舊的往事——我回過頭去看自己成長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觀望,我以孤獨的姿態(tài)站在路邊上雙手插在風衣的兜里,我看到無數的人群從我身邊面無表情地走過,偶爾有人停下來,對我微笑,燦若桃花。我知道,這些停留下來的人,最終會成為我生命中的溫暖,看到他們,我會想起不離不棄。

  原來最終留給我溫暖和想望的還是朋友。每個人都一樣吧。

  我想起了郭敬明的話:

  習慣了送你上車,再跑到馬路對面看你在車上安靜地坐下來

  習慣了替你買甜品,看你笑得像孩子

  習慣了走在路上替你看車,牽著你的手拉你過馬路

  習慣了你突然難過的性格,我就陪你不說話

  習慣了深夜的電話,窗外淅瀝的雨聲

  習慣了手機短信里的笑臉和生氣

  習慣了你的記性差,說過的話老忘記

  習慣了你對人的依賴盡管我也是個孩子

  習慣了你四處跑的性格老找不到人

  習慣了對自由的你有無窮的牽掛

  習慣了你突然出現在我面前說一起出去玩

  習慣了你的眼睛里明亮的光

  也習慣了你的眼睛中深深的暗

  習慣了在你難過的時候給你寫紙條

  習慣了發(fā)短信叫你記著吃飯

  我們彼此習慣了 所以不離不棄

  只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給彼此最深情的祝福,叫做不離不棄。

  三

  由想起了曾經發(fā)誓不再想的話——我不想長大。

  因為長大就是一種煉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被洗去了純真,以及許許多多的美好。

  我是多么不想忘記童年的美好,那些往事如同美麗的水晶球,那是我們所有孩子曾經的夢境,如同愛麗斯夢游仙境。可是,長大的愛麗斯丟失了鑰匙,她是該難過地蹲下來哭泣還是該繼續(xù)勇敢地往前走?

  可是,一個人總是要忘記一些事情,那么他才能記住另外一些事情。

  大人們總是會逼著我們這樣做。

  后記

  那個雨夜,風箏飄落,本以為幸福就此落腳,可是卻是未然。

  我必須在青春的洗禮中,勇敢地站起來,去堅強地面對。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2

  端午的味道,是盛開紫羅蘭的芳香,淡而優(yōu)雅。端午的味道,是綻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端午的味道,是開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端午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憂新,臨近端午,就會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學才子,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氣質過人。他在戰(zhàn)國時期創(chuàng)下業(yè)績。

  他不光創(chuàng)下業(yè)績,還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轉變?yōu)閭人歌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念。他是文壇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棄兒。他每次都想一心報國,讓自己的國家像一只雕聳立于大地上,卻總是遭遇小人的妒忌與報復,是自己的辛苦遲不被采用,最后在自己臨死前創(chuàng)作了一篇,用血和淚寫成的憂國之恩的`柔情長詩《離騷》。詩創(chuàng)作后,他帶著滿臉的憂傷和憤怒來到了江邊看著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仿佛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沒有被人發(fā)現。他帶著冷笑,縱身一躍跳入這冰冷的河水中,讓他沖洗著自己的身軀。他走了走的凄涼與悲傷,只是他對國家的愛太深了。他熱愛祖國,堅貞不屈的精神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坦然面對以,死報國,顯出他是多么地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打意凜然的豪杰氣魄給后人留下了許多深思。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報國情懷為祖國為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以幸福做出我顯得努力。

  端午的味道是有氣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樣甜。端午節(jié)這天,也是游子回家團聚的日子,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品嘗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嬸嬸都回來團聚,共度端午。我們家的粽子都是母親自己親手抱的,母親在廚房里忙來忙去,我和姐姐在屋里看書,可我的思緒早就飛遠了,想起了去年我們家的粽子不是母親親手抱的,而是從小攤上買來的,蒸好之后,我滿懷希望,可剛嘗第一口,我想被潑了一瓶水一樣這個粽子一點也不好吃,我嘟囔這,母親用慈祥的眼神望著我,溫柔的說:"吃都吃了,還是下回母親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淚都流出來了。突然聽見母親那清脆的聲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緒才飛回來,我看著桌子上熱騰騰的粽子,臉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飯桌旁,邊吃邊講著端午的來歷與意義。大家都是興高采烈。

  我看著這樣一桌團圓飯,心里美滋滋的。端午的味道,就是游子們回家團聚的喜悅與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開的花團;頑強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練的意志與頑強,綻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種種傳統(tǒng)的習俗,是那衷心報國,是那家家戶戶團圓,弘揚了端午的主旋律。端午的味道,與眾不同。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3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我今天才知道這是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所寫。也知道了為什么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插艾條的由來了,也知道了端午節(jié)與屈原故事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很久以前,賽龍舟是因為人們想更快的在江里找到投江的屈原,所以都把船頭雕琢成龍的`形狀,以此想用龍頭嚇跑江河里的魚怪,為了紀念他好快點找到屈原的尸體,免得讓屈原受到江河魚嚇的傷害。

  從此以后過端午節(jié),除了各地民間的賽龍舟,還有就是包粽子插艾條了。粽子是白玉之食,它象征著屈原那高尚和純潔的品德。人們向江河里投粽子給魚蝦吃,也是為了祈禱屈原不會遭到魚蝦的傷害。還有就是也讓屈原的靈魂得以安慰,插艾條的習俗也代表了,為屈原的靈魂起到了去毒避邪的寓意。

  過端午節(jié)那天,家家都要團聚在一起吃粽子,我們一早就來到了爺爺家,姑姑叔叔們也都來了,于是媽媽和姑姑嬸嬸一起包粽子,看著她們熟練地包著粽子,我在旁邊也躍躍欲試想嘗試一下,仔細觀察著媽媽怎么包,只見媽媽取兩片寬大的棕葉,用手卷成圓錐形狀,用手指在圓錐筒里轉轉,讓錐筒形狀更加美觀好看,然后再投入江米和其它餡料,再把多余棕葉按順序纏繞在上面,直到完全把糯米口包嚴了為止,然后用線把包好的粽子扎緊就完成了。我也學著媽媽的方法去包,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是搞的手忙腳亂,不是粽葉破了就是糯米漏出來了,要不就是太難看了。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快掌握了方法要領,包出來的粽子還挺“漂亮”呢!這個時候媽媽和姑姑們看了也都開心的笑了。

  這一天,我度過了一個愉快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4

  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著,空氣有些冷,雖然已過夏至……

  空氣里又彌漫了端午節(jié)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jié)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里。

  家鄉(xiāng)在秦嶺一帶,端午節(jié)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里,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忙著采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著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xiāng)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里,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fā)著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里,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jié)的那天,其實家家戶戶都忙著走鄰串友去了。提著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fā)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么客氣,想吃什么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fā)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游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著,清亮,樹木變得蔥郁。端午節(jié)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不同尋常的……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5

  當艾草長滿田野山村,大街小巷飄著艾草幽香的時候,又一個粽香飄溢的端午節(jié)如期而至。于是,那個悲壯的傳說、飛渡的龍舟、甜美的粽子融入心田。在幸福年代秉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免回望先人,遙寄哀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又稱端五節(jié)、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夏節(jié)、五月節(jié)、菖蒲節(jié)、龍舟節(jié)、解粽節(jié)、粽子節(jié)、詩人節(jié)等等名稱,本來是夏季一個驅除瘟疫的節(jié)日,終因歷史或傳說的某種事件,使之成為紀念的節(jié)日。2006年5月20日,端午節(jié)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開始,端午節(jié)被正式列入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規(guī)定端午節(jié),放假一天(農歷端午當日)。2009年9月30日,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審議并批準端午節(jié)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jié)日。由此,端午節(jié)不僅僅是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節(jié)日,給我們的感覺,更是一個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喜慶日子。

  屈原,中國著名的愛國詩人。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跡。時過境遷數千年后的今天,漸漸地被淡化,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jié)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社會時尚有一種魔力,它把很多事件、存在的生命力都用“流行”這個特殊的度量衡來衡量。都是寄托情思、拉動消費的重要資源,不管是西洋的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還是我們傳統(tǒng)的春節(jié)、中秋節(jié),只要能流行開來,能成為時尚的,就是好節(jié)。端午節(jié)漸漸地變了味,粽子充滿了時尚的味道,原先的原滋原味的粽子擺不上市面,而是各大商場打出的各樣格式的粽子品牌在吸引著客戶的眼球。此時,有誰會想到屈原?又有誰會真正了解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端午節(jié)變成商家獲取利益的平臺,處處充滿了微笑的陷阱。這就是當今社會的現實。

  當我們“過節(jié)思源”之后,不由覺得端午的意義,不僅“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一個載體,使公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享有權利處于行使和享受的狀態(tài)”;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增進社交、增進社會團結的機會”;也不僅“端午插蒲艾,既驅趕蚊蟲又美化環(huán)境”,還應該能以端午節(jié),來感懷和繼承屈原那種憂國憂民、心懷祖國、感念黎民的精神。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我們的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但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的魂寶,是廣大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因此,我們要從積極意義上挖掘中華民族文化底蘊,努力傳承和創(chuàng)造出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和藝術,讓中華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絢麗多姿。端午節(jié)如此,其他節(jié)日也是如此。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6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彌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后,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捍衛(wèi)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喂魚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梢赃@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征著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里面包著一顆紅棗,象征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粽葉和紅棗洗凈,洗好后,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葉里,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后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致的粽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粽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后,滿屋飄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粽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著粽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粽葉飄香的節(jié)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7

  粽葉飄香,艾葉插在門頭上,綠豆糕上場,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讓我倍感懷念和感概。歲月是一首歌,一樣的歌詞,不一樣的韻律,同樣都是端午節(jié),母親和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間里讓自己的孩子對端午節(jié)的感受有著天壤之別。

  小時候,端午節(jié)是我最盼望的節(jié)日之一,因為在這天,不但有粽子、綠豆糕、米粉肉吃,有糖果,重要的是母親還早早為我準備了新衣裳(母親會縫紉,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母親自己做),幾歲的時候,母親會給我縫制一件長袖外罩,上面一針一線的刺繡上一個圖案,記憶中印象深刻的當屬那一件天藍色的的確良外罩,母親刺繡了一只白色的鵝在上面,栩栩如生,我穿著她招搖過市,不但是小朋友羨慕,小朋友的媽媽們也羨慕,只是可惜她們沒有母親的那雙巧手。

  再后來大一點的時候,端午節(jié),母親便給我縫制碎花布衣,辮兩個小辮子,偶爾還備置一件毛衣,小時候天氣似乎沒這么熱,記得有一年的6.1兒童節(jié)就穿的母親為我準備的深綠色毛衣,藏青藍的褲子,白球鞋,參加學校組織的跳繩比賽,那身行頭,特別是毛衣同樣為我彩不少。母親,是個秀外慧中的人,勤勞能干,不管多忙碌,每個節(jié)日都積極認真地做準備,讓我每每對節(jié)日充滿了歡喜和期待,日子在母親的打理下,逐漸風生水起,我和姐姐也在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中健康陽光幸福地成長。

  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這些年的端午節(jié),甚至春節(jié),對我來說,似乎都如平常的日子一般,特別是近些年,更甚,再也沒有小時候的那種過節(jié)的氛圍和熱切,過節(jié)除了和家人小聚一下再無其他,就是我這樣的態(tài)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讓他也開始對節(jié)日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節(jié)日在他的`記憶里,只是放假,他可以不用去上學。

  究其原因,其實不是我對生活不熱愛,而是現時的生活條件好了,粽子一年四季超市里都有,想吃就買,衣服什么時候需要,就買來穿,只要孩子喜歡,大魚大肉變著花樣每天都在吃,不同于我的兒時,更多的是過節(jié)才能吃上一頓豐富的菜肴。

  或許,人懶了不積極了就會給自己找一些并不合適的理由,時代變遷也好,年歲大小也罷,端午節(jié),過與不過,重視與否,反映的其實都是人們對生活的心態(tài)。

  一年一年,一個個端午節(jié)就那樣隨流年遠去,記憶卻溫暖如斯,母親就在身邊,就在眼前,如今我也想用母親對我的那一份愛,來回報母親,同時也給兒子營造一份節(jié)日的氣氛,生活從來就是美麗的,只要用心,只要有心。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8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都特別愛吃粽子,但不是常吃。有個節(jié)日要吃雞蛋,戴“花絨”,這才由大人口中得知這個節(jié)日是五月端,而我們只關心能否吃到粽子,對于為什么叫五月端,就一無所知了。

  五月端在祖輩心中是有分量的,和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冬節(jié)一樣隆重。這時大人們煮雞蛋給我們吃,而平時是很少吃到雞蛋的;大人們給我們買紅黃綠三色的“花絨”,綰在我們手腕上,腳腕上,戴在我們脖子上,說這樣可以避災辟邪,讓我們長命。那時有騎著自行車的販子走村竄巷地叫賣“花絨”的,“花絨”裹在一個滴溜骨碌的六棱柱架子上,色澤絢麗,柔軟。每當這時看到他們,我們就會央求大人們給我們買;開頭有一個人買了,漸漸地就圍了一圈人,挑選,講價,仿佛成了街市上一個親切,熱鬧的攤點。

  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九十年代,街上很少有賣粽子的,我很少吃過粽子,對粽子是陌生的;但看到別人吃粽子自然是異常羨慕的,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可以吃粽子的。我也吃過幾回粽子,是親戚家送來的,蘆葦葉包的,三棱錐形,餡料是黏米和紅棗,甜,黏,香。吃過了一回,還惦記那個味道,每當看見蘆葦就容易想到粽子。每逢這個節(jié)日,村里富裕人家的一些老實、有禮貌的孩子們就會,依偎著家人到河邊采摘新鮮的蘆葦葉,要又大又寬的那種,回家洗干凈,開始包粽子。包粽子是個藝術活了,我們又不會參與,只知道粽子好吃,對包粽子卻也是著迷的;無奈哦,只得羨慕,心里直流口水了。粽子的味道和工藝對我有著很大的魅力,對這個吃粽子的節(jié)日也就“上心”了,懵懂中,期望這個節(jié)日早早到來。

  如今又到了吃粽子的節(jié)日了。這天,下起了小雨,只有中午晴了一會兒;然而,沒有絲毫影響人們的激情。人們走到街上買了各種東西,蔬菜,肉,雞蛋等等,為準備一份端午的盛宴而忙碌,像往年一樣,想過一個祥和吉慶的節(jié)。人們以過節(jié)來紀念過去的歲月,犒勞自己,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這樣可以鼓勵自己努力工作,給兒孫帶來樂趣,合家盼望著幸福,平安,喜慶;可以凝聚家人的心,讓家的'味道變得濃烈,芬芳。這天,我還是吃著煮雞蛋,味道還是如小時候的香,對粽子就不那么十分渴望了。周圍的孩子們也不戴“花絨”了,有的只穿著由紅色繡花的綢緞做的褲子,有的打扮和平常一樣,在門口調皮的玩耍。幾乎家家門上都插著艾草,這一點至今沒變 。

  小時候吃粽子已變成心中一段美味的回憶了。那時大人們只知道端午節(jié)是祖輩們定下來的,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過節(jié)享受就是了,卻很少有知道來歷的,也很少給我們講起。直到我上了初中,學了屈原的一篇文章,才知道這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屈大夫的,也叫做端午節(jié)。我得知屈原是一位忠誠的大臣,寫下了一部名作《離騷》;但受到惡人的排擠,無奈最后投江而死!峨x騷》比較難懂,我只記得 “哀民之多艱”這一句。我雖然難以理解《離騷》,但同情屈原的遭遇。端午節(jié)人們包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忠誠大夫,與英魂共享美食、安樂,寄托了哀思,也彰顯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現在,即便吃不到粽子,只要想到或看到粽子,就會生起歡喜之感,好像每天都是吉祥的端午節(jié)。我知道人們用綠蘆葦葉,包著黏米,大紅棗,芝麻之類的餡料,包成三棱錐形,用白線捆好,放到蒸籠里蒸煮,熟了的粽子成灰綠色,鼓鼓的外形,吃起來,味道沒得說。記得有一次在長途車站,我買了一個粽子,花了五元錢,味道一樣甜。雖然貴點,我仍感到很滿意,當然也有很多人買。

  有時候,我想,粽子為什要用青綠色的蘆葦葉包成?人們可能也有這個疑問吧。這要先從蘆葦說起。傳說神仙喜歡在蘆葦蓋的棚子下乘涼,蘆葦就意味著吉祥如意,用蘆葦葉做的粽子就沾上了喜慶的含義了,能給人們帶來好運氣。觀音菩薩喜歡竹葉,竹葉就成了吉祥的代稱了,所以有的地方人們喜歡用寬大的那種竹葉來包粽子,圖個吉利。那種竹葉也類似蘆葦葉。

  許多人們?yōu)槭裁磹鄢贼兆?我以為,粽子味道固然是美的,但粽子也是一種素食齋飯,就像臘八節(jié)人們喝臘八粥一樣,吃粽子寓意著虔誠之心,以祈求神靈祖宗的保佑。

  人們把煮熟的粽子,拿一些投入到河流江湖中來紀念屈原大夫,表示哀悼,為什會有這個舉動?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諸葛亮渡瀘水時,受到阻礙,就曾以羊馬的肉做成饅頭,投到瀘水中祭奠水中的亡靈,或超度他們轉世,或勸導他們隨隊伍回歸故里。祭祀完了,風平浪靜,順利渡過瀘水?梢娫谀菚r候已經有投食物到河里祭祀亡魂的做法了,之前也一定有這樣的古老做法。所以用粽子來懷念屈大夫,也是隨古風的。“神鬼之德,其明盛矣!”尊重逝去英靈,早已是一種風土人情了。

  念端午節(jié),對屈大夫的《離騷》一書也倍加敬重了,定猶如他這個人一般璀璨奪目,我心中生起一個念頭:要趁這個端午節(jié),手捧這本千古絕唱的奇書來,讓心靈化入書中,體會仁人的德行,作一場情感之旅。

端午節(jié)的隨筆范文9

  五月端午節(jié),早上五點不到就滿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來樓上的鄰居告訴我是水艾草,氣得我差點沒背過氣去,幸虧手里還攥著幾根小時候就記得艾草樣子的真品,鍋里添上水,打上幾個雞蛋,艾草水熬雞蛋,水淡濁而青澀,入口苦則澀,心底自我安慰著幸是一口良藥。網上搜尋感覺著入藥后的清明,然則只是一款如下: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安胎。故是發(fā)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尋艾草有講究的,必須來去不見陽光{就是早早的}尋覓來。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個輩分比我高的論起來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節(jié)就會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湯后精神上覺得百毒不侵。后來都為了生計各奔東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來的遺憾。

  某夜,偶爾酒場碰一長時間不相逢的友人,無意聊起時,朋友的父親年前存了好多蘋果,均價4塊,過了年接近半價的賣價,除去人工,冷庫費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鈔票灰飛煙滅,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鍋了。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魚,接下來的桃李瓜果牽帶著也掉進了低價的漩渦。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隨便挑個西瓜都是賊甜賊甜的但價格卻是相當的‘賤’。每年下樹的桃子卻不一樣,天旱的情況下澆了一水又一水,像個嬌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況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長途跋涉上的顛簸去南方。南方人好這一口,天氣也是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氣潮濕了,南方人也淡了好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販子之間的爭斗后的利益淺薄,最后攤在了偉大的農民伯伯身上。無休止的壓價后,微博的利潤最后才可憐巴巴的落在農民伯伯的口袋。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

  6月23日{農歷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雨終于下下來了,站在雨中看著院子里菜園里綠綠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發(fā)的大了,我生來就喜歡雨,不是文人也沾來了一點清閑。下午四口和湘湘{舅子媳婦}找了個自助餐店飽食了一頓,向來小氣的我,無非是慶賀一下伊家赫赫有名的二公子曉文生日罷了,平時可懶得破費,雖然生日在昨天。各自回家安然無事。期間好多趣事,省略。

  自己在樓下聽雨,下落的雨點像是敲擊在身體上不同點位的音符,像是有高低之分。雨點潛入泥土最后飄出的香氣,聞著我也是醉了。

  往前推一個月,超超的班主任馬老師打給我的電話,這是第二次,第一次還得提前一星期。第一次最先是四姐夫打來的,晚上十點多了打來,幸好我關機,四姐夫跟超超的班主任是同學,也當了傳話筒的作用告訴我說孩子有點動靜,勸我去體察民情。超超是我姐的孩子,的孩子,我外甥。

  第二天早上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打給馬老師,接下去就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等著一個令我不安的消息。為啥這樣說?其實我在很早就知道大多數老師都有一個謹小慎微的心跟循規(guī)蹈矩的態(tài)。

  私底下說,我不是袒護我外甥,我小時候比他勝似好多倍,所以我覺得該是夠乖了。我咋去批評?

  “孩子上課傳遞了一個P3,我批評了他了,不是太服氣,你當家長的說說他吧”。都是場面人,我說了萬句對不起老師的話,回頭裝出一副嚴父的嘴臉跟超超好好溝通了一番。孩子是在眼前看著一天天長大的,像姐姐現在這樣子,我怎舍得再去傷口上撒鹽?我知道放縱跟嚴苛的距離和后果。

  孩子還是沉默了很久,臉上連帶著無辜的樣子,眼里噙著淚水,接下來的日子,還是在放假后饒過我回了老家。我告訴父親,那次我真沒舍得說過孩子一句出格的話,甚至責備都沒有長輩的口吻,因為我不舍得。父親說沒啥,孩子過段時間就好了。

  今天,還是這樣久逢的雨。淅淅瀝瀝的下。我在菜園里吸著煙,姐夫電話來了,說姐姐身下尿不濕墊子還剩下不多了,我說明天捎過去,聽別人說孩子明天放假。

  給超超的班主任打過電話,說知會一聲孩子,回個電話,有東西要捎回家。

【端午節(jié)的隨筆】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隨筆11-16

端午節(jié)隨筆10-23

端午節(jié)隨筆11-01

端午節(jié)的隨筆10-11

(優(yōu))端午節(jié)隨筆07-07

端午節(jié)的隨筆【薦】08-07

端午節(jié)教育隨筆06-12

關于端午節(jié)的隨筆06-12

描寫端午節(jié)隨筆04-02

關于端午節(jié)隨筆04-20